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共享精品.ppt_第1页
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共享精品.ppt_第2页
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共享精品.ppt_第3页
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共享精品.ppt_第4页
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共享精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山东常春藤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律师 王国红 二00九年 八月,一、校园伤害相关概念,校园危机(Campus Crisis): 凡发生在校园内或与学校成员有关、且对学校成员造成不安、压力、伤害,而以学校现有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的事件 ( events )或情形 ( situation ), 均称之为校园危机。 校园安全事件(Campus Events): 是指在学校内发生影响校园安宁与安全,有可能或会发生校园财产损害、人员伤亡之事件。 校园伤害(Campus Injury): 狭义是指在学校内发生的学生心身受到伤害或发生死亡的事件。 广义指出现师生心身受到伤害或死亡情形。,二、校园伤害分类 -引发因素立场,校园常发生的危机有来自外力的干扰,也有出自于学校或学生本身的问题,大约可归纳成下列各大项: 1、 天然灾害:洪水、火山、龙卷风、雷击、地震(例汶川)。 2、 公共安全:公共设施、建物,体育器材、实习或实验 电、瓦斯、工地安全等。 3、 师生冲突:管教冲突、体罚、师生关系紧张等。 4、 校园暴力:破坏、抗争、偷窃、恐吓、勒索、绑架、性犯罪、 性骚扰、斗殴等。 5、 毒品侵蚀:滥用药物,非法持有药物或贩卖禁药。 6、 校园自我伤害:自闭、自残、自我伤害、自杀身亡。 7、 偶发事件:车祸、山难、溺水、运动伤害、实习、实验受伤。 8、 学生违规事件:逃学、逃课、中辍。 9、 外力介入:黑道介入、民代介入、寻仇、强暴、诈欺、干扰滋 事、偷窃、破坏、凶杀 10、其它。,二、校园伤害分类 -致伤因素立场,1,校园建筑物、设施缺陷引发伤害 建筑物倒塌所致死亡及损伤; 教学仪器设备缺陷、操作不当所导致死亡、损伤; 2,校园体育活动引发伤害 运动中猝死、损伤及残疾; 运动后猝死、损伤及残疾; 3,校园学生间相互所致伤害 蓄意性殴打所致死亡、损伤-组织性、群体性; 激情性殴打所致死亡、损伤-临时性、个体性; 吸食管制性物质、饮酒所致死亡、损伤; 4,校园学生人权侵犯引发伤害:体罚、言语侮辱、强行搜查 体罚死 体罚性损伤(案例:打学生耳光致使耳穿孔) 抗议性自杀 抗议性企图自杀 引发精神障碍性疾病:精分症,癔症、忧郁症,二、校园伤害分类 -致伤因素立场,5,校园内疾病发作、食物中毒引发伤害 疾病发作通知、护送迟缓; 学校内治疗引发医疗纠纷; 食物中毒 6,校园性侵犯所致伤害 强奸 猥亵 性侵犯后精神障碍 7,外来人员引发的校园暴力伤害 外来人员与在校学生联合在校区管辖范围引发 的凌辱、损伤; 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导致的死亡、损伤; 8,学校组织校外活动引发的伤害 车祸、摔跌、溺水、迷失;,二、校园伤害的分类 -诉讼立场,根据判断学校过错的立场(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9),可分为: 1,学校校舍不安全事故(案例,济南律师希望小学,原柳埠东坡小学,校舍) 2,学校设备不安全事故 3,学校饮食(药品、食品、饮用水)安全事故(案例,食物中毒) 4,学校教学或课外活动事故 5,学校及教师因管理疏忽造成事故 6,学校组织活动失职事故 7,对学生身体状况关照不力事故 8,学校救护不力事故 9,教师错误行为伤害事故 10,教师不作为事故 11,学校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事故,三、校园伤害民事处理模式,目前校园伤害民事处理模式: 校方-学生方协商模式(案例,前不久处理的某中。选择:通情达理懂法。案例山经,学生被广告牌砸头,全力救治,家长的过分要求) 教育行政处理模式 诉讼解决模式(案例,山经,学生外地自杀,家长诉到法院) 发展趋势:提倡协调处理、社会保险介入,多途径、最终司法权处理的模式。,三、校园伤害民事处理模式,四、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教育公法方面: 1986-7-1:义务教育法第16条规定: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 1994-1-1: 教师法第35条: 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37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95-5-1:教育法第81条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003-9-1: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61条:民办学校在教育活动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四、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刑法方面(1): 1979-7-1: 刑法第14条: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997-3-14 修订刑法:第17条: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986-8-15: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试行)。199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1990-8-15日: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 1989-7-7:最高法院关于拐卖人口案件中婴儿、幼儿、儿童年龄界限如何划分问题的批复:不满一岁的为婴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办理奸淫幼女案件中,幼女的年龄按刑法第139条的规定执行,不满十四岁的均为幼女。,四、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刑法方面(2): 1990-6-4:最高法院给广东省高院关于15岁的未成年人过失致人重伤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的批复 : 你院关于15岁的未成年人,因玩弄风枪过失致人重伤(眼瞎),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我们认为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杀人、重伤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里说的“重伤”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重伤。