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效率.doc_第1页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doc_第2页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doc_第3页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doc_第4页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昆山二中 张夏现在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减负。家长的期望值、学校的升学率和社会就业压力的严峻形势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学生学习任务的加重。这样的后果是很多同学发现学习时间不够,于是就得牺牲休息时间。不但落得身心疲惫,而且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会得不偿失。因此,教师面临重大的挑战,我们不能也不忍心成为学生不堪负重的直接实施者。我们要思变,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谋福利。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夹缝中创出新的课堂特色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历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变教学观念。1把握并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教学和教育任务,并在全面研究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到重点。在人们的学习过程中,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们首先要把书看薄,然后把书看厚”。“把书看薄”就意味着把握书中的重点,只有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才能找到靶子,例如:有这样一道判断题:“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有的老师会直接问学生正确与否,实际上这种做法不可取。首先没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引导,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突出这道题的重点。应该问学生这道题的重点字词是什么?学生不能回答时,再进一步引导:本题有六个字“元素,物质,单质”是我们关心的。然后讲解:元素组成的是物质,物质有纯净物和混合物之分,单质属于纯净物。这样就将一句话简化为几个重点的字词,从而起到突出重点又引导学生简化思维的作用。又如:在讲到“测溶液的pH值时,如果不小心将pH试纸湿润了,结果会怎么样?”这样的难点时,老师可能会多次重复而收效甚微。这也就是说简单的重复有可能增大学生的混淆性,这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果教师能把本题精化到“湿润”二字,同学们大多可以说出有水的意思。教师可以顺利地引出溶液加水后质量分数变小,酸性或碱性溶液的酸碱性会相应减弱,这样溶液的pH值也会相应的增大或减小。而对于中性溶液或水则没有任何影响。从上面的两例可以看出抓住重点,教学效果显著。像这样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所以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能驾驭重点和难点,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善于简化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热情,使学生的整体成绩有很大的提高。2教学过程的简单化和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学生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举一”,而这“举一”的提供者首先是教师自己。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工作者讲:“教师每讲一道例题应是从十道例题中选出来的。”这就是说教师上课讲的例题要有典型性。例如,在氢氧化钠固体变质这个问题的探究上,可以围绕“它是否变质?变成了什么的物质?如何检验烧碱固体或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如果变质,如何将杂质除去?如果变质,变质的程度是多少?”这些问题来进行选择例题,题型可以是实验探究,也可以是计算题。题目如下:例题1: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研究方案先称取13.3克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渐滴加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填写下表:(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NaCO3质量/g变质NaOH的质量/gNaOH变质的程度(用质量分数表示) m(CO2)/g NaCO3质量/g变质NaOH的质量/gNaOH变质的程度(用质量分数表示)2.2 0 25 50 75 m(盐酸)/g 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继续探究计算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发现问题 根据“与NaOH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对照图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例题2: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可能是NaOH;可能是Na2CO3;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查阅资料发现: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常用BaCl2溶液来检验CO32-的存在。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为了验证猜想,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_。我在上课时,每一个知识点都会适当地将历年的中考题中相关习题穿插到平时的课堂练习中,一些练习经常是先讲解题思路,然后再让学生去做。这样,学得好的同学可以更好地支配时间,一般地同学和一部分学困生都能完成。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际效果相当满意,在所教的班级中学习不好的学生非常少。从整体上提高化学成绩,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条不错的途径,教学目标有了针对性,使一般的学生有了模仿的对象,他们会重拾信心,课堂上更投入,收获更大,就更有自信,这样地良性循环的结果是整体化学成绩提高了。3充分发掘“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九年级的第一节化学课上,几乎每一位化学老师都很注重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这门新学科中来,因而设计了各种兴趣实验,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的兴趣要靠平时每一节课的积累,而不是一节课上去培养出来的。其实,教师都知道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每一节课都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手,维持并提升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稳定学习化学的动机。这样不但能帮助他们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课课有收获”的情绪体验。例如在学习完第一章时可以布置学生家庭实验“食醋和鸡蛋的反应”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他们交流与讨论时显得异常兴奋,争着要汇报自己的成果,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又如在学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后,布置学生思考题:“如果一套装置漏气,怎样检查出漏气的部位?交流时马上有学生要回答说:“可以将整个装置浸没在水中,哪里有气泡冒出哪里就漏气。”我就问他是如何想到的?他说“我想到修自行车的师傅就这样做的。”我马上给予他表扬,可是,师傅在补胎时需要先打气进去,我们的装置不可以先打气进去,内外气压是相等的,不会有气泡冒出来的,稍有欠缺,再想想看。立即有同学反应过来了:“在仪器的连接处涂上肥皂水,然后稍微对容器加热,如果有肥皂泡形成,那里就漏气。”不用我说,大家马上都鼓掌。这样的例子每一节课都可以设计出,主要在于教师的因势利导和资源的积累。通过这样的兴趣激发,学生不但体会到书本知识学有所用,而且体验到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产生的愉悦感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4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长期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师脑海中根深蒂固,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且使教师的教学受到严重的束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当学生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要用适当的方式给以学生心理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与探究,如果知识点相对容易的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讨论和形成结论。像“燃烧的条件的获得”及“灭火的方法”、“铁生锈的条件探究”及“防锈的方法”、“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探究”等内容。即使学生出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并指导他们完成探究,避免增强学生的挫折感,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