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_第1页
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_第2页
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_第3页
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_第4页
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6 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 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一 诗歌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练习 吴沂辉整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 题。 遣悲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 ,元稹写了不少悼亡2 / 46 诗,此为其中一首。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结合诗句分析。( 5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鹧鸪天 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 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危弦:哀弦。捩拖( 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3 / 46 8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5 分) 9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6 分) 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9 题。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 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4 / 46 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 )。梅发:白发。、 8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 (5 分 ) 9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 分 ) 四、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 8 。( 11 分)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 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 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5 / 46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5 分 ) 9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 分 )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 9 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 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 盗贼尚纵横。 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8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6 / 46 ( 5 分) 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 9 题。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8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情趣?( 5 分) 9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结句劝故人读了离骚去有何意味?( 6 分) 7 / 46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鹊桥仙 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 ?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 【注】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谢薖由于不阿谀当权者,一生困居布衣。秋期:即七夕。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锦楼: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 8词上半阕后三句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 分) 9下半阕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 分) 8 / 46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 9 题。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 (其一 ) 刘辰翁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注 刘辰翁:南宋末年词人,入元后不仕,词近稼轩。华风:绚丽的风格。 8. 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引用了哪个著名的典故?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5 分 ) 曾愁与泪偷流矛盾吗?为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6 分 ) 9 / 46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好事近 咏梅 陈 亮 的 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 【注】的 :鲜明的样子。玉奴 :泛指美人。 8.傍玉奴吹笛中的傍字使用绝妙,请简要赏析。 (5分 ) 刻画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 ?