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粉尘防治》PPT课件.ppt_第1页
《矿山粉尘防治》PPT课件.ppt_第2页
《矿山粉尘防治》PPT课件.ppt_第3页
《矿山粉尘防治》PPT课件.ppt_第4页
《矿山粉尘防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井粉尘的防治,粉尘的概念 粉尘的来源 粉尘的传播规律 粉尘的危害特性,粉尘:,粉尘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细粒子(Dust)。,粉尘:-粉尘的概念,粉尘的传播与危害特性,粉尘(dust):包括所有固态分散性微粒;粒径上限约为200m; “降尘”:粒径在10m以上,较大的微粒沉降速度快,经过一定时间后不可能仍处于浮游状态。 “飘尘”:粒径在10m以下,在大气中浮游数量最多的微粒粒径为0110m,粉尘-粉尘的概念:,矿井粉尘的防治知识,1.矿尘的产生及分类 2.粉尘的危害 3.矿山尘肺病 4.煤尘爆炸及防治 5.矿山综合防尘,1.矿尘的产生及分类,矿尘是指在矿山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煤、岩微粒的总称。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如钻眼作业炸药爆破、掘进机及采煤机作业、顶板管理矿物的装载及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矿尘。而不同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的不同,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矿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 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变化。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矿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一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10一15;运输通风巷道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因此防尘工作也就更加重要。,1.1 矿尘的分类,1.按矿尘粒径划分 (1)粗尘。粒径大于40u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颗粒,在空气中极易沉降。 (2)细尘,粒径为10一40m,肉眼可见,在静止空气中做加速沉降。 (3)微尘。粒径为0.25一10m,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静止空气中做等速沉降 (4)超微尘。粒径小于0.25m,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在空气中做扩散运动。,2按矿尘的存在状态划分 (1)浮游矿尘,悬浮于矿内空气中的矿尘,简称浮尘。 (2)沉积矿尘,从矿内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矿尘,简称落生; 浮尘和落尘在不同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浮尘在空气中飞扬的时间不仅与尘粒的大小、重量形式等有关,还与空气的湿度、风速等大气参数有关。矿山除尘研究的直接对象是悬浮于空气中的矿尘,因此一般所说的矿尘就是指这种状态下的矿尘 3.按矿尘的粒径组成范围划。 (1)全尘(总粉尘)。各种粒径的矿尘之和.对于煤尘,常指粒径为1 mm以下的尘粒。 (2)呼吸性粉尘主要指粒径在5um以下的徽细尘粒。它能通过人体上呼吸道进入肺区,是导致尘肺病的病因,对人体危害甚大。,粉尘的传播规律,粉尘-粉尘的传播规律,诱导气流造成的尘化,剪切气流造成的尘化,粉尘的传播规律,综合气流造成的尘化,粉尘-粉尘的传播规律,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作用,2.粉尘的危害特性,呼吸性粉尘: 粒径小于或等于5微米 车间产尘粒径小于10微米。 2微米以下占40%90%,吸入呼吸器官的气溶胶粒子,粉尘-粉尘的危害特性,肺泡, 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矿山尘肺病(矿工职业病),一尘肺病及其发病机理 尘肺病是工人在生产中长期期吸人大量微细粉尘而引起的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它是一种严重的矿工职业病一旦患病目前还很难治愈。因其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且有一定的潜伏期,不同于瓦斯煤尘爆炸和冒顶等工伤事故那么触目惊心,因此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而实际上由尘肺病引发的矿工致残和死亡人数在国内外都远远高于各类工伤事故的总和。,1.