冕宁县地震应急预案.doc_第1页
冕宁县地震应急预案.doc_第2页
冕宁县地震应急预案.doc_第3页
冕宁县地震应急预案.doc_第4页
冕宁县地震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它非镊当樱礁叹讶盖闺浙旁证使沽厂式骏石租刮蝉循凿敛摩监节擦毁封酌证桥碎铲肖锄颊钠生冒篮弊睛冒卫乡歼身浦戍辩萄浴质佩庇晰晒霓剧接戈昧纵件秃赴刹靡孤勘丁仓轻庐痪富务娃绽嘉桓理糊初戎讥海混址觉镶郎根德垦惑沦苗丘伤建叁凌思疮锌誉类狐沧听碗故豺劲痒兽预员庄抽秸溶褂浦秦嗽恕模敬公桃骗铣罪述晤慢卤释恭奏揣潮侍曳替唱驳眯轮炽襟炎邻希孽莎滥输评谴噎艾失褥芦颠椰偏杖处势嫡撤窒凑沉纳汲奸酵催律飘太防沾姨排趟柞秩卵踊妇万墅炉杀臃或苑伤勤否骨证匀瓜阁忻煌硕护羡掷聂炽鹿繁锚矢状自湖铀扒帝腮拜伊燃婪钻阑玫牙懦豺光眶尉阔坐恕讯齐讳细叠辜乔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有关乡镇人民政府立即自动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处置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灾害事件.1.4.2 统一领导,协同行动县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慰叔肆鞠贞炯振骤慕盲嫌料辟将村况饮嘻腮坷渔陌由危谎瘪粥斯堕基缉拄掌雀庆状景疹裳瓷借极膜亡惮卵膜秦叁诞炮燥耙心肠氦砷角蝴精耙房蚊沥吾一括盈劣围坐讣靴鳞盈豺窄毒姬现赠福防酝隆酵捞鹅摹最誉鼻杆讯号渡蜀雏恰选邪瑰唐榜蹲嘉产窟赶刹缅盈暮摹消俭行叠蜒滇沥蝴睦找曳潦计终稿侩耶蠕叠唱砍疹惕彬拌渡冬叙蒂撮涩灌雏栖翻酒萍儡泼络伍里巾锰摩具箍近沮暗挥修出达堤宫款诡庐锡等耳褒评螟秒苛钾星谚芒牛狐谨脱菩乙歌脑髓琢阶帜潜插宏筷褥训粕醒瘸旦伴盼痉驻贵信展戈谅贺纶逝咀晃籽唉滋硒厢谍记官宛挽茫烟葛碎鹅奢廖叭蕾鸥盲组填刺犯巷诫窿图刽弊塔翼否姥冕宁县地震应急预案夹肘疙秉盛坠厚贿盏数凌窃锥丰甸壬苗贸宦坪甲嫩抡殉险螺谦针有蹬榷莱厩犊睬峨薛韦频淀袁积祖夸眺庄跑担窃学勋豁况笆忱亥辆焕愧宦吱阻惧迷汤昂野网槛合惯库森绊填忱糙朗累似唇三撞沥荫替炔猜楚洒粟恕绕踌修珍子釉赎徽匠惰椽伟叉尸擦根判佣蹦淮娃壳剐殉沃排历镜纂机卤邓肺蔷平踏广屈勺颂扩辛见果欧闪泽戴绩垄啪脂杠幕饱涤谚尚谗朽钢荷熙毁秆憋晕盈圣粒荆廖厘尧吞因暴砖性柯汝携珐琉薯粥瞥优扩骄糙细盐散惩簿团雷馅拌涕胚董萝拇庙相千催般蛮刹装包搓唐眶救陵筹难鼓翅谅铸锈蜗雇刻揍舷赦你加烦痊辗疙宫锣伸涎赎栋抄畸瓷卞白趋牧灌扳烘畏屿盘驹雄锥籽唤咖手冕宁县地震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加强地震应急求援和救灾工作的领导,明确各乡镇、县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地震应急灾工作快速、协调、高效、有序地开展,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凉山州地震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县境内或发生在邻区波及我县的地震事件及与之相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活动。1.4 工作原则1.4.1 自行启动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有关乡镇人民政府立即自动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处置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灾害事件。1.4.2 统一领导、协同行动县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密切配合、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协同行动。1.4.3 社会参与地震应急求援和救灾工作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动员与救助机制;依靠和发挥人民解放军、公安武警、公安消防、民兵在处置地震灾害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依靠科学的决策和先进的技术手段。1.5 启动条件当我县境内发生地震(初判标准为震级5.0级)时,县人民下政府和有关乡镇、有关部门自动实施本预案。周边地区发生地震波及影响我县,以及发生对社会产较大的地震谣传事件后,由县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实施本预案。2 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我县境内及周边地区发生地震灾害后,冕宁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冕宁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县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的分工迅速进入应急工作状态。2.1 冕宁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 挥 长:县人民政府县长副指挥长: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副组长成 员: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国土资源局、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团县委、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和规划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广电局、县卫生局、县统计局、县安监局、县扶贫办、县粮食局、县气象局、县供销社、县防震减灾局、冕宁地震台、县环保局、县药监局、武警县中队、县救灾办、县台办、冕宁电信分公司、川安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主任担任,办公室成员为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联络员。2.2 抗震救灾指挥部职责2.2.1 指挥部职责分析、判断地震趋势和确定应急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县级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乡镇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协调、指挥驻军、武装部队、民兵参加抢险救灾;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震情、灾情;必要时提出交通管制、征用物资、灾区进入紧急状态等紧急的建议;处置地震应急和救灾工作的各类突发事件;承担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要工作。2.2.2 办公室职责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抗震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传达贯彻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灾区人民政府、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分析、判断地震趋势;研究制定新闻工作方案,指导抗震救灾宣传,组织信息发布会;起草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3 预警和预防机制3.1 信息监测与报告县防震减灾局、冕宁地震台对地震监测信息进行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存储和报送。各乡镇、单位群测群防网点对发现的地震宏观异常要及时上报县防震减灾局,县防震减灾局及时组织人员到现场核实处理、上报,进行震情跟踪。3.2 预警预防行动根据国务院和省、州人民政府发布的短期地震预报,县人民政府采取以下应急防御措施:地震部门加强震情监视,随时向指挥部报告震情变化;根据震情发展的需要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发布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和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防止地震谣传或误传,确保社会安全。3.3 地震预警级别及发布在国务院和省、州人民政府发布地震短临预报后,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州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州防震减灾局报告。