(6 分 ) 十、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 送杜十四之江南 10 / 46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此诗是李德裕 63 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 5 分) 9.登崖州城作三、四句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11 / 46 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二 2016 届二轮复习 人教版 诗歌鉴赏 专项突破训练(2) 2016 届二轮复习 人教版 诗歌鉴赏 专项突破训练( 2)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 1 2 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 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12 / 46 【注】 客:指在汴京作客的欧阳秀才。西江:大江 (长江 )下游西段,也就是题中的江西。乌哺:乌鸦,借喻平庸之辈。 1 .西江梦具体指什么?请具体赏析西江梦这一意象的妙处。 答:_ _ 解析 答题步骤可分 四步。第一步,抓住意象中的两个关键词:西江,梦。西江,指大江(长江 )下游西段。重点则是梦。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梦境是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既可以梦见过去,也可以梦见未来。第三步,还原。放置到原诗之中,还原诗歌的具体内容。用梦形容游历生活,可以引起无穷联想:使人联想到欧阳秀才去江西后的行踪不定,生活的丰富多样、难以预测,又使人联想到他对客居京中这段生活 (包括作者这次送别在内 )的回忆。第四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包含着对过去的深长怀念,情致绵邈,意味无穷,造语巧妙。最 后,要整合答案,注意答13 / 46 案表述的简明、连贯。 答案 指想象中即将开始的江西游历生活。梦境是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既可以梦见过去,也可以梦见未来,用梦形容游历生活,可以引起无穷联想:使人联想到欧阳秀才去江西后的行踪不定,生活的丰富多样、难以预测,使人联想到他对客居京中这段生活 (包括作者这次送别在内 )的回忆,既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包含着对过去的深长怀念,情致绵邈,意味无穷,造 语巧妙。 2.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两句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 答:_ _ _ 解析 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凤乌,再从比喻 (或象征 )的角度,以及诗人的情感角14 / 46 度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为:总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既有希望,又有提醒;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尤其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和手法的作用,结构一般是手法内容效果。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同时也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另外,还隐含着慎于交友的提醒。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诗中用它比喻欧阳秀才,是说他才华出众,非常人可比,应建功立业;乌哺不得共,要欧阳秀才去江西以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共处和往来;同时也是奖誉欧阳秀才,说他今后前程远大,绝非乌哺辈所能相比。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8 9 题。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 (其一 ) 苏 轼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15 / 46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 析。 答:_ _ 解析 分析诗歌的手法,要注意句中的标志词语;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描述再现景 象,再概括其特点。 答案 首联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傍晚大雪细密如碎米一般飘落地上,河水凝结成冰,仿佛有人抽泣般冷涩流动不畅,黄沙在冰面上滑动,描写了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的景象。 16 / 46 答:_ _ 解析 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诗中所写的事情,从中概括出诗人的感受。 答案 天气严寒,诗人远离朋友,漂泊无依,使君黄师是在深夜送来酥酒,让孤独无依的诗人一家倍感温暖。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 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 11 题。 诉衷情 无名氏 碧天明月晃金波。清浅滞星河。深深院宇人静,独自问姮娥。 圆夜少, 缺时多。事因何。嫦娥莫是,也有别离,一似人麽。 现了词中人物怎17 / 46 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 _ 答案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月下独立的思妇形象。表现了她庭中独处的孤寂之情,与丈夫的别离之痛、相思之苦。 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答:_ _ 答案 上片实写,碧天星河灿烂,明月高悬,金波晃荡,重重院落,主人公独立月下痴想;下片虚写,主人公询问嫦娥为什么圆夜少,缺时多,并猜 测她也饱尝别离之苦。全词虚实结合,内涵丰富,下片又暗点主题,引入想象。 18 / 46 【诗歌鉴赏】 这首宋人无名氏的词作,采用虚实结合手法,刻画了一位月下独立的思妇形象。上片实写眼前景象。一轮明月高悬在碧蓝的天幕上,金波晃荡,银河清澈见底,数不尽的星星滞留在银河里。月夜下是一座深深的院落,没有灯光,没有喧闹,只有一位少女独立在庭院之中,抬头仰望明月,像有多少心事要对月中的嫦娥倾诉。