15岁的未成年人过失致人重伤的行为,不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涉及民事赔偿的问题,按有关民事法律规定处理。 1990-11-24:最高法院给最高检研究室关于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过失杀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问题的复函 : 满14岁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故意犯严重危害社会的罪行并且危害程度严重的,才负刑事责任。条文中的“杀人”,仅指故意杀人,不包括过失杀人。而且,考虑到已满14岁不满16岁未成年人的特点,对他们的过失犯罪也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涉及民事赔偿的问题,按有关民事法律规定处理。,四、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民法方面(1) 1987-1-1: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1988-4-2: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1989-10-5:最高法院给广东高院关于监护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问题的复函:关于梁剑文等四未成年人盗窃财物被劳动教养,受害人翁舜慧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能否作为民事赔偿案件受理的问题。经研究认为,鉴于此案情况比较复杂,现行法律对此类问题又无明确规定,如何适用法律,需要在审判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研究。因此,此案不宜采用提起民事诉讼的办法解决。 1990-1-20:最高法院给内蒙高院关于未成年的侵权人死亡其父母作为监护人能否成为诉讼主体的复函:经研究认为,未成年人阿拉腾乌拉携带其父额尔登巴图藏在家中的炸药到那木斯来家玩耍,将炸药引爆,炸毁那木斯家房屋顶棚及部分家具。那木斯来以额尔登巴图为被告要求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并依据民法通则及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四、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民法方面(2) 1999-:最高法院给上海高院关于肖涵诉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等赔偿一案的复函中答复: 经研究,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的意见,即肖涵在校学习期间,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对其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肖涵受伤后,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未及时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以致延误了医疗时机,造成肖涵终身残疾,该校应承担主要责任。肖涵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违反学校纪律擅自摔伤,对损害后果应承担次要责任。范吉俊、李佳磊明知爬墙的危险性,仍然协助肖涵爬墙,对损害后果亦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至于数额的分担,请你院根据实际情况和各自责任确定。,四、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民法方面(3): 2004-05-01( 发布日期:2003-12-28 ):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原征求意见稿: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负有监督、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未尽职务范围内的监督、保护义务,致使其监督、保护和管理的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失相应的民事责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尽监护职责的,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学校等教育机构违反对学生教育、管理、保护等法定义务的情形(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学校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有关标准的; 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学校等教育机构违反对学生教育、管理、保护等法定义务的情形(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注意的; 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人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对未成年人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人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四、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部门规章: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002-08-21:教育部公布; 2002-09-01:实施;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2006-06-30:教育部、司法部、建设部、文化部、交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公布; 2006-09-01:实施;,五、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我国关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论: 一、监护关系论。 