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部分 防火防爆,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郭学信,第一节 燃烧,一、燃烧,燃烧:是物质间相互作用,同时有热和光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燃烧的特征: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燃烧的本质:通常所指的燃烧反应多是氧化还原反应。 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包含有氧化剂和还原剂,也就是助燃物和可燃物。有点火能源。,1.燃烧,【案例3-1】 1987年3月3日,某电机厂电扇车间油漆工段长兼操作组长王某,同本班女油漆工周某上大夜班。凌晨1时40分,王某将点香烟未灭的火柴梗扔在喷漆台上,即刻引起喷漆台上易燃物体燃烧,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燃烧一般性化学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助燃物(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比如金属钠(Na)和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该反应没有氧气参加,但是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同样属于燃烧范畴。同时也不一定是化学反应,比如核燃料的燃烧。,2.燃烧的类型: 闪燃、着火、自燃、爆炸,(1)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点称为闪点。,消防管理分类,乙类液体:闪点大于28小于60的液体。,丙类液体:闪点大于60的液体。,甲类液体(易燃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可燃液体,(2)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燃点:物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3)自燃,自燃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明火源的作用,靠热 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阴雨的天气里出现在坟墓间。不过偶尔也会在城市出现,原因仍然未知。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重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不过还没有得到证实。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很吓人的,所以被那些胆量小或者迷信的人称作“鬼火”。总的来说鬼火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自燃的热能来源:,a.外部热能的逐步积累,多是物理性的。,b.物质自身产生热量,多是化学性和生物性的。,(4)爆炸,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 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末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称爆炸极限。 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低于下限的遇明火既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上限的,虽不爆炸,但可燃烧。,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能源,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而且,必须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 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类型: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 。,2、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燃烧过程中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的氧,另外如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3、温度(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其它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4、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项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可燃物,可燃物的种类,无机可燃物,有机可燃物: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氟一氯溴甲烷(1211)等不燃且可作灭火剂之外,其余多数可燃 。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原油、酒精、豆油、煤、木材、棉、麻、纸以及三大合成材料,无机单质:K、Na、Ca、Mg、P、S、Si、H2等,无机化合物:CO、NH3、H2S、PH3、CS2、N2H4、HCN等,根据可燃物的物态和火灾危险特性的不同,可燃物分为六大类: 爆炸性物质;自燃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可燃气体;易燃与可燃液体;易燃、可燃和难燃固体等。