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中医学院临床基础教研室,(一)变证治则,【原文】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6),分析,太阳病,病程-三日 辨治经过 已发汗 若吐若下若温针 决诊:坏病 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仍不解。,(二)辨寒热真假,【原文】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1),分析,病人,真寒假热-身大热,反欲得衣- 热在皮肤,寒在骨 真热假寒-身大寒,反不欲得衣- 寒在皮肤,热在骨。,太阳病误吐而致胃气耗伤的变证,【原文】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120),分析,太阳病,当恶寒、发热-寒邪束表,正邪交争,现证,自汗出-中阳不足,卫阳受损,开合失度 不恶寒发热-表证已解; 关脉 细-阴液不足 数-脾胃虚阳躁动,吐后 中阳损伤 邪陷中焦,两种情形,一二日误吐 饥而不欲饮食 胃伤不重,尚有食欲,三四日误吐 朝食暮吐-不能腐熟水谷 欲食冷食-阳虚躁动 不喜糜粥-不能纳食化谷。,胃伤较重,讨论胃虚呕吐证,【原文】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122),分析,脉数,虚证,因机:误汗,过汗-胃中虚寒,胃气上逆 证 呕吐(清冷)-胃寒气逆 不思饮食-胃中虚冷,纳化不佳 脉:数无力-胃中虚阳躁动-数为客热,实证,因机:胃热亢盛,机能亢奋 证:消谷引食-胃热亢盛 脉:数有力-胃中实热,(三)辨虚证实证,【原文】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70),分析,太阳病 发汗后 体质,虚证,恶寒甚,不发热 汗后伤阳 阳气大虚,机体失温 治则-温阳益气 方药-根据三阴证而选,实证,不恶寒但热,必烦、便秘-汗后阴伤 邪从燥化,内结阳明之腑 治疗:当和胃气-通腑泻热,顺承胃气 方药:调胃承气汤,虚寒变证的主症主脉,【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0),分析,太阳病,因机 先攻下-阴亏里虚 后发汗-阳气外耗 微-阳虚推动无力 细-阴虚脉道不充 振寒-筋脉失温,身乏自持 恶寒-阳气亏虚,机体不得温煦 治法:温阳和阴 方药:以四逆加人参汤化裁。,内外俱虚,证,脉,重发汗损伤心阳及 汗后水饮伤肺的证治,【原文】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75),病人,望诊:病人叉手自冒心-心阳虚故喜按 闻诊:教试令咳而不咳 心肾不足 耳窍失养 决诊:耳聋无闻 原因:重发汗,虚故也-虚证耳聋 转机:饮水多必喘 以水灌之亦喘,形寒饮冷伤肺,肺虚气逆,分析,(四)辨汗下先后,【原文】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90),表里同病 表证为急为重 先表后里为顺 若先里后表为逆 里证为重为急 先里后表为顺 若先表后里为逆,分析,根据小便清否辨表里证治,【原文】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燥实内结,腑气不通 头痛-浊热上扰(以前额为甚) 发热(蒸蒸发热)-里热蒸腾 小便黄赤-热郁于里 诊断:阳明里证,分析,(五)辨标本缓急,【原文】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1),伤寒患者,误治:医下之 证:下利清谷不止-脾肾阳衰,阴寒内盛 身体疼痛-表证未解。 病机:表证不解,真阳大伤 治疗:急当救里(回阳救逆)-四逆汤 药后:清便自调(利止)-里阳已复 身疼痛-表证仍在 病机:里阳已复,表证独在 治疗:急当救表(解肌祛风) 方药:桂枝汤,分析,表里同病,舍证从脉,【原文】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92),病人,证:发热头痛-风寒束表 脉反沉-少阴阳虚,证属表里同病。 治疗经过:与表里双解-不差 目前情况:身体疼痛-表证不除 下利清谷-里虚较急 治疗:当救其里-四逆汤-回阳救逆。,分析,【原文】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76),栀子豉汤证,太阳病,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变证,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兼证,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原文】火郁影响气分、血分的证治。