学校虽然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但由于未成年人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家长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而未成年子女在校读书期间,他们实际上已处于学校的管理控制之下,父母对其子女的监护权已转移给学校,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事实上的监护关系。一旦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了意外伤亡,学校应该为未尽监护义务所造成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民法教程中论述:(1989年, 人民法院出版社) 无民事行为能力在幼儿园、学校、精神病医院学习、生活或者治疗时,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由于这些单位对这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负有一定的监护性质的职责,因此,可视情况决定这些单位适当地承担赔偿责任。,五、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司法实践中运用这种观点的权威案件-北京高院对16岁少年张冲自暴身亡的终审判决。 北京高院在判决中认为,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张昭夫妇将孩子张冲送往博安学校寄宿学习,办理学生注册及交费手续,应视为家长将未成年子女的部分监护权委托给学校,由此即产生了学校要保证张冲在校期间人身安全的监护责任。据此,二审法院判决学校给予张昭夫妇总计17万余元的赔偿,其中包括精神抚慰金8万元。而该案的一审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3月10日认为,学校对学生没有监护责任,而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001年8月5日人民法院报),五、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二、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论。 这种观点认为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源于教育活动,即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他们在实现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教育性。故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应是由教育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后的产物,即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关系。 结合我国现行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教育、管理、保护的关系,而非基于民事法律规定和血缘关系形成的父母以及其他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学生之间的监护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校对学生负有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约束指导进行管理、保障其安全健康成长的职责,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育、管理和保护的关系。而非民事法律意义上的监护责任。如学校因过错违反该义务导致校园伤害事故,则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我国新公布的司法解释、地方立法和行政规章均采纳了此观点。,五、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没评上三好,学生状告教委 北京晚报2004-3-12:前门小学一学生,在学校推选市三好学生的过程中落选。对此该学生直接向区教委提出申诉,请求区教委调查核实学校的三好学生评定工作,并要求学校对其落选的事实作出说明。区教委经过审查,认为前门小学在评选工作中严格执行市教委的文件,不存在违反程序、暗箱操作的行为,作出驳回该学生请求的申诉处理决定。该学生又向市教委提出行政复议,市教委维持了区教委的行政决定。 结果该学生以侵犯荣誉权为由,对崇文区教委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区教委撤消行政决定。 法院经审理认为:该学生起诉理由不足,应驳回其诉讼请求。,五、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没评上三好,就上法庭? 齐鲁晚报2004-3-15: 从表面上看,这好象是法制意识在低龄人群中的可贵觉醒,但是,往他小小的脑壳里灌输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纠纷,实在是件近乎残忍的事情。 他所争取的,只是一个“三好学生”的称号。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对其某一阶段综合表现的充分肯定,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过分关注,容易使小学生将荣誉看的过重,从而将不能摆正荣辱观。甚至作出偏执的事情。将教委告上法庭就是一个直接的例证。 不得不对隐身在背后的真正诉讼者-学生家长说一句:呵护孩子,未必是想方设法为之事事打抱不平,让孩子们科学地看待名利得失,逐渐培养达观、宽容的美德,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关爱。,五、学生与学校的法律关系,三、学生与私立学校的法律关系 学校实施教育的范围内:学校录取学生、确定学籍、惩奖学生、核发毕业证书等权限,属于法律在特定范围内授与其行使公权力,也属于公法范围。学生与私立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公民与国家间的一般权力关系。 学校涉及损害相关法律问题:属于私法契约之关系,适用法院民法受理对象。,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1,不服勒令退学状告学校 高三男生起诉被驳回 曾某系某学校2002学年高三级学生,2002年12月16日,学校发文以“文化课基础差,专业课比较自由散漫,无视校规校纪(严禁学生使用小灵通、手机等),并多次在画室接听电话,不尊重教师,不虚心接受批评,属屡教屡犯者”为由,对曾某作出勒令退学的处分决定。