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涵的学校文化,促进十七中学特色.doc_第1页
《延伸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涵的学校文化,促进十七中学特色.doc_第2页
《延伸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涵的学校文化,促进十七中学特色.doc_第3页
《延伸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涵的学校文化,促进十七中学特色.doc_第4页
《延伸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涵的学校文化,促进十七中学特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伸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涵的学校文化,促进十七中学特色发展的研究成果公报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06-18 阅读次数:68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北京十七中学张顺主持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特色高中研究专项课题延伸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涵的学校文化,促进十七中学特色发展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HB093113)。课题组成员有:袭普良、徐名松、陈洪、范景文 、蒋金海。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课题从“王润黎和他的工学团”研究入手,按照十七中发展的历史脉络分别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加以阐述,并通过对陶行知与十七中相关史实的分析,提炼出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学校发展的本质性认识,最终完成以“求真创造,爱满天下”作为主线贯穿的、体现出文化延伸与特色发展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建构。这是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见陶行知与十七中一书目录)。 1.研究“陶行知与十七中的昨天”,获得有助于十七中学发展的重要启示。 对王润黎及其工学团研究是第一重点。这是因为,这项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此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都是建立在工学团研究基础上的,所以不仅要研究工学团的创建过程和主要实验,还要分析它的办学特色,提炼工学团的实验价值和工学团精神。其中工学团精神应该全部实验的核心价值,它不仅贯穿十七中学的整个发展历程,也贯穿本课题研究的始终。 “红旗学校的称誉及其前后”的研究是难点。建国初期人心思治、百废待兴鼓舞着十七中人献身教育,然而随之而来的武训传批判、大跃进和文革动乱又给予包括十七中在内的中国教育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要研究十七中在复杂背景下的办学过程和办学实绩,研究十七中在实现向完全中学转换之后赢得“红旗学校“的称誉的经过,认真总结这一阶段的办学经验和教训,客观、准确地估价这一阶段在十七中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分析上述研究, 获得有助于十七中学发展的三点重要启示: 基于王润黎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通过工学团所实施的普及教育,课题组获得“教育应该是尊重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教育”的启示; 基于建国以后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革命给予教育的负面影响,课题组获得“教育应该是戒除盲目与浮躁的教育”的启示; 基于武训传批判后陶行知等一批教育家遭到冷漠和排斥的现实,课题组获得“教育应该是教育家的教育”的启示。 2.研究“陶行知与十七中的今天”,形成有助于十七中学发展的重要思考。 这一部分的研究包括学校恢复、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三个阶段。课题组考察十七中在拨乱反正时期的贡献,考察了十七中进行的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实践,分别总结了这两个阶段在学校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实现十七中学的跨越式发展”也是研究的重点部位。这一阶段十七中学探寻自己的生命之源,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立校,完成了学校发展的理论奠基;它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开展了以陶行知实验班为标志的尊重生命的实践,开展了以信息技术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求真创造的实践,并以争创市级示范校的行动实现了十七中学的跨越式发展。这一阶段学校文化基本形成并获得重要发展,而且在办学特色上已具备了模式雏形,因而在十七中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合分析上述研究,提炼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十七中发展的重要价值: 在发展方向上,它指导十七中把培养与时俱进的“长久的现代中国人”作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方向和人材成长目标; 在发展途径上,它指导十七中把“求真创造,爱满天下”作为精魂,推动学校摸索出一条科学与人文相互渗透的正确发展道路; 在发展环境上,它推动十七中形成以“求真创造,爱满天下”为内涵、体现陶行知思想与现代教育创新相统一的拥有自己个性的学校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助于十七中学发展的三点重要思考: 学校应培育良好的教育生态; 学校应实现自己的特色发展; 学校应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3.研究“陶行知与十七中的明天”,完成有助于特色发展的模式构建。 研究“陶行知与十七中的今天”内容,特别是“实现十七中学跨越式发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昨天的启示指导下的实践,而通过实践所形成的今天的思考,既是对陶行知与十七中昨天的总结,又是指导十七中下一步实践的理论认识。 在“走向明天的十七中”阶段,课题组考察十七中通过加强干部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所形成的学校管理,指导开展了以“走向生活”为基础的教育实践,基于对上述研究的总结,获得对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结论明天的追求,完成了十七中特色办学模式的构建。 (二)研究方法 由于研究的任务是从理论上对学校文化及特色发展等问题做出回答,需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现实材料及理论观点,运用各种逻辑与非逻辑的方式给予综合整理,从中抽象出具有一定理论性的认识,这样就决定了我们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 由于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是“多范式”的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有关联的教育的活动、管理的活动,研究的目标是追求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检验假设的真实,这样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开展必须的行动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全部理论研究主要是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进行。