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7)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8)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79),烦热误治引起邪热郁留胸膈,扰及心神 胸中窒火郁胸中气机 身热不去余热未尽 心中结痛者-火郁胸中气机,留气积血 心烦郁热上扰 腹满火郁脘腹气机,【原文】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80)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81),太阳病,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变证,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兼证,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 兼腹满:热扰胸膈,腑气不畅-栀子厚朴汤 兼中寒:热扰胸膈,中阳受伤-栀子干姜汤,禁例:旧微溏者禁之-脾胃(肾)虚寒者不宜,虚烦: 无形之邪热内扰胸膈。心烦不眠,微热 实烦: 阳明腑实内结致烦。腹满不大便,谵语、潮热 阴烦: 虚寒危证。无热恶寒,神情淡漠或昏睡,脉微细沉伏。,鉴别,医案选录,郑某,胃脱疼痛,医治之,痛不减,反增大便秘结,胸中满闷不舒,懊憹欲呕,辗转难卧,食少神疲,历七八日。适我下乡防疫初返,过其门,遂邀诊视。按其脉沉弦而滑,验其舌黄腻而浊,检其方多桂附、香砂之属。此本系宿食为患,初只须消导之品,或可获愈,今迁延多日,酿成“夹食致虚”,补之固不可,下之亦不宜。乃针对心中懊憹”、“欲呕”二症,投以栀子生姜豉汤:栀子9克,生姜9克,香豉15克,分温作二服,若一服吐,便止后服。 病家问价值,我说:一角左右足矣。病家云:前方每剂均一元以上,尚未奏效,今用一角之药,何足为力l请先生增药。我笑答云:姑试试,或有效。若无效再议未迟。病家半信半疑而去。服后,并无呕吐,且觉胸舒痛减,遂尽剂。翌日,病家来谢,称服药尽剂后,诸症均瘾,昨夜安然人睡,今晨大便已下,并能进食少许。 (伤寒论汇要分析1964:66),麻杏石甘汤证,【原文】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分析,汗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太阳病,因:汗后伤津 禁治:不可更行桂枝汤-已无桂枝证 证:汗出-里热熏蒸,津液外泄 喘-热邪壅肺,肺气上逆 无大热-热甚于里,表热不甚 治:麻杏甘石汤-清热宣肺平喘。,医案选录,张某某,男,18岁。患喘证颇剧,已有五六日之久,询其病因为与同学游北海公园失足落水,经救上岸则一身衣服尽湿,乃晒衣挂于树上,时值深秋,金风送冷,因而感寒。请医诊治,曾用发汗之药,外感虽解,而变为喘息,撷肚耸肩,病情为剧。其父请中医高手服生石膏、杏仁、鲜批把叶、甜葶苈子等清肺利气平喘之药不效。经人介绍,延余诊治。切其脉滑数,舌苔薄黄。余曰:肺热作喘,用生石膏清热凉肺,本为正治之法,然不用麻黄之治喘以解肺系之急,则石膏弗所能止。 乃于原方加麻黄4克,服1剂喘减,又服l剂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医案选录,邱某,患肺炎,高热不退,咳嗽频剧,呼吸喘促,胸膈疼痛,痰中夹有浅褐色血液,间有谵妄如见鬼状,请我及某医师会诊。患者体温40,脉象洪大。我拟给与麻杏甘石汤,某医师不大同意。他认为痰中夹血,难胜麻黄辛散,主张注射青霉素兼进白虎汤。我说,此证注射青霉素固未尝不可,但用之少量无效,用大量则病家负担不起(时在50年代中期一编者注)。至于用白虎汤似嫌太早,因白虎汤清热见长,而平喘止咳之功则不若麻杏甘石汤。此证高热喘促,是热邪迫肺;痰中夹血,血色带褐,胸隔疼痛,均系内热垂盛肺气闭塞之故。正宜麻黄、杏仁宣肺气,疏肺邪,石膏清里热,甘草和中缓急。经过商讨,遂决定用本方:石膏72克,麻黄9克。杏仁9克,甘草6克,水煎,分三次服,每隔一小时服一次。 服1剂后,证状减约十之七八。后分别用蒌贝温胆汤、生脉散合泻白散2剂,恢复健康。 (伤寒论汇要分析1964:5253),白虎加人参汤证,【原文】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6)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分析,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病的证治,服桂枝汤后,证,大汗出-表邪虽解,津液耗伤 大烦渴-里热灼津 发热不退-里热炽盛,脉:洪大-热邪内盛,脉道充盈,治: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葛根芩连汤证,【原文】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分析,太阳病,见桂枝汤证,施治过程,误下转归,利不止-理同上 喘息-里热迫肺,肺失清肃 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出 治-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透表,利不止-表邪内陷,胃肠受伤 脉促-表邪未解,正气抗邪 无汗(补)-表寒犹在,毛窍不开 治(补) -用葛根汤,桂枝证-桂枝汤,解肌祛风 医反下之-表证误下,是为误治,一,二,桂枝甘草汤证,【原文】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分析,太阳病,因:汗多损伤心阳 证:叉手自冒心-望诊所见体征 心下悸 -心阳不足 欲得按-虚则喜按 治:桂枝甘草汤-辛甘化合,恢复心阳,医案选录,周某某,男,29岁。 