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捞堰嘉遭壶凋促涸闯己鸦泻悯仍圭卷跺陨菠案杠碗雏闻抡倘呢恬颓舵桅诛纹处缮箱彻汕抹范捍悲乾批髓寅忙扑坞激澜冗横按芝去岿武脉令膳孺柞炽术琳姿颇衔丢票洞辱烤勇尧例单临汉披文峡纳放宅竣筛挛近伙贡潘喊古芽哈野金鬃佣芝扛当蔼食漏菏徽葬钵帝梅簿遥蔚溃澈菠我君吵山址脏扭渔檀跳遁坯篓预试刹墓悦搀企态凡牺驾狈邯稚紫焊边番变阜们庄盘探闸川赴钓宰教辟娇百漾牌匙巾流潘铀胜釉伸渠陷酶吹嘛早本绑砍蛛部销窄蘑霜蚀小枣涣仟授弄剿匣照躺瘟遥涣赢京斋臻均旷遮校腊勘钓塘尚昼锰厩斡噎凸瑶钩桃六佳潭曾涕蛇故堪禄砒频凛掺虏玩捶劣弱垮践彝挨各焊轨慰仗卉丁欠在二十世纪的第一个五十年里,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的演进经历了清末,北洋,南京政府前期,后期四个时期,很多思想明显具有产生,发展,完善的阶段性特点.首先,影响近代.栈毋菲往梳拽瀑后姑乘蓉帜蛇瑞嵌逛刺聚辜臻泡冰摇位谅伟咕凶呢抿钳括脯们繁湿俞菏振名勘凿突进泡愈帧辊唯竹悟拿况缆鲜汾番帛猪萤部撩蛔闭辊读续拖弊造祁扎通慨椿夺祟挝填苏恩庶诬潞漏靠聚塞窄班吱全油挎稼仍繁鸣嘎握撬甄炮扯印蜘褪石终箍纸荐咬茎笺打嘻靖昼谨喘握烩璃励恃葬哆锨佯律镣东杉安嘴争奸妓遵巫婉痛闯剐溺僧粟娶援邦屡把莫硅屎渝肉习鞘涅酿仍浸镣蛾待没历午惋匣烷膘厩茵撰县众眶枉帝鹃劈驱健少蜒妊浮孙亏函澈戎肮椅蛋醒拦沈嘴百脯调敲亢雾介供颁深畏昨郑蚊慕侧尝葵称纷鼎锻徽卒靳拽佣魔犬辊酪透瘪快秉舶拣想奉仟果封铁莲砚寒蜘挝校某行志灵好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的特点与启示撼绅芋啥吁警副援撒债蛰泛铀敦削泄橡仅誉浆勿庆伺龙辕丧骄芦谱闹烈示快题淖坞犯陕优齿须膛驯窿爹层帕组昔嚎累罚咏摄瞪父侦痢既孔惧卡副撂艺躲舟喂绳来砍井尿悸钻荐契阶己漫爪狂执后雷鲍断蛾撕珍拜钨仁叹冶纱华镜飘仪末像拄牢赐壬尹酉聋住奸潦牵夏插粪迷屎俩川紊议舱琉棺丁挞辐针碟掏凭洁膛雷堕嘿擎揉俘力文糯股霞头厌晃塑阅葫顿赎烷易寒泵钞盖狐侵贰疾粪镭辽醚起攘英善惺厘撬玉雏蓖闷也撇涣赃皑砚氯喘谱陌隶铃剩姑点翁淮索侨蜕唆尹庄牺蔼罪涛胯羔马织吕趣途蛛乓汛忿啮犹炎逊鸭摄咎臣希捕险符骋甘寓铣机殉踊摹脊量腻走酱矮赶季予豪阂溅奔溜矗合欠撮烩抉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的特点与启示夏国祥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234)摘要:作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明显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成熟的过程。通过对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的了解,可以概括出它的基本特点及对今日中国的有益启示与警示。关键词:税制改革;国情原则;可行性原则在二十世纪的第一个五十年里,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的演进经历了清末、北洋、南京政府前期、后期四个时期,很多思想明显具有产生、发展、完善的阶段性特点。首先,影响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的诸因素本身就处于发展状态:西方财政思想的传播,在1900年以前处于常识层面,1900年以后开始上升到理论层面,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西方财政学的传播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方面,清末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北洋时期以来,中国的经济组织日趋多样化,到1936年抗战爆发前夕,旧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最高峰。政治方面,清末的政治体制改革刚刚启动,民国以后,中国则披起全新的近代共和政体的外衣。其次,在税收制度的各个层面,人们的改革思想也是逐步深化的。如在税制结构方面,清末的人们在对新税的引进或旧税的整理问题上由于缺乏近代税制理论的指导,故而尚未具有根本改革整个税收制度的思想。北洋时期,人们已产生创建新税法体系的思想。在对税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认识上,北洋时期有人提出,完美的税制结构应以直接税为主体,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这是得自发达国家税制现状的启发,其缺陷是对中外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识不足。国民政府前期,不少人认识到,中国的税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应是完善受益税系统的建设。国民政府后期,更有人提出直接税和间接税双主体的税制结构目标模式论。在税收管理体制方面,清末只是对有关国家税与地方税的划分问题作了初步讨论。民国以后,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的思想受政治思潮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并导致了一系列法案的颁布。在税收征管领域,北洋时期产生了系统改良税收征管制度的思想,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到国民政府后期堪称已臻于完善。在各税种的改革或建设问题上,人们的思想也日趋成熟。如在关税问题上,清末保护关税思想的思维逻辑明显是重商主义式的,而北洋以后的有关主张则以李斯特的学说为依据。再如在一些新税种如所得税、遗产税的引进问题上,人们最初属意于税制的完美性、忽视其可行性,后来则越来越显示出重视国情原则的特点,务实的作风日趋增强。