曾某认为学校的决定是错误的,并认为根据有关法律,学籍管理是学校依法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项特殊的行政管理。遂于今年4月7日向平阳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被告所作的处分决定并判令被告赔偿损失18380元人民币。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曾某对被告某学校作出的勒令其退学的处分决定不服所产生的纠纷,并不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行政案件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据此依法驳回原告的起诉。,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2,不让学生考试 学校被告上法庭 原告张某为初中学生。在一次平时测验中,老师发现少一张考卷,就对已经答卷的原告张某说,你成绩差,考不起来让别人做,即将试卷拿给其他学生。 事后,原告张某受到同学讥笑,感到委屈,遂提出诉讼,请求判令学校赔礼道歉、退还本学期学杂费400元和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法院审理中认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被告在发现缺少试卷时,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更不应当以原告成绩差为由,使其丧失考试机会,违反教师职业规定。 鉴于受教育权不完全是民事权利,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等方面的权利。原告的请求权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在法庭的主持下,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原告表示谅解,当庭撤诉。,高等院校的热点法律问题,高校的特点 一方面担负国家高等教育任务,明显具有公有事业性和一定程度上的行政组织性, 另一方面随办学自主权逐步放开,办学模式、资源和渠道多样化、规模巨型化,也日益体现其作为特殊民事主体而具有的综合性、复杂性和遭遇法律陷阱时的严重性。 主要面临的法律问题: 一是基于公有事业性,体现其社会职能所面临的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问题; 二是基于其作为超大性综合型经济实体,广泛参与经济活动所面临的民法意义上的法律问题。,高等院校的热点法律问题,行政法意义的法律问题 虽然高校是否真正拥有行政权在学理上仍然有争论,但不断出现的学校官司却有力地证实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其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依法治教与办学自主权的关系、大学自治和司法审查的关系。 1. 招生: 高校招生权目前的状况是“学校招生,教委监督”,自主权有所扩大并有继续扩大之势,招生权力责任相伴增大,实际上将演变成高校的一项重要的行政权。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精神,学校将受到更多更透明更强有力的法律监督。并在下列方面遭遇诉讼: 招生宣传(不正确说明学校师资、规模、等次、费用等诱导考生)、 录取标准(如不合理限制残疾、性别、地区、身高等)、录取程序(如不合理录取、退档、拖延、说明)、 录取方式(暗箱操作、超标收费、附加条件之类)、录取错误等方面。,高等院校的热点法律问题,2. 教学管理: 学籍管理、学位授予、毕业证颁发、学生处分等是典型的行政权力行使,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极大,直接涉及到学生受教育的宪法权利。但操作中因没有完整统一的程序机制,随意性大,容易侵害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会在被诉时因违反正当程序原则遭法院撤销。 北大博士生刘燕文为学位与北大打官司、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两案都是校方败诉。究其原因: 一、学校校内的自治性规范性文件中的有关规定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如田永案,校方根据其制定的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的规定,给予田退学处理,并据此不给填发“两证”,但学校的规定与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有关内容相抵触,法院认定校方的紧急通知中有关退学的规定无效。 二、学校长期以来在做出涉及学生受教育权的处理决定时,程序上不规范。学生的被告知权、申辩权、申诉权得不到充分保证。这些都使学校在诉讼中增加了败诉风险。,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3 -田永诉请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认为: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某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但是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这些单位、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所指的被告是行政机关,但是为了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管理职权,将其列为行政诉讼的被告,适用行政诉讼法来解决它们与管理相对人之间的行政争议,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八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本案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是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法人,原告田永诉请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正是由于其代表国家行使对受教育者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行政权力时引起的行政争议,可以适用行政诉讼法予以解决。