下片虚写,以 思妇的口吻猜测嫦娥的处境和痛苦。圆夜少,缺时多。事因何,月圆之夜少,月缺的时候多,这是为什么呢?表达了对嫦娥的深深同情。嫦娥莫是,也有别离,一似人麽,嫦娥姑娘莫非也跟凡间的我们一样,有别离之苦?写嫦娥的离别之苦,实际表达的是自己的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 【原味翻译】 碧蓝的天空,挂着一轮明月,金波摇曳。银河水清河浅,无数星星滞留在银河里。夜空下,一座院落,庭院深深,寂静无声 ,一位年轻的女性站在月光下,时而抬头仰望明月,似有多少心事要对嫦娥倾诉。她在心中暗问嫦娥,为什么总是月圆之夜少,月缺的时候多呢?莫非你也像人间的我们一样,常有别离之苦? 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 12 13 题。 寄江南故人 19 / 46 家铉翁 曾向钱塘住,闻鹃忆蜀乡。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 楼 上 葛起耕 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 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 【注】 家铉翁,南宋人,故乡在四川眉山,长期在南宋朝廷做官。此诗是诗人被元人羁留燕京时所作。葛起耕,江苏丹阳人。 12.寄江南故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 / 46 答:_ _ 解析 回答此题 时,一要根据诗歌的标题,以及钱塘蜀乡等认识到诗人的思乡之情;二要根据注释里讲的背景和诗人的身份认识到诗人在诗歌里对故国的追思;三要根据全诗,理解诗人在故国破灭后深切的痛苦。 答案 思乡之情。诗人把蜀乡 (诗人故乡 )和钱塘 (即临安,诗人第二故乡 )对举,表达思乡之情。故国之思。曾向钱塘住其实是说自己曾在钱塘为官,表达了作为南宋遗民的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亡国之 痛。写这首诗时,诗人被羁留在燕京,南归无望,平淡的诗句里蕴含着极度的痛苦。 与情的关系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_21 / 46 _ _ 解析 回答此题时,要审清题干要求,紧扣诗歌景与情的关系来思考。先求同,两位诗人都是听到声音 (前者听到杜鹃鸣叫声,后者听到悠扬的箫声 )而触发思乡之情;再求异,家诗景与情性质相同,葛诗景与情性质相反。 答案 相同点:两首诗都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家诗说闻鹃忆蜀乡,葛诗说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断肠唤起江南梦。不同点:家诗以哀景写哀情,杜鹃似唤人归去的哀鸣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葛诗以乐景写哀情,箫声月光春宵 这些恬静优美的意象有力地反衬出诗人思乡的伤痛情怀。 【诗歌鉴赏】 家诗中,钱塘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蜀乡指诗人的故乡四川眉山,而写作此诗之时,诗人被元人羁留在燕京。因此,曾向钱塘住,闻鹃忆蜀乡两句,通过钱塘蜀乡这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词的对举,辅以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委婉表现了诗人极为深沉的家国之思。今夕梦语气肯定,说明今夕肯定是有梦的,为什么?22 / 46 因为诗人夜夜都梦回故国 (钱塘、蜀乡 ),今日也不会例外,只是不知今日是梦回钱塘还是梦回蜀乡。整首诗把诗人强烈的家国之思用平易的口语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葛诗中,前两句说的是,在一个美丽的春天的夜晚,小楼上吹起了玉箫。悠扬的箫声和着明亮的月光,共同陪伴着这春日的良宵。诗人用和伴二字,把箫声、月色、春宵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恬静优美的氛围。在这个背景上,用一个唤字,又把恬静优美的氛围与忧愁的心情结合起来。正是这箫声、月色、春宵唤醒了诗人思念故乡江南的梦,有力地反衬出诗人思乡的伤痛情怀。诗人羁旅在外,听到悠扬箫声,百感交集,想借酒浇愁,但是,一见到寒梅,酒已半销 ,无奈愁何,故而愁绝。飘零之感、思乡之情,尽括在这愁绝寒梅酒半销中。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 9 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23 / 46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 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_ _ 答案 动 静结合 (或视听结合 )。前一句写静景 (视觉 ),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 (听觉 ),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结合诗句24 / 46 具体分 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析。 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三 安徽省黄山市 2016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黄山市 2016 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 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9 分) 孔子最近有些大热。从孔庙里接受众人膜拜的大成至圣先师,到周润发的飘飘玉立乃至 偶尔露峥嵘;从据说 抢线上映的电影孔子,到尚未播出的电视剧孔子、孔子 春秋,以及计划春节开讲孔子的百家讲坛相关各方都宣称,自己是在还原孔子的 25 / 46 一生,是在眼睛向内寻找一个民族失落了的文化精魂。甚至,2000 多年前的孔子还被赋予了 组织社会、重建价值、 文化复归的重负。 然而,眼下的孔子热,却是颇有些古怪。不是孔子本身热,而是演孔子的人热; 不是孔子的理想情怀热,而是孔子的名头轶事热;不是孔子代表的传统文化热, 而是孔子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更热换言之,这个当口儿的孔子热,就是一阵儿 虚热,骨子里依然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娴熟套路。至于一般民众,他们可能十分乐 意修习隔膜的礼与仁 ,不过因为习惯于充当沉默的大多数,也不排除被热的可 能。他们看孔子,可能更在意扮孔子的周润发而不是屡屡不遏于时的孔子。 26 / 46 中国的尊孔,按照儒林人士自己的谎法,大约酝酿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末期,而大盛于今。 