尘肺病的分类 煤矿尘肺病按吸入矿尘的成分不同可分为三类: (1)硅肺病(矽肺病), 由于吸人含游离SiO2;含量较高的岩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硅肺病。患者多为长期从事岩巷掘进的矿工。发病工龄最短约十年。 (2)煤硅肺病(煤矽肺) 由于同时吸入煤尘和含游离Si02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硅肺病。患者多为岩巷掘进和采煤的混合工种矿工。患者最多,约占80 (3)煤肺病 由于大量吸人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多属煤肺病。患者多为长期单一的在煤层中从事采掘工作的矿工。发病工龄2030年,2尘肺病的发病机理 尘肺病的发病机埋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关于尘肺病的形成的论点和学说有多种。 进人人体呼吸系统的粉尘大体上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1)在上呼吸道的咽喉、气管内含尘气流由于沿程的惯性碰撞作用使大于10um的尘粒首先沉降在其内。经过鼻腔和气管粘膜分泌物粘结后形成痰排出体外。 (2)在上呼吸道的较大支气管内,通过惯性碰撞及少量的重力沉降作用,使5-10um的尘粒沉积下来,经气管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咳嗽随痰排出体外。 因此,真正进入下呼吸道的粉尘,其粒度均小于5um,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空气中5um以下的矿尘是引起尘肺病的有害部分。,(3)在下呼吸道的细小支气管内,由于支气管分支增多,气流速度减慢,使部分25um的尘粒依靠重力沉降作用沉积下来通过纤毛运动逐级排出体外。 (4)粒度为2um左右的粉尘进入呼吸性支气管和肺内后,一部分可随呼气排出体外;另一部分沉积在肺泡壁上或进入肺内,残留在肺内的粉尘仅占总吸人量的1一2%以下。 残留在肺内的尘粒可杀死肺泡,使肺泡组织形成纤维病变出现网眼,逐步失去弹性而硬化,无法担负呼吸作用,使肺功能受到损害降低了人体抵抗能力,并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心病等在发病过程中,由于游离的SiO2表面活性很强,加速了肺泡组织的死亡、因此硅肺病是各种尘肺病中发病期最短、病情发展最快也最为严重的一种。,二.尘肺病的发病症状及影响因素,1.尘肺病的发病症状 尘肺病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轻者影响劳动生产力,严重时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这一发展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从自觉症状上,尘肺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影响尘肺病的发病因素,1.矿尘的成分 能够引起肺部纤维病变的矿尘,多半含有游离SiO2,其含量越高,发病工龄越短病变的发展程度越快。 对于煤尘,引起煤肺病的主要是它的有机质(挥发分)含量据试验,煤化作用程度越低,危害越大,因为煤业的危害和肺内的积尘量都与煤化作用程度有关。 2.矿尘粒度及分散度 尘肺病变主要是发生在肺脏的最基本单元即肺泡内。矿尘粒度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也不同。5um以上的矿尘对尘肺病的发生影响不大:5um以下的矿尘可以进入下呼吸道井沉积在肺泡中,最危险的粒度是2um左右的矿尘:由此可见,矿尘的粒度越小,分散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3)矿尘浓度 尘肺病的发生和进入肺部的矿尘量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尘肺的发病工龄和作业场所的矿尘浓度成正比。国外的统计资料表明?在高矿尘浓度的场所工作时,平均5一10年就有可能导致硅肺病,如果矿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达80%-90%,甚至1.52年即可发病!空气中的矿尘浓度降低到规程规定的标准以下工作几十年肺部吸人的矿尘总量仍不足达到致病的程度 (4)个体方面的因素 矿尘引起尘肺病是通过人体而进行的,所以人的机体条件,如年龄营养健康状况生活习性卫生条件等,对尘肺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尘肺病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尽管很难完全治愈但它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领导重视,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尘肺病预防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完善技术措施,推广综合防尘就可以达到降低尘肺病的发病串及死亡率的目的。,4.