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可研报告.doc_第1页
扩建可研报告.doc_第2页
扩建可研报告.doc_第3页
扩建可研报告.doc_第4页
扩建可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 论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内蒙古武川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扩建项目2建设性质:扩建3建设地点:内蒙古武川县哈乐镇大豆铺、可镇金三角开发区4建设单位:武川县塞丰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5法人代表:刘红军6技术负责人:宁怀宝二、建设规模通过项目建设,提升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完善马铃薯种数繁育体系;项目扩建内容5项,总投资3600万元。三、建设内容项目扩建内容,共5项。大型拖拉机、播种机、中耕机、打药机、施肥机、工具车、挖掘机2台套;.水井及喷灌设施建设3000亩;.组培室及配套设施3000平米;. 贮库建设10000平方米。5 温,网室150亩四、项目总投资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值为3600万元,其中农机具购置投资300万元;水井及喷灌设备600万元;贮库建设投资1000万元;组培室及配套设施1000万元; 温,网室500亩700万元。五、资金筹措本项目计划总投资36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2600万元。六、建设期限建设期限一年,即2011年。七、项目效益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马铃薯脱毒苗5000万株、微型薯10000万粒,年纯收入1000万元;生产原种2万吨,年纯收入2000万元;贮窖贮藏增值按每公斤0.1元计算,年增加值400万元,合计效益3400万元,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建成后,项目所提供的优质脱毒种薯可种植120万亩,每亩可提高50%以上,可由现在的700公斤左右,提高到1,100公斤以上,可增产5200万公斤,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41600万元,对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显著的效果。八、综合评价该项目符合国家及自治区产业政策,也符合国家财政项目扶持范围。项目实施后可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技术优势,采用马铃薯茎尖脱毒、工厂化快繁技术,大面积推广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对调整农业结构,加速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区经济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建设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均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项目选址合理。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立项,并予以扶持。50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马铃薯脱毒作为一项增产增收的高新技术,在内蒙古及全国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已获得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主要作用是使马铃薯恢复原有种性,由于其植株没有病毒、真细菌的危害和对生理的干扰,植株发育健康,生长旺盛,因而在同样条件下种植可比未脱毒种薯获得高产、优质的鲜薯。实践证明:在内蒙古马铃薯产区,脱毒种薯比生产用的未脱毒种薯增产30-50%,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增产幅度可达100-200%,因此,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及配套栽培技术,可获得十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自治区政府在多次各级各类会议上明确提出,将大力推广脱毒种薯、调整优化马铃薯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作为今后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重点之一,通过调整优化马铃薯的生产结构,把我区建成全国最大、最好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温家宝总理也作了“我们完全应该而且能够把小土豆办成大产业”的重要批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就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批示,国家农业部决定将马铃薯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并专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农农发20069号)文件。文件指出“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料兼用的主要农作物,为了解决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温饱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及粮食安全、促进民族产业发展和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应对入世后过渡期及农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宗旨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指出: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早在2000年的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自治区政府明确地将大力推广脱毒种薯、调整优化马铃薯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作为今后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重点之一,通过调整优化马铃薯的生产结构,把我区建成全国最大、最好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2006年,我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865万亩,2009年已突破900万亩。我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分别占全国马铃薯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12.38%和11.13%。