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构筑食品安全的法律屏障法律制度、义务与责任.ppt_第1页
课件:构筑食品安全的法律屏障法律制度、义务与责任.ppt_第2页
课件:构筑食品安全的法律屏障法律制度、义务与责任.ppt_第3页
课件:构筑食品安全的法律屏障法律制度、义务与责任.ppt_第4页
课件:构筑食品安全的法律屏障法律制度、义务与责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筑食品安全的法律屏障 法律制度、义务与责任,要点,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 三、食品安全标准制度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义务 五、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1965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商业部、第一轻工业部、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定的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 1979年,国务院颁布食品卫生管理条例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食品卫生法(试行) 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食品卫生法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食品安全法,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机构,负责: 监测、评估食品安全风险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 公布食品安全信息 制定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 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监管食品生产,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高层议事协调机构,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第103条: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1.食品安全委员会,2.卫生行政部门,3.质量监督部门,监管食品流通,监管餐饮服务,4.工商行政管理部门,5.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据监察部网站消息,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对三鹿奶粉事件中负有重要责任的质检总局、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有关人员作出处理。 决定给予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王步步撤销党内职务的处分和撤职的行政处分,给予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卢艳刚撤职的行政处分,给予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降级的行政处分,给予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原副司长鲍俊凯、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赵同刚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给予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孙文序、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孙咸泽记过的行政处分。,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是国际上通行的食品安全防范方式。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广泛应用。我国现已引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这一管理模式。 1.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 害因素进行监测。 2.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三、食品安全标准制度,标准的制定者:卫生部 标准制定依据:风险监测信息与风险评估结果等 标准的类型: 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 标准的效力: 必须执行(强制性) 标准的作用: 食品生产经营的依据 有关部门进行食品检验、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的依据 消费者要求损害赔偿的依据(第96条),第22条:卫生部应当对现有标准予以整合,阅读材料 食品标准太多 守法企业无所适从,不法企业如鱼得水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有两套食品国家标准的国家。 一套为“食品质量标准”,法律依据是产品质量法,制定单位是国家质检总局。另一套是“食品卫生标准”,法律依据是食品卫生法,执行单位是国家卫生部。 食品标准政出多门、标准缺失、标准“打架”以及标准过高或过低等问题,引起了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混乱。,因此, 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行业标准需要整合,统一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第22条) 标准的高低以保证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第18条) 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意见。(第23条),四、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义务,(一)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范围 (二)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三)企业认证制度 (四)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五)进货查验与出厂检验制度(及食品检验制度) (六)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及使用制度) (七)新资源食品及食品相关新品种安全性评估制度 (八)进口食品检验与安全性评估制度 (九)“问题食品”召回与停止经营制度 (十)其他制度,(一)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范围,1. 食品生产经营者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 2. 食品生产者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3. 食品经营者 =食品经营企业+食品摊贩 4.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 5. 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 6.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 7. 与食品经营者相关的主体(检验机构、认证机构、行业协会、生产经营人员、公众与消费者、新闻媒体等),1. 食品生产经营者 法条:2、3、7、9、22、23、34、53、55、72(2)、78、79、85(10)、86(4)、92、100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法条:32、33、61、70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与食品摊贩 法条:29、30,2. 食品生产者 法条:29、36、46、53、86(3) 食品生产企业 法条:25、36、37、68、69 3. 食品经营者 法条:39、40、41、49、52、53、90 食品经营企业 法条:39,4.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 法条:35 5. 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 法条:38 6.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 法条:52,7. 与食品经营者相关的主体 检验机构 (法条:57、58、59、60、61、93) 认证机构 (法条:33、75 ) 行业协会 (法条:7、54、61、94 ) 生产经营人员 (法条:27(8)、34 ) 公众 (法条:1、3、18、26 ) 消费者 (法条:8、16、23、53、54、55、61、94、96 ) 新闻媒体(法条:8 ),(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1. 食品卫生法第27条: 卫生许可(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00条:继续有效 2. 食品安全法第29条: 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3. 第43条: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4. 第84条:未经许可的,没收并罚款,(三)企业认证制度,1. 良好生产和规范(GMP)体系 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3.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 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ISO22000)认证 5. 