,田永诉请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原告田永没有得到被告北京科技大学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证,起因是北京科技大学认为田永已被按退学处理,没有了学籍。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利中,第(四)项明文规定:“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由此可见学籍管理也是学校依法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项特殊的行政管理。因而,审查田永是否具有学籍,是本案的关键。原告田永经考试合格,由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录取后,即享有该校的学籍,取得了在该校学习的资格,同时也应当接受该校的管理。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实施管理中,虽然有相应的教育自主权,但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田永在补考时虽然携带写有与考试有关内容的纸条,但是没有证据证明其偷看过纸条,其行为尚未达到考试作弊的程度,应属于违反考场纪律。北京科技大学可以根据本校的规定对田永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精神,至少不得重于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1990年1月20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凡擅自缺考或考试作弊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不准正常补考,如确实有悔改表现的,经教务部门批准,在毕业前可给一次补考机会。考试作弊的,应予以纪律处分。”第二十九条规定应予退学的十种情形中,没有不遵守考场纪律或者考试作弊应予退学的规定。北京科技大学的“068号通知”,不仅扩大了认定“考试作弊”的范围,而且对“考试作弊”的处理方法明显重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也与第二十九条规定的退学条件相抵触,应属无效。,田永诉请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另一方面,按退学处理,涉及到被处理者的受教育权利,从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原则出发,作出处理决定的单位应当将该处理决定直接向被处理者本人宣布、送达,允许被处理者本人提出申辩意见。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照此原则办理,忽视当事人的申辩权利,这样的行政管理行为不具有合法性。北京科技大学实际上从未给田永办理过注销学籍,迁移户籍、档案等手续。特别是田永丢失学生证以后,该校又在1996年9月为其补办了学生证并注册,这一事实应视为该校自动撤销了原对田永作出的按退学处理的决定。此后发生的田永在该校修满四年学业,还参加了该校安排的考核、实习、毕业设计,其论文答辩也获得通过等事实,均证明按退学处理的决定在法律上从未发生过应有的效力,田永仍具有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籍。北京科技大学辩称,田永能够继续在校学习,是校内某些部门及部分教师的行为,不能代表本校意志。鉴于这些部门及部分教师的行为,都是北京科技大学的职务行为,北京科技大学应当对该职务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田永诉请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原告田永既然具有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籍,在田永接受正规教育、学习结束并达到一定学历水平和要求时,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批准设立的高等学校,应当依照教育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给田永颁发相应的学业证明,以承认其具有的相当学历。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原告田永是大学本科生,在其毕业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可以授予学士学位。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授权的学士学位授予机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程序,组织有关人员对田永的毕业成绩、毕业鉴定等材料进行审核,以决定是否授予其学士学位。关于高等院校毕业生派遣问题。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毕业生调配的部门按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就业计划签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应当履行将毕业生的有关资料上报所在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以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和颁发毕业派遣证。原告田永取得大学毕业资格后,被告北京科技大学理应履行上述职责 。,田永诉请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行政赔偿范围,只包括违法行政行为对受害人人身权或者财产权造成的实际侵害。目前,国家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并非学生毕业后就能找到工作,获得收入。因此,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证书的行为,只是使原告田永失去了与同学同期就业的机会,并未对田永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实际损害。故田永以北京科技大学未按时颁发毕业证书致使其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为由提出的赔偿经济损失主张,不能成立。原告田永在考试中有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据此事实对田永作出的按退学处理的决定虽然不能成立,但是并未对田永的名誉权造成损害。因此,田永起诉请求法院判令北京科技大学在校报上向其赔礼道歉,为其恢复名誉,不予支持。 