而单位面积产量只有14488.49千克/公顷,在全国排名第十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为排名第一福建省的19.23%,为排名第二山东省的45.67%;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如欧洲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45000-60000千克/公顷,是我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是我区单产水平的4倍。可见落后的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严重制约着我区马铃薯产业化的飞速发展。我区马铃薯加工业逐步兴起且发展迅猛,已建成40多家大中型加工企业,其中有马铃薯淀粉加工、马铃薯全粉加工、油炸薯加工等企业,这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区现在推广的品种大多为中晚熟和晚熟品种,不适合我区无霜期短的特点,并且缺少油炸加工和淀粉加工的专用品种,不能适应出口创汇和目前兴起的加工业的需求。同时,由于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对品种适应性的要求也较严格。长期以来,大部地区一直将马铃薯作为一种粮食和救灾作物去发展,育种目标也限定在高产上,只重产量不重品质,而在专用加工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导致专用加工品种的缺乏。国内已育成的100多个马铃薯品种中,真正能用于马铃薯油炸加工和淀粉加工的专用品种寥寥无几。虽然近几年对育种方向作了调整,从国外引入了一些加工型品种,仍不能适应加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省区之一,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马铃薯传毒媒介少,也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种薯和商品薯以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表面光滑、无污染、退化轻等特性享誉全国,畅销各地。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马铃薯市场需求的扩展和区内马铃薯加工能力的提高,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超过900余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2%以上,居全国之首,鲜薯总产量达到931.8万吨(折粮186.4万吨),占全国马铃薯鲜薯总产量的16%,播种面积、总产量已成为我区仅次于玉米、大豆的主栽作物。单产由九十年代初的746.7公斤增加到1191.8公斤,马铃薯已成为内蒙古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作为食用薯、种薯和加工原料薯的马铃薯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优质商品薯直销东南亚各国,获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武川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是传统的粮食作物,近几年来,武川县委、政府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薯业立县”的方针,把马铃薯作为全县的优势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化建设各个环节的支持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95年的不足20万亩,扩大到现在的80多万亩,占全县总播面积的40%以上,特别是中东部马铃薯基地乡占到总播面积的80%以上。正常年景总产达到16亿斤。从马铃薯的种植结构上进行合理的优化,形成鲜食薯,加工密植薯和种薯的内部结构。进一步拓宽了我县马铃薯的增收渠道。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仅马铃薯一项可增收1600元以上,马铃薯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在我县马铃薯种薯生产和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种薯供给能力差、单产水平低、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不高等,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鲜薯与加工薯市场的需求,特别在脱毒种薯繁育与推广普及中,由于我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大,而现有基础脱毒种薯生产繁育能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对脱毒种薯的需求,大部地区农民采用就地留种或通过四面八方串换种薯以解决生产急需和严重病毒退化问题,致使种薯质量低下、品种混杂,极大地影响了我县马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脱毒种薯的增产增收效应不能发挥,加之缺乏统一规划和必要的种薯质量检测及管理制度,脱毒种薯生产繁育不规范、生产成本高、相关技术不配套等原因,使武川县马铃薯脱毒种薯普及速度缓慢,难以形成完善的种薯生产繁育体系,严重制约着我县马铃薯生产进一步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也制约着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武川马铃薯生产用种这一关键问题,加速全县马铃薯产业化步伐,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解决马铃薯基础脱毒种薯的繁育问题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问题。因此,增强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繁育能力、提高脱毒薯繁殖效率、降低繁殖成本,使马铃薯脱毒种苗和原原种繁育实现工厂化、程序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系统地解决我区马铃薯生产品种结构不合理、低产低效、脱毒种薯繁殖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发挥脱毒种薯的增产增收效应已势在必行。综上所述,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繁基地对提升全县马铃生产水平、完善繁育技术体系、提高我县马铃薯生产水平、加快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减粮食安全压力、提高粮食安全系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章 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第三章 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一、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武川县师傅马铃薯种亚,法人代表络合剂,男,34岁,农艺师,1998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一直从事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科研与组织管理工作,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年富力强、事业心强。