二十多年来,从学者的书斋注疏到公开的讲 坛说法,从殿堂的祭拜如仪到影视的具象写真, 走下了神坛的孔子,其走向民间的路径倒也大体上脉络清晰。早些时候,可能看到了道德的 滑坡,遂想到克己复礼;看到了社会的冲突,就希望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感觉到 理想的邈远,则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作为排解那个时候,人们更愿意以孔子及其 附带的传统资源作为当下社会的某种补益。而到后来,则不免沦落为生意经,成为可以精确 计算的利益争夺。 宣布要还原孔子的影视剧,其实并无道德重建以及文化建设的雄心,到头来,很多还 27 / 46 原往往成为戏 说。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戏说剧都会辩称:圣人也是人,也有七 情六欲。仿佛不如此,圣人就不会走下神坛。究其实,不过是出于票房或者收视率考虑而做 出的演绎而已。其所关注者,只是一个个已经比较热、可能会很热、一定要炒热的话题。这 个话题做完,很快呼啸而去,寻找下一热点。可见,指望通过影视剧的热闹来带动文化的复 归,很难。 说到底,孔子不过是这一轮文化热的一个标签或符号 罢了。这样的文化标签或日文化 符号其实很多,庄子、老子等等都是,甚至包括限下同样大热的曹操,也一样被标签化、符 号化了。只不过,这个时候选择孔子,可能有更多社会心理、28 / 46 文化认同上的考量而已。类似 孔子热这样的文化喧嚣往往止于呼号,缺乏相应的制度、文化、理念上的建设。而且, 这样的热更大意义在于眼球率,其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不免存在割裂、扭曲之嫌。 各地诸多文庙大大小小, 殿宇前那尊孔子像造型大同小并。为什么我们能够雕塑出形制 大体接近的孔子雕像,却很难真正与这位古代哲人心息相通?遗漏误读在所难免,但如果总 是故意的遗漏、刻意的误读,则永无接近孔子、亲炙传统文化熏陶的机会。什么时候,我们 能真正迎来传统文化的复归,而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虚火上升? (选自胡印斌虚火上升的孔予有删节) 29 / 46 1下列不属于虚火上升的孔子的虚火的一项 是( 3 分) ( ) A电影孔子抢线上映,热火朝天,被民众热捧,是因为扮演孔子的人是周润发。 B当下的电影孔子春秋等都是以孔子的名头轶事为题材。 C各地修建了大大小小诸多的文庙,孔予被奉为大成至圣先师在庙里接受众人膜拜。 D人们看到道德的滑坡遂想到克己复礼,看到社会的冲突就希望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 2对孔予热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人们希望通过还原孔子的一生,在眼睛内寻找一个民族失落了的文化精魂。 30 / 46 B孔子被人们赋予了组织社会 、重建价值、文化复归的重负,因而有些大热。 C孔子形象承载了传统文化,孔予热能在当代社会中植入传统文化的因子。 D孔子热就是一阵虚热,骨予里依然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娴熟套路。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 被热的,他们十分乐意修习礼与仁的。 B人们最初的尊孔是以孑 L 子附带的 传统资源作为当下社会的某种补益。 C 孔子热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传统文化,但也有可能割裂、扭曲传统文化。 D 孔子热是一种故意的遗漏、刻意的误解,并未真正带来传统文化的复归。 31 / 46 二、古诗文阅读( 3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 7 题。( 19 分) 陈康伯,字长卿,信之弋阳人。康伯幼有学行。宣和三年,中上舍丙科。累迁太学正, 丁内艰。建炎末,为敕令删定官,寻通判衢州,摄郡事。盗发白马原,康伯督州兵济王师进 讨,克之。累迁户部司勋郎中。 康伯与秦桧大学有旧,桧当国,康伯在郎省五年,泊然无求,不偷合。桧死,起知汉州, 将出峡,君对,除吏部侍郎。康伯首请节用宽民,凡州县取民无艺,许监司互察,台谏弹劾。 寻兼礼、户部。乞约岁用,会所入,储什之一二备水旱。奏上,议竞不决。除吏部尚书,宰 臣拟用权尚书出命,高宗顾日:朕且大用,何权为? 32 / 46 绍兴九年三月,拜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五月,金遣使贺天申节,出墁言,求淮、汉 地。九月,金犯庐州,王权败归,中外震骇,朝臣有遣家豫避者。康伯独具舟迎家入浙,且 下令临安诸城门扃锅率迟常时,人恃以安。敌迫江上,召杨存中至内殿议之,因命就康伯议。 康伯延之入,解衣置酒,上闻之已自宽。翌日,入奏日:闻有劝陛下幸越趋闽者,审尔, 大事去矣,盍静以待之。 孝宗即位,命兼 枢密使,进封信国公,礼遇殊渥,但呼丞相而不名。康伯自建康扈从回, 即以病祈去位,不允。明年,改元隆兴,请益坚,遂以太保、观文殿大学士、福国公判信州。 上慰劳甚勤,且日:有宣召,慎勿辞。宰执即府饯别,百官班送都门外。 二年八月,起判绍兴府,且令赴阙奏事,复辞。未几,召陪郊祀。时北兵再犯淮句,人 33 / 46 情惊骇,皆望康伯复相。上出手札,遣使即家居召之。未出里门,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平 章事兼枢密使,进封鲁国公。亲故谓康伯实病,宜辞,康伯日:不然,吾大臣也,今国家 危,当舆疾就道,幸上哀而归之尔。道闻边遽 ,兼程以进,至阙下,诏子安节、婿文好谦 掖以见,减拜赐坐。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 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乾道元年正月上辛薨,年六十有丸。赋太师,谥文蠹。 选自宋史。陈康泊陲) 注:扃 ( 门;铺 ( 上锁。 4对下列甸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t ) 34 / 46 A累迁太学正,丁内艰 丁:遭遇、碰到。 B宰臣拟用权尚书出命 权:代理、暂代。 C时: 再犯淮甸,人情惊骇 人情:人之常悄。 D上出手札,遣使即家居召之 即: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利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渴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朕且大用,阿权为 旦日,飨士 卒,为击破沛公军 C因命就康伯议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D康伯延之入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35 / 46 6下列对原 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陈康伯是信州弋阳人,从小就有学识品行,与秦桧在太学就有交情,秦桧掌握大权的 时候,他从来不去求他,迎合他。 B陈康伯历仕两朝,德高望重,孝宗皇帝对他礼节待遇十分优厚,封信国公 ,从来只称 他为丞相而不直呼他的姓名。 c金兵侵犯庐州,王权失败,国内外震惊,朝中很多大臣遣散家属准备躲避,只有陈康 伯反而准备船只接家属到浙江。 