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社区护士在社区灾害性事中的主要工作.ppt_第1页
课件:社区护士在社区灾害性事中的主要工作.ppt_第2页
课件:社区护士在社区灾害性事中的主要工作.ppt_第3页
课件:社区护士在社区灾害性事中的主要工作.ppt_第4页
课件:社区护士在社区灾害性事中的主要工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护理学,社区护士在社区灾害性事件中的主要工作,一、灾害的定义和类型 关于灾害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但一般认为灾害有两个共性:一是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二是其规模和强度超出灾害社区的自救能力或承受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专家组指出:“灾害是一种超出受影响社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任何能够导致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件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即可称为灾害。 灾害可按多种方法分类,如按灾害发生因素分类、按灾害发生速度分类、按灾害地区分类、按灾害应对方法分类等。习惯上,人们通常把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人为灾害涉及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化学事故、食物或药物中毒、战争、恐怖活动、传染性疾病的突然传播等。如甲型H1N1的传播、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都是典型的人为灾害。 二、突发灾害性事件的预防 如何通过防灾活动将受灾人群的健康问题减少到最小范围,灾害发生前的训练和应对,是灾害预防阶段的主要任务。因此,社区护士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构建灾害应对组织体系 平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社区护士要了解所属社区行政部门的灾害管理体系,并积极促进以社区为中心的灾害应对组织体系的构建。 (2)安全教育 通过社区护理活动,向社区居民提供防灾信息,传授灾害发生时的自救知识和技术,进行灾难预防和应对的安全教育。,(3)预警训练 构建社区救护体系并进行灾害救护人员培训,有条件时实施灾害发生时的预警和疏散训练。 (4)风险图 社区护士参与以脆弱地区和阶层为中心的风险图制作。风险图是标志社区内的危险因素引起的社区居民注意,显示有异常的情况时可立即报告的体系,一般风险图显示的危险因素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有可能引起建筑物倒塌、车辆进出困难的地方,因没有电信设施而难以通知的地方,有爆炸可能性的地方,有可能发生洪水滑坡的地方,洪水可能侵蚀的地方,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家庭等。 (5)医院灾害对策 医疗机构不论它的规模大小,,都应事先做好社区内发生灾害时现场派出医疗人员的准备,还要做好医院内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病房的收容范围和物品的贡给、人力动员、非常时期管理等计划。应事先了解紧急情况时各部门所要实施的措施。医院可能面临由于附近社区发生灾害造成大量患者的涌入或因医院内设施问题可引起灾害发生的可能。,因此,医院灾害对策在考虑医院内发生紧急状况和灾害发生地区医疗资源利用的状况时,柯立勇以城市为单位或像先进国家一样以国家为单位的“急救标志系统”制定行动要领。 (6)心理护理 当社区居民对灾害缺乏认识时,一提到灾害就容易出现心惊、焦虑、恐惧,对预警出现错误认识,容易导致应变能力下降、盲目采取避难行动等问题,从而往往丧失预防灾害的良机。,因此,社区护士应向社区居民提供相关的信息,指导居民正确认识灾害,进行防灾的健康教育,是居民具备科学的预防灾害的意识。 三、灾害性事件发生时的救助和管理 灾害的发生大多数具有突发性,容易造成大量伤员;灾害现场救护条件艰苦,健康问题表现复杂,救护任务繁重。,因此,社区护士要实施迅速有序的现场救护,安全有效地进行途中转运监护,才能达到使伤员稳定病情、减少伤残及并发症、及时有效地挽救伤员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受灾程度的效果。 (一)现场医疗护理服务管理 为了减少损伤、有效应对灾害和尽快恢复秩序,现场救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现场预检分诊 现场预检分诊是一个以伤员的迫切需要为依据,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的工作,包括确认伤员病情、分类,确定急救措施和转运方法等。灾害现场救护中的预检分诊评估需要判断受害人数以及是否超过医院的容纳能力、灾害的性质、受灾程度和复苏的可能性等,并据此评估确定转运伤员的优先顺序。,预检分诊的工作人员,一般要佩戴执行预检分诊的特殊标记(马甲、臂套),实施预检分诊的同时根据病情提供急救服务并把伤员转运到治疗中心,确认是否所有受害者都佩戴预检分诊分类标记,并向指挥中心报告完成任务的情况。现场预检分诊的准确度仅达80%左右,因此,在灾害现场上的预检分诊最好重复进行2-4次为宜。,(2)现场治疗工作 担任现场治疗任务的工作人员,应佩戴相关标志。并建立现场临时治疗场所,承担任务。治疗场所要选择一个能容纳受灾者的比较宽松且容易将伤员安全转运的地方,并有专人管理,避免出入口混乱。根据预检分诊原则将治疗区域分为非常紧急、紧急、不紧急的治疗区域。作好记录并转交给负责转运伤员的有关人员。,(3)转运工作 负责转运伤员的人员应佩戴相应的标志,转运准备完毕后向负责治疗的部门报告车号牌、转运伤员数、伤员的病情和严重程度及其他损伤种类(外伤、烧伤、心脏问题等)等必要情况。由负责治疗的人员直接向相关医院通知伤员转运情况,负责转运人员转运伤员至医院。 (4)中间聚集区域的工作 分责任佩戴相关的标记,选定有利于聚集的场所,备好车辆,并把伤员安全转移到转运车辆。,(二)预检分诊救护 预检分诊救护是指根据威胁生命的程度、损伤的严重性、伤员存活的可能性和资源,迅速进行分类的同时给伤员带上伤情识别卡,提供最基本的治疗护理的方法。常用红、黄、绿、黑色来体现伤员病情的轻重。,(1)红色标志表示应在1h内接受治疗,护理者要立即把这些人送到综合医院进行抢救。呼吸困难、中度或深度昏迷状态、张力性气胸、上呼吸道阻塞、大量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或有其他严重外伤体征者宜用红色标志。 (2)黄色标志表示应在4-6h内接受治疗,护理这可把这些伤员送到附近的医院救治。中度损伤、有轻度意识障碍、没有致命的损伤但需要治疗者宜用黄色标志。,(3)绿色标志表示轻度损伤、伤员清醒。对检查能够配合,反应灵敏、生命体征正常、可步行者。这些人不需要优先转运,可以在现场治疗,如孤儿、扭伤的伤员等。 (4)黑色标志表示遇难死亡的伤员或损伤程度非常严重没有存活希望的伤员。,(三)预检分诊判断依据 预检分诊主要检测呼吸、灌注血量和意识状态。主要观察RPM三个指标,即呼吸(R)、灌注血量(P)和精神状态(M)。在灾害现场遇到伤员时,迅速进行RPM检测,带上标记运送到治疗区域,一般要求在2-3min内完成。,(1)呼吸 当遇到受伤无法呼吸的伤员时,首先在2-3s之内努力畅通其呼吸道,任然无法呼吸的为死亡伤员,可戴上黑色标志。虽然恢复呼吸,但病情较严重需要紧急救护的宜带上红色标志。有呼吸而频率大于30次/min(儿童45次/min或小于15次/min)的为重度伤员,也带上红色标志。 (2)灌注血量 脉搏小于30次/min、摸不到脉搏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超过2s的宜带上红色标志。,(3)意识状态 能摸到脉搏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小鱼2s时进一步检查精神状态。红色:有呼吸和脉搏,但无意识者。黄色或绿色:有意识者。转运伤员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在现场分类中度病情的伤员在运送过程中有可能转为重度。因此,转运伤员过程中有必要再进行评估。,(四)伤病员的现场救护 1.固定伤情识别卡 伤情识别卡最好固定在未受伤的肢体上,如果病情有变化,分类级别发生变化,要在原有的识别卡上固定新的识别卡。固定识别卡的过程中如果怀疑有颈椎损伤,必须先固定颈部后搬运,如怀疑有传染病,则要先进行隔,2.分类救护 救护与转运结合的分级救治过程是灾害救护的摹本组织形式。分类救护分为现场急救,早期治疗和护理,专科治疗和护理。上与安静现场抢救、早期应急处理、医院的专科治疗和护理的三个层次的救护,可得到逐步完善的治疗。 (1)现场急救 社区护理人员与救援医疗队的医务人员、消防人员、红十字会员、当地幸存群众等共同组成抢险救助小组。