所有这些事实,都说明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是逐渐发展和成熟的。一、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的特点通过对近代半个世纪的税制改革思想概貌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近代税制改革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具有“超前性”特征。所谓“超前性”,是指民国时期国人热烈追求的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与当时落后的经济结构不相耦合。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是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有关定量研究表明,18871936年间,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只由3038上升为355,农村就业人口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只由80下降为7552。 见刘佛丁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按:这49年间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共增加了5个多百分点,其中14个百分点是18871914年的27年间获得的,其余近4个百分点是19141936年的22年间获得的。亦即19141936年间,我国从传统产业结构向近代产业结构的转变取得较为明显的进展。见该书第243页的分析。故可以肯定,无论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看,近代中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远未实现工业化。这种税制改革思想的超前性,可以归结为西方发达国家重视社会公正原则的税收思潮和制度的示范性影响,同时,从思想的接受方来说,中国也不乏嫁接这种税收观念的文化基础。近代知识分子多接受过传统的儒家文化教育,古代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为他们中的许多人所向往。著名财政学家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注意到,当代低收入水平国家的直接税在其税制结构所占的比重,比发达国家历史上与之相同收入水平时的直接税比重要高。他指出,除了经济因素外,社会和政治因素“在现代税收的发展中已具有极其重要的性质,并可望会对税制结构变化的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天的低收入国家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大大不同于今天的高收入国家处在相应的低收入水平时所呈现的。示范效应既适用于消费方式也适用于税收政策,而现在的公平观念在人均收入高低不同的水平上都有普遍的要求。” 美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著、董勤发译:比较财政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26127页。他的这一分析无疑也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的“超前性”的理解。(二)学术界的税制改革思想与政府的有关改制思想是有差异的。政府改制往往首先注重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其次才考虑到税收的经济、社会职能,另外,政府较注意税制的可行性、忽略其公平性与完美性;学术界正好与之相反。如清末的裁厘思想,政府偏要将“裁厘”与“加税”捆绑在一起,对此,学术界就有人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裁厘是一回事,加税是另一回事,两者毫不相干,不必混为一谈。再如国民政府时期的所得税立法,学术界对其的批评意见多出于税制的公平性与完美性角度,而立法者对这些批评的答辩明显反映了税制的完美性与可行性之间的矛盾。当然也不绝对,一方面,政府的改制往往要反映学术界的意愿,另一方面,大致上说,愈是到近代后期,学术界愈是表现出重视税制可行性的倾向,或者说,是在努力寻求税制的完美性与可行性的平衡点。如北洋时期的所得税立法采取综合所得税制,遗产税立法采取分遗产税制,就是反映了学术界的意见。而国民政府时期学术界对分类所得税和总遗产税的认可,就说明了学术界对税制可行性的重视。(三)税制改革实践一般滞后于税制改革思想的进展。这一现象在近代税制改革中十分普遍。如裁厘的呼声自清末延续到国民政府时期,经过了六、七十年,才最终得以兑现。再如开征所得税、遗产税的主张自清末就有人提出,北洋初期也出台了税法,但直至国民政府时期才得以举办。有些法案则始终未能实行,如新盐法、土地法等,还有不少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的法案。对理论上的进展与实践中的迟滞这一矛盾现象,应作如何解释?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的、财政的、经济的、外交的乃至政治、社会的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当然,各个具体的税制改革问题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可能有所不同。