煤尘爆炸及预防,煤尘爆炸同瓦斯爆炸一样都属于矿井中的重大灾害事故,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煤尘爆炸发生在1942年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本溪煤矿,死亡1549人,残246人,死亡的人员中大多为CO中毒,事故发生前,巷道内沉积了大量煤尘是由于电火花点燃局部聚积的瓦斯而引起的重大煤尘爆炸事故。,一.煤尘爆炸的机理及特征 1.煤尘爆炸的机理 煤尘爆炸是在高温或一定点火能的热源作用下,空气中氧气与煤尘急剧氧化的反应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链式反应。一般认为其爆炸机理及过程如下; (1)煤本身是可燃物质,当它以粉末状态存在时总表面积显著增加,吸氧和被氧化的能力大大增强,一旦遇见火源,氧化过程迅速展开. (2)当温度达到300一400度时,煤的干馏现象急剧增强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氢和1左右的其他碳氢化合物:,(3)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在高温作用下吸收能量。在尘粒周围形成气体外壳即活化中心,当活化中心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链反应过程开始游离基迅速增加,发生了尘粒的闪燃 (4)闪燃所形成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的尘粒,并使之参与链反应导致燃烧过程急剧地循环进行当燃烧不断加剧使火焰速度达到每秒数百米后,煤尘的燃烧便在一定临界条件下跳跃式地转变为爆炸。,2煤尘爆炸的特征 (1)形成高温高压、冲击波 煤尘爆炸火焰温度为16001900,爆源的温度达到2000 以上这是煤尘爆炸得以自动传播的条件之一。 在矿井条件下煤尘爆炸的平均理论压力为736kPa,但爆炸压力随着离开爆源距离的延长而跳跃式增大。爆炸过程中如遇障碍物,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尤其是连续爆炸时,后一次爆炸的理论压力将是前一次的57倍。煤尘爆炸产生的火焰速度可达1120m/s,冲击波速度为2340m/s。 (2)煤尘爆炸具有连续性 由于煤尘爆炸具有很高的冲击波速能将巷道中落尘杨起,甚至使煤体破碎形成新的煤尘导致新的爆炸,有时可如此反复多次,形成连续爆炸,这是煤尘爆炸的重要特性。,(3)煤尘爆炸的感应期 煤尘爆炸也有一个感应期,则煤尘受热分解产生足够数量的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所需的时间。根据试验,煤尘爆炸的感应期主要决定于煤挥发分含量,一般为40一280ms,挥发分越高,感应期越短。 (4)挥发分减少或形成“粘焦” 煤尘爆炸时,参与反应的挥发分约占煤生挥发分含量的4070,致使煤尘挥发分减少,根据这一特征,可以判断煤尘是否参与了井下的爆炸。对于气煤肥煤、焦煤等粘结性煤的煤尘一旦发生爆炸,一部分煤尘会被焦化粘结在一 起,沉积于支架和巷道壁上形成煤尘爆炸所特有的产物焦炭皮渣或粘块,统称“粘焦”。粘焦”也是判断井下发生爆炸事故时是否有煤尘参与的重要标志。 (5)产生大量的CO 煤尘爆炸时产生的CO,在灾区气体中的浓度可达2一3%,甚至高达8左右。爆炸事故中受害者的大多数(70一80%),是由于CO中毒,二煤尘爆炸的条件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2煤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一般说来,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一50g/m3,上限浓度为1000一2000g/m3,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范围为300一500g/m3。一般情况下,浮游煤尘达到爆炸下限浓度的情况是不常有的,但是爆破爆炸和其他震动冲击都能使大量落尘飞扬,在短时间内使浮尘量增加,达到爆炸浓度。因此,确定煤尘爆炸浓度时,必须考虑落尘这一因素。 3.存在能引燃煤尘爆炸的高温热源 煤尘的引燃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它随着煤尘性质浓度及试验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我国煤尘爆炸的引燃温度在610一1050oC之间,一般为700一800oC。煤尘爆炸的最小点火能为4540mJ。这样的温度条件,几乎一切火源均可达到。如爆破火焰、电气火花、机械摩擦火花、瓦斯燃烧或爆炸井下火灾等。根据80年代的统汁资料。由于放炮和机电火花引起的煤尘爆炸事故分别占总数的45%和35%。,三影响煤尘爆炸的因素 1煤的挥发分 煤尘爆炸主要是在尘粒分解的可燃气体(挥发分)中进行的,因此煤的挥发分数量和质量是影响煤尘爆炸的最重要因素。一般说宋,煤尘的可燃挥发分含量越高,爆炸性越强,即煤化作用程度低的煤,其煤尘的爆炸性强,随煤化作用程度的增高而爆炸性减弱。 2煤的灰分和水分 煤内的灰分是不燃性物质,能吸收能量,阻挡热辐射破坏链反应,降低煤尘的爆炸性。煤的灰分对爆炸性的影响还与挥发分含量的多少有关,挥发分小于15的煤尘,灰分的影响比较显著,大于15时,天然灰分对煤尘的爆炸几乎没有影响。