D陈康伯任吏部恃郎时,请求节约用度,竟待百姓,对于那些向百姓摊派收取没有限度 的州县,允许监司互相监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36 / 46 (1)康怕督州兵济王师进讨,克之。 3 分 (2)乞约岁用,会所入,储什之一二备水早。 3 分 (3)吾大臣也,今国家危,当舆疾就道,幸上衷而归之尔。 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 9 题。 ( 8 分) 野泊对月有感 【南宋】周尹潜国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遄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 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本诗大约作于建炎三年(公元 1129 年)。当时北宋已亡,而高宗建立南宋, 37 / 46 偏安于临安(今杭州),立足未稳,金兵南下,到处兵荒马乱。逋逃,作者的愤激之词, 意 为漂泊无家。行朝,迁流不定的朝廷。 4 分) 9此诗的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的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有相似之处,请结 合诗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 甲题计分。)( 6 分) 甲: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_, _? _ _, _: _, (杜甫蜀相) 乙: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_。 (苟子38 / 46 劝学) 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 _ 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女娲炼石补天处, _。 (李贺李凭箜篌引) 鸟雀呼晴, 一。 (周邦彦苏幕遮) 塞山长城空自许, 。 (陆游书愤) 三、 (24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 14 题。 一把雨伞 凤凰 他走出桥洞,走上了街天灰蒙蒙的,正下着雨,他没有伞,他不能再往向前走了,因为他自己 也不知道自己该往那儿39 / 46 走他就站在街边躲雨,茫然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他进城已经半个月了,却从没有找到一样可以好好干下去的事儿,他先在建筑工地上打工, 只干了三天,老板就不要他了,因为他干得活儿不好,因他是个驼背其实,他也已经尽自己最大 的努力了,他向老板求情,可老板冲他挥挥手,就赶走了他,连三天的工钱也没给,他当然是问了, 可老板说他干的活不好,给他们添了麻烦,还说已经给了他三天的饭吃,就算扯平了,他只得咬 着牙离开了要不是儿子上中学需要钱,他才不会出来挣钱老婆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跑了,他一 手拉扯孩子孩子读 书努力,成绩非常好,老师总是表杨他孩予是他的希望,他一定要让孩子出 人头地,要让孩子读中学,还要读大学。 离开工地,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他什么技术也没有,形象也不佳,还能干什么呢?他感 到委屈后来看到街边擦皮鞋的生意不错,这个也容易,于是他就将所有的资本搭上买了擦鞋的 行头,在街边擦皮鞋一天下来,他就只擦了两双皮鞋,以后的几天,他也偶尔才能擦上一双皮鞋, 不像别人忙都忙不过来,这样干下去,当然不是办法,孩子在学校读书,等40 / 46 着他寄钱回去呢! 他擦鞋的几天看到老头子老太婆背背篓捡垃圾,觉得那是一个不错的事儿他早在乡下就 曾听说有人捡垃圾捡发财了,还盖起楼房,城里人的垃圾也值钱,而且城里的人钱也多一不小 心就把钱 往垃圾里扔他希望自己也能捡到钱于是,他捡垃圾了他没有背篓,只有一个蛇皮袋, 蛇皮袋也是捡来的两天下来,赚了 20 多块钱,把他乐坏了然而以后的几天,他没有捡到垃圾,别 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四 周莘野泊对月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行朝,指朝廷 迁移不定。【周莘野泊对月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周莘野泊对月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41 / 46 析。( 5 分)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2 分)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 1 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 1 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1 分) 2漂泊思归之情。( 1 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 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 1 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周莘野泊对月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文章周莘野泊对月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出自野泊对月有感诗歌鉴赏五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古诗词鉴赏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古诗词 鉴赏】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古诗词鉴赏。行朝,指朝廷迁移不42 / 46 定。 8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5 分) 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分) 答案收起 8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2 分)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 1 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 1 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野 泊对43 / 46 月有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