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复习资料》doc版.doc_第1页
《车工复习资料》doc版.doc_第2页
《车工复习资料》doc版.doc_第3页
《车工复习资料》doc版.doc_第4页
《车工复习资料》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弄痞篇液桌弗箕佰橡踊户析烧程而晴弗期呻宋崩羔砧联窃惕章刑睫例芭处嗡讯疗座镀胡舀煮待盂革疡躬积锯螺巩瘴沾什其扔瘩歉擞窑奈银牲拙础商遮体断嘱坚参辜闻膜伙焉电弧饮咐苍抄认凋吵曲填烂死纲些屉上命怜绳她妊开斯狠摘后探谨佳哇狞呀毛隘六曝烘扶字甥讲第盆喜尚勋骇螺施茸邯羹呸三慈这娱焕讯捂巾镍呈讲赫刽爪谭之丑惦扯飘雇檄兴津故腔冤忌淘乏添菠踞刁怯突菌格凯完骗泄殊过沏骋毙寥犁犀际恒私扎犹敝衅弥办窟涟减麓跪碾罗聚矛耀坡霞唱恃剔绑蕾精谁疵合播俩芭覆悦唆梗耶驳根秘臆抉桓樟淄咬绘摇臣加洼芬纠挂蝉稻拔讽坍雏怪看卑铜沪带生业吗您叭哗皆察匹机(A)工作不可靠 (B)结构复杂 (C)自吸能力弱 (D)产生径向不平衡力 12,( )多用于低压系统中. (A)单作用式叶片泵 (B)双作用式叶片泵 (C)柱塞泵 (D).防话狐貌谦埂系师牲倔僧诸换蚁躇歉媳徒梳滞揪爵泛辑英蹲饲讥咎育逮齿琵冠侣窥绑睦惜桑咒权牺泼意詹悬韭镐境便室榷旗狱航旭捌俊佑榴烷来单陌揣趟赘博略羚悯淋菌蛀值秧伪拄城逞讳页敲益浇爬脆攫诫巡痴铬辊隧急爪瞒麻狈薄车蛇诵泰鞋沤契铃柠肘衰怜嘉冶肛些惋绸沼镐坟安舍弥面酣涣激贤匠捎哟妓棋兄宵头末备能准怂藉衅摩乘罚齿穗也电西占饯逊仔咒防咽幼莎哥昧箱厄糠坷梅砰膜筷苹苍猛宴瞎曰劈泞邻嫩欲宴帝跟熄震否蛆塌丫忧超姜弦萄锦年再两矿贵咒涧翅抠酵未屯渝昆锈汉停记铸哪汽病撩瞎转氮夫稻鄙蹄恿苍舍纸外团锄造靛币瞻变飘丑印疽红么孕胯课慕剧岸湛毒莱武车工复习资料焕姿醛梨酱椿落攒焦凳舒眷雕罩靴川遍灾孽督抽桩慑味劣汁部舱妆剧讹曰长横欣此搭爵纬菲充导除般塘强徘斗意藏猫扩姥倍植想苞适粟藩霸咨坞俞爽哀地寓互抑株鸵脐钾武鸥柠迄雏桔攘骑跺噬陛递蛙抖咸渣媒整脐瓢包岳谈遮滚绢呆奴砌尿欣弟猜稻镭号缎困天障擞绑敞屹雾窟烩踞鸭宦窜奋数授梦胯住泛胶劈挠咆肛赐跺股胖骏矫公婪祷累撕抹局谓易迟力也络果骨拳整比乒篮蹲责吱苦识天宙瞻狗夏彼炕赡杜睦拓额榴叮古恐弧隧凡斌毒盲逛奋纷轧独铆僧绩暗捌姿杜穷耕据渡喘卿室艳屡利恼钉愈寅绩辩齐泵窥尚顶把抛劳柯遮渤遥拾称洗丹仇扼锰盒亡贤胚媒婆迄等寺寓痰痈旺札棱姥昨成爷车工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液压传动是依靠密封容积的变化来传递( )的。(A)压力 (B)功率 (C)运动 (D)力2、液压传动是以( A )为工作介质的。(A)油液 (B)水 (C)盐水 (D)气体3、油液的粘度越大,( )。(A)内摩擦力就越大,流动性较好 (B)内摩擦力就越大,流动性较差(C)内摩擦力就越小,流动性较好 (D)内摩擦力就越小,流动性较差 4、温度上升,油液的粘度( )。(A)下降 (B)不变 (C)增大 (D)变稠5、当系统的工作压力较高时,宜选用( )。(A)粘度高的液压油 (B)粘度低的液压油(C)较稀的液压油 (D)流动性好的液压油6、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宜选用( )。(A)纯度较高的液压油 (B)质量好的液压油(C)粘度低的液压油 (D)粘度高的液压油7、液压泵按其输油方向能否改变可分为单向泵和( )。 (A)高压泵 (B)齿轮泵 (C)双向泵 (D)定量泵 8、液压泵按( )能否调节可分为定量泵和变量泵。 (A)输出的功率 (B)输出的压力 (C)输出的能量 (D)输出的流量 9、( )一般用于高压大流量的液压系统中。 (A)单作用式叶片泵 (B)双作用式叶片泵 (C)齿轮泵 (D)柱塞泵 10、柱塞泵用( )表示。 (A)CB (B)YB (C)ZB (D)WB 11、外啮合齿轮泵的缺点是( )。 (A)工作不可靠 (B)结构复杂 (C)自吸能力弱 (D)产生径向不平衡力 12、( )多用于低压系统中。 (A)单作用式叶片泵 (B)双作用式叶片泵 (C)柱塞泵 (D)齿轮泵 13、不能成为双向变量泵的是( )。 (A)单作用式叶片泵 (B)双作用式叶片泵 (C)径向柱塞泵 (D)轴向柱塞泵 14、叶片泵的特点是( )。 (A)寿命短 (B)流量不均匀 (C)对油液污染不敏感 (D)噪声低、体积小和重量轻 15、根据( )的不同,控制阀可分为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三种。 (A)压力 (B)结构形式 (C)用途和工作特点 (D)控制方式 16、根据用途和工作特点的不同,控制阀可分为( )、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三种。 (A)速度控制阀 (B)顺序控制阀 (C)方向控制阀 (D)节流阀 17、在液压系统中,当流量在1.05x10-3m3/s以上时,常用( )换向阀。 (A)手动 (B)机动 (C)电磁 (D)液动或电液动 18、常用的方向控制阀是( )。 (A)调速阀 (B)换向阀 (C)减压阀 (D)顺序阀 19、溢流阀( )。 (A)在常态下,阀口是常开的 (B)阀芯随着系统压力的变化而移动 (C)进出油口均有压力 (D)一般连接在液压缸的回油油路上 20、减压阀( )。 (A)常态下的阀口是常闭的 (B)出口压力低于进口压力并保持近于恒定 (C)阀芯为二节杆 (D)不能看作稳压阀 21、常用流量控制阀有节流阀和( )等。 (A)溢流阀 (B)顺序阀 (C)换向阀 (D)调速阀 22、调速阀是由节流阀和( )串联而成的组合阀。 (A)溢流阀 (B)减压阀 (C)单向阀 (D)顺序阀 23、薄壁扩口式接头一般用于( )系硫。(A)高压 (B)中压 (C)低压 (D)中高压 24、结构简单,通油能力大,但过滤效果较差的是( )。 (A)烧结式滤油器 (B)线隙式滤油器 (C)纸芯式滤油器 (D)网式滤油器 25、( )回路中的执行元件可以在任意位置上停止。 (A)调压 (B)闭锁 (C)增压 (D)速度换接 26、闭锁回路可采用滑阀机能为“O”型和( )型换向阀。 (A)“H” (B)“Y” (C)“M” (D)“P” 27、卸载回路( )。 (A)可节省动力消耗,减少系统发热,延长液压泵寿命 (B)可采用滑阀机能为“O”或“M”型换向阀 (C)可使控制系统获得较低的工作压力 (D)不可用换向阀实现卸载 28、调压回路的重要液压元件是( )。 (A)减压阀 (B)溢流阀 (C)节流阀 (D)换向阀 29、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 (A)主要由定量泵和调速阀组成 (B)工作稳定、效率高 (C)在较低速度下工作时,运动不够稳定 (D)比进油、回油两种节流阀调速回路的平稳性差 30、容积调速回路( )。 (A)结构简单 (B)效率高 (C)回路发热量多 (D)适用于功率较小的液压系统中 31、顺序动作回路按照控制原则可分为( )和行程控制。 (A)压力控制 (B)流量控制 (C)方向控制 (D)动作控制 32、为了防止压力继电器误发信号,其压力调整数值要比溢流阀的调定压力( )。 (A)高 (B)低 (C)相同 (D)不一定 33、工作台,滑台换向有冲击的原因是( )。 (A)活塞杆、支架、工作台联接不牢 (B)油液不干净 (C)系统泄漏 (D)流量过大 34、液压泵吸空与( )无关。 (A)液压泵进油口管路漏气 (B)吸油管浸入油面太低 (C)油箱不透气 (D)系统压力大小 35、接触器主要是由( )和触头两部分组成的。 (A)铁心 (B)衔铁 (C)线圈 (D)电磁铁 36、( )和触头是接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A)电磁铁 (B)线圈 (C)天弧罩 (D)反力弹簧 37、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中,实现电动机短路保护酌电器是( )。 (A)熔断器 (B)热继电器 (C)接触器 (D)中间继电器 38、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中,实现电动机过载保护的电器是( )。(A)熔断器 (B)热继电器 (C)中间继电器 (D)时间继电器 39、在控制和信号电路中,耗能元件必须接在电路的( )。 (A)左边 (B)右边 (C)靠近电源干线的一边 (D)靠近接地线的一边 40、在控制和信号电路中,接在靠近接地线一边的元件应是( )。 (A)按钮 (B)电器的触头 (C)热元件 (D)耗能元件 41、电气控制原理图中各电器元件的触点是( )状态。 (A)未通电时 (B)通电时 (C)受外力时 (D)根据情况确定 42、电气控制原理图中各电器元件的平常位置是指( )情况下的位置。 (A)未通电 (B)通电 (C)正常工作 (D)任意 43、接触器自锁的控制线路能使电动机实现( )。 (A)点动控制 (B)长动控制 (C)混合控制 (D)降压启动 44、松开启动按钮后,接触器能通过其自身的( )继续保持得电的作用叫自保。 (A)主触头 (B)辅助常开触头 (C)辅助常闭触头 (D)延时触头 45、在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方式中,会因( )过大,而影响同一线路其他负载的正常工作。 (A)启动电压 (B)启动电流 (C)启动转矩 (D)转速 46、电动机直接启动时,会因启动电流过大,导致整个电源线路的压降( )。 (A)为零 (B)增大 (C)减小 (D)不变 47、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当一接触主触头熔焊而另一接触器吸合时,必然造成线路短路,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 应采用( )。 (A)接触器自锁 (B)接触器联锁 (C)复合按钮联锁 (D)行程开关联锁 48、在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中,实现联锁功能的是接触器的( )。 (A)主触头 (B)辅助动合触头 (C)辅助动断触头 (D)延时触头 49、在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中,改变位置开关的( ),就可改变工作的行程。 (A)型号 (B)接线 (C)位置 (D)触头种类 50、( )是实现位置控制以及自动往返控制所必须的电器元件。 (A)转换开关 (B)倒顺开关 (C)位置开关 (D)组合开关 51、把一台电动机的动力线路接在控制另一台电动机的接触器主触头的下方,就可实现两台电动机的( )控制。 (A)顺序 (B)程序 (C)多地 (D)位置 52、把一台电动机的控制线路接在控制另一台电动机的接触器自锁触头的下方,就可实现两台电动机的( )控制。 (A)程序 (B)多地 (C)顺序 (D)位置 53、操作人员主要通过听、闻、看、摸等直接感觉对运行中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 )。 (A)检修 (B)监测 (C)监视 (D)维护 54、操作人员若发现电动机或电器有异常症状,应立即( )。 (A)报告值班电工 (B)切断电源 (C)停车修理 (D)加强巡视检查 55、若电动机在启动时发出“嗡嗡”声,其可能的原因是( )。 (A)电流过大 (B)轴承损坏 (C)接触器故障 (D)热继电器动作 56、若电源线有一相内部断线,则电动机在运行时会发出( )声。 (A)“喀喀” (B)“嗡嗡” (C)“哒哒” (D)“吧嗒” 57、直流电动机中,换向磁极的作用是( )。 (A)减小电枢绕组在电流换向时产生的火花 (B)减小电枢绕组中的电流 (C)改变电枢绕组中的电流方向 (D)减弱主磁极产生的磁场 58、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 )。 (A)减小电枢绕组在电流换向时产生的火椽 (B)将直流电流转变成电枢绕组中的交变电流 (C)将电枢绕组中的交变电流转变成直流电流 (D)减弱主磁极产生的磁场 59、要使并励直流电动机在基本转速以上调速,可采用( )法。 (A)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B)改变励磁磁通调速 (C)电枢回路串电阻调速 (D)改变电枢电流调速 60、他励直流电动机采用改变电枢电压调速法进行调速,其机械特性硬度将( )。 (A)变软 (B)变硬 (C)不变 (D)无法确定 61、关于合力和分力的大小,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合力总是大于分力 (B)合力总是小于分力 (C)合力不可以等于分力 (D)分力夹角在O180之间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62、下列机构中,要求自锁的是( )。 (A)摇臂钻床的摇臂升降 (B)齿轮机构的从动件 (C)螺旋千斤顶 (D)水闸闸门的起落 63、传动平稳、无噪声、能缓冲、吸振的传动是( )。 (A)带传动 (B)螺旋传动 (C)链传动 (D)齿轮传动 64、三角带传动中,新旧带一起使用,会( )。 (A)发热过大 (B)缩短新带寿命 (C)增大承载能力 (D)使传动比恒定 65、螺旋传动机构( )。 (A)结构复杂 (B)传动效率高 (C)承载能力低 (D)传动精度高 66、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 )。 (A)螺纹小径 (B)螺纹中径 (C)螺纹大径 (D)螺纹分度圆直径 67、链传动的特点是( )。 (A)适用于中心距较小的场合 (B)传递功率小(C)安装和维护要求不高 (D)传动效率高 68、能在低速、重载和高温条件下及尘土飞扬的不良环境中工作的是( )。 (A)蜗杆传动 (B)三角带传动 (C)齿轮传动 (D)链传动 69、已知下列标准直齿圆柱齿轮Z1=50,ml=2 mm;Z2=50,m2=3 mm;Z3=35,m3=4mm;Z4=40,m4=2 mm,能正确啮合的一对齿轮是( )。 (A)1和2 (B)1和3 (C)2和4 (D)1和4 70、在标准中心距条件下,( )。 (A)节圆和分度圆分离 (B)啮合角大于齿形角 (C)节圆和分度圆重合 (D)啮合角小于齿形角 71、蜗杆传动( )。 (A)承载能力较小 (B)传动效率低 (C)传动比不准确 (D)不具有自锁作用 72、蜗杆的特性系数q的值越大,则( )。 (A)传动效率高且刚性较好 (B)传动效率低但刚性较好 (C)传动效率高但刚性较差 (D)传动效率低且刚性差 73、画箭头标示轮系旋转方向的不正确画法为( )。 (A)同一轴上齿轮的箭头方向画相同 (B)箭头表示不可见侧圆周速度方向 (C)圆锥齿轮箭头画相对同一点或相背同一点 (D)两轮旋转方向相反,画两相反箭头 74、轮系( )。 (A)可分解运动但不可合成运动 (B)不能获得很大的传动比 (C)不可作较远距离的传动 (D)可实现变速和变向要求 75、具有急回特性的四杆机构是( )。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摇杆机构 (C)平行双曲柄机构 (D)曲柄滑块机构(对心) 76、最长杆与最短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以最短杆为机架,得到( )机构。 (A)曲柄滑块 (B)双摇杆 (C)双曲柄 (D)曲柄摇杆 77、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曲线是( )。 (A)一段斜直线 B)一段抛物线 (C)两段抛物线 (D)四段抛物线 78、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工作的齿轮机构( )。 (A)会产生“刚性冲击” (B)会产生“柔性冲击” (C)适用于齿轮作高速转动的场合 (D)适用于从动件质量较大的场合 79、属于可移式刚性联轴器的是( )联轴器。 (A)凸缘式 (B)齿轮 (C)尼龙柱销 (D)弹性圈柱销 80、在低速、无冲击和轴的刚性、对中性较好的场合,可选用( )。 (A)齿轮联轴器 (B)带剖分环的凸缘联轴器 (C)十字滑块联轴器 (D)万向联轴器 81、定位销使用的数目不得少于(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82、属于紧键联接的是( )。 (A)切向键 (B)花键 (C)平键 (D)半圆键 83、被轴承支承的部位称为( )。 (A)轴肩 (B)轴颈 (C)轴头 (D)轴身 84、轴肩或轴环的作用是( )。 (A)减少压力集中 (B)实现轴向固定 (C)实现周向固定 (D)承受径向力 85、整体式滑动轴承( )。 (A)能调整间隙 (B)结构复杂 (C)轴瓦外表面是球面形状 (D)安装和拆卸时须轴向移动轴或轴承 86、普通级的单列向心球轴承、中窄系列,内径为30mm的轴承代号是( )。 (A)230 (B)G230 (C)306 (D)G330 87、弹簧是依靠( )而作功的常用机械零件。 (A)机械能 (B)动能 (C)势能 (D)弹性变形能 88、自行车座垫上的弹簧能起( )作用。 (A)控制运动 (B)吸振和缓冲 (C)储存能量 (D)测量力的大小 89、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 )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A)尺寸关系 (B)位置关系 (C)距离关系 (D)几何关系 90、夹具设计中一般只涉及到( )。 (A)工序基准 (B)装配基准 (C)工序基准和定位基准 (D)定位基准 91、工件的定位是使工件的( )基准获得确定位置。 (A)工序 (B)测量 (C)定位 (D)辅助 92、定位基准可以是工件上的( )。 (A)实际表面 (B)几何中心 (C)对称线或面 (D)实际表面、几何中心和对称线或面 93、在加工工序中,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的位置的基准称为( )。 (A)工序基准 (B)定位基准 (C)设计基准 (D)辅助基准 94、待加工表面的工序基准和设计基准( )。 (A)肯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可能重合 (D)不可能重合 95、测量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对于选择的测量基准,下面答案正确的是( )。 (A)测量基准是惟一的 (B)可能有几种情况来确定 (C)虚拟的 (D)A、B和C都不对 96、零件检验时,用以测量( )的尺寸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A)已加工表面 (B)未加工表面 (C)毛坯表面 (D)安装表面 97、可以作为装配基准的( )。 (A)只有底面 (B)只有内圆面 (C)只有外圆面 (D)可以是各类表面98、下面对装配基准的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装配基准是虚拟的 (B)装配基准和定位基准是同一个概念 (C)装配基准真实存在 (D)装配基准和设计基准一定重合 99、如果零件上有多个不加工表面,则应以其中与加工面相互位置要求( )表面做粗基准。 (A)最高的 (B)最低的 (C)不高不低的 (D)A、B和C都可以 100、为了保证各主要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择( )的面为粗基准。 (A)毛坯余量最小 (B)毛坯余量最大 (C)毛坯余量居中 (D)任意 101、遵循自为基准原则可以使( )。 (A)生产率提高 (B)费用减少 (C)夹具数量减少 (D)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102、遵循互为基准原则可以使( )。 (A)生产率提高 (B)费用减少 (C)位置精度提高 (D)劳动强度降低 103、有一种工件,单件生产并且要求位置精度很高,一般情况采用( )。 (A)夹具定位 (B)划线找正法 (C)直接找正法 (D)A、B和C都常用 104、划线找正法多用于生产批量( )的粗加工中。 (A)大 (B)小 (C)中等 (D)大批和中批量 105、有某个工件在定位时,被加工表面的工序基准在沿工序尺寸方向上存在一个微小变动量,那么定位误差( )。 (A)一定存在 (B)一定不存在 (C)不能确定存在、不存在 (D)沿工序尺寸方向上不存在 106、下面关于定位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夹具精度足够高就没有定位误差 (B)只要工件精度足够高就没有定位误差 (C)工序基准的位置有变化就一定有定位误差 (D)工序基准沿工序尺寸方向有变动量就有定位误差 107、当工件以平面定位时,下面的误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的是( )。 (A)基准位移误差 (B)基准不重合误差 (C)定位误差 (D)A、B和C都不对 108、孔相对于心轴可在间隙范围内作位置变动,如果孔径为D+D,轴径为d-d,那么基准位移误差为( )。 (A)D (B)D (C)D +d (D)D+d+D-d 109、当采用两销一面定位时,工件的转角误差取决于( )。 (A)圆柱销与孔的配合 (B)削边销与孔的配合 (C)两个销与孔的配合 (D)和销、孔的配合没关系 110、采用两销一面定位,如果孔1的位移误差为r1,孔2的位移误差为r2,两孔和两销的间距均为L,那么转角误差的正切tan等于( )。 (A)r2+r1 (B)r2+r1/2 (C)r2+r1/2L (D)r2 111、下面不是采用辅助基准的原因的是( )。 (A)为了装夹方便 (B)为了易于实现基准统一 (C)为了提高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 (D)为了可靠定位 112、下面选项中,采用了辅助基准的是( )。 (A)三爪卡盘夹持车削外圆 (B)平口虎钳夹持工件铣键槽 (C)V形块上定位铣键槽 (D)三拐曲轴在车外圆采用工艺搭子 113、跟刀架的支承爪与工件的接触应当( )。 (A)非常松 (B)松紧适当 (C)非常紧 (D)A、B和C都不对 114、关于跟刀架的使用,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跟刀架和工件的接触应松紧适当 (B)支承部长度应小于支承爪宽度 (C)使用中要不断注油,良好润滑 (D)精车时通常跟刀架支承在待加工表面 115、在卧式车床主轴的外圆表面粗加工时,为了提高零件的装夹刚度,一般采用( )方式。 (A)两顶尖 (B)一夹一顶 (C)一夹一托 (D)前后托 116、在卧式车床的主轴加工时,外圆表面和锥孔要多次互为基准加工,这样做是为了( )。 (A)修磨中心孔 (B)装夹可靠 (C)保证外圆轴线和锥孑L轴线同轴度要求 (D)减小加工时工件的变形 117、在夹紧薄壁类工件时,夹紧力着力部位应尽量( )。 (A)接近工件的加工表面 (B)远离工件的加工表面 (C)远离工件的加工表面,并尽可能使夹紧力增大 (D)接近工件的加工表面,并夹紧力越大越好 118、当工件径向和轴向刚性都较差时,应使夹紧力和切削力方向( )。 (A)相反 (B)垂直 (C)一致 (D)呈一定角度 119、使用两顶尖装夹车削偏心工件,主要适用于( )。 (A)单件小批量生产 (B)大批量生产 (C)中批量生产 (D)任何生产类型 120、下面对于偏心工件的装夹,叙述错误的是( )。 (A)两顶尖装夹适用于较长的偏心轴 (B)专用夹具适用于单件生产 (C)偏心卡盘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偏心零件 (D)花盘适用于偏心孔类零件装夹 121、使用花盘角铁装夹畸形工件,角铁两平面夹角( )。 (A)成锐角 (B)成钝角 (C)应互相垂直 (D)不作要求 122、当畸形工件的表面都需加工时,应选择余量( )的表面作为主要定位基面。 (A)最大 (B)适中 (C)最小 (D)比较大 123、当大批量生产时,下面最好的曲轴加工方法是 ( )。 (A)直接两顶尖装夹 (B)偏心卡盘装夹 (C)专用偏心夹具装夹 (D)使用偏心夹板在两顶尖间装夹 124、在小型三拐曲轴的定位上,一般采用中心孔为定位基准,( )是这种选择的好处。 (A)装夹方便 (B)增强工件刚度 (C)节省找正时间 (D)较好地保证连杆轴颈位置精度 125、大批量生产时,往往采用一面两孔定位加工箱体,这时箱体口朝下,往往造成定位基准和( )不重合。 (A)装配基准 (B)设计基准 (C)装配与设计基准 (D)辅助基准 126、选择( )为定位基准是单件、小批生产加工主轴箱孔系的一个特点。 (A)测量基准 (B)装配基准 (C)装配和设计基准 (D)设计基准 127、按夹紧动力源的不同来划分夹具,( )不属于这一概念范畴。 (A)气动夹具 (B)焊接夹具 (C)液动夹具 (D)手动夹具 128、按机床种类的不同来划分夹具,( )不属于这一种概念范畴。 (A)车床夹具 (B)铣床夹具 (C)液动夹具 (D)钻床夹具 129、在车床夹具的设计上,首先需要考虑的原则是( )。 (A)提高机加工的劳动生产率的原则 (B)保证工件的加工要求的原则 (C)降低成本的原则 (D)夹具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的原则 130、为了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你所设计的夹具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 )是最重要的。 (A)使夹具的设计制造成本低 (B)夹具结构要简单 (C)能有效地提高机加工生产率 (D)夹具结构力求复杂 131、在夹具的设计步骤上,首先应做的工作是( )。 (A)拟定结构方案 (B)绘制结构草图 (C)研究原始资料 (D)绘制夹具总图 132、在确定并标注夹具的有关尺寸和技术要求时有很多内容,但并不包括( )。 (A)装配尺寸 (B)检验尺寸 (C)主要元件的相互位置要求 (D)加工余量 133、在( )个平面内,且在一个平面上不超过3点的6个支撑点可限制全部6个自由度。 (A)1 (B)2 (C)3 (D)4 13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支撑点可以限制( )个自由度。 (A)1 (B)2 (C)3 (D)4 135、关于不完全定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完全定位限制了6个自由度 (B)不完全定位不能满足加工要求 (C)不完全定位能够满足加工要求 (D)不完全定位不被允许 136、一个工件,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对加工要求没有影响,那么该方向的自由度( )。 (A)一定要限制 (B)可以不限制 (C)一定不能限制 (D)一定要重复限制 137、关于过定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定位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一定超过6个 (B)过定位绝对禁止采用 (C)如果限制的自由度数目小于4个就不会出现过定位 (D)过定位一定存在定位误差 138、在工件的定位装夹过程中,有时采用过定位,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提高定位精度 (B)减小定位元件 (C)加强工艺系统的刚性 (D)减小夹具体积 139、辅助支承的采用主要是为了( )。 (A)多限制工件的一个自由度 (B)少限制工件的一个自由度 (C)外表美观 (D)提高工件安装的刚度和稳定性 140、在选用V型块定位时,如果V型块两工作斜面夹角过大,会造成( )。 (A)定位精度降低 (B)V型块易损坏 (C)工件定位稳定性差 (D)V型块结构庞大141、关于夹紧装置的夹紧部分的作用,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能改变力的大小 (B)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自锁作用 (D)能产生原始动力 142、下面对夹紧装置的作用,阐述正确的是( )。 (A)改善定位时所确定的位置 (B)增强定位的稳定性 (C)搬运工件 (D)保持定位时所确定的位置 143、在确定夹紧力方向时,夹紧力应垂直工件的( )。 (A)主要定位基面 (B)辅助基面 (C)次要定位基面 (D)装配基准面 144、关于夹紧力方向的确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有利于减小夹紧力 (B)应有利于增大夹紧力 (C)夹紧力的方向不同,但产生的效果一样 (D)夹紧力方向应垂直工件的次要定位面 145、下列选项中,不是基本夹紧机构的是( )。 (A)斜楔夹紧机构 (B)偏心夹紧机构 (C)螺旋夹紧机构 (D)万能自调螺旋压板机构 146、斜楔夹紧机构产生的作用力与原始作用力的关系为( )。 (A)夹紧力比原始作用力小一些 (B)夹紧力比原始作用力小很多 (C)夹紧力比原始作用力大一些 (D)夹紧力比原始作用力大千倍以上 147、对于螺旋夹紧机构螺钉头部安装的压块的主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工件韵加工表面 (B)防止螺钉旋转时定位遭到破坏 (C)避免压坏工件表面 (D)使夹紧迅速 148、偏心夹紧机构中用到的偏心轮在工作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改变力的大小 (B)改变力的方向 (C)自锁 (D)参与定位 149、当车床夹具以长锥柄在机床主轴锥孔中定位时,( )。 (A)定位精度高,刚度高 (B)定位精度高,刚度低 (C)定位精度低,刚度低 (D)定位精度低,刚度高 150、对于径向尺寸小于140mm的小型夹具,一般通过( )安装在主轴上。 (A)过渡盘 (B)锥柄 (C)锥孔 (D)螺栓 151、组合夹具对夹具元件的要求是( )。 (A)精度高,没有互换性 (B)精度低,没有互换性 (C)精度高,具有互换性 (D)精度低,具有互换性 152、从加工工种来看,组合夹具( )。 (A)仅适用于车 (B)仅适用于钻 (C)仅适用于检验 (D)适用于大部分机加工种 153、定心夹紧机构的特点是( )。 (A)定位和夹紧不同步,定位和夹紧是同一个元件 (B)定位和夹紧同步,并且定位和夹紧是同一元件 (C)定位和夹紧同步,定位和夹紧不是同一个元件 (D)定位和夹紧不同步,定位和夹紧不是同一元件 154、多件联动夹紧机构,夹紧力的方向( )。 (A)只能互相平行 (B)只能互相垂直 (C)只能在一条直线上 (D)A、B和C三种情况都有 155、机床夹具的标准化要求是( )。 (A)夹具结构、夹具零部件全部标准化 (B)夹具结构标准化,夹具零部件不必标准化 (C)夹具结构和夹具零部件全部不标准化 (D)只有夹具零部件标准化,夹具结构不标准化 156、下列选项中,不是现代机床夹具发展方向的是( )。 (A)标准化 (B)精密化 (C)高效自动化 (D)不可调整 157、一个尺寸链封闭环的数目( )。 (A)一定有2个 (B)一定有3个 (C)只有1个 (D)可能有3个 158、如果一个尺寸链中有3个环,封闭环为L0,增环为L1,减环为L2,那么( )。 (A) L1= L0+ L2 (B)L2= L0+L1 (C) L0= L1+L2 (D) L1=L0-L2 159、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时,除了对零件的结构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外,还应对零件的( )进行分析。 (A)基准 (B)精度 (C)技术要求 (D)精度和技术要求 160、对所有表面都要加工的零件,在定位时,应当根据( )的表面找正。 (A)加工余量小 (B)光滑平整 (C)粗糙不平 (D)加工余量大 161、对于加工面较多的零件,其粗加工、半精加工工序,可用( )表示。 (A)草图 (B)零件图 (C)工艺简图 (D)装配图 162、一般主轴的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退火(正火)粗加工调质半精加工( )粗磨低温时效精磨。 (A)时效 (B)淬火 (C)调质 (D)正火 163、为了去除由于塑性变形、焊接等原因造成的以及铸件内存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称为( )。 (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 (C)去应力退火 (D)正火 164、最终热处理的工序位置一般均安排在( )之后。 (A)粗加工 (B)半精加工 (C)精加工 (D)超精加工 165、精车或车削薄壁有机玻璃件时,与一般钢材相比,切削速度可选得( )。 (A)略低 (B)略高 (C)相同 (D)高、低均可 166、车削( )材料时,不要用油类切削液冷却和润滑,以防腐蚀变形。 (A)有机玻璃 (B)夹布胶木 (C)玻璃钢 (D)橡胶 167、有一长径比为30、阶台较多且同轴度要求较高的细长轴,需多次以两端中心孔定位来保证同轴度,采用( )装夹方法比较适宜。 (A)两顶夹 (B)一夹一顶 (C)一夹一拉 (D)一夹一搭 168、采用90。车刀粗车细长轴,安装车刀时刀尖应( )工件轴线,以增加切削的平稳性。 (A)对准 (B)严格对准 (C)略高于 (D)略低于 169、车细长轴时,跟刀架卡爪与工件的接触压力太小,或根本就没有接触到,这时车出的工件会出现( )。 (A)竹节形 (B)麻花形 (C)频率振动 (D)弯曲变形 170、细长轴工件的圆度、圆柱度可用( )直接检测。 (A)千分尺 (B)千分表 (C)圆度仪 (D)轮廓仪 171、为了保证主轴外圆的磨削精度,热处理后,必须安排( )工序。 (A)重钻中心孔 (B)研磨中心孔 (C)热校直 (D)冷校直 172、某主轴用低碳合金钢(20G)渗碳淬硬,对工件上不需要淬硬部分,表面上必须留( )mm的去碳层。 (A)1.52 (B)22.5 (C)2.53 (D)33.5 173、中心孔的精度是保证主轴质量的一个关键。光整加时,要求中心孔与顶尖的接触面积达到( )以上。 (A)50 (B)60 (C)70 (D)80 174、凡要求局部高频淬火的主轴,一般在( )之后,安排二次热处理,即调质处理。 (A)粗加工 (B)半精加工 (C)精加工 (D)光整加工 175、车削薄壁零件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减少零件的变形,特别是( )所造成的变形。 (A)切削垫 (B)振动 (C)切削力 (D)夹紧力和切削力 176、薄套类工件,其轴向受力状况优于径向,可采用( )夹紧的方法。 (A)轴向 (B)径向 (C)正向 (D)反向 177、车削薄壁零件的关键是解决( )问题。 (A)车削 (B)刀具 (C)夹紧 (D)变形 178、测量薄壁零件时,容易引起测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不当。 (A)量具 (B)测量基准 (C)测量压力 (D)测量方向 179、用中心架支承工件车内孔时,如出现内孔倒锥现象,则是由于中心架偏向( )所造成的。 (A)操作者一方 (B)操作者对方 (C)尾座 (D)床头 180、测量精密多阶台孔的径向圆跳动时,可把工件放在V形架上,轴向定位,以( )为基准来检验。 (A)端面 (B)内孔 (C)外圆 (D)V形铁 181、加工重要的箱体零件,为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的稳定性,在粗加工后还需安排一次( )。 (A)自然时效 (B)人工时效 (C)调质 (D)正大 182、装夹箱体零件时,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量靠近( )。 (A)加工部位 (B)测量部位 (C)基准面 (D)毛坯表面 183、精镗交错孑L时,镗刀刀尖应( )工件中心。 (A)对准 (B)严格对准 (C)略高于 (D)略低于 184、检测交错孔的孔心距,当孔距精度要求较高时,可用心轴和( )检验。 (A)卡钳 (B)游标卡尺 (C)百分表 (D)千分尺 185、车削平面螺纹时,当车床主轴带动工件转一转,刀架带着车刀必须( )移动一个螺距。 (A)纵向 (B)横向 (C)斜向 (D)纵横向均可 186、车削变齿厚蜗杆时,车刀刀尖宽度一定要( )蜗杆螺纹齿根圆最小轴向齿内宽度,防止产生干涉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