综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于1999年2月14日判决:一、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原告田永颁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二、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60日内召集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原告田永的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三、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履行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原告田永毕业派遣的有关手续的职责;四、驳回原告田永的其它诉讼请求。,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4,武汉理工大学案 -武汉市首例学生状告高校不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案件- 武汉工业大学一名学生因在校受到处分,毕业时学校拒绝颁发学位证从而导致诉讼。 诉讼中法庭查明:原武汉工业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暂行条例第四十五条,“在校期间受过留校察看处分者不能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与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具有学籍的学生,德、体合格,学完或提前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及格或修满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本科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相抵触。法庭判决校方规定并不合法。 一审判决校方败诉后,武汉理工大学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被中院于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5,被勒令退学的大学生朱泓状告教育部-“高等院校是否有权勒令学生退学”,法院没有作出认定- 朱泓原是沈阳工业大学99级一名全国统招本科生。2000年9月,因考试不及格,他被学校以“沈阳工业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为依据勒令退学。朱泓认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高等学校无权勒令依法招收的学生退学,沈阳工业大学的行为严重违法。他向辽宁省教育厅提出申诉,得到的答复是:沈阳工业大学勒令朱泓退学依据正确。朱泓又向教育部申请行政复议,但教育部再次维持了学校的退学处分决定。朱泓遂将教育部告到法院,要求被告撤消其行政复议决定书,恢复其本科大学生学籍,重新安排他到其他同等条件的国办大学就读。,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5,庭审中,教育部认为,高等院校有实施学籍管理的权利,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籍管理规定,也都有权依据其学籍管理规定奖励或处分本校的学生。朱泓因考试成绩不及格而被学校退学,已经丧失了学籍。他要求教育部重新安排其就读,于法无据。围绕“高等院校是否有权勒令学生退学”话题,原、被告双方展开了激烈争论。 法院审理认为,早在2001年4月,朱泓就收到了教育部的复议决定,并知道了该决定的具体内容,但朱泓直到2004年3月才针对该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已超过了法定起诉期限,且没有正当理由。据此,法院裁定驳回了朱泓的起诉。,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6,-女大学生怀孕遭开除- 西南某大学男女两位同学外出游玩,发生了性关系,女方怀孕,该大学将这对坚决不肯承认错误的学生,以违反校规 “发生不正当性行为,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作出勒令退学的处罚决定。这对恋人认为学校的做法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将母校告上法庭。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驳回他们要求学校撤销处分决定的起诉。 关于隐私泄露问题:该女生的隐私被“泄露”,主要是由于“意外”她因宫外孕在将近半夜的时候出现了大出血等生命危险的症状。对此,学校是采取了非常积极和及时的配合措施的,尽到了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学校要求他们两位作出认识的每一次谈话,也都只有一人在场,学校充分考虑到这是学生的隐私,并给予了相当的保护。本案之所以轰动全国和路人,网络媒体作用不可忽视。但将该事情处分情况全校通报,确有之嫌。 关于诉讼请求问题:校方从合法的正常渠道获悉女生怀孕事实,并以此作出处分决定,并没有侵权的过错。但校方开除学生以整肃校风,与大学设立的基本精神不合。学生行为偶尔考虑欠周,与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似乎不能等同起来。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他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对此类行为也会有自己的判断。作为学校应该从侧面引导,而不应该干预大学生之间的交往。 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制定性别平等教育法草案,规定对同性恋、变性人及未婚怀孕学生给予平等保护受教育权。不得给学生在学习、活动、评价、奖惩、福利及服务等方面差异。,本案学校应否承担责任,原告张某某、朱某某之子张某1987年8月25日出生,生前系某中学初三(2)班学生,2002年初新学期开学时即办理了在校寄宿手续。某中学制定的某中学学生行为规范中规定“寄宿生不得擅自去外住宿,未经批准,擅自在外住宿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但张某经同桌同学冷某邀请,擅自与冷某离校到校外租房住宿,至2002年4月16日止,近两个星期,而被告某中学对此情况却一无所知。 2002年4月16日凌晨,张某与冷某在校外租房处住宿时,张某无故用菜刀将冷某砍伤,房东在制止过程中亦受伤,随后张某便不知去向。4月21日,张某的尸体在离学校不远的水塘被发现,经县公安局尸检,张某系生前落水窒息死亡。为妥善处理此事,在县公安局主持下,某中学、县教委、乡政府、村委会等单位及张某的亲属就张某死亡赔偿问题达成协议,约定由被告某中学一次性给予张某亲属安葬费及其他费用共计10000元。