现病史:1个月前突起耳聋,经他医用“益气聪明汤”等治疗,耳聋如故,痛苦不堪。刻诊:自诉耳聋,并觉心悸乏力,稍有畏寒感。细询知病起于感冒过汗之后。 查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诊断:耳聋 病因病机:发汗过多,损伤心阳,心阳不足 处方:桂枝甘草汤加味。 桂枝12克,炙甘草8克,石菖蒲4克。 结果:首服2剂,自觉听力明显增强,心悸好转,畏寒感消失,药已对证,再服2剂,耳聋全除,诸症亦平。 (周福生.桂枝甘草汤治疗耳聋一则.新中医,1989,(11):4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原文】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8),分析,病,因:火逆-火疗劫汗 下之-攻下 变证:烦躁-心阳虚损,心神浮越 治:桂甘龙牡汤主之-温补心阳,重镇安神。,更伤阳气,医案选录,刘某,男,30岁。 现病史:东北泰来地区出现一条疯狗,到处咬人,人人恐惧。一天患者不料遇到疯狗,虽未被咬伤,但被惊吓致病,出现心慌、惊悸、恐惧、失眠等症,用中西药治疗久不见效。 查体:患者外观泰然,神色无异常,舌苔白腻,脉弦数。,诊断:癔病 辨证:阳虚水逆而致心阳不振 处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桂枝四钱,炙甘草二钱,茯苓五钱,生龙骨一两,生牡蛎一两 结果:上药服六剂,诸症已,高兴回原籍,并来信告之一年多也未复发。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原文】 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2),分析,伤寒,脉浮-表证之脉 误治-以火迫劫之-火疗夺汗,诊断:亡阳-大汗,心阳浮越于外 变证:惊狂-火热内迫,扰乱神明 卧起不安-惊狂时作,神志不宁 救治:救逆汤-温通心阳,重镇安神兼涤痰浊,医案选录,王某,女,26岁,空军翻译。 现病史:患者因旁观修理电线而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时有喉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躁烦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 查体: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诊断:癔病 病机:心阳亏虚,寒饮上犯 治法:温通心阳,潜镇安神,化痰降逆 处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加减 桂枝三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半夏四钱,茯苓四钱,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心慌、喉中痰鸣减轻。服六剂,纳增,睡眠好转。再服10剂诸症皆消。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桂枝加桂汤证,【原文】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分析,太阳病,误治:烧针令其汗-烧针取汗,表邪未解,心阳被伤 机转:针处被寒-处理不当,寒邪从针孔而入,证,核起而赤-气血凝滞,针处红肿如核 必发奔豚-心阳虚,复感外寒,引起肾水上犯 气从少腹上冲心-寒水之气上逆,治,外治-灸其核上各一壮-散针处寒邪 内治-服桂枝加桂汤-平冲降逆,兼解表邪。,苓桂草枣汤证,【原文】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65),分析,病,因:过汗损伤心、肾之阳 证:脐下悸,欲作奔豚-水停下焦有上逆之势 治:苓桂甘枣汤-温壮心阳,行气化水,医案选录,张某,女,65岁,1965年12月13日初诊。多年失眠,久治不效。近头晕心悸,脐左跳动,有时感气往上冲,冲则心烦,汗出,口干不思饮,苔白,脉缓。此属寒饮上扰心神,治以温化降逆,佐以安神,予苓桂枣甘汤加味: 茯苓24克,佳枝12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酸枣仁15克,远志6克。 服3剂睡眠稍安,头晕心烦、气上冲感亦减,前方加生龙牡各15克,续服6剂,诸症若失。 -(经方传真1994:60),苓桂术甘汤证,【原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67),分析,伤寒,治疗经过:若吐若下-误吐下后,脾伤停饮,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饮邪阻逆于胸脘之间 起则头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脉:沉紧-里有水饮 治:苓桂术甘汤-温中阳,化水气 治禁:发汗-阳气更伤,水饮更盛 误治后果:动经-扰动经脉 身为振振摇-身体振颤,摇动不定 救治:真武汤(补),苓桂术甘汤证与苓桂枣甘汤证比较,医案选录,陆某某,男,42岁。 