二、公司基本情况该公司于2006年正式组建,是武川县唯一一家集组培、繁育、服务为一体的专亚机构,是顺应武川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主要为当地农民提供各级别的马铃薯种薯(包括试管苗生产)。三、公司人员构成公司现拥有职工13名,其中:中、高级农艺师4名,高级技工4名。四、公司基础设施及技术条件公司目前拥有组培室240,原原种温室大棚3.5亩,网室50亩,可年产微型薯500万粒,2430亩的良繁基地年产原种万公斤,配套总计2700的种薯库3座,马铃薯播种、中耕、收获机械2台套。生产的马铃薯品种共分三大类,十五个品种,主要有克新一号、费乌瑞它、底西瑞、大西洋等。是武川县唯一一家集繁育、引进、示范、推广的马铃薯种薯专业公司,是全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最上游环节,公司的发展直接关系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六、技术协作单位情况内蒙古大学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育种实验室、种薯实验室(检测中心)、栽培实验室(基地)、贮藏实验室、淀粉实验室、数字农业研究室、经济市场研究室、植物组织培养室、温室、农场、永久贮藏窖,拥有梯度PCR扩增仪、实时定量PCR仪、恒温水浴摇床、自动高速低温离心机,琼脂糖电泳仪、测序仪、不同用途的显微镜等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进行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的观察鉴定、DNA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电泳谱带分析等,保证本项目的开展和顺利执行。中心现有科技人员共计9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人。博士5人,硕士2人。研究力量较强。中心技术力量雄厚,研究梯队合理,有传统的科研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除了中心科研人员外,每年还有8-12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生命科学院农学专业本科生若干名参加试验研究工作。因此,无论是基础设施、实验仪器设备,还是研究人员都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目前,内蒙古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该领域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科研任务,正在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sRNA诱导马铃薯抗病毒PVX、PVY、PLRV的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培育项目基金“核糖核酸干扰在马铃薯抗病中的研究和应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 的变异及对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的潜在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双链核糖核酸诱导马铃薯”抗病毒研究“、国家外专局、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马铃薯品种、品系和育种技术引进”、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参加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科研项目,获得总经费1200余万元。完成科研项目7项,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具有坚实的基础,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一、市场分析(一)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及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马铃薯也逐步成为内蒙古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但目前自治区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普及面积仅占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0%左右,且生产上应用的种薯大部分为五、六代以上,基本已失去种用价值。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现行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和单调的品种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大部分农民采用就地留种或通过四面八方串换种薯以解决生产急需和严重病毒退化问题,致使种薯质量低下、品种混杂,极大地影响了马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马铃薯生产用种这一关键问题,加速马铃薯产业化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必需首先解决马铃薯基础脱毒种薯的繁育问题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问题。因此,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繁育基地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二)市场前景分析马铃薯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粮菜兼用,分布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在上个世纪就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粮菜作物,并列为世界四大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2000万公顷,总产量2.84亿吨,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我国是世界马铃薯主产国之一,种植面积约450万公顷,居世界第二位,鲜薯总产量列世界第三位。从生产水平看,我国马铃薯平均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与前苏联单产水平相近(12吨/公顷),与世界马铃薯生产先进国荷兰相比仅为其1/3。因此,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马铃薯生产水平十分低下,同时也蕴藏着极大的增产潜力。近年来实践已充分证明:在我国马铃薯生产中采用脱毒马铃薯种薯及配套栽培技术,可使单产提高30200%。脱毒马铃薯的应用不仅使生产水平大大提高,而且也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近十年来逐年扩大,目前已发展到45余万公顷,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10%以上,年产鲜薯500多万吨,是全国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基地。