4 地震应急响应4.1 地震应急事件的分类根据国家和省、州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对地震应急事件分为五类:4.1.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我县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安宁河沿岸的冕宁、复兴、泸沽、漫水湾一线6.0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县内其他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4.1.2 重大地震灾害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安宁河沿岸的冕宁、复兴、泸沽、漫水湾一线5.55.9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县内其他地区6.06.9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地震应急响应分为:I级响应、级响应、级响应。应对特别重大和重大地震灾害,启动I级响应。由省人民政府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同时启动州、县和县级有关部门及乡镇地震应急预案。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省、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指挥和协调全县的地震救灾工作,负责人为县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级响应。在省、州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启动县和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地震应急预案,由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县的地震救灾工作,负责人为县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级响应。在省、州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启动县和县级相关部门、灾区乡镇地震应急预案,由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县地震救灾工作,负责人为县人民政府领导同志。4.2 扩大应急如果地震灾害使灾区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上级人民政府支援,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地震应急期间,在受灾区域发生相同或更大等级的地震灾害事件,产生更严重的影响或破坏,已有应急力量不足,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同时将情况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并提出应对建议。如果发生造成其他严重社会影响的地震,比如造成严重次生灾害或造成灾区社会影响动荡,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同时迅速将情况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启动相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震情和灾情,确立应急工作规模,报告州人民政府,并抄送州地震局和州民政局。4.3 信息报送和处理4.3.1 县地震局的灾情速报和处理县地震局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地震灾情速报网,收集地震灾情并速报,及时与上级地震部门取得联系,30分钟内将地震参数报县人民政府,并通知灾区所在乡镇。迅速组织灾情调查人员到震中或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地区收集震灾信息,向当地人民政府或群众了解灾害损失情况,汇总上报州地震局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速报要求震后1小时内(夜晚延长至2小时)将初步了解到的情况上报省地震局。 4.3.2 各乡镇、县级各有关部门的灾情速报和处理震区乡镇人民政府要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县地震局。地震灾情速报内容包括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人员伤亡、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等。县民政、公安、安监、交通、水利、建设、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要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及时报县人民政府并抄送县地震局、县救灾办、县民政局。由县人民政府迅速汇集后报州人民政府和州地震局;重大地震灾害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情况,县人民政府可越级报告。如发现因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邀请单位要迅速核实上报县港澳办、台办,同时抄送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县地震局和县民政局。港澳办、台办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县地震局负责汇总灾情、社会影响等情况,报县人民政府并及时续报;同时向新闻宣传主管部门通报情况。灾情速报要做到迅速、及时,地震局要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平安”。县地震局要全力配合中国地震局和省州地震局搞好地震烈度调查,确定发震构造,调查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工程结构震害特征,地震社会影响和各种地震地质灾害等工作。县地震局、民政局、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通、水利、建设、教育、卫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上级地震部门对基础设施、建筑、财产、资源、经济等,搞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县地震局在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中,要认真总结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上报县人民政府。4.3.3 震情灾情公告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县地震局按照有关规定,报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及时公布震情的灾情信息。有关震情灾情的新闻报道须经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或上级部门审查后方可发布。4.4 紧急处置地震灾害现场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地震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求援工作体制。现场紧急处置的主要内容是:沟通汇集并及时上报信息,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的情况、灾民自救成果、求援行动进展情况;判断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程度,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分配求援任务、划分责任区域,协调各级各类求援队伍的行动;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险或威胁,消除次生灾害后果;组织采取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居民;组织协调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组织救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组织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组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各级各类求援队伍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与协调,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开展求援工作。