,第一类爆炸性物质,点火器材有:导火索、点火绳、点火棒,起爆器材有:导爆索、雷管等,炸药及爆炸性药品:环三次甲基三硝胺(黑索金)、四硝化戊四醇(泰安)、硝基胍、硝铵炸药(铵梯炸药)、硝化甘油混合炸药(胶质炸药)、硝化纤维素或硝化棉(含氮量在12.5%以上)、高氯酸(浓度超过72%)、黑火药、三硝基甲苯(梯恩梯)、三硝基苯酚(苦味酸)、迭氮钠、重氮甲烷、 四硝基甲烷等;小口径子弹、猎枪子弹、信号弹、礼花弹、演习用纸壳手榴弹、焰火、爆竹等,第二类 自燃性物质,一级自燃物质(在空气中易氧化或分解、发热引起自燃)有:黄磷、硝化纤维胶片、铝铁熔剂、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乙基硼、三乙基锑、二乙基锌等,二级自燃物质(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发热引起自燃)有:油纸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桐油漆布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植物油浸渍的棉、麻、毛、发、丝及野生纤维、粉片柔软云母等,第三类 遇水燃烧物质(亦称遇湿易燃物品),一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极快,产生可燃气体,发热,极易引起自行燃烧)有:钾、钠、锂、氢化锂、氢化钠、磷化钙、碳化钙(电石)、碳化铝、钾汞齐、钠汞齐、钾钠合金、镁铝粉等,二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较慢,产生可燃气体,发热,不易引起自行燃烧)有:石灰氮(氰氨化钙)、保险粉(亚硫酸钠)、金属钙、锌粉、氢化铝、氢化钡、硼氢化钾、硼氢化钠等,第四类 可燃气体,甲类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10%)有:氢气、硫化氢、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乙炔、氯乙烯、甲醛、甲胺、环氧乙烷、炼焦煤气、水煤气、天然气、油田伴生气、液化石油气等,乙类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10%)有:氨、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第五类 易燃和可燃液体,按闭杯闪点划分。 甲、乙、丙三类,甲类液体(闪点28):C5C7烷烃、环已烷;1-已烯、2-戊烯、1-已炔;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甲醇、乙醇、正丙醇;乙醚、乙醛、丙酮;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腈、丙烯腈;呋喃、吡啶、氯丁烷;汽油、石油醚、50度以上的白酒;二硫化碳、氰化氢等;,乙类液体(28闪点60)有:正壬烷、正癸烷、二乙苯、正丙苯、苯乙烯、正丁醇、福尔马林、乙酸、乙二胺、硝基甲烷、吡咯、煤油、松节油、芥籽油、松香水等,丙类液体(闪点60)有:正十二烷、正十四烷、二联苯、溴苯、环已醇、乙二醇、丙三醇(甘油)、苯酚、苯甲醛、正丁酸、氯乙酸、苯甲酸乙酯、硫酸二甲酯、苯胺、硝基苯、糠醇、机械油、航空润滑油、猪油、牛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桐油、蓖麻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亚麻仁油等。,第六类 易燃、可燃与难燃固体,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能够燃烧的固体分成甲、乙、丙、丁四类,甲类固体(燃点与自燃点低,易燃,燃烧速度快,燃烧产物毒性大)有 :红磷、三硫化磷、五硫化磷、硝化纤维素(含氮量12.5%)、二硝基萘、对亚硝基酚等,乙类固体(燃烧性能比甲类固体差,燃烧产物毒性也稍小)有:安全火柴、硫磺、镁粉、铝粉、锰粉、钛粉、萘、卫生球、2-甲基萘、三聚甲醛、聚甲醛(低分子量,聚合度8100)、硝化纤维胶片、赛璐珞板或片等,丙类固体(燃点300的高熔点固体及燃点300的天然纤维,燃烧性能比甲、乙类固体差)有:石蜡、沥青、木材、木炭、煤、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有机玻璃等,丁类固体(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有自熄性)有:沥青混凝土、经防火处理的木材及纤维织物、水泥刨花板、酚醛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脲甲醛塑料、三聚氰胺塑料等,三、燃烧的形式和过程,(一)燃烧的形式,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和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其混合浓度在爆 炸范围以外,遇火源即能着火燃烧。,2蒸发燃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酒精等,蒸发产生了蒸气被点燃起 火,它放出热量进一步加热液体表面,从而促使液体持续 蒸发,使燃烧继续下去。萘、硫磺等在常温下虽为固体, 但在受热后会升华产生蒸气或熔融后产生蒸气,同样是蒸 发燃烧。,3分解燃烧,是指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首先遇热分解,分解 产物和氧反应产生燃烧,如木材、煤、纸等固 体可燃物的燃烧。,4表面燃烧,燃烧在空气和固体表面接触部位进行。例如,木材燃烧,最后分解不出可燃气体,只剩下固体炭,燃烧在空气和固体炭表面接触部分进行,它能产生红热的表面,不产生火焰。,5混合燃烧,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容器内或空间中充分扩散混合,其浓度在爆炸范围内,此时遇火源即会发生燃烧,这种燃烧在混合气所分布的空间中快速进行,所以称之为混合燃烧。,6阴燃,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低或可燃物含水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二)燃烧的过程,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蒸气或气态下进行的。由于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所发生的燃烧过程和形式也不同。,1.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简单可燃固体燃烧:硫、磷、钾、钠等都属于简单的可燃固体,由单质所组成。这类物质的燃点、熔点都比较低,只需要较少热量就可变成蒸气,而且没有分解过程,所以容易着火。,受热熔化,蒸发变成蒸气,燃烧,所以也属于蒸发燃烧。,低熔点可燃固体燃烧:常温下是固体,受热后迅速熔化,如石蜡、沥青、松香等。它们燃烧时,先受热熔化,然后蒸发、分解、氧化,直到燃烧出现火焰。,复杂可燃固体燃烧:这类物质有木材、煤、纸、橡胶、合成树脂等。它们在燃烧时,首先受热分解,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再发生氧化燃烧。,高熔点可燃固体燃烧:固体碳和铝、镍、铁等金属熔点较高,在热源作用下不气化也不分解,它们的燃烧发生在空气和固体表面接触的部位,能产生红热的表面,但不产生火焰,燃烧的速度和固体表面的大小有关。这种燃烧形式称表面燃烧。,2可燃液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 可燃液体在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首先蒸发,氧化、分解,燃烧。 多组分混合可燃液体燃烧时,先蒸发出低沸点的组分,而重组分即高沸点组分开始时蒸发的很少。 多组分混合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剩余的高沸点组分逐渐相对增加,这些组分的闪点、密度、粘度也相应增高。 