表现为: 就十七中发展的每一部分而言,既有对每一阶段研究做出的结论,又有对每一部分研究做出的综合结论; 就十七中学的整体研究而言,全部研究分别按每一部分形成三层结论: 第一层结论:昨天的启示; 第二层结论:今天的思考; 第三层结论:明天的追求。 第一、二层结论既是对该部分研究内容的总结,又是指导下一步实践的理论认识,三层结论逐层深入,最终形成第三层结论,也是全部研究的落点:获得对十七中办学特色的完整认识。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文献法、调查法。研究对象虽然仅限于十七中,但所查询的文献资料却较为繁杂,既有普遍的学校文化研究资料,又有个别的十七中学文化研究资料;既有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社会背景资料,又有不同阶段十七中发展的历史资料。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查阅了包括陶行知全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二十世纪陶行知研究等在内的21部参考书目,通过档案查询寻找到自19462010年有关十七中发展的文字资料70篇,有关十七中的研究资料5篇、书籍2本、期刊56期。在文献整理过程中,基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空白,又迫使课题组展开调查活动,其中深入老工学团员访谈4次,举行老同志座谈3次,经过整理形成了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的声像资料6盘,收集照片680幅,其它实物令计。 在理论研究同时,课题组辅之以一定程度的行动研究,对初步形成的特色发展模式进行实践论证。行动研究内容包括:坚持教育源于生活的观点,从生活中选取教育的课题;坚持用生活进行教育的途径,让学生融入健康的学校生活;坚持教育改造生活的原理,培养学生学做真人。经过反馈调整,最终形成体现十七中文化内涵的特色办学模式。 二、结论与对策 严格地说,本课题的最终结论与实施策略是合为一体的,为便于成果公报发布,现分别给予阐述。 (一)研究结论 确立以“走向生活”为基础的根本实践方式,构建具有十七中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是本课题最终寻求的结论。办学特色不是各自独立的特长罗列,而是在长期实践中客观形成的拥有自身鲜明个性的办学结构体系。表现为:拥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以及体现这一理念的可以主导学校发展的校训和发展目标;拥有适应这一办学理念的学校管理,以及可以为学生提供育人环境的干部教师两支队伍;拥有充实这一办学理念的校本课程和具有自身个性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并取得优异的教育成果;拥有自己的实践方式,推动学校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和长远发展。可以说,任何办学特色的追求都是具有一定综合性的教育工程。 尊重生命,崇尚科学,贴近生活,和谐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是十七中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主导下,十七中以“求真创造,爱满天下”为学校精神,以“做长久的现代中国人”为发展目标,以“走向生活”为根本实践方式,以鼓励探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形成包括学校管理和师资建设,拥有自己校本课程和办学指导方略,蕴涵着陶行知思想文化的教育发展模式,这是实现十七中特色发展和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和策略。 实践方式是一所学校为完成学校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所确立的途径和方法。它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整体上进行实施的问题。一所学校能否摒弃表面作秀而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有没有自己的实践方式,取决于能否运用自己的实践方式去推进特色办学。 “教育走向生活”,是十七中办学特色的根本实践方式。它是在借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基础上,结合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而提出的。“走向生活”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教育源于生活的观点,从生活中选取教育的课题;坚持用生活进行教育的途径,让学生融入健康的学习生活;坚持教育改造生活的原理,培养学生学做真人。“教育走向生活”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将新课程理念同十七中的文化延伸结合起来,在推动学校深入课程改革的同时,进一步促使十七中学实现自己的特色发展和长远发展。 (二)研究对策 为不断延伸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涵的学校文化,促进十七中学的特色发展和长远发展,课题组提出下述研究对策: 1.进一步明确可以主导特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学校精神与培养目标,使之,成为十七中人的共同价值取向: 尊重生命,崇尚科学,贴近生活,和谐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个性发展,这是十七中学的办学理念。 “求真创造,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凝聚在十七中校园里的办学精魂,是镂刻于师生心目中的校训。 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培养与时俱进,具备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长久的现代中国人”,这是十七中学的发展目标。 2.进一步加强具有自身个性的学校管理和师资建设,使之成为促进十七中特色发展的有力保障: 和谐、高效是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以“求真创造,爱满天下”的主流价值观凝聚干部群众的向心力,建立科学的教育保障系统,实现学校管理的人文化、科学化与民主化。建设一支精诚协作、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高效务实的管理队伍,增强学校内部活力,形成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 “教师的专业发展想走多远,学校为他们铺设的道路就有多远”。要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同时又要严格对教师的考核管理,鼓励教师做好人,做新人,做能人。要鼓励教师打造出一批具有执教个性的精品课,努力培养一批勇于探索充满活力的学科新人,造就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功地锻造出属于十七中学的专家型教师群体。 以数字化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起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的校园主干网络,进而实现与因特网的链接,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十七中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教学管理和科研活动提供充分的软、硬件支持,实现对校务、教务、总务的数字化管理,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特色办学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 3.