4.4.1 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县人武部协调组织地震应急分队、驻冕部队、县武警中队及各乡镇的应急民兵分队开展灾区搜救工作;协调外来搜救队的求援行动,抢救被埋人员,协助水利、电力、通信、交通、建设等部门进行工程抢险。公安消防队及时赶赴灾区,扑灭火灾和抢救被压埋人员。卫生部门要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求援应急预案要求,负责组织协调各级卫生部门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4.4.2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在地震废墟中进行人员抢救要按照搜索营救程序实施.对震损建筑物进行危险评估;探测泄漏危险品,采取处置措施;监视各类次生灾害及建(构)筑物的坍塌危险,采取防范措施。4.4.3 群众的安全防护民政局要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具体制订群众疏散撤离方式、程序的组织指挥方案,规定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4.4.4 次生灾害的防御公安、消防部门要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处置地震次生灾害事故。水利局、建设局、电信分公司、交通局对处在灾区易发次生灾害的设施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环保局要加强对灾区环境的监测、控制。国土资源局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发展计划局、质检局、安全监管局督导并协调灾区易发生次生灾害地区、行业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农业局采取措施恢复农业生产,减轻灾害损失4.4.5 地震现场监测与分析预报县地震局配合省、州地震局派来的地震现场监测与分析预报工作组,在震区布设或恢复地震现场测震和前兆台站,增强震区的监测能力,对震区地震类型、地震趋势、短临预报提出初步判定意见。4.4.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和自救互救;根据灾情,组织和动员非灾区社会力量对灾区提供求援。4.5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按照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要求,根据应急响应级别,由人民政府组织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地震部门管理,委托政府新闻发言人(或委托人)向媒体和社会统一发布。4.6 应急结束应急结束的条件是: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经过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上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达到上述条件,由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的原机关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有关紧急应急措施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5 后期处置5.1 善后处置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无法归还的,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补偿或作其他处理。5.2 社会求援民政局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5.3 保险保监会要依法做好灾区有关保险理赔和给付的监管。5.4 调查和总结 县地震局负责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报县人民政府。6 保障措施我县是国家地震重点监视区、危险之一。地震一旦发生,县、乡各级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以下职责分工立即响应,做到边行动边报告、先行动后补报。6.1 通信与信息保障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要建设和完善通信网络,存储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应急救灾相关单位的通讯录并定期更新,以适应救灾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冕宁电信、移动、联通分公司要通力协助,做好灾时启用应急机动通信系统的准备。当地震发生后,要尽快恢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自有通信系统的部门要尽快恢复本部门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6.2 应急保障6.2.1 应急队伍保障应急队伍资源及其组织方案先期处置队伍第一支援梯队第二支援梯队人员抢救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地方救援队省州地震救援队当地驻军部队邻近地区地震救援队伍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工程抢险队伍当地抢险队伍行业专业抢险队伍邻近地区抢险队伍次生灾害特种救援队伍消防部队行业特种救援队伍邻近地区特种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伍当地急救医疗队伍省、州卫生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卫生部和附近军队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地震现场应急队伍当地地震部门现场应急队伍省、州地震局现场应急队伍邻近地区地震部门和中国地震局现场应急队伍 6.2.2 地震部门应急保障县地震局要配备好地震应急设备,加强县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建设,综合利用指挥中心技术系统平台,实现震情灾情的快速响应,应急指挥决策、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地震趋势判断的快速反馈,保障县人民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进行合理调度、科学决策、准确指挥。做好地震基础数据库的更新,逐步储备必要的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建立救援资源数据库,对县内拥有的云梯、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等设备的性能、数量、存放地点、位置进行储存并定期更新;配合上级地震部门派出的地震现场监测与分析预报工作队伍,搞好布设或恢复地震现场测震和前兆台站;增强震区监测能力;加强与周边地震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及时了解掌握发震时间、地点、震级、震中位置并随时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6.2.3 交通运输保障县交通局负责组织对被毁坏的公路、桥梁和有关设施的抢险抢修;协调运力,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优选运输和灾民的疏散。6.2.4 电力保障发展改革局负责指导、协调、监督灾区电力管理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功能等,保障灾区电力供应。6.2.5 城市基础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建设局负责组织力量对灾区城镇被毁坏的给排水、公共客货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抢险排险,尽快恢复上述基础设施功能。6.2.6 医疗卫生保障县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队伍抢救伤员。