可燃液体的燃烧,实质上是燃烧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气,所以叫蒸发燃烧。 难挥发的可燃液体受热后分解出可燃性蒸气,然后这些可燃性气体进行燃烧,这种燃烧形式称为分解燃烧。,3.气体燃烧过程及形式 由于各种可燃气体的化学组成不同,他们的燃烧过程也不一样。 简单可燃气体燃烧:只经过受热和氧化过程; 复杂可燃气体燃烧:受热、氧化、分解等过程才能进行。,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扩散燃烧(稳定燃烧)。如使用石油液化气罐烧饭就是扩散燃烧,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混合燃烧(动力燃烧)。,1气体的燃烧速度 火焰在可燃介质中的传播也称燃烧速度,它是燃烧过程最重要的特征,决定着燃烧过程的强度。 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 气体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简单的气体比组成复杂的气体燃烧速度快。 可燃气体含量 初温 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则燃烧速度越快。,三、燃烧速度,燃烧形式 扩散燃烧的燃烧速度是比较慢的,取决于气体分子间扩散速度。 混合燃烧要比扩散燃烧的快得多,取决于本身的化学反应速度。 管道 一般情况下,火焰传播速度随着管道的直径的增加而加快。当管道直径增加到某个极限尺寸时,速度不再增加。,2液体的燃烧速度 液体的燃烧速度工业表示方法: 液体的质量燃烧速度: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烧掉的液体质量 液体燃烧的直线速度:单位时间内烧掉的液体高度 一般说来易燃液体的燃烧速度高于可燃液体的燃烧速度。 多种组分混合液体的燃烧速度往往是先快后慢。 初始温度对液体的燃烧速度有影响。 液体的含水量影响着燃烧速度。 如果液体燃烧在罐内进行,其速度与罐直径、罐内液面高低有关。 风对液面的燃烧速度有一定的影响。,3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 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一般小于可燃气体和液体的燃烧速度。 不同组成、不同结构的固体物质,燃烧速度有很大差别。 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也和燃烧时的风向和风力有关。 对于同种固体物质,燃烧速度还和固体物质含水量、比表面积有关,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1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声、光、热, 机械功等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叫做爆炸。爆炸做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系统内瞬间形成的高压气体或蒸气骤然膨胀。实质上爆炸是一种极为迅 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第二节 爆 炸,一、爆炸及其分类,2爆炸的分类 根据引起爆炸的原因,爆炸可分为: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1)物理爆炸 这种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爆炸的现象称为物理性爆炸,是一种纯物理的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例如容器内液体过热汽化引起的爆炸,比如:锅炉的爆炸,轮胎爆炸,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都属于物理爆炸。,案例: 一次性打火机由于廉价方便,深受“烟民”的欢迎,但也造成了许多危害。有的人装在衣服口袋里的一次性打火机突然爆破,也有的人吸烟点火时被一次性打火机爆破炸伤了手,更有生产打火机的企业因爆炸发生重大火灾。2001年11月23日晚11时,阳新县客运站候车大厅发生火灾,事后调查发现,该火灾是因大厅里小卖部老板给蓄电池充电时将劣质充电器放在柜台里堆放的打火机中间,晚上关门后老板忘记将充电器取掉,而导致充电器长时发热引起周围打火机爆炸起火,烧毁四家店铺及候车大厅设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万元。,原因:一次性使用的气体打火机,其盛装液态气体的塑料容器耐压性很差,在40度以上时,气体会受热膨胀,压力升高。塑料壳体会因承受的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2)化学爆炸,物质发生高速放热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急剧膨胀作功而形成的爆炸现象称为化学性爆炸。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等。化学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防止爆炸的重点。,化学爆炸的特点 1、化学爆炸反应速度非常快10-5-10-6s间完成,化学爆炸传播速度非常快2000m/s-9000m/s之间,因此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2、化学爆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爆炸时反应热一般为2900-6300kJ/kg,爆炸时反应温度高达2400-3400,气体混合物爆炸后,也有大量的热量产生,但温度很少超过100 3、变化过程有大量气体产生,案例: 2004年10月20日晚10时许,河南省新密市境内的郑煤集团公司大平煤矿突然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正在井下作业的446名矿工,除298人安全升井脱离灾区外,148名矿工被困井下。由于本次事故爆炸威力大,波击面广,很多巷道冒顶,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高,抢险难度较大。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促使爆源附近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外冲击,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巷道和器材设施,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产生更大的破坏力。另外,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困矿工处,经检测瓦斯浓度达到100%,一氧化碳浓度严重超标,在一些地方瓦斯 浓度高达6000PPM,这即意味着一个人只有呼吸5口气的时间便会窒息而死。