内蒙古马铃薯产区因海拔高、风速大、日照长、雨热同季、气候冷凉和传毒媒介少等特点,种薯质量享誉全国,历来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商品薯具有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无污染和病烂薯少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市场赞誉。每年大量的优质种薯和商品薯调运到广东、广西、上海、福建、云南、山东、浙江、湖南、湖北以及河南、河北等省区,并在这些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增产增收效益。因此,内蒙古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对全国的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市场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的建设必将对全国马铃薯科研和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马铃薯作为工业生产原料,其产品广泛用于工业造纸、纺织、建筑、食品、医药以及其它日用化工行业,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马铃薯也逐步由粮菜作物向经济作物和能源植物变迁,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国际市场上,东南亚几个主要马铃薯输入国年需求量约25万吨 ;国内马铃薯加工原料薯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淀粉、油炸薯片等加工原料薯,仅呼和浩特华欧淀粉厂年加工鲜薯就达15万吨,其产品畅销东南亚和欧洲市场,适合淀粉加工的品种供不应求。而目前我区尚缺乏大规模马铃薯种用及加工用种薯生产繁育基地,因而在品种、质量和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三)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1) 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武川县地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为1700米左右,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风速大使传播马铃薯生产病害的蚜虫数量大为减少,非常适合马铃薯种植和脱毒种薯的生产繁育,所产马铃薯块大而均匀,营养丰富,干物质含量高,耐贮运,保鲜期长(2)品牌优势近年来武川县生产的马铃薯已被自治区农牧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同时指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供马铃薯。二、 销售策略、方案及营销模式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农技部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大力宣传、推广优质脱毒种薯,同时为农民提供无公害马铃薯及绿色马铃薯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措施等一整套先进、科学、规范的栽培方案,以生产产量高、质量好、市场需求大的合格马铃薯,能够让农民得到实惠,使农民真正认识到脱毒种薯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来扩大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的需求量。在满足全县脱毒马铃薯种薯需求的同时,加大周边其他旗县及区外马铃薯重点生产省区的推广范围,扩大种薯销售量。三、 市场风险分析从近期看,由于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攀升,以及世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马铃薯作为重要的菜粮兼用作物将会在解决食粮安全问题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国内外粮食市场对其需求量及其价格与将会进一步提高或趋于平稳,相应种薯市场及其价格也与之发生相同变化,市场风险较小。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与依据以满足全县优质马铃薯种薯需求为导向,以现有设施和条件为基础,以解决关键技术和核心问题为手段,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要求为依据,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全面促进现有资源高效合理利用,整体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二、建设规模在公司现有的基础上,年生产脱毒苗5000万株,增加组培室以及配套仪器设备;生产微型薯10000万粒,新增微型薯生产用日光温室150亩;生产20000吨马铃薯原种,新增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3000亩,增加配套农机具及田间灌溉等田间水利设施。三、产品方案项目拟生产马铃薯品种有:(1)高产品种主要生产克新一号,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高抗病、耐贮藏、淀粉含量高、耐旱等特点,深受我县及周边地区农户及淀粉加工企业的欢迎,目前已成为我县的主栽品种。项目完成后可繁育该品脱毒苗4000万株,微型薯8000万粒,生产一级原种2万吨。(2)早熟品种主要生产费乌瑞它,该品种生育期只有60天,特别受山东、江苏等二季作区的青睐,同时也是北方地区提前上市的首选品种。项目完成后繁育该品种脱毒苗1000万株,生产微型薯2000万粒,生产一级原种5000吨。 第六章 项目选项址与建设条件第六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原则与要求项目建设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突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马铃薯产业化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马铃薯原种生产繁育的特点和自治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布局相结合,建立稳定、优质、高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能够辐射和带动全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二、 项目区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于哈乐镇大豆铺村,公司已在此建有种薯繁育基地2430亩,并配有自走式喷灌圈4个,配套机电井7眼,本项目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原来基地的灌溉能力。到达5000亩。这样不仅可充分发挥配套农机具使用效率,节约运输、管理等有关费用,同时可进一步大大提升马铃薯原种繁育能力,以满足全县马铃薯原种的需求。项目种薯贮藏窖拟建在武川县可镇金三角开发区内,开发区位于县城可可以力更镇北1.5公里处,是集固、呼白、呼二公路的交叉地带,交通十分便利。项目所在地武川县全境在东经1105311131、北纬40474123之间。东西最长110公里,南北最宽66公里,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县境东南部与南部与呼和浩特市郊区、土左旗相连;西南部与西部与包头市土右旗、固阳县毗邻;北部与包头市达茂旗接壤;东北部与东部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卓资县交界。