某中学在支付6000元之后出具了一份4000元的欠条。同日,派出所撤销了此案,撤销案件报告书中撤案理由为“鉴于张某已畏罪自杀,拟撤销张亮故意杀人(未遂)案”。 此后张某父母认为学校承担责任太轻,经与学校协商未果,遂向县法院提起了诉讼,将学校告上法庭,要求学校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本案学校应否承担责任,在此案责任划分上,形成几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系在校寄宿生,理应在本班的寝室住宿,其擅自到校外住宿,违反校规的行为是错误的,张某伤害冷某的行为已构成了犯罪,其犯罪后畏罪自杀行为与学校管理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学校不应承担责任,应由张某本人及张亮的监护人对此应承担责任。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张某既然是学校的寄宿生,学校就应该负有管理责任。被告某中学对自己建立的规章制度没有很好落实,致使张某在校外住宿两个星期,被告竟无人问津,对张某的死亡应负全部的责任。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对张某死亡的后果双方都存在过失,故双方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案学校应否承担责任,法官意见: 本案中,死亡学生张亮为被告乡中学初三年级的寄宿生,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学校制定的严禁外出住宿等各项规章制度应当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张某却置校规不顾,擅自与同学冷某离校外出住宿,并在校外住宿时将冷某砍伤。后张某去向不明,最终落水窒息而死。 对死亡这一后果,张某本人以及他的法定监护人应承担主要责任。被告某中学对自己制定的有关寄宿生管理规章制度在落实执行上力度不够,对张某擅自外出住宿近两个星期的情况却毫不知晓,在履行管理职责上也存在一定过失,故应承担次要责任。 张某死亡后,在公安局主持,县教委、乡政府、村委会共同参与下,某中学与张某亲属达成了赔偿10000元的协议。鉴于被告某中学的赔偿款项与其过错相适应,且原告已实际接受了6000元,故除4000元欠款外,对原告再次起诉要求被告承担各项赔偿费用的诉讼请求应当予以驳回。,六、教育与学生伤害的法律特点,教育活动的伤害法律特点 教育活动可分为两类: 具有高度内在、直接危险性 教育活动。如体育及自然科学实验课程等。教师在该类教学活动中,负有较高的安全注意义务。 具有较低內在、直接危险性 教育活动。如以学生静坐聆听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等。教师在该类教学活动中,负有较低的安全注意义务,六、教育与学生伤害的法律特点,学生伤害的法律特点 未成年人学生本身属于一种特殊的危险源 无民事行为人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欠缺,意外性伤害突出;校方安全保护义务注意程度更高。 限制性民事行为人对行为后果的必要认知与预见能力不足,突发性他人伤害突出;校方危险预见注意义务程度更高。 成年人学生具有一些高度伤害风险因素 性格因素-引发犯罪的潜在因素 心理因素-引发犯罪的潜在因素 安全知识因素-导致伤害的潜在因素 法律知识因素-引发犯罪潜在因素、维权不足因素,抓小偷自己看押 大学生涉嫌 非法拘禁被判刑,将入室行窃的小偷抓住后,6名在中国政法大学接受继续教育的大学生没有依法将其扭送公安机关,而是擅自看管了一天一夜。北京市一中法院以非法拘禁罪,终审判处这6名大学生拘役5个月。 法院经审理查明:王某等6名大学生在学校附近租房居住。2003年11月的一天中午,王某发现小偷后,打电话叫来5名同学于附近加油站将小偷抓住,并对其进行了殴打和询问。小偷承认不久前在他们的住处偷过两部手机,并同意筹钱赔偿,还带几人到其亲属家筹钱,但没人借给他,于是回到家中。在小偷家中,6人提出两部手机共计3000元的赔偿,小偷家人称第二天筹到钱送去,但王某等人怕小偷溜走,又将他带回校学生会处并由专人看管。 第二天,小偷的母亲带了2000元找到王某等人,但他们认为2000元太少,不同意放人,见状,小偷的母亲报了案,公安人员将小偷和王某等6人一同带走。 2004年3月,一审法院以非法拘禁罪将王某等6人判处拘役5个月。宣判后,其中一名学生以量刑过重为由上诉至市一中法院。 一中院经审理认为,王某等6人的行为属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拘禁罪,应依法惩处。据此维持了原判。,实验课的法律要求-1,在化学实验室上课,学生中毒案 山东省某县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没有安装进行化学实验时所必需的通风设备,室内微小的气候循环也不畅通。某班学生在该实验室做有毒化学实验时,共有15名学生中度中毒,多数学生和化学教师轻微中毒,经过有关人员的检查,导致这起化学实验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室内空气不通畅,也没有其他的通风设备,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除到室外,滞留于室内造成。 由于学校的教学设施不符合要求,致使学生中毒,学校应承担主要责任。,实验课的法律要求-2,2001年暑假,福建某中学对初二学生举办补习班。7月31日上午第四节课,该中学物理教师林某在朱某及同学王某所在班级上讲授“做功和内能的改变”原理课。林某在未讲明“做功和内能的改变”的实验应注意事项和采取必要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手持放有少量棉花和火柴的空气压缩引火仪,分组做演示实验给班上的学生观察。 林某演示实验完后,班上学生谢某申请亲自动手做该实验,经林某允许,谢某把该实验仪器放在自己课桌上用手对该仪器迅速加压并达到实验效果,该仪器试管内开始冒烟。随即邻座的王某未经林某的允许擅自将该仪器拿到自己的课桌上用手又再次对该仪器加压,造成该仪器的试管发生爆炸,将前桌朱某的左眼炸伤。事故发生当日,朱某被学校雇车送往市眼科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经该院诊断,原告的左眼球穿通伤。,实验课的法律要求-2,2001年8月20日原告出院后,朱某多次前往厦门市眼科中心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治疗,学校共预支给原告医疗费人民币24600元。龙岩市法医鉴定中心作出2002岩市法医鉴字第586号法医鉴定书,认定朱某的伤残等级为八级。 2002年7月23日,林某诉至法院,要求该学校及当班老师林某及林某同学王某赔偿因本起事故造成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住宿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精神抚慰金等损失共计89439.67元。,实验课的法律要求-2,法院认为: 本案实验仪器的试管发生爆炸致伤原告左眼,是因被告王某在谢某做实验已达到实验结果的情况下,擅自对实验仪器再次加压导致试管内压强迅速增大所致。 