这次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惊人的破坏力,井下通风设备几乎全部被毁,巷道内铁轨被完全扭曲,3辆矿车被气流冲击得摞在了一起。井下设施的毁损程度触目惊心,发现的部分遇难矿工遗体也惨不忍睹。,事故原因: 瓦斯突出是直接原因, 矿井隧道中的瓦斯突出是一种地质灾害,指的是大量有害的窒息性瓦斯瞬间释放。 当出现以下3种情况后,瓦斯突出就会引发爆炸:一是与空气中氧气含量达到12%以上,二是瓦斯浓度达到5%-16%之间,三是遇到明火,点火温度达到650摄氏度以上。大平矿井瓦斯监测系统显示:21下山处20日晚22时09分53秒开始瓦斯突出,在2分27秒的时间内瓦斯浓度由1.49%上升到40%以上,并迅速波及整个矿井。 矿井瓦斯爆炸是一种链锁反应。当爆炸混合物吸收一定能量(通常是引火源给予的热能)后,反应分子的链即行断裂,离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离基(也叫自由基)。这类游离基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成为反应 连续进行的活化中心。在适合的条件下,每一个游离基又可以进一步分解,再产生两个或两上以上的游离基。这样循环不已,游离基越来越多,化学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最后就可以发展为燃烧或爆炸式的氧化反应。瓦斯爆炸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一定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1)爆炸发生过程的特点 可燃物的爆炸虽然发生在顷刻之间,但它还是有下列的发展过程: (1)可燃物与空气的相互扩散,均匀混合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爆炸开始; (3)由于连锁反应过程的发展,爆炸范围扩大以及爆炸威力升级 (4)最后完成化学反应,爆炸威力造成危害性破坏。,2) 防爆的基本原则 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其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火源; (3)燃爆开始就及时泄出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6)检测报警。,【案例3-2】 新华网报道:记者从河北唐山刘官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抢险指挥部了解到,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唐山刘官屯煤矿井下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允许值100倍,瓦斯浓度接近爆炸极限。 据了解,截至目前,唐山刘官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已经造成74人遇难,还有32人下落不明。目前,搜救工作遇到困难。 由此可见在火灾易发生地方,了解和掌握爆炸极限的计算十分重要。,二、爆炸极限,1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和空气构成的混合物,只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才能发生燃烧爆炸。 爆炸上限: 在火源作用下,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恰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也称燃烧上限。 爆炸下限: 是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也成燃烧下限。 爆炸范围: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和氧气的混合也存在着爆炸范围,它的范围比可燃气体和空气混合物的爆炸范围宽,上限浓度也提高很多,所以在使用氧气的场所、设备和管道中需要特别注意。,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值,它随着各种因素而变化 (1)原始温度 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即爆炸下限降低,而爆炸上限增高。 (2)原始压力 一般压力增大,爆炸极限扩大;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待压力降至某值时,其下限与上限重合,将此时的最低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 若压力降低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成为不爆炸。因此,于密闭容器内进行减压(负压)操作对安全生产有利。,(3)隋性介质及杂质 若混合物中所含隋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的范围缩小。 隋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可使混合物不爆炸。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杂质也有很大影响。例如如果没有水,干燥的氯没有氧化的性能,干燥的空气也完全不能氧化钠或磷,干燥的氢和氧的混合物在较高的温度下不会产生爆炸。 (4)容器 充装容器的材质尺寸等,对物质爆炸极限均有影响。试验证明,容器的管子直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同一可燃物质,管径越小,其火焰蔓延速度越小。当管径小到一定程度,火焰即不能通过。,(5)能源 如果能源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长,就会使爆炸范围扩大,其爆炸危险性也就增加。对每一种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最低引爆能。部分气体的最低引爆能量。,2爆炸危险度 可燃气体、蒸气的危险度与它们的爆炸下限成反比,与爆炸范围成正比,关系式如下:,式中 Ha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危险度; L1以体积分数表示的爆炸下限,%; L2以体积分数表示的爆炸上限,%。,3爆炸极限与燃烧热 爆炸下限与燃烧热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L1Q = C 式中 L1爆炸下限,% Q摩尔燃烧热,也称燃烧热,KJ/mol C常数。 上式说明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L1与燃烧热Q成反比. 上述结论只能近似适用于可燃气体的同系物。但不适用于氢、乙炔、二氧化硫等。