县城可可以力更镇(简称可镇),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45公里,西距固阳县城138公里,西南距土右旗萨拉齐镇100公里,西北距百灵庙镇120公里,东北距乌兰花镇60公里,东距察右中旗科布尔镇120公里。哈乐镇位于县境东部丘陵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南部山区约占乡境四分之一,其余为丘陵区,项目所在地大豆铺村距县城关镇15公里。三、建设条件分析 (一)自然资源状况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坐落于阴山的北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较大,年均温3.3,无霜期115天;阳光辐射强度大,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全年日照时数在2491-3213小时之间;年均降水量343.4毫米,降雨日数87天,集中在7、8、9月份。雨热同季,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要求;常年有风,年平均风速3.0米/秒,日定时风速8米/秒的日数年平均63天,17米/秋的大风日数30天,最多年76 天,风大冷凉,传毒媒介少,适宜马铃薯种薯的繁育与生产。武川县总土地面积4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7.32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9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10.00%;园地0.1万亩;林地49.00万亩;牧草地373万亩。全县耕地以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有机质平均含量1.7%,土壤含氮量0.742%、含磷量006%、含钾量较低,平均150PPM,有益矿物含量较高,而且多施农家肥,特别适宜马铃薯生长。县内没有大型的工业企业,使得武川县的大气、水源较少受到污染较少。农民种植过程中习惯大量施用农家肥,很少施用化肥较少。这些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良好的生产习惯自然和社会环境,使得为武川马铃薯生产具有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的较强竞争优势增加竞争优势。 全县可开采水资源总量88.9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87.62亿立方米,地表水1.30亿立方米。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总量现状年3.055亿立方米,境外地下水补给量0.88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059亿立方米/年,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境内地下水水温一般在510,PH值在7.38.36,矿化度在0.2610.763克/升,适宜农田灌溉用水。项目建设所在地点哈乐镇大豆铺村,全镇耕地面积15.90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9000亩;卯独沁河源于镇境北部,向南流经卯独沁沟出境,地下水资源可利用开采量760.60万立方米,现状年开采量75.68万立方米,余684.92万立方米,是全县水资源最为丰富的乡镇。(二) 社会经济状况武川县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阴山山脉北麓,总土地面积48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6万亩,全县辖8个乡镇;总户数8959户,其中乡村户数34081户;总人口17.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0万人;乡村劳动力75625人,其中农林牧渔业劳动人数56262人。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15143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855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8.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9.75万亩;粮食产量19.93万吨,油料产量2.41万吨;年末牲畜存栏头数17.24万头只,其中大牲畜2.08万头,羊12.55万只,猪2.61万头,全年猪、牛、羊肉产量4078吨;农林牧渔总产值6937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99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36元。全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与呼和浩特相距45公里,呼白、呼二、集固公路从县境内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给马铃薯的外销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完全可以达到运往全国各地及出口到海陆口岸的要求。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县;农村电网已实现村村通。从气候、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以及交通、通讯、人口、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同时考虑中心原有马铃薯生产繁育基础设施与条件,上述建设地点最适宜于马铃薯种薯的生产繁育。四、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一)政策环境武川县委、政府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薯业立县”的方针,把马铃薯作为全县的优势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化建设各个环节的支持力度。在促进马铃薯开发和销售方面,武川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简化手续,方便客户,努力为广大客商提供一条龙的优质服务。特别是在马铃薯销售期间,开通了“绿色通道”,对运销马铃薯的车辆不设关卡、免收税费。成立了马铃薯开发和销售领导小组,组建了马铃薯集团公司,专门负责收集发布马铃薯销售信息、招商引资和马铃薯销售等事宜。(二) 资源优势武川县地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为1700米左右,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风速大使传播马铃薯生产病害的蚜虫数量大为减少,非常适合马铃薯种植和脱毒种薯的生产繁育,所产马铃薯块大而均匀,营养丰富,干物质含量高,耐贮运,保鲜期长。(三)产品质量优势中心在全县推广种植的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已有80.8万亩马铃薯无公害农产品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产地认证。