全面质量管理(TQM)体系 食品安全法第33条: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对通过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点体系认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实施跟踪调查,认证机构实施跟踪调查不收取任何费用。,(四)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食品安全法第34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 2. 食品安全法第27(8)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五)进货查验与出厂检验制度(及食品检验制度),1. 第36条、39条: 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企业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2. 第38条、37条: (1)生产者对其产品应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 (2)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第87条:责令改正、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注意第五章:食品检验制度 1. 第38条:生产者应当按食品安全标准对其产品进行检验 2. 第61条:企业可以自我检验或委托检验 3. 第60条:政府不得免检;检验品应当购买;检验不收费 4. 第58条、59条: (1)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2)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字或者盖章。 第93条: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10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六)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 (及使用制度),1. 第43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2. 第45条:技术上确有必要且风险评估证明其安全可靠 3. 第46条: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目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主要问题: 添加非食用物质 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使用有质量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允许使用并制订有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香料、营养强化剂、酶制剂、鲜味剂等20余类。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 规定:小麦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最大用量不得超过0.06克/公斤;溴酸钾不得在最终成品中检出。 我国允许使用的面粉改良剂主要有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但是,使用或食用过量的面粉改良剂,一是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二是损害机体的重要脏器而诱发癌症;三是影响钙质的吸收。,(七)新资源食品及食品相关新品种安全性评估制度,第44条: 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八)进口食品检验与安全性评估制度,第62条: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进口的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 第63条: 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或者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进口商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安全性评估材料。,(九)“问题食品”召回与停止经营制度,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时,应当: 1. 立即停止生产 2. 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3. 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4. 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5. 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 6. 将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质监部门报告。,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时,应当: 1. 立即停止经营 2. 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3. 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法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十)其他制度,1. 企业建立管理制度、配备管理人员(第32条) 2. 食用农产品企业生产记录制度(第35条) 3. 预包装食品标签制度(第42条) 4. 保健食品 “严格监管”制度(第51、50条) 5. 食品广告责任制度(第54、55条) 6.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第79条),五、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1. 第八章“监督管理”第81条: (1)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 联系:第95条,邬建平 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原司长 。江西南昌人,人大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5年11月成立食品生产监管司,专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日常安全卫生监管。 目前国内45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中,只有不到1/4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2. 关于法律责任 第一,罚款5倍以上10倍以下。 第二,特定人员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检验的资格限制。 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10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第三,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第四,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法第144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141条的规定处罚。,结 束 语,食品安全的真正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负责任的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理性而善于自我保护的消费者 自律的行业协会 负责任的新闻媒体 ,食品行业一般分类 速冻食品 方便食品 休闲食品 保健食品 早餐食品 粮食产品 婴儿食品 绿色食品 淀粉制品 宠物食品 糖 罐头 调料 豆制品 蛋制品 蜜制品 乳制品 食用油 土特产 方便面 禽畜肉及制品 蔬菜及制品 食品添加剂 水果及制品 水产及制品 烹饪设备 食品加工设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现已批准并公布了两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共69个物品。分别是: 八角茴香、刀豆、姜(生姜、干姜)、枣(大枣、酸枣、黑枣)、山药、山楂、小茴香、木瓜、龙眼肉(桂圆)、白扁豆、百合、花椒、芡实、赤小豆、佛手、青果、杏仁(甜、苦)、昆布、桃仁、莲子、桑椹、榧子、淡豆豉、黑芝麻、黑胡椒、蜂蜜、莴苣、薏苡仁、枸杞子、乌梢蛇、腹蛇、酸枣仁、牡蛎、桅子、甘草、代代花、罗汉果、肉桂、决明子、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肉豆蔻、白芷、菊花、藿香、沙棘、郁李仁、白果、薤白、薄荷、丁香、高良姜、香椽、火麻仁、桔红、伏苓、香薷、红花、紫苏、麦芽、黄芥子、鲜白茅根、荷叶、桑叶、鸡内金、马齿苋、鲜芦根。,食品安全法第29条,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接后),食品安全法第29条、第30条,(续)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第30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进生产条件;鼓励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食品安全法第95条,违反本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未履行职责,本行政区域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违反本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不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经历了从卫生部门一家监管到各个部门实施分段兼顾的变化。 2004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