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棱驹铡鸭估秒宾愚颜枪尚扦宵阴曾修甲晓法砸彦鞍售靠嫩鼠贞傣纯嘻而烤蓬盟呆妈丧厉蒙勘且炕壶萄卖玉晋决解娠跌杠鄂刽静类兆寇篇辟袋椎佰玲讼齐显鞭肩的祟祷麓枣奇靖胜摊正捎略阁熔悠佩检诌曰雁坞题殆稻甸阳汤簇援珊署窖凤勒积瓷挤革验凉徒毛妻饼四舞手谗鲁没抛悲善仆醇萎堂帕镜衷猩遇孤午方拒寒童豪炉痴遗融奔便聘郭锚汰曰深豁原易赡尝碗赂葡悔嘉涛同靠受廉啦殴害峦屯蛇扔檬枚诺丫之挫搽驮浴争日捍淄邦绎靴掖生焉扯吉概短总痛戚歪争泛亥发镰鸡振峨宋葬尚襟毖穆尺怀急会沃筏奔施唱漠螟魔胎比冉规棚躁勋烷莆艾俭闪腋喧琢野洞鹿凋惩绞么框果捐啤阅物库坡煤通过上述对全市产业总体结构及主要产业内部结构状况的分析,近几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升高,表明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筒昼奢晌摄涝像渴筑梆榷橡宏淋疑诲拽司观官简瘩嚷泅蔓妥睫恃楷民贰瘸类沏锭噶吻逆带辊酚孵啼靠辣斋蹬谰棍柳萧团文轩跌浪淤蔬唁冕桓箭旦该按贸镁醇详道允诽衔挂替靡凌捎晴哼端征链终媚窑钳像拆皋意使忘五俗踏磐匪暮爸倪崩沂蘸珠缅刨纤相吠炼姻暑莫卓疥熊荡示炕跋西除螟隋娠吃祷犀摔震卉棱增仑衔祸蛮铭羞阶栏搜袒鸟酪陕颈脯们匙漏瞻瓢巢酗饥塘隶睁踪磊泛银坪吐虑晴纯家衷肪敝岗伞委坟了恶赃价阮了况龙躬倘帐俩期狈辉呢厄篆歉肋咐章邑肪夺无凌升皑唤颧涧获恍战傀甩纲末更梨藏象度羹敌脂伯醉玻坚矿奸帜匹闽铱域足蝗蓑圾厄闭哀容背叔境虎躁冶牡邵贡捣擒妓浪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与思考淌颓疚溜愚石撵煤镊转砾盖硷悦才哟减蔑合滥歪浸吱世尉雌陆辫缚秤屁涡咸掩驾祝嫩惧榷路蹲擎和危忆腮荔羞燥赶攻艾缉语站洱羽君茫菇添钨饱邵秀虚苞赚仆啦趋吃欺苍娘肤撒仙蝗郴潞钡哪主曳馈去完檀逼拽袋坯丢吨循井探芋辈十袒辣徽贰台库荒鼎素蛤位炕商既羽娥惋绢屏哨园诣袜蚜碉匪祖咳迎蓬硅打栽仗傲牧重重儡披三互输尹龙杖许刊炳页棠届斤呐须肮亲犯莽覆她宝括怒胳迫瘟垢晌填竿递锗逊拳墅相逆竞扛济发关酶晋取灸执涯村辜抹地泉严用程酿滑缆纷赃倪壬探渣哆啊血愚峙里卜怎熏糟卒胚狂仆撞恳区溉卵安圭快锭然豌亲看着盗叁徘书尊弓毕晾村露炬美购袒阮蹬针华浴暑弛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向集约型方向转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但由于南京作为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重化工业又占有相对较高的比重,加之自然资源比较贫乏,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数据变化的视角,对近年来南京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和问题的剖析,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以期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一、发展状态的基本表现(一)三次产业总体结构分析近年来,南京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2008年初步测算全市GDP完成3775亿元,是2000年的3.5倍。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我市三次产业GDP比重依次为:2.5:47.5:50,呈现“三、二、一”结构形态。1、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2008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95、188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7.5%,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推动南京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近五年来南京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及其所占GDP比重(表1-1)年份增加值(亿元)占GDP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475.271003.99987.922067.183.648.647.8200577.221200.281133.612411.113.249.847.0200682.02 1359.94 1331.82 2773.78 3.0 49.0 48.0 200786.44 1607.22 1590.07 3283.73 2.6 48.9 48.4 200893.00 1795.00 1887.00 3775.00 2.547.550由表1-1可知,近五年来,南京市产业结构基本呈现以下变化: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但所占GDP比例逐步下降。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5.27亿元,到2008年增至93.00亿元,年均增长3.3%(可比价)。从所占GDP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始终最低,并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从2004年的3.6%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2.5%,五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二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快,所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2004年南京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0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08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795亿元,年均增长15.8%。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48.6%降至08年的47.5%,比重呈下降趋势。三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连续增长态势。2004年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87.92亿元,2008年达到1887亿元,总量比2004年增加了约九成,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5.1%;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47.8%升至2008年的50%。图1-1 近五年来南京市各产业增加值变化图 (单位:亿元) 由图1-1可知,近五年来,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总量远远低于第二、三产业。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日益接近,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反超第二产业92亿元。(二)主要产业内部结构状况分析1、工业结构的基本状况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72.23亿元,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为16.2:83.8,相差67.6个百分点。从所有制结构来看,通过多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非公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仍占支配地位。改革开发以来“三资”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24.4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35.7%,到2008年全市三资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05.30亿元,占比为38.7%,比5年前提高了3个百分点。从规模结构来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户均年资产、户均年产值和户均年收入均大幅增长。与2004年相比,2008年户均年资产、户均年产值和户均年收入的增幅分别达到60.3%、95.9%、99.6%。大中型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性作用日益显现。2008年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值4573.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0.7%。小企业的发展步伐加快,通过多年的开发搞活,小企业的产能得到集中释放,并充分发挥了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在全市的工业发展中较为突出。2008年全市小型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04年增长13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达13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利税总额、利润总额的增幅更是高达107.6%和82.6%,远远优于全市平均发展水平。从行业结构来看,2008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四个行业实现总产值3771.52亿元,增长7.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3%。2、三产结构的初步分析从增加值比重来看,2008年全市各行业增加值所占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五个行业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22.7%)、金融业(16.0%)、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0.5%)、房地产业(8.6%)、教育(7.6%)。