同时申报的马铃薯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已于2006年10月10日,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同时指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供马铃薯。(四) 科技开发能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心已初步形成了基础脱毒种(基础苗、微型薯、原原种)繁育,原种生产及一、二、三级脱毒种薯生产繁育模式。同时依托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铃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技术优良,装备先进的专业公司和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等教学科研院所,引进快速繁育等高新技术,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种薯新品种选育、技术研发、技术指导、辐射推广体系。(五)基础设施条件中心目前拥有组培室240,原原种温室大棚3.5亩,网室50亩,可年产微型薯500万粒,2430亩的良繁基地,年产原种150万公斤,配套年贮2700的种薯库3座及部分农机具。五、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武川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是传统的粮食作物,近几年来,武川县委、政府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薯业立县”的方针,把马铃薯作为全县的优势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化建设各个环节的支持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95年的不足20万亩,扩大到现在的80多万亩,占全县总播面积的40%以上,特别是中东部马铃薯基地乡占到总播面积的80%以上。按每亩用种量150公斤计算,全县年需求种薯量12万吨。随着“川宝”牌马铃薯商标成功注册,以及马铃薯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马铃薯绿色食品认证,全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将逐年扩大,同时并随着农民对马铃薯脱毒的进一步认识,种薯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成各种大中型马铃薯贮藏窖5000多个,其中100吨以上的储窖341个,60-100吨储窖121个,总储存鲜薯能力达3. 5亿斤,为马铃薯旺储淡销提供了条件,基本能够满足蔬菜市场一年四季对马铃薯鲜食薯的需求。同时全县年加工精淀粉3万吨、加工鲜薯达4亿斤,仅三联淀粉、兴三农淀粉、飞马淀粉三家,其加工能力即可达2亿斤鲜薯,初步实现了对当年鲜薯的初级加工和转化增值。目前,全县共建成大型的马铃薯交易市场4个,最大的批发市场可镇金三角马铃薯批发市场距呼和浩特市火车站仅34公里。各批发市场均具备良好的仓储条件,可最大限度延长加工、销售时限,保证随时供货。全县在中东部地区马铃薯生产基地乡,培养了大批营销经纪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全县有800多名农民经纪人活跃在大江南北,积极为客商组织货源,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全力以赴向上海、武汉、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蒙古等国推销鲜薯。“武川马铃薯”已成为农产品市场的一个名牌产品。项目的实施可充分利用当地独特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扩大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一方面,可为当地提供所需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以发展马铃薯种植业;另一方面还可直接安排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同时还可为当地马铃薯生产提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为全旗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七章 农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一、技术路线以茎尖剥离、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为核心技术,利用茎尖脱毒技术、组织培养、高效低成本的脱毒试管苗工厂化扩繁技术,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利用优化培养基质和营养液配方使脱毒苗快速健壮生长技术;脱毒苗工厂化无土栽培的优质高效循环切繁技术;技术先进和高效完善的原原种无土栽培工厂化循环繁育技术,优良的马铃薯一、二级原种生产技术及完善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进行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规范化生产。二、质量标准种薯质量标准严格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GB3242-82、马铃薯脱毒种薯国家标准GB18133-2000和马铃薯产地检疫规程GB7331-87,种薯田病株观察检验不低于3次,随机检验点不少于10点,每点查株不少于100株。三、技术方案建立以基础脱毒种薯(苗)为基础的原原种、原种等三级生产繁育体系,即用茎尖培养或其他措施去除体内的病原,获得无病的试管苗,经扩繁生产出无病原原种,在具备一定隔离条件的基地上繁育一、二级原种,再通过一个防止再感染的繁育和输送体系逐级向下输送,直到生产者手中,源源不断地为商品薯生产提供健康无病的种薯。因此,脱毒种薯生产不是简单地扩繁,而是由脱毒、快繁、原种生产基地、生产体系、种薯栽培技术及种薯检验和定级等各个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四、农艺流程图一般从脱毒苗、原原种生产到大田生产需要3-4年的时间。(见繁育体系图) 图5-1 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示意图(1)马铃薯试管苗(脱毒苗)切取马铃薯茎尖,将其放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和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可以获得无病毒的植株。试管苗的培养要求极高,关键是各个操作环节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最后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经检测后达到要求进入下一环节。试管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基的配制。(2)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原原种(也叫微型薯)是用脱毒的试管苗(脱毒苗)移栽或扦插最初生产的种薯。按代数算是0代(或称当代)。原原种的标准要求很高。不能带任何病毒和类病毒;不能有真菌和细菌性病害侵染;不容许有混杂现象。原原种生产一般都在温室或网室内进行,严格控制蚜虫、粉虱、螨等害虫。生产中要严格去杂、去劣、去病株。(3)马铃薯脱毒原种 用原原种生产的种薯称脱毒原种,也叫一级原种。