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干燥设计任务书.doc_第1页
流化床干燥设计任务书.doc_第2页
流化床干燥设计任务书.doc_第3页
流化床干燥设计任务书.doc_第4页
流化床干燥设计任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流化床干燥器设计 院 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流化床干燥器设计主要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进行简要论述;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参数的选定、流化床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3、辅助设备的选型4、绘流程图:以单线图的形式描绘,标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料方向、物流量、能流量。5、流化床的设备工艺条件图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参数基础数据:.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730kg/m3 堆积密度b 80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47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4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 .物料静床层高度Z0为0.15m . 干燥装置热损失为有效传热量的15%。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9 Kg/Kg绝干气,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80 物料进口温度1 30 ;热源为饱和蒸汽,压力自选 设计计划进度布置任务,学习课程设计指导书,其它准备0.5天主要工艺设计计算2.5天辅助设备选型计算绘制工艺流程图1.0天绘制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1.0天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考核)1.0天合计:(1周)6.0天主要参考文献1.化工原理,黄少烈编,高教出版社,2002.082.化工原理(上、下册),姚玉英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08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理工大学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074.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等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075.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三版)(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86.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上、下卷),时钧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117.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董大勤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18.化工数据导引,王福安主编,化工出版社,1995.109.化工工程制图,魏崇光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0510.现代流化床干燥器技术指南,王树楹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08设计文件要求1.设计说明书不得少于7000字,A4幅面;2.工艺流程图为A3幅面;3.设备工艺条件图为A2幅面;备注1.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7(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5,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700kg/m3 堆积密度b 78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45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4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8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2.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6(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4,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6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5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3.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45(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800kg/m3 堆积密度b 7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3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9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4.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4(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600kg/m3 堆积密度b 5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2mm 临界含水量X0 0.02(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5.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3(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500kg/m3 堆积密度b 7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3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25mm 临界含水量X0 0.02(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5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6.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3(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2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5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5mm 临界含水量X0 0.02(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8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7.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3(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15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4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24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9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8.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4(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2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7000kg/m3 堆积密度b 6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3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5,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9.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3(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7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3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3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8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10.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35(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25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4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5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9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11.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3(干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4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700kg/m3 堆积密度b 58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5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5,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12.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7(干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7,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700kg/m3 堆积密度b 7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6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13.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8(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8,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900kg/m3 堆积密度b 80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3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14.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6(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6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5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9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15.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5(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4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1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16.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3(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600kg/m3 堆积密度b 50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2mm 临界含水量X0 0.02(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17.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3(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3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7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3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3mm 临界含水量X0 0.02(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5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18.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3(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2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900kg/m3 堆积密度b 8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16mm 临界含水量X0 0.02(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25,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19.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3(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15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4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3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0,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20.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4(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20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4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4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5,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21.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5(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25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4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4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5,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22.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4(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25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4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4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25,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5,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23.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4(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25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800kg/m3 堆积密度b 7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25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5,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24.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4(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25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900kg/m3 堆积密度b 8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32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25,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5,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25.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4(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3,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25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800kg/m3 堆积密度b 7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25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进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30,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t1为105,热源为392.4kpa的饱和水蒸气。试设计合适的干燥器主体并选择合适的风机及气固分离设备。26. 从气流干燥器来的细颗粒物料,其含水量为0.06(湿基,下同),要求在卧式多室流化床中干燥至0.005,生产能力(以湿物料计)2500kg/h,已知参数: .被干燥颗粒:颗粒密度s 1400kg/m3 堆积密度b 450 kg/m3 干物料比热容Cs 1.256KJ/(.) 颗粒平均直径dm 0.4mm 临界含水量X0 0.013(Kg水/Kg绝干料) 平衡含水量X* 0物料进口温度1 30 干燥介质 湿空气 其初始湿度为H0 0.013 Kg/Kg绝干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