进一步完善以生活为基础的校本课程体系、教育模式与实践方式,使之成为推动十七中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生活”,是推进高中课程建设的主题词。要拥有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同综合社会实践的设置、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情境,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发现、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进而推动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转化。 把天下大势交给学生,从激励学生立志入手,分别不同年级进行自理、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是十七中学德育工作的长久性主题。操作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以活动为主,通过具有创新性的活动完成从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递进转化;以情境为主,以情感人,注重情境的延伸和情感体验的不断深化。 探究式教学是体现十七中人办学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根据探究式教学的步骤,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和假设,而后启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鼓励学生实验探究中,通过对不同结论的辨析引发认知冲突,最终经过分析、综合,概括出结论。学校鼓励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努力追求教学模式典型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走进生活”,是实现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的根本实践方式。它要求从生活中选取教育的课题,努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它要求为学生创设健康的生活环境,用生活进行教育;它坚持教育改造生活,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尝试创造,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4.进一步延伸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涵的学校文化,在办学方略的指导下实现十七中学的特色发展与长远发展: 十七中学的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在不断充实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群众实践创造中,逐渐形成以“求真创造,爱满天下”为根本内涵、体现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创新相统一的十七中学的人文环境和人文价值。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合理配置和整合教育资源,把北京十七中学做大、做强、做长,这是十七中学的办学指导方略。 延伸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涵的学校文化,实现十七中学的特色发展和长远发展,要求在实践中体现三个结合: 体现校长办学思想同群众实践创造的有机结合; 体现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 体现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有机结合。 三、成果与影响 本课题的主要成果是研究总报告延伸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涵的学校文化,促进十七中学特色发展的研究,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王润黎和他的工学团、陶行知与十七中两本著作。 2011年2月,生活教育杂志转载陶行知与十七中一书的做长久的现代中国人内容; 2011年4月,朝阳教育研究转载了陶行知与十七中一书中十七中学的学校文化内容; 2011年8月,中国德育以让教育走向生活为题,发表了课题组的中期报告第二部分。 基于上述研究所形成的十七中学的特色办学模式和以“走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根本实践方式,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收获。 2011年6月28日课题组于北京十七中学百子湾校区举行成果公开报告会。6月29日北京晨报以17中实践陶行知思想成果丰硕为题对十七中成果公开报告会进行了报道。报道称,该成果“得到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曼教授等教育界大家的高度肯定”。 近几年,十七中学不断实现自己的文化延伸和特色发展,来自国内外的参观团呈现出越来越密集的趋势,这些都显示十七中学所具有的影响力。其中比较主要的接待和现场会有: 2006年10月,十七中向来自外省市几十所学校代表展示了自己坚持生活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代表们参加了以读呢,懂你为代表的三节主题班会; 2007年4月,朝阳区教委组织全区数百名中小学领导干部参观十七中学的校园,张顺校长重点介绍了十七中学坚持教育走向生活,实现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的经验。 2007年10月,十七中承办中陶会骨干培训会暨第七届中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来自各省市一百多名代表到校参观,并参加学生开展的生活教育活动。会上,张顺校长做了题为发掘和实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促进十七中学的特色发展的主题报告; 2009年7月,张顺校长在北京市教科院举行的学校特色建设研讨会上,以求真创造,爱满天下为题,向与会的一百多所学校介绍了十七中努力贴近生活发展文化特色的主要经验; 2010年5月,张顺校长在全国育人文化及环境建设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 2010年11月,朝阳区教育系统”学校文化专题研讨会在十七中学举行,张顺校长在会上做了题为建设“学陶”文化,追求办学特色汇报发言。 四、改进与完善 就普遍情况看,目前特色办学尚存有许多障碍,除高考应试的冲击之外,各种指令性的布置和检查依旧形成对校长时间、精力的绝对垄断,而单一的管理评价又迫使不同学校按照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运行,加上奖励、晋级等各种利益的驱动,致使校长和教师难于实现对学校发展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设计。而且作为校长和教师,在多数情况下所接受的是建国几十年来缺少办学特色的教育,没有特色办学的感性认识,更没有这方面的实践体验,在认识上必然存有许多误区。基于上述状况,我们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第一,就特色办学的外部环境来说,需要对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特别是某些区县一级管理部门,对学校管得过死,对校长捆得过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