,4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式中 L1m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L2m混合气体的爆炸上限。 na、nb、nc、可燃混合气中各可燃组分的百分比含量 L1a、L1b、L1c混合气体中各可燃组分的的爆炸下限; L2a、L2b、L2c混合气体中各可燃组分的的爆炸上限。,单一组分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可以从各种手册中查到:,多组分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根据理查特里法则,计算公式如下:,爆炸极限通常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数据,它不是固定的物理常数。 影响因素: 初始温度 初始压力 惰性气体含量 容器 点火源 热表面、接触时间的影响 其他,如混合系统的干湿度、机械杂质、光照、空气中的氧含量等等。,5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1、可燃粉尘爆炸机理 粉尘爆炸是因其粒子表面氧化而发生的 爆炸过程,三、 粉尘爆炸,2、 粉尘爆炸极限受以下因素影响 粒度 粒度越高(粒径越小)爆炸下限越低。 水分 含尘空气有水分存在时,爆炸下限提高,甚至失去爆炸性。 氧的浓度 粉尘与气体的混合物中,氧气浓度增加将导致爆炸下限降低。 点燃源 温度高、表面积大的点燃源,可使粉尘爆炸下限降低。,1爆炸破坏作用的影响因素 爆炸物的数量和爆炸物的性质; 爆炸时的条件,如震动大小、受热情况、初期压力、混合均匀程度等; 爆炸的位置,如在设备内部或是空间及周围的环境情况等。,四、爆炸破坏作用,2爆炸造成破坏形式 震荡作用 冲击波 碎片冲击 造成火灾 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五、防火防爆基本措施,1)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的浓度、温度、压力等条件,避免物料处于燃爆的危险状态: 2)消除一切足以导致火灾爆炸的点火源; 3)采取各种阻隔手段,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灾害的扩大。,根据物质燃烧爆炸原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措施有:,1 控制可燃物的措施 控制可燃物,就是使可燃物达不到燃爆所需的数量、浓度、或者使可燃物难燃化或用不燃材料取而代之,从而消除发生爆炸的物质基础。,1)利用爆炸极限、相对密度等特性控制气态可燃物; 2)用闪点、自燃点等特性控制液态可燃物; 3)用燃点、自燃点等数据控制一般的固态可燃物; 4)用负压操作对易燃物料进行安全干燥、蒸馏、过滤或输送。,2 控制助燃物的措施 控制助燃物,就是使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粉体材料不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或者将它们隔离开来,即使有点火源作用,也因为没有助燃物参混而不致发生燃烧、爆炸。通常通过下面的途径达到这一目的。 1)密闭设备系统; 2)惰性气体保护; 3)隔绝空气储存; 4)隔离储运与酸、碱、氧化剂等助燃物混触能够燃爆的可燃物和还原剂。,3 控制点火源的措施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能够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主要有:明火源、摩擦与撞击、高温物体、电气火花、光线照射、化学反应热等。,1)消除和控制明火源:明火源是指敞开的火焰、火花、火星等,如吸烟用火、检修用火、高架火炬以及烟囱、机械排放火星等,这些明火源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必须加以防范。 2)防止撞击火星和控制摩擦热; 3) 防止和控制高温物体作用; 4) 防止电气火花; 5) 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4 控制工艺参数的措施 控制工艺参数,就是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控制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以及原材料的纯度和付反应等。因为工艺参数失控,常常是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之一,所以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使之处于安全限度之内,乃是防火防爆的根本措施之一。 5 阻止火势蔓延的措施 阻止火势蔓延,就是阻止火焰或火星窜入有燃烧爆炸危险的设备、管道或空间,或者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中扩展,或者把燃烧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致于向外传播。其目的在于 减少火灾危害,把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主要是通过设置阻火装置和建造阻火设施来达到。,6 限制爆炸波扩散措施 限制爆炸波扩散措施,就是采取泄压隔爆措施防止爆炸冲击波对设备或建筑物的破坏和对人员的伤害。这主要是通过在工艺设备上设置防爆泄压装置和建筑物上设置泄压隔爆结构或设施来达到。,化工原料有无机原材料和有机原材料,就生产程序和使用目的来说, 有起始原料、中间原料、助剂和辅助材料 1起始化工原料 经过开采、种植、收集等生产劳动获得的天然资源。 2基本化工原料 从起始化工原料经过再加工制得的原料。 3中间原料 中间原料是丛基本原料再加工制得的原料。 4助剂,第三节 化工原料及产品的火灾危险性,一、化工原料的来源,容易燃烧 容易爆炸 容易蒸发 容易产生静电 容易受热膨胀 容易流动扩散 容易突沸,二、化工原料特性,按照火灾、爆炸危险的性质,化工原材料可分为七大类:,三、化工原料及产品的火灾危险性,1爆炸性物质 凡是受热、摩擦、撞击或受到一定能量激发作用,能瞬间起单分解或复分解化学反应,并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统称爆炸性物质。 2氧化剂 凡是具有较强烈的氧化性能易得到电子,分解温度在500以下,遇酸、碱、潮湿、强热、摩擦、冲击、或与易燃物、还原剂等接触,能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叫做氧化剂。 3可燃气体 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或爆炸的气体,统称可燃气体。,4自燃性物质 凡是不需要明火作用,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能够自燃的物质,叫做自燃性物质。 5遇水燃烧物质 凡遇水或潮湿空气能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并放出热量而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叫做遇水燃烧物质。 