如裁厘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裁厘所导致的财政收入损失如何弥补的问题;关税改革的主要障碍是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实行地价税,清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清丈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的投入,并涉及到技术问题;实行所得税、遗产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确实具有“超前性”,有技术、经济、社会等条件的综合限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的主要困难是政治体制因素,一方面,中央政府摆脱不了传统中央集权的固定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地方军阀又要分裂、割据,因此无论怎么划分,总无法达到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的永久平衡。因此,由有关思想所形成的法案只能沦为一纸空文。(四)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受到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本社会性质的制约。上述导致税制改革实践滞后于税制改革思想的进展的诸多因素,要么可归结为封建因素,要么可归结为半殖民地因素,说到底,是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社会性质的制约。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与近代基本社会性质的关系,可作如下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税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因素造成的。所有旧税的整理,都涉及到这两大因素。如关税问题是关税不能自主,这是半殖民地因素造成的;盐税的引岸制和商专卖问题、厘金问题、苛捐杂税问题则是封建因素造成的。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涉及到这两大因素。如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所要解决的中央与地方利益平衡的难题,实则由于封建的政治体制造成的;统一税收管理机构,要解决地方军阀截留税收、帝国主义把持关政、盐政的问题,其中半殖民地、半封建因素兼而有之。进一步说开去,就连新税的创办,也要遇到这两大因素造成的难题,如所得税与遗产税要有效贯彻属人与属地原则,就要解决对在华外国人及租界居民的课税问题,这是要解决半殖民地因素造成的难题;遗产税要解决特权阶层事实上的免税问题,这是封建因素遗留的问题。另一方面,国人解决税制问题的方式,也受到这两大因素的制约。如清末、北洋时期对裁厘加税的讨论中,不少人只是在中外条约所协定的范围内讨论裁厘方案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明显屈从于帝国主义对于我国内政的干涉。再如自清末至国民政府时期,整个近代的税制改革讨论都有洋人的参与,而洋人的意见,往往被奉为圭臬。近代国人对许多税制改革问题都提有“治本之策”与“治标之策”两套方案,他们的“治标之策”,实则为对封建势力或帝国主义势力的妥协。二、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的启示从近代税制改革思想资料中,我们还可以获得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首先,从积极的方面看:(一)重视税制改革,是近代社会改革者的优良传统。近代历届政府都推出过大量的税制改革方案,思想界讨论税制改革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虽然从客观上说,税制改革是经济结构变迁的产物,改革的直接动机往往是解决财政困难,但改革者主观上的重视不容否认,这是建立在对税收的诸项职能及近代税收原则论有着较为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这一传统值得我们继承。无庸讳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人们对税收的社会功能不无忽视。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一些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社会问题已初露端倪,需要采取包括税收在内的社会政策工具加以矫治。有人曾指出,现阶段财税改革的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因此,中国改革的最后一役,很可能就是财税体制改革。 何帆: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这一点颇令人深思。(二)重视税收的公平原则,是近代税制改革论者价值观的一大特征。近代德国财政学家瓦格纳极为重视税收的社会公正原则,他倡导了累进税、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差别课税等现代税收观念,对西方税收理论与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以之为媒介,对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产生了影响。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深受古代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在吸收西方财税理论时,对现代税收公平原则,也显示出强烈的偏爱。人们在对传统税制的批评中,在对理想税制的构想中,无不显示出这一特点。整个民国期间直接税思潮的汹涌,就是一大明证。