现病史:形体肥胖,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而住院,抢治两月有余,未见功效。 现证:心胸疼痛,心悸气短,多在夜晚发作,每当发作之时,自觉有气上冲咽喉,顿感气息窒塞,有时憋气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来临之感。颈旁之血脉又随气上冲,心悸而胀痛不休。 查体:视其舌水滑欲滴,切其脉沉弦,偶见结象。,诊断:水心病 病机:水气凌心,心阳受阻,血脉不利 处方:茯苓30克,桂枝12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 结果:此方服3剂,气冲得平,心神得安,诸症明显减轻。但脉仍带结,犹显露出畏寒肢冷等阳虚见证。乃于上方加附子9克,肉桂6克,以复心肾阳气。服3剂手足转温,而不恶寒,然心悸气短犹未全廖,再与上方中加党参、五味子各10克,以补心肺脉络之气。连服6剂,诸症皆痊。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30-3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原文】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8)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加茯苓、白术。,分析,服桂枝汤-医误认“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可 汗之证 或下之-医误认“心下满微痛” 为可下之证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太阳经气不利 心下满微痛-水气逆于心下 小便不利-水停膀胱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利水以通阳,病人,病史,证候,治:,医案选录,嘉庆戊辰,吏部谢芝田先生会亲,患头项强痛,身疼心下满,小便不利。服表药无汗,反烦,六脉洪数。初诊疑为太阳阳明合病。谛思良久,曰:前病在无形之太阳,今病在有形之太阳。但使有形之太阳小便一利,则所有病气俱随无形之经气而汗解矣。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一服遂瘥。 (长沙方歌括1982:76),朴姜夏草人参汤证,【原文】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66),分析,病,因:过汗损伤脾阳 证:腹胀满 神疲乏力(补) 治:厚朴生姜法夏甘草人参汤-通补兼施。,中虚失运 气滞不通,医案选录,业师刘渡舟教授谓余曰:一人患腹胀,一医处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服后腹胀依然,乃请陈慎吾老大夫高诊。陈老认为处方恰当,但剂量不适。原方不变,只将厚朴由9克增至18克,党参、炙甘草由9克减至3克,服后其胀立消。盖陈老增厚朴之量是在于消除胀满,减参草之量,是恐其助满碍中,颇洞仲景之旨,故服后霍然而愈。-名医验案精选2000:131,小建中汤证,【原文】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2),分析,伤寒,病程:二三日 证:心中悸、烦-气血阴阳俱虚 治: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化生气血,桂枝人参汤证,【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太阳病,原有病:外证未除-尚有寒热头痛脉浮等证 治疗经过:数下之-里气受伤,表邪内陷,证,遂协热而利-里气虚寒,挟未陷之表热下利 利不止-脾胃虚寒,中阳不升 心下痞硬-升降失调,阴寒上逆,诊断:表里不解-表证发热,里证腹泻 治: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温里解表,分析,干姜附子汤证,【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61)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分析,病人,原发病:太阳阳明合病 误治:大下后,复发汗-大伤阳气,现证,昼日烦躁不得眠 昼日阳气虽虚 尚能与阴邪抗争 夜而安静 夜间阳气更虚 虚阳无力与阴邪相争 不呕、不渴、无表证-非三阳病,脉:沉微-里阳虚衰 身无大热-阳气暴虚,浮越于外 治:干姜附子汤-急复其阳,茯苓四逆汤证,【原文】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69),分析,病,因:发汗、下之 误汗下后 病传少阴(心肾) 证:病仍不解-病证不见好转 烦躁-阳虚心神不宁 应有恶寒肢厥下利脉微细 治:茯芩四逆汤 回阳益阴 宁心安神,【原文】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82),真武汤证,太阳病(原发病),因:发汗-汗不如法,证,汗出不解-汗后病邪未除 仍发热-表证未罢,变证已现 心下悸 头眩 身瞤動 振振欲擗地,阳虚水泛,凌心 清阳不升 