一级原种的生产一般仍在网室种植,因原原种的块茎比较小,在网棚精耕细作的条件下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原种生产规模比原原种大得多,不可能全用温室和网室。可选择适当的地点作为原种生产田,在高海拔、高纬度、低温度、风速大,蚜虫少,有翅蚜虫不易飞迁、降落的地方。与毒源作物有一定距离作为隔离区,如森林中间的空地,四周环山的高地,无传播病毒和细菌性病害的地块,同时要定期喷洒杀虫药剂,严格去杂去劣去病株,力求达到原种生产标准。(4)马铃薯二级原种 由一级原种生产的种薯为二级原种。一级原种块茎比较大可在选择蚜虫特别少的冷凉地块或高山上种植。利用天然屏障和隔离条件种植一级原种,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二级原种。二级原种的质量虽然可比一级原种标准稍低,但也应保持基本没有病毒侵染,纯度不应低于100%,真菌和细菌病害不能超过0.1%。在原种生产阶段应严格控制病毒侵染,轻花叶病不应超过0.1%,重花叶病不允许出现。原种只供繁殖良种用,不出售。(5)马铃薯一级良种 由二级原种生产的种薯称为良种或一级良种,良种是供生产上用的种薯。一级良种的种薯量大时可直接向农民提供种薯,农民用其生产的马铃薯只能供市场销售食用,不作种薯。 良种的质量仍是高标准的,这样有利于在农民种植后早日实现马铃薯生产的良性循环。纯度应保持在100%左右;病毒病的卷叶和轻花叶不宜超过3%;不应有环腐病和青枯病,其他病害如癌肿病、线虫病和粉痂病均为检疫对象,应全部杜绝。轻微的晚疫病、黑茎病和疮痂病应控制在0.1%0.5%范围。这样可保证良种的增产优势。本项目重点是上述繁育体系中的一级原种,涉及脱毒苗、原原种(微型薯)、原种一、二代。五、设备选型按照“高标准、高起点、成型配套、填平补齐”的原则,根据项目实际生产工艺技术和建设标准,进一步装备先进适用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所需的设备及农机具。根据项目设计生产要求,共需购置机械设备73台套(详见表7-1)。表7-1 仪器设备购置明细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与型号单位数量1 大型拖拉机天拖120台22播种机台2 3 中耕机台24 打药机台25工具车台2 6 施肥机台27 挖掘机个2合 计14第八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以满足全县优质马铃薯种薯需求为导向,以现有设施和条件为基础,以解决关键技术和核心问题为手段,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要求为依据,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全面促进现有资源高效合理利用,整体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二、项目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提升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完善原原种、原种繁育技术体系和病毒检测体系,新增脱毒苗500万株、微型薯1000万粒和原种2000吨生产能力。三、建设内容(一)土建工程1建设标准土建工程遵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颁布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砼体结构设计规范GBJ17-89等土建工程标准进行施工。2建设内容(1)种薯贮藏窖建设 种薯贮藏窖2万平方米,用于种薯贮藏越冬增值。(2)组培室及仪器配套设施建设。组培室及配套设施建设3000平米,(二)田间工程建设原有生产基地2430亩,新打机电井6眼,可建繁育基地3000亩(三)仪器设备项目设计购置大型拖拉机、播种机、中耕机、打药机、施肥机、工具车、挖掘机各2台套。仪器设备96台套。第十章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一、 环境保护(一)环境影响本项目在设计初期,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政策和法规考察了有关加工企业在环保上存在的问题。本项目的建设在考虑生产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问题。从设计建厂开始就考虑到建立各个生产环节和生活所排放垃圾的处理体系。在土建过程中,水泥、沙土、砖瓦等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机械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短期影响。项目运行过程中,试管等容器清洗及生活污水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本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水试管等容器清洗及生活排放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可达排放标准,用于循环水补充或灌溉绿化,污水处理方法采用SBR法。(三)环境保护评价根据国家有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6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T38401991等法律法规,对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本项目以环境保护设施与新建项目主体工程建设“三同时”原则,对所产生的污染物完善的处理,治理方案设计合理,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二、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一) 技术培训1人员来源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具有较丰富的生产、经营的管理经验,且年富力强具有开拓精神,技术人员可从技术合作单位聘请和派出培训学习。生产工人要求高中以上毕业生,可从社会招聘,也可从职业技术学校定向招聘,招聘人员必须身体健康。2 技术培训 招聘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技能培训要根据生产岗位不同进行不同培训,使每个受训人员熟悉生产过程,掌握农机操作、工艺参数的控制,应急事故的处理等主要职业技能;安全教育要逐级进行,必须使员工对安全生产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必要的防范措施(防爆、防电、防火灾、防止机械损伤等)。同时定期培训购种农民,掌握马铃薯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与方法,召开现场会,发挥引导示范作用。(二)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选用可靠的生产设备,在建构筑、电器等方面必须采用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 2、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手套等劳保用品,才能上岗操作,并可防止酸、碱的灼伤。 3、凡高温、须设置隔热措施,并设有明显标志,防止人员烫伤。 4、使用农机设备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驾驶与操作。5、所有用电设备设有短路、过载保护装置及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在进行检修时,要切断电源并派专人看护。