,首先把伤员从灾害困境中抢救出来,迅速开展检伤分类,根据伤情进行心肺复苏、抗休克、止血、爆炸和固定等急救措施,然后在伤情识别卡上填写伤员情况,并固定在伤员身上,转运到早期治疗机构。 现场救护的原则是先挽救生命。由于灾害类型的不同救护内容有所区别。,火灾现场 在火灾现场救人,如为火焰烧伤,应使其迅速离开火源,避免烟熏和继续吸入有害气体,脱去或剪去已着火的衣服,避免伤员继续受到烧伤或吸入有害气体。 溺水现场 首先应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如有活动性义齿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若伤员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同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 电击现场 首先以最快的方式脱离电源,同时要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地震或房屋倒塌现场 救护者应根据倒塌建筑物中的呼救声进行搜索和挖掘救援。挖掘到接近伤员时应防止工具误伤,避免伤员再受损伤,使其尽快脱离险情。若伤员被重物压迫时间过久。掀起重物后保持气道通畅的同时,应密切注意挤压综合征的发生。若发现或怀疑有脊柱骨折,搬动要加倍小心,防止脊托弯曲和扭转,造成严重的伤害。,现场救护时,无论何种类型的灾害首先要注意保持气道通畅,防止窒息。若发现伤员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应立即解开伤员衣领和腰带,将伤员平卧,头后仰,托其下颌迅速清除气道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或异物。舌根后坠者,应用舌钳将舌牵于口外或放置口咽通气管的同时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以保持气道通畅。,2)早期治疗 由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外援的医疗队设立一个临时设施和机构,对经现场急救小组处理或未经急救直接送来的伤员进行登记、预检分诊,及时填写伤员情况卡和简要病历、施行紧急救护。然后将需要专科治疗或需长期恢复的伤员转运到指定医院。 社区护士的救护活动场所主要在现场救治和早期治疗中,而救治和早期治疗的形式和内容往往交叉进行。,(3)专科治疗 四、伤病员的转运 经现场救护及处理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迅速将伤员安全转运至就近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继续治疗。伤病员转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避免脊髓损伤,(1)重伤员从车内搬动、移出前,首先应放置颈托,或者行颈部固定,以防颈椎错位,损伤脊髓,发生高位截瘫。一时无颈托,可就地取材,如用硬纸板、矿泉水瓶、厚的报纸、厚的帆布,仿照颈托,剪成前后两片,用布条包扎固定。 (2)对昏倒在座椅上的伤病员,安放颈托后,可以将其颈及躯干一并固定在靠背上,然后拆卸座椅,与伤员一同搬出。,(3)对抛离座位的危重、昏迷的伤员,应在原地放置颈托,包扎伤口,再由树人按脊柱损伤的原则搬运伤员。搬运时动作要轻柔,搬运者用力要整齐一致,平放在木板或担架上。 若有脊柱损伤,应先让脊柱保持伸直,下垫硬板,颈部两侧用沙袋或异物固定,严防颈部和躯干前屈或扭转。,(二)保持正确体位 搬运时注意体位:一般运送时取平卧位,妥善固定在急救担架上。运送工具的速度要平稳,途中避免突然加速或减速或颠簸。担架转运伤员行走时,应使伤员的头在后,足在前,下楼梯在前面的抬担架者,应将担架举高,使担架保持平衡;在将伤员抬入救护车时,应使伤员头在前,脚在后。发生以下情况时,要注意其体位。,1)腹部内脏脱出 紧急处理后转运时取仰卧位,令伤员双腿屈曲,腹肌放松,防止内脏继续脱出,并注意保暖。休克伤员转运时,保持伤员身体水平或头部稍低,切忌头高足低位。最好在当地实施抗休克治疗,待休克好转后转运,如休克状态下必须转运,应边抗休克边转运。 (2)昏迷 使伤员侧卧位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3)骨盆损伤 做紧急处理后,转运时让伤员仰卧于平板或硬质担架上,膝微屈。 (4)身体带有刺入物 应避免挤压、碰撞,严禁振动,以防刺入物脱出或深入。 现场急救后伤员根据轻重缓急由急救车运送。切勿现场拦车运送危重伤员,因为其他车辆缺乏专业抢救设备或缺乏专业指导。,社区护理学,谢谢各位同学!,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