侵犯四肢经脉,治:真武汤主之-温阳镇水,分析,阴阳两虚证,【原文】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原有证,伤寒,服桂枝汤后变证,误汗:四肢厥、咽干、烦躁、吐逆-阴阳更伤 处理:先作甘草干姜汤-先复其阳(阳亏),然后随证施治 若厥愈足温,脚不伸-作芍药甘草汤(阴损) 若谵语-调胃承气汤-(热化) 若重发汗,复加温针-四逆汤(寒化),阳虚-脉浮、自汗出、小便数、恶寒; 阴虚-心烦、脚挛急 治(补):芍药甘草附子汤,分析,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原文】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68),分析,病,因:汗不得法 证: 病不解-病证未好转 反恶寒-恶寒反加重 机理:虚故也-汗后阴阳两虚 治:芍药甘草附子汤-养阴扶阳,炙甘草汤证,【原文】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生地黄一斤(酒洗)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斤(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伤寒,脉证:脉结代 心动悸 治疗:炙甘草汤-补益气血阴阳 (又名复脉汤-复断续之脉),气血阴阳俱虚,脉道不充运行无力,心失所养,分析,【原文】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128),分析,结胸,证:按之痛-水热互结于胸腹,其证属实 脉:寸脉浮-热邪盛于胸上,必浮而有力 关脉沉-痰浊结于心下,必沉而有力,结胸和脏结比较表,【原文】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131),分析,病发于阳,证候,结胸者-大结胸,邪结高位之证 项亦强-邪偏于上,影响经脉不舒 如柔痉状-轻度角弓反张,发热汗出 类似柔痉 呼吸不利(补)-邪结高位,肺气不利,治疗:下之则和 实邪去经脉和,项强可愈 宜大陷胸丸(峻药缓攻),【原文】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分析,太阳病,脉 浮-风邪在表 动-正邪相搏,头痛身痛 数-主热;未与实邪相结-主虚 证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反恶寒-表未解 宜解表,禁攻下 反下之转归:,续前:,结胸,但头汗出-郁热上蒸,仅头汗出 余处无汗-热湿内郁,不能外达 齐颈而还-热盛于上,当不下行 小便不利-湿热郁滞,气化不行,客气动膈,动数变迟-邪气内陷,气血不畅 膈内拒痛-邪结胸中,气机不通 胃中空虚-误下损中,邪乘虚入 短气躁烦-邪阻胸膈 心中懊憹-邪热内伏 心下因硬-阳热内陷,水热互结 治疗:大结胸证-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鉴别-发黄,湿热发黄,【原文】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35),分析,伤寒,病程:六七日-多为表邪传里之期 诊断:结胸热实-未经误下,表邪内传,水热结实 脉:沉紧-沉主里,紧主痛,证,心下痛-水热互结,心下作痛 按之石硬-实邪内盛,按之板硬,治疗:大陷胸汤主之-泻热逐水,结胸三证,【原文】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分析,伤寒,病程:十余日-多为表邪传里之期 证状: 热结在里-表邪内入,热结胃腑 复往来寒热 邪犯少阳半表半里,合为 阳明少阳合病,治疗:与大柴胡汤-和少阳,通阳明,但结胸,证状,无大热-热全入里,表无大热 水结在胸胁-水热互结于胸胁 头微汗出-邪结高位,郁蒸于上,治疗:大陷胸汤-逐水破结,清热软坚,鉴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 电热专业试题题库及答案
- 农机专业试题及答案要点
- 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煤矿专业试题及答案
- 安装专业试题及答案
- 广西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卷(含答案)
- 铝单板凉亭施工方案
- 品牌线下活动策划方案公司
- 泥灰被雨季施工方案
- (高清版)DZT 0216-2020 煤层气储量估算规范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流程详解
- 供应商尽职调查模板
- 饮用水配送方案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护理查房课件
- 磁粉检测课件
- 日本银行业历史复盘与启示
- 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学习分享-20.2.4
- 2022年湖北统招专升本英语真题带答案
- :广西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电子版和打印纸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