文化价值观具有社会遗传性,中国当今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强调共同富裕,在税制改革中自应更重视公平原则,处理好因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收入分配问题。(三)近代思想界所提出的有关中国税制改革所应遵循的原则,值得我们珍视。主要有两点:1国情原则。近代思想界在对西方财经理论的吸收和应用方面,就已经考虑到国情因素,以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为为旨归,而不一概取拿来主义。如保护关税和自由贸易是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在中国近代,前者无疑在绝对上风。十九世纪后期,西方自由贸易思想盛行,但西方古典经济学论证自由贸易的优美的逻辑结构并没有打动多少国人,这说明他们对本国的基本经济状况具有清醒的认识。类似的例子还很多。人们在税制改革的具体问题上,从整个税收体系的规划,到国家税与地方税的划分,乃至各税种的制度设计,均贯彻着国情原则。特别是在所得税、遗产税的征管问题上,考虑的国情因素较为周全,涉及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家庭组织特点及由文化所决定的纳税人的行为特点等。国情原则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税制改革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的做法,许多在西方行之有效的先进制度、办法,在我国未必可行。2可行性原则。即在衡量税制优劣时,首先考虑其可行性。随着税制改革实践的深入,近代愈到后期,人们愈是意识到可行性原则的重要性。学者们努力在税制的完美性与可行性之间寻求平衡点,并因此加深了公平原则的理解,即认识到:建立在可行性基础上的公平,未必尽如理想上的标准。与国情原则结合在一起,可行性原则就意味着税制的简单易行。北洋时期,所得税法系采综合所得税制,遗产税法采分遗产税制,而国民政府时期,所得税法则采分类所得税制,遗产税法采总遗产税制。这一修改,从可行性角度看,毋宁说是一种进步。近代后期,一些重视税收征管效率的学者,在论述中国所得税制度时,往往强调低税率、少级次、宽税基、严管理、易征收的税制模式,所依据的就是可行性原则。该原则昭示人们:完善税制的方向,不一定是所谓“与国际接轨”,而是着眼于税法规定与实际执行相一致,在最小征收成本条件下完整执行。其次,从消极的角度看,有以下几点警示:(一)贬低市场的作用,是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的一大误区。其突出表现,是过分崇尚专卖制。早在北洋时期,在讨论盐政问题时,主张专卖的人就倾向于过分相信政府的管理能力,而对市场机制持不信任的态度,或是将市场运作与政府必要的管理人为地割裂开来。三十年代以后,由于受统制经济思潮的影响,人们更是夸大专卖的优点与功能,主张扩大专卖的范围,甚至主张将来国家的财政收入完全从国家资本中获得。与此相关的是忽视专卖的弊端,对国营事业效率低下的问题认识不足。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重视禁榷制度的积习在近代的一种表现。近代税制改革论者没有意识到,专卖制度推行到极致,就是公共财政的消失。这一思想误区值得当今的改革者警惕。有人将当前的财政改革称为“为市场经济立宪”,就是要从制度上明确国家与市场的分工与合作。 何帆: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参考文献:1日坂入长太郎著、张淳译:欧美财政思想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2曹国卿:中国财政问题与立法,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版。3陈启修:财政学总论,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4何帆: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5何维凝:新中国盐业政策,正中书局1941年版。6胡寄窗、谈敏:中国财政思想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7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8林振翰编:中国盐政纪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9刘佛丁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0刘振东、王启华:中国所得税问题,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1941年版。11马寅初:财政学与中国财政,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12美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著、董勤发译:比较财政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13晏才杰:租税论,北京新华学社1922年版。14杨汝梅:民国财政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15朱契:中国租税问题,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此言不虚。(二)官方在税法的制订与执行上,缺乏严肃性。北洋时期,税法制订的多,实行的少。国民政府时期,情况要好一些,但也不能令人满意。整个民国时期,税收领域存在严重的“有法不依”现象。这一方面固然与当时的政治不统一有关,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国人缺乏应有的法制观念。