遇水燃烧物质的共性是:遇水能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同时产生一定热量,当热量达到可燃气体的自燃点或可燃气体接触火源时,会立即燃烧或爆炸。这类物质不能用水灭火。 遇水燃烧物质除遇水能发生反应外,遇到酸或氧化剂也能发生反应,而且比遇水发生的反应更为剧烈,危险性也更大。,6易燃与可燃液体 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或爆炸的液体,都称为可燃液体。 7易燃与可燃固体 凡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的固体物质,统称为可燃固体。 一级易燃固体,燃点低,易于燃烧或爆炸,且燃烧速度快,并能放出剧毒气体。 二级易燃固体,燃烧性能比一级易燃固体差,燃烧速度较慢,燃烧产生毒性较小。 化工原材料和产品中,可燃固体主要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沥青、石蜡等。,第四节 防火防爆技术,冷却灭火 窒息灭火 隔离灭火 化学抑制灭火,一、灭火的基本原理,1控制和消除火源 控制明火 减少摩擦与撞击 避免电气火花 2控制危险物料 根据物料的物化特性采取措施 利用惰性介质(如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保护 3控制工艺参数 控制温度 投料控制 防止跑、冒、滴、漏 正确的紧急停车处理,二、防火防爆措施,4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运用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有 自动检测系统;自动调节系统; 自动操纵系统;自动信号联锁和保护系统。 安全保险装置主要有 信号报警;保险装置;安全联锁 5限制火灾爆炸的扩散蔓延 主要设施有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单向阀、阻火阀门、火星熄灭器、防爆泻压设施、消防设施和器材等。,6安全设计 如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安全性、工艺装置尽量具有叫高的安全可靠性等。 易燃易爆介质发生大量泄漏如何处理: 立即切断物料来源(上、下游); 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具及开停非防爆设备,防止静电或打火爆 炸; 严格控制火源,切断一切车辆往来; 立即报告消防队及调度; 用蒸气掩护与热源隔断; 周围设置警戒区。,7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年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的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又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1火灾的发展过程 火灾初起阶段(OA) 发展阶段(AC) 熄灭阶段(C点以后),三、初期火灾的扑救,2生产装置的初期火灾扑救应迅速采取的措施: 迅速查清着火部位、着火物及来源,准确关闭有关阀门,切断物料来源及加热源;开启消防设施,进行冷却或隔离;关闭通风装置防止火势蔓延。 压力容器内物料泄漏引起的火灾,应切断进料并及时开启泄压阀门,进行紧急排空;为了便于灭火,将物料排入火炬系统或安全部位。 现场当班人员要及时做出是否停车的决定,并及时向厂调度室报告情况和向消防部门报警。 发生火灾后,应迅速组织人员对装置采取准确的工艺措施,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进行灭火;若火势一时难以扑灭,要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保护要害部位,转移危险物质。 专业消防人员到达火场时,负责人应主动及时地向消防指挥人员介绍情况。,3易燃可燃液体储罐的初期火灾的扑救应采取的措施: 一旦发现火情,应迅速向消防部门报警,并向厂调度室报告 若着火罐正在进行进料,应迅速切断进料,并通知进料单位停止送料。 若罐区有固定泡沫发生站,则应立即启用。 若着火罐为压力容器,应打开喷淋设施做冷却保护,防止升温、升压而引起爆炸,打开紧急放空阀,进行安全泄压。 根据具体情况,做好防止物料流散、火势扩大的措施。,第五节 消防设施,1消防站 大中型化工企业应设立消防站。 消防站的服务范围 消防站的规模 协作单位的消防车辆,一、消防设施,2消防给水设施 消防给水管道。简称消防管道,是一种能保证消防所需用水量的给水管道,一般可与生活用水或生产用水的上水管道合并。 消火栓。可供消防车吸水,也可直接连接水带放水灭火,是消防供水的基本设备。消火栓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类。室外消火栓又分为地上与地下两种。 3化工生产装置区的消防给水设施 消防供水竖管。 冷却喷淋设备。 消防水雾。 带架水枪。,1灭火剂 水 泡沫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 卤代烷灭火剂 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消防器材,2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1211灭火器,火灾分类与等级,按照火灾的燃烧程度分为四类: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将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两类五级,A.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0级区域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1级区域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2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B.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两个区域等级。 10级区域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1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第一类是有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Q1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Q2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Q3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可能性较小的场所。