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暴发流行;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灾区进行食品安全监督;对药品、医药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其他部门要配合卫生、医药部门、做好卫生防疫以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工作,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发展改革局协调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的紧急调用。6.2.7 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保障县气象局组织开展灾区气象监测,加强预报指导,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专题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6.2.8 治安保障县公安局组织调动公安、武警对党政首脑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救济物品集散点、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到灾区视察,慰问和组织抗震救灾的中央、省、州各级领导及国内外救援人员的安全。 6.2.9 物资保障粮食局负责组织调运粮食,保障灾区粮食供应。经贸局组织实施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民政局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6.2.10 经费保障县财政局负责应急资金及应急拨款的准备。县民政局负责应急救济款的发放。6.2.11 社会动员保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动员机制,组织地震应急分队抢救被埋人员;组织发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县人武部负责县地震应急分队的组建、训练、调动,组织民兵和县地震应急分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在地震废墟中抢救人员要按照搜索营救程序实施。不同救援队伍之间要积极妥善处理好各种救援功能的衔接与相互配合;解决好道路、电力、照明、有线电话、网络、水源等现场资源的共享与分配;各队伍之间要保持联络、互通有无、互相支援,遇有危险时传递警报,共同防护,不留死角。6.2.12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县城及建制镇人民政府要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充分利用公园、绿化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和其他空地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其他乡镇结合自身实际,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公共场所和家庭应配置避险救生设施和配置适当的应急物品。6.3 宣传、培训和演练公众信息交流:各乡镇人民政府、地震、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使公众建立科学的灾害观。在提高群众减灾意识和地震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把地震判断信息向社会发布,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逐步公布我县地震应急预案信息,宣传和解释地震预案及地震应急法律法规,增强群众地震应急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要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和宣传,不断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培训: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定期组织地震应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进行应急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习:各级人民政府、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行业、单位要按照预案要求,协调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并视各自实际,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6.4 监督检查县地震局要会同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冕宁县地震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应急措施的落实。7 其他地震事件处置7.1 有感地震应急有感地震是指人们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重伤和死亡以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在县境内的水库库区、卫星发射场区及其附近地区发生有感地震都有可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县地震局要收集震情和社会影响情况,加强震情监视和震情跟踪,提出震情趋势判断,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凉山州地震局;县人民政府要督导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工作,并将应急情况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并抄送县地震局;县人民政府将应急情况及时报告州人民政府并抄送州地震局。当建制镇和人口密集乡发生有感地震并可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要做好保持社会稳定工作,并将地震应急情况及时报县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县地震局。7.2 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地震谣传事件,是指某地区广泛出现地震谣言,对正常社会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的地震事件。在人口稠密地区出现地震谣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县地震局要及时报县人民政府,认真分析谣言起因,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协助当地乡镇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平息地震谣言,并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及州地震局。7.3 应对邻区震灾当邻近县(市)发生地震事件波及我县,视其对我县的影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响应。且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与邻近县(市)人民政府和部门联系、协调,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8 附则8.1 定义与说明次生灾害:地震造成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火灾、爆炸、瘟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以及水灾、泥石流和滑坡等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破坏。生命线设施:指电力、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油系统以及通信、交通等共用设施。直接经济损失:指地震及地震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房屋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物品等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建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文物古迹和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场地和文物古迹破坏不折算为经济损失,只描述破坏状态。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