6、凡运转设备须加防护罩,以免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第十章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一、 项目项目实施组织管理(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为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项目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自治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高效合理的组织机构,抓好项目组织协调工作,强化项目管理措施,以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如期完工。 成立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分管农业的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县农牧业局及武川县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主要领导。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定项目建设规划布局、发展目标,监督检查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经费的使用,修订项目建设方案,做到技术措施成熟可行。项目领导小组:组 长:徐银苟(武川县政府副调研员、农牧业局局长)协调组织相关单位,按项目要求进度、质量标准开展工作;副组长:宁怀宝(武川县农牧业局副局长) 于明珠,武川县塞丰公司经理负责监督检查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经费的使用;魏福龙:(武川县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主任)成 员:李保安(武川县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 韩润宝(武川县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领导小组下设实施项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武川县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负责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农艺技术方案、管理制度和设备选型,工程建设、设备采购招标管理,项目建设预决算,确立建设后运行机制,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等。办公室设农艺技术部、工程技术部和财务部,各部按照职能开展工作。详见图10-1。 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办公室:于明珠财务部:曹锦林农艺技术部:魏福龙工程技术部:魏福龙图10-1 管理机构框图办公室主任:于明珠,执行项目领导小组决议,全面管理工程技术、财务和相关单位的组织协调;负责项目日常工作,包括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政策落实,处理日常事务,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等。农艺技术部:负责人魏福龙,农艺师。负责农艺技术的选择与执行,制定原种生产规程与田间管理制度,有效解决生产过程出现的技术问题。工程技术部:负责人魏福龙,农艺师。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程设计、工程招标与监理,工程进度与质量监督检查,设备采购与质量控制,工程预(决)算的执行与审查。财务部:负责人曹锦林,会计师。负责编制工程预(决),按工程形象进度划拨资金,按照项目要求管理资金投向,控制预算外非项目内容支出,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资管理法规、政策与会计制度,确保项目资金安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二)运行模式整个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督责任制和工程合同制。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把握各个环节。对项目的资金要做到“三专一封闭”,即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保管,封闭运行。严禁资金的挤占挪用,确保项目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运行模式为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实行统一指挥、各负其责、互相协作的运行模式。项目的采购工作,由中心主任牵头,具体安排,主要设备通过政府采购办进行询价采购。二、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实施分为几个阶段,即;项目申报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完成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编制及审批。 2、项目实施阶段:从设备采购开始、安装施工、试机完毕。 3、项目完成阶段:试生产、竣工验收。表10-1 项 目 实 施 进 度 表序号项目1234567891011121前期准备2基础设施3设备购置4安装调试5完工验收四、工程采购方案(一)工程采购依据根据农业部基本项目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意见(农计发200318号)有关规定明确范围,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内蒙古武川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扩建过程中的土建工程、田间工程及农机具、喷灌等大型设备采购,依据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全部采用政府采购,委托政府采购中心进行询价采购。(二)工程采购原则根据建筑工程管理办法,本着节本、节支、保质、保量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三)工程采购办法采购方法采用建设单位委托政府采用中心按有关规定进行询价采购的办法进行。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一、 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依据1、关于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2、国发改 200561号轻工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3、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建筑工程费按当地近期竣工类似工程造价以平方米估算,设备价格根据生产厂家提供。5、其它费用按轻工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有关规定计算。(二)投资概算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值为36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20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0%;设备购置及安装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