,第二类是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分为两级: G1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G2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国家标准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将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三类八级,第三类是有火灾危险的场所,分为三级: 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其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H2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H3级场所:在固体可燃物质并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第二章 点火源的种类及预防措施,点火源共有8类: 1)明火及高温表面 2)摩擦与撞击 3)电火花 4)静电 5)雷电 6)易燃物自行发热 7)机械和设备故障 8)绝热压缩,1.明火及高温表面,明火主要是生产火、非生产火等。 生产火,直接与生产作业有关的烟火,如喷灯、焊机、生产炉等所产生的烟火。 非生产火,指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烟火,如暖炉、火柴、香烟等所产生的烟火。,高温表面是指由于工艺、热力要求设备、管道内物质温度较高,设备管道表面容易形成高温,此时若与火药等爆炸品或其粉尘直接接触可能引起分解自燃。,案例: 石化总厂常减压车间框架着火事故 1999年4月11日10:45分,石化总厂老区突然停电,致使常减压等七套装置停车.根据调度指令,常减压车间进行了紧急停车处理。由于常减压装置加工的原油性质发生变化,加上当日加工量增加,在突然停电后,汽油冷回流罐满罐,导致油气从放空线中喷出,溅落在温度高达513的热蒸汽管线上,引起明火,燃油落至地面框架下燃烧。后经消防队及时扑救,10分钟后将火焰扑灭 。,2.摩擦与撞击,在燃烧爆炸物质的制造和运输、贮藏过程中,特别是炸药,由于摩擦和撞击所引起的着火爆炸事故是比较多的。机器的轴承等转动部位的摩擦、铁器的相互撞击或铁制工具敲打混凝土地坪等都可能产生火花,当管道或容器破裂后物料喷出时也可能因摩擦而起火爆炸。,3.电火花,高电压的火花放电,短时间内的弧光放电,接点上的微弱火花,当电极带高电压时,在电极周围部分空气绝缘被破坏,产生电晕放电,当电压继续升高时出现火花放电,要使在一般空气中产生火花放电,至少需要400V以上的电压。,是指在开闭回路、断开线路、接触不良、短路、漏电、打坏灯泡等情况下发生的极短时间内弧光放电。,是指在自动控制用的继电器接点上,或在电动机整流子或滑环等器件上,即使在低压情况下随着接点的开闭,仍然产生用肉眼能看得见的火花。,案例:加油接听手机引发爆炸 2004年8月30日9:00左右,一辆奥迪100私家轿车因缺油停在徐连公路,司机在离停车约2公里的某加油站借方便铁桶购油后,返回公路为车辆加注油品,在注油过程中,手机铃响,司机一手加注油品,一手急忙接听,随即油桶起火,瞬间火光冲天,司机快速扔下油桶,迅速逃离,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火海迅速吞噬车辆,等消防车辆到达时,车辆已焚毁。据初步分析,火灾起源于手机所引发的油气火灾,原因是加注油品时,汽油蒸发性能较强,油气浓度较大,手机在接听瞬间,产生电火花,遇油气突然起火,从而酿成火灾。,安全加油规则:1、关闭发动机。2、不许吸烟。 3、不要使用手机把手机留在车内或应关机。 4、在给车辆加油时不要回到车内。,4.静电,当两种物体相互接触、分离时往往会产生静电。静电电流很小,但其所带的电压却很高,可产生10010000V的高压,这种积聚的静电,当在空气中放电产生火花时,就有引起可燃物质着火的危险。,5.雷电,直接雷击:声光并发,显而易见。黄岛油库的灾难。,感应雷击:悄悄发生,不易被察觉。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球形雷击:球形雷像火球一样,会飘进室内。一般是随着气流飘动,雷电的破坏方式可分为:,1992年4月27日,南昌江西医科大学遭感应雷击,160门程控电话有120门被毁。同天,江西财经管理学院200门程控电话全部被毁;1992年5月1日,长沙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0门程控电话、6台计算机和多台彩电因感应雷击被毁,损失100多万元;,6.易燃物自行发热,许多自燃物质在环境清晰度适宜时能由本身的自行发热而产生自燃现象。,7.机械和设备故障,在生产作业进行的过程中,有时机械设备会发生故障。如压药机压力控制失灵以致压力过大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在瞬间就有可能要发生事故。,8.绝热压缩,绝热压缩点燃是指气体在急剧快速压缩时,气体温度会骤然升高,当温度超过可燃物自燃点时,发生的点燃现象。在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中应注意这种点火危险。 设想在一条高压气体管路上安设两个阀门,阀门预先是关闭的,两阀门之间的管路较短,管内存留有低压空气。当快速开启靠近高压气源一端的阀门时,两阀门间的空气会受到高压气体的压缩,由于时间很短,这一压缩过程可近似地看成绝热的。如果高压气体的压力足够高,则会使两阀门之间管路内的空气急剧升高温度,达到很高的温度。如果阀门或管路连接法兰中的密封件是可燃的或易熔、易分解的,这时则会发生泄漏,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另外,如果阀门之间的管路中的气体或高压气体是可燃的,或者高压气体是氧气,则会因这种绝热压缩作用,有可能引起混合气体爆炸或引起铁管在高压氧气流中的燃烧等事故。因此,在开启高压气体管路上的阀门时,应缓慢开启,以避免这种点火现象。,第三章 石油火灾与灭火,1.石油火灾的概念 2.石油火灾的特点 3.影响石油火灾发展蔓延的因素 4.石油火灾灭火指挥原则 5.石油火灾灭火对策 6.油田工业动火知识,石油火灾的概念,石油火灾是指石油勘探、开发和储运、加工过程发生的石油(包括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火灾。,石油火灾三个主要特点,1.爆炸具有极大危险性 石油及石油产品往往是火灾、爆炸一起产生,有时化学爆炸、物理爆炸交织进行。破坏性很难大,难控制。,2.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 燃烧时间越长,辐射热越强,热值越大,火焰温度也越高,强热辐射容易引起相邻油罐及其它可燃物燃烧,从而扩大火灾范围。,3.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石油井喷火灾:从井下喷出的原油在空气中没有充 分燃烧,落在周围地面及其建筑物上继续燃烧,便会造成大面积火灾;有时井喷火灾出现泉喷,油气四处流淌扩散或出现异常现象,或引起大面积火灾。 石油储罐火灾:伴随油罐的爆炸、油品的沸溢、喷溅、流散、便会引起油罐区大面积火灾。 液化石油气罐区发生火灾:随着液化石油气的破 裂、 泄露、气体四处扩散,其扩散面积越大,形成火灾的面积越大。