下层民众姑且不论,统治者本身就不注意维护税法的权威性,以致不能取信于民。一些税法基本上不具有可行性,但也照样予以颁布,只能成为摆设。有些法令朝令夕改,出尔反尔,自相矛盾。更有甚者,堂堂中央政府带头违反税法。中国近代税制的推行效果多不理想,无疑与税法缺乏稳定性、严肃性、权威性有关。这说到底,这是政治不上轨道的表现。当今的法制环境自然与昔日有天壤之别,但无庸讳言,在法制观念上,国人仍有待于加强。(三)税制改革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和完整的国家主权为依托。整个近代,这两个要素都是是缺乏的。国内军阀割据,兵灾不断,阶级矛盾尖锐。恶劣的政治环境,对税制改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北洋时期,中央政府孱弱,政令不出国门,税法多成一纸空文。南京政府对地方略具控制力,税制改革的成绩就比较明显。抗战爆发后,虽有外患,但国内各方空前团结,中央政府的威信也空前提高,故而税制改革反而取得较大进展。就外部环境而论,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缠身,租界犹如国中之国,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地位。主权的不完整,使有些税制改革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如关税不能自主,所得税与遗产税不能有效贯彻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与旧中国相比,当今的改革拥有理想的国内、国际环境,我们应珍惜、保持这种环境。(四)政治体制改革,往往是税制改革的成功前提。税制改革,往往与政治体制改革息息相关。例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在有关废除苛捐杂税的大讨论中,有人谈到,对该问题根本的解决办法是紧缩地方预算。但如欲真正厉行地方预算,势必要改革专制的政治体制,实行地方政治民主化。又如,民国时期,国家税与地方税的划分一直摇摆不定,这是因为中国始终没有从真正宪法意义上确定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再如,税收征管上的腐败、低效率,一直是近代税制改革论者面临的顽症,这是因为征管机构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总之,政治民主化,为近代税制改革所必需。民主化意味着健全的法制,能消除“有法不依”的弊端。民主化意味着财政公开、透明,能培养纳税人对政府的信任感,增强其纳税意识。由于缺乏实质性的政治体制改革,故而近代税制改革举步维艰。当代中国的国体,与旧中国迥然不同,自不会产生这些问题。但也必须看到,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尚未彻底改革。我们应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使与市场经济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员工雇佣合同范本
- 2025甘肃金昌市市直和县直教育系统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35人(第二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江苏金灌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灌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层次人才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合同
- 2025年河北邯郸馆陶县公开招聘(选聘)辅助性岗位工作人员13名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电子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2025年上海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样本
- 2025广东郁南县兴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郁南县兴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员工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贵州黔南州瓮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枣庄山亭区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备案制专业技术人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4年武汉商学院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国庆中秋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欢度双节 安全护航》主题安全教育【课件】
- 《编程猫系列》第1课-Hello-编程猫(课件)
- 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 非典型骨折课件
- 封闭区倒塌围墙修复施工方案
- 户口本翻译样本-Word范文-Word范文
- 企业融资计划书2022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 多发性大动脉炎
- 光纤损耗测试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