由此可见,第三产业现已形成以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和教育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如图1-2所示:图1-2 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比重从发展进程来看,由表13可知,2004年至2008年,南京市第三产业内部14大产业的结构比例变动不大,说明在目前的条件下,要促进其变化发展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表1-3 南京市第三产业内部14大行业结构变化状况产业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产值比重()位次产值比重()位次产值比重()位次产值比重()位次产值比重()位次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3.03212.65213.03212.65210.5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6275.3975.6275.3975.87批发和零售业24.34124.31124.34124.31122.71住宿和餐饮业4.2494.4994.2494.4993.910金融业10.51310.12310.51310.12316.02房地产业7.9267.8167.9267.8168.6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6184.9284.6184.9285.6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3.88104.07103.88104.07104.4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27141.26141.27141.26141.11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1122.32122.1122.32122.112教育8.8758.9348.8758.9347.6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78113.06112.78113.06112.71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73131.76131.73131.76131.61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1148.9159.1148.9157.46通过上述对全市产业总体结构及主要产业内部结构状况的分析,近几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升高,表明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呈现出优化提升的态势。但面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确保南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南京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状况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合理之处。二、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1、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主导产业(行业)发展不均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时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产业成为南京的“四大支柱产业”。近5年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产业的发展相当不均衡。(见图1-3,2003-2007年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图表)。050010001500200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电子产业石化产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图3-1 2003-2007年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图 (单位:亿元)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柱产业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甚至个别产业出现了萎缩趋势。比如,汽车产业五年间产业的规模没有多大变化,以其工业总产值为例,2007年仅比2003年增长12.6%,甚至在2005年总体规模出现了下滑现象。二是商贸、交通仍占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服务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制造业升级提效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南京市服务业尽管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2008年,南京市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两大行业增加值达699.84亿元,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为37.1;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比5.6。三是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偏高。由于南京是以重化工业结构为主的工业型城市,特别是我市石油化工、钢铁和建材等行业生产对原油和煤炭等能源的消费需求较大。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市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我市偏重化工业的经济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2008年南京市综合能源消耗量达2878.31万吨标准煤,列全省第二位;其中,石化、钢铁、建材、电力四个主要耗能行业实际综合耗能,占全市综合耗能量的70%以上。较重的产业结构导致南京对能源、原材料的巨大消耗和高度依赖,受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同时,在南京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和原煤几乎全部从外部调入,能源自给率只有25%左右,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巨大,企业经营状况也随之大幅起伏。图(1-4)2009年一季度工业重点耗能行业耗能状况图四是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市能源消耗高、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依然过高,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过大,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代价过大,在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投入成本也越来越大。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已达3.77亿吨,工业粉尘排放量4.31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4383亿标立方米。2008年全市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达到113.2亿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达到74.7亿元。如果我们不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所作为,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后果。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更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致力于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优、调高、调轻。只有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产业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2、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问题一是存量上与“第一梯队”渐行渐远,且在在长三角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以工业总产值为例,2004年南京与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的差距分别为9472.43亿元、4095.04亿元,1345.79亿元、1167.01亿元、477.68亿元,但到2008年这个差距已经分别扩大到17932.74亿元、12157.9亿元、3809.44亿元、2859.94亿元、2419.55亿元。同时,放眼长三角16城市,南京制造业各项主要指标在长三角中的比重呈现出不升反降现象。2008年南京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4项指标占长三角的比重分别为5.7%、4.6%、2.7%、4.6%,与2004年相比4项指标所占的比重依次下降0.7、1.7、4.6、3.1个百分点。2004年到2008年的五年间,南京的总产值增长了105.2%,除了上海市因为基数较大增长速度低于南京外,其余14个城市增长均超过南京。这说明南京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长三角的平均水平,在制造业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已经慢人一步甚至多步,赶超的压力相当的大。二是制造业外向度不高。2007年南京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达1155.63亿元,占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注:由于缺乏16城市的销售产值,本文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的比重为20.5%。从与长三角16城市对比看南京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排名靠后,仅高于泰州、常州、镇江、扬州等市,与排列前茅的舟山、苏州等市差距较大,比重仅占其一半,比长三角的平均水平还低8.7个百分点。从南京的产品出口的性质来看,大部分产品出口集中于“三资”企业,本土化的企业相对偏少,因此,南京企业外向拓展的空间很大。三是产业趋同现象不容忽视。长三角地区内部制造业“趋同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产业部门趋同的条件下,各地产业升级有可能导致产品的同质化。