,轻质油品、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由于其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火灾之初,可能出现爆炸或爆燃。 重质油品发生火灾,易出现油品的沸溢、溢流和喷溅等,造成大面积火灾,当其储量越大,火灾的规模就越大,需要投入的消防力量就越多。,石油火灾燃烧的高温能迅速加热导热系数大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又会很快的把热能传导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引起没有直接受到火焰作用的可燃物质燃烧,使火势蔓延扩大。 以电磁波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热辐射。火场上的火焰、烟雾都能够辐射热能。,影响石油火灾发展蔓延的因素,油品性质与储量的影响,热传导、热辐射的影响,石油火灾能否形成大面积火灾,与周围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油库布局不合理,易造成火灾扩大蔓延,扑救困难。,火灾受气象条件影响主要是指 温度、湿度和风向、风力,爆炸对火势发展变化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冲击波,通过对流形式来传播热能的物质一般为气体和液体,影响石油火灾发展蔓延的因素,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气象情况的影响,爆炸的影响,气体或液体对流的影响,黄岛油库建于山坡地带,油罐间距较小,且一、二期工程罐群与港务局储油区紧密相连。这种布局本身潜伏着重大危险,一处油罐起火,极易造成邻罐爆炸。,力量调度指挥原则,为迅速有效消灭火灾,减少损失,扑救石油火灾应遵循集中兵力一次歼灭或逐片歼灭的指导思想。 坚持先控制、后消灭,先外围、后中心,先地面、后地上,先上风、后下风的战术原则。坚持战术上的速决战,战略上的持久战。,石油火灾灭火指挥原则,集中兵力于火场的主要方面的指挥原则,集中兵力一次歼灭或逐片歼灭的指挥原则,先控制、后消灭的指挥原则,1.力量调度指挥原则,适时的调集兵力于火场,是灭火战斗的前提和基础,是石油火灾灭火指挥的首要环节。要加强第一出动力量。 扑救石油火灾第一出动力量应依据灭火作战预案,将所需兵力、灭火技术装备、器材一次性迅速调往火场。 泡沫灭火剂应储备一次型灭火用量的6倍,并调集23台干粉车配合灭火。 火场供水能力应满足冷却用水需要,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储备5001000立方米的 消防用水,保证火场供水不间断。在水源比较缺乏的油田区、油库区,宜调集各类大型水罐车,应配备一定数量手抬泵等,并留有一定的机动力量。 在加强火场第一出动力量调派的同时,火场指挥员要正确判断火灾发展变化的形势,作出调派增援力量的决策,为有效地控制火势、取得灭火战斗主动权创造有利条件。,2.集中兵力于火场的主要方面的指挥原则,石油火灾的主要方面如下:,1、井喷尚未起火时,组织多支水流、喷雾水枪驱散井喷周围的可燃气体,冷却设备,是火场主要方面;保护井口,掩护清障、换装井口,是火场的主要方面。,2、油罐(池)火灾,及时冷却、防止爆炸、控制火势,防止油罐的变形、倒塌而造成火势蔓延是火场主要方面,3、重质油罐火灾防止油品喷溅和沸溢是火场的主要方面。,4、液化石油气罐站起火,及时冷却,断绝气源,消除爆炸是火场主要方面;储罐爆炸发生后,控制火势蔓延,稀释、消除爆炸云团是火场主要方面。,3.集中兵力一次歼灭或逐片歼灭的指挥原则,4.先控制、后消灭的指挥原则,a、先外围、后中心,b、先地面、后中心,c、先上风、后下风,a、集中兵力一次灭火,b、集中兵力逐片消灭,总之,扑救石油火灾必须做到出动到场块,力量调集到位块,冷却部署展开快,备足力量灭火快。坚持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先点后面,灵活处置。,第四章 消防工作与安全检查,一、消防概念与其它工作的关系 1、消防概念 A、 狭义:指消灭火灾,防止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人民的生命遭到损失. B、 广义:指一切防火措施和灭火措施的总和. 2、消防与其它科学的关系 消防是容多门科学为一体的边缘性科学. 3、消防与其它科学和关系 A、 消防工作是安全工作的一部分. 安全工作包括:交通安全,工业安全和消防安全. B、 消防管理是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C、 消防管理是公安机关的一项专门性工作.,二、研究消防解决的两个根本问题: 1、防火措施: 控制燃烧的条件是防火工作的根本途径。 A、 控制可燃物的数量 B、 控制可燃物与助燃物的数量比例 C、 控制引火源 2、灭火措施 A、 冷却法: B、 隔离法: C、 窒息法: D、 化学抑制法:,三、我国目前消防工作管理模式 以法治火的特点 A、 明确了职责,分清了责任 消防法律、法规规定: 单位的党政一把手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生态修复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生态修复项目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报告
- 信访知识培训课件
-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2025年传媒互联网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AI应用落地机会景气娱乐赛道
- 输电安全课件
- 小麦病虫害防治图谱课件
- 小鸭子课件模板
- 农业企业注销与土地流转及农民权益保障协议
- 城市四区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协议及资金监管执行
- Unit 2 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5股权技术入股合同
- 钢桁架桥制作施工方案
- 2025-2026学年北京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全一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第一学期)
- 新《斜视弱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幼儿园数学活动《6和7的认识》课件
- 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2025年山西省建设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考试(建筑工程管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自查表
- 骨折固定与康复技术新进展
- 2025-2030中国医院经营管理模式与创新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