而被告王某擅自再次加压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本起实验组织实施者被告林某在做该实验前未向在场学生告知注意事项,同时未及时阻止被告王耀华擅自加压行为所致。为此,作为教师的被告林某在本起事故中存有主要过错。 鉴于被告林某在本案中的教学活动是履行被告学校授予的职务行为,其过错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应由其所在单位被告学校来承担。 判决被告漳平市某中学应对本起事故法律后果承担90%的责任,计人民币62877.29元。 被告王某未经在场教师被告林某的许可擅自对实验仪器再次加压,也是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被告王某也有过错,应对本起事故的法律后果承担次要责任,即承担10%的责任,计人民币6986.37元。 因被告王某系未成年人,尚未能独立生活,其所应承担本案民事赔偿责任由其法定代理人王某金来承担。,学校管理、注意义务的案例,2000年春季安徽某初中下午放学后,学生为准备运动会在操场进行训练。突然,在跑道训练的赵某被标枪扎进左胸部,导致心脏大血管损伤。经积极抢救存活,法医鉴定构成六级伤残。调查结果系参加标枪比赛的初二学生刘某投掷训练所为。事后,赵某家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将学校作为第一被告、学生刘某作为第二被告推向法庭。 校方答辩:学校对原告的意外伤害表示深切同情,并多次看望及先行支付了4万元医疗费用.但被告陈诉并非全部事实: 首先,赵某并没有参加任何比赛项目,老师也没有安排其比赛及参赛训练.其到运动场完全是学校管理之外的个人行为,由此导致的事故责任应当由其个人承担. 其次,学校仅在体育课指导学生进行标枪练习,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并没有安排学生在运动场课外进行参赛训练.校方对该损伤事件完全不知晓.因此,对学生刘某的 “擅自”行为,学校不应承担对所谓 “标枪投掷现场缺乏管理”的责任。,学校管理、注意义务的案例,第二被告学生刘某代理律师答辩: 原告的损伤后果是刘某直接导致,因此应当承担一定责任。但根据民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监护责任。被告刘某的父亲是法定监护人,对被告在校外有监护责任。校内应当由校方承担监护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学生刘某的法定代理人应依法减轻责任。 我国教育大纲中没有规定初二进行标枪训练课程的规定,所以学校设置上存在违法。否则,此次意外伤害不会发生。 此外,标枪投掷校方未尽到辅导义务,标枪投掷场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课外活动时间亦没有老师在旁边指导和保护。 被告刘某系在校生,且是按照校方的要求在课外活动时练习标枪投掷,主观上没有过错,其在校本身应受到校方监护。学校体育器材管理混乱,虽有制度但落实不到位,又无课外辅导老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疏于管理,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应承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过错责任。,学校管理、注意义务的案例,原告委托代理律师指出:原告赵某只有14岁,属限制行为能力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让未成年人在危险地带活动。学校有准监护权,即使原告未报名参赛,其在课外活动亦属合理举止,造成如此后果,确系校方管理不力所致。因此,学校应承担大部分责任。 被告学校方辩称:教育大纲未规定设置标枪项目,校方亦未开设,但根据地区教委、体委通知,初中组的春季田径运动会中都设置有标枪项目。校方认为,有能力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以参加,这是学校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至于场地未严格划分,是因为课外活动时无标枪训练课目。,学校管理、注意义务的案例,法庭后经调查认为: 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学校对在校学生负有教育、保护、照顾和管理的职责,积极有效地防止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被告学校组织春季运动会,并同意被告刘某报名参加标枪比赛项目。而法庭查明:初中二年级没有开设标枪训练课,故参加比赛的同学相应缺乏标枪投掷方面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组织者更应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但被告校方在比赛前夕,尤其在课外自由活动中,未进行积极的管理,致使被告刘林在标枪投掷训练时刺中原告。被告校方疏于管理,有一定的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被告刘某虽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加运动会,为参赛作准备,其行为本身并无过错,但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对标枪投掷时的危险性有一定的认识,在投掷时应当谨慎为主,而被告刘某在投掷时,未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直接导致原告受伤害,故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有一定的过错,其应承担的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应由监护人承担。 故原告要求两被告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第一和第二被告的赔偿比例为6:4。,七、校园伤害过错责任的认定,校园伤害-过错概念: 是指校方未能尽到自己应尽和能尽的注意去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给受教育者造成人身伤害结果的法律事实。 过错由故意和过失构成。 确定过错是民事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七、校园伤害过错责任的认定,校园伤害-过错概念:,七、校园伤害过错责任的认定,民法对过错的分类 故意(一级过错) 过失: 重大过失(二级过错) 一般过失(三级过错) 较重的一般过失 较轻的一般过失,七、校园伤害过错责任的认定,故意: 是指认识到其行为违反义务并有致人损害之可能而立意为之者。 法定义务: 绝对义务:包括法律、法令、行政命令、司法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