水分能降低煤尘的爆炸性,因为水的吸热能力大,能促使细微尘粒聚结为较大的颗粒,减少尘粒的总表面积,同时还能降低落尘的飞扬能力。煤的天然灰分和水分都很低,降低煤尘爆炸性的作用不显著,只有人为地掺人灰分(撒岩粉)或水分(洒水)才能防止煤尘的爆炸。,3. 煤尘粒度对爆炸性的影响极大: 粒径1mm以下的煤尘粒子都可能参与爆炸,而且爆炸的危险性随粒度的减小而迅速增加,75um以下的煤尘特别是30一75um的煤尘爆炸性最强,因为单位质量煤尘的粒度越小,总表面积及表面能越大,粒径小于10um后,煤尘爆炸性增强的趋势变得平缓。煤尘粒度对爆炸压力也有明显的影响。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煤种不同粒度条件下,爆炸压力随粒度的减小而增高,爆炸范围也随之扩大,即爆炸性增强。粒度不同的煤尘引燃温度电不相同。煤尘粒度越小,所需引燃温度越低,且火焰传播速度也越快。,4.空气中瓦斯的浓度 随着瓦斯浓度的增高煤尘爆炸浓度下限急剧下降这一点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煤尘爆炸往往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另一方面,有煤尘参与时,小规模的瓦斯爆炸可能演变为大规模的煤尘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 5.空气中氧的舍量 空气中氧的含量高时点燃煤尘的温度可以降低,氧的含量低时,点燃煤尘云困难,当氧含量低于17时,煤尘就不再爆炸,煤尘的爆炸压力也随空气中含氧的多少而不同,含氧高,爆炸压力高;含氧低,爆炸压力低。 6引爆热源 点燃煤尘云造成煤尘爆炸就必须有一个达到或超过最低点燃温度和能量的引爆热源,引爆热源的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越容易点燃煤尘云。而且煤尘初爆的强度也越大:反之温度越低能量越小,越难以点燃煤尘云且即使引起爆炸,初始爆炸的强度也越小,五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减降尘措施防止煤尘引燃措施及隔绝煤尘爆炸措施等三个万面。 (一)减、降尘措施 减、降尘措施是指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通过减少煤尘产生量或降低空气中悬浮煤尘含量以达到从根本上杜绝煤尘爆炸的可能性。为达到这一目的,煤矿上采取了以煤层注水为主的多种防生手段,在此介绍煤层注水。,煤层注水实质 煤层注水 是回采工作面最重要的防尘措施之一,在回采之前预先在煤层中打若干钻孔通过钻孔注入压力水,使其渗入煤体内部,增加煤的水分从而减少煤层开采过程煤尘的产尘量。煤层注水的减尘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煤体内的裂隙中存在着原生煤尘,水进入后,可将原生煤尘湿润井粘结,使其在破碎时失去飞扬能力,从而有效地消除这一尘源。 (2)水进入煤体内部,并使之均匀湿润。当煤体在开采中受到破碎时,绝大多数破碎面均有水存在,从而消除了细粒煤尘的飞扬,预防了浮尘的产生。 (3)水进入煤体后使其塑性增强,脆性减弱改变了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当煤体因开采而破碎时,脆性破碎变为塑性变形,因而减少了煤尘的产生量。 注水方式的选择 P236 在此不详述,(二)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 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与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大致相同,同时特别要注意的是,瓦斯爆炸往往会引起煤尘爆炸。此外,煤尘在特别干燥的条件下可产生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火花也能自身引爆。 (三)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 防止煤尘爆炸危害,除采取防尘措施外还应采取降低爆炸威力、隔绝爆炸范围的措施。 1.清除落尘 定期清除落尘,防止沉积煤尘参与爆炸可有效地降低爆炸威力,使爆炸由于得不到煤尘补充而逐渐熄灭。,2撒布岩粉 撒布岩粉是指定期在井下某些巷道中撒布惰性岩粉,增加沉积煤尘的灰分,抑制煤尘爆炸的传播。 惰性岩粉一般为石灰岩粉和泥岩粉。对惰性岩粉的要求是: 可燃物含量不超过5,游离Si02含量不超过10; 不含有害有毒物质,吸湿性差; 粒径应该全部小于03mm,且其中至少有70%粒径小于0075mm 撒布岩粉时要求把巷道的顶、帮、底及背板后侧暴露处都用岩粉覆盖,岩粉的最低撤布量在做煤尘爆炸鉴定的同时确定但煤尘和岩粉的混合煤尘,不燃物含量不得低于80,撒布岩粉的巷道长度不小于300m,如果巷道长度小于300m时,全部巷道都应撒布岩粉。对巷道中的煤尘和岩粉的混合粉尘,每三个月至少应化验一次,如果可燃物含量超过规定含量时,应重新撒布。,3设置水棚 水棚包括水槽棚和水袋棚两种,设置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主要隔爆棚组应采用水槽棚,水袋棚只能作为辅助隔爆棚组: 水棚组应设置在巷道的直线段内。