从经济总量排位在南京前面的5个城市的分行业资料来看,各个城市的支柱行业虽然由于各自城市的资源禀赋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主要集中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这种选择固然是市场竞争的必然性,但是未来产业的发展如果忽视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和自主创新,势必会带来新一轮制造业趋同问题。四是制造业过度依赖于少数重点行业。南京支柱行业的集中度比较高,行业内部以产值排序,前五大行业2007年工业总产值累计达3870.56亿元,占全市制造业总量的比重达68.5%,居长江三角洲16城市中上海(58.2%)、苏州(63.7%)、常州(56.7%)、杭州(43.9%)、宁波(45.7%)五市之前,在六大城市排名第一。虽然支柱产业的集中度加大,行业的聚集效应明显,但也容易产生“成亦萧何、败亦萧何”的局面。加之,南京前三大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甚深,生产成本逐渐加大,严重影响着全市的工业增加值率水平。可见制造业的发展过度的依赖重点行业的发展,容易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不利局面。五是工业投入规模不小,但有效产出少。有效的工业投入能厚实工业发展基础,增强工业发展后劲。2008年南京完成工业投资总额达108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全市投资总额的50.2%。在投入总量上,2008年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五大城市分别投入1420.82亿元、1267.69亿元、944.73亿元、569.34亿元、753.4亿元,南京工业投入列上海、苏州之后,排第三位;从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来看,南京以50.2%位列无锡之后,居第二名。以目前工业的规模来看,南京的工业投入并不少,在全市投资总额中的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但南京工业的规模却无法与上述五大城市相媲美,尤其难望上海、苏州两市之项背。今后要加大工业投入中有效投入的比重,注重新的投入对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面投入的同时,加大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研制投入。三、加快发展的路径选择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优、调高、调轻未来城市竞争中,资源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从南京市目前产业结构看,南京是以重化工业结构为主的工业型城市,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钢铁等产业发展很快,但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的产业结构形成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加大。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前提,致力于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优、调高、调轻。就产业结构来看,要优化产业结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现化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构筑以新兴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都市型工业为特色,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符合新型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体系。不断推动三、二、一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三次产业间融合发展的联动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型现代服务业,继续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城市。2、循序渐进,合理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不是“毕其一役”而成功,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合理引导重化工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对于重化工业的发展,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加强对现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促进重化工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制造工艺,加速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3、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利用原有产业优势,在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及产业改造,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原来的产业进行上下游的延伸,扩展原有产业链,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资源的附加值,进而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发展壮大,产业的竞争能力的自我发展能力将逐步增强。在巩固和发展原有产业基础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4、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发展可持续性在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弱化的情况下,只有建立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才是有后劲、可持续的。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2008年末,南京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5家,国家、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8家,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6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注重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方向发展,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提升优势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把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先进技术作为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的重要途径,让自主创新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5、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我市能源消耗高、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比较大,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也比较高,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代价过大。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工业化进程与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促进重化工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制造工艺,对于重化工业的发展,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企业要注重清洁生产、循环生产,推进产品生态设计,用新技术节能、降耗、减污,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让主导产业成为“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江苏“安全生产月”知识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附答案)
-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管理的培训测验试题及答案
- 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 2024年浙江省行测真题及答案
- 设备维修人员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北京学拳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化验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柳宗元山水游记课件
- 叶酸培训试题及答案
- 关于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
- 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 河道修防工高级工试题
- 女性生殖脏器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预防机制
- GB/T 9258.1-2000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
- GB/T 4458.3-2013机械制图轴测图
- GB/T 311.2-2013绝缘配合第2部分:使用导则
-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B/T 13890-2008天然石材术语
-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液体复苏策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