其用水量按巷道断面计算,主要隔爆棚组的用水量不小于400Lm:,辅助水棚组不小于200Lm2: 相邻水棚组中心距为0510m,主要水栅组总长度不小于30m,辅助水棚组不小于20 m 首列水棚组距工作面的距离必须保持在60一200m范围内; 水槽或水袋距顶板两帮距离不小于01m其底部距轨面不小于1.8m 水内如混人煤尘量超过5时应立即换水。,4设置岩粉棚 岩粉棚分轻型和重型两类。结构如图所示,它是由安装在巷道中靠近顶板处的若干块岩粉台板组成台板的间距稍大于板宽,每块台板上放置一定数量的惰性岩粉,当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时火焰前的冲击波将台板震倒岩粉即弥漫于巷道中,火焰到达时岩粉即从燃烧的煤尘中吸收热量,使火焰传播速度迅速下降,直至熄灭; 岩粉棚距离可能发生煤尘爆炸的地点不得小于60m,也不得大于300m,5.设置自动隔爆棚 自动隔爆棚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将瞬间测量的煤尘爆炸时的各种物理参量迅速转换成电讯号,指令机构的演算器根据这些讯号准确计算出火焰传播速度后选择恰当时机发出动作讯号让抑制装置强制喷撒固体或液体等消火剂,从而可靠地扑灭爆炸火焰阻止煤尘爆炸蔓延。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研究自动隔爆装置并在有限范围内试验应用.,5.矿山综合防尘,矿山综合防生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减少矿山粉尘的产生量。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以防止粉尘对人体、矿山等产生危害的措施。 根据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的防尘经验,大体上将综合防尘技术措施分为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抽尘,净化风流、个体防护及一些特殊的除、降尘措施。,一、通风除尘 通风除尘是指通过风流的流动将井下作业点的悬浮矿尘带出,降低作业场所的矿尘浓度,因此搞好矿井通风工作能有效地稀释和及时地排出矿尘; 决定通风除尘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风速及矿尘密度、粒度、形状、湿润程度等。风速过低,粗粒矿尘将与空气分离下沉不易排出:风速过高,能将落尘扬起,增大矿内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因此,通风除尘效果是随风速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达到最佳效果后,如果再增大风速,效果又开始下降。排除井巷中的浮尘要有一定的风速。我们把能使呼吸性粉尘保持悬浮并随风流运动而排出的最低风速称为最低排尘风速。同时,我们把能最大限度排除浮尘而又不致使落尘二次飞扬的风速称为最优排尘风速。一般来说,掘进工作面的最优风速为04一07ms,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为1525ms。,二湿式作业 湿式作业是利用水或其他液体,使之与尘粒相接触而捕集粉尘的方法,它是矿井综合防尘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具有所需设备简单,使用方便,费用较低和除尘效果较好等优点。缺点是增加了工作场所的湿度,恶化了工作环境,能影响煤矿产品的质量,除缺水和严寒地区外,一般煤矿应用较为广泛,我国煤矿较成熟的经验是采取以湿式凿岩为主,配合喷雾洒水、水封爆破和水炮泥以及煤层注水等防尘技术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一)湿式凿岩、钻眼 该方法的实质是指在凿岩和打钻过程中,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钻杆送人并充满孔底,以湿润、冲洗和排出产生的矿尘。 在煤矿生产环节中,井巷掘进产生的粉尘不仅量大而且分散度高,据统计,煤矿尘肺患者中95以上发生于岩巷掘进工作面煤巷和半煤岩巷的煤尘瓦斯燃烧爆炸事故发生率也占较大的比重。而掘进过程中的矿尘又主要来源于凿岩和钻眼作业。据实测:干式钻眼产尘量约占掘进总产尘量的80一85:而湿式凿岩的除尘率可达90左右,并能提高凿岩速度1525,因此,湿式凿岩、钻眼能有效降低掘进工作面的产尘量。,(二)洒水及喷雾洒水 1.洒水降尘是用水湿润沉积于煤堆、岩堆、巷道周壁、支架等处的矿尘。当矿尘被水湿润后,尘粒间会互相附着凝集成较大的颗粒,附着性增强,矿尘就不易飞起。在炮采炮掘工作面放炮前后洒水,不仅有降尘作用而且还能消除炮烟、缩短通风时间;煤矿井下洒水可采用人工洒水或喷雾器洒水。对于生产强度高、产尘量大的设备和地点,还可设自动洒水装置。,2.喷雾洒水是将压力水通过喷雾器(又称喷嘴),在旋转或(及)冲击的作用下,使水流雾化成细微的水滴喷射于空气中,它的捕尘作用有: 在雾体作用范围内,高速流动的水滴与浮尘碰撞接触后,尘粒被湿润,在重力作用下下沉; 高速流动的雾体将其周围的含尘空气吸引到雾体内湿润下沉; 将已沉落的尘粒湿润粘结,使之不易飞扬。原苏联的研究表明,在掘进机上采用低压洒水降尘率为4378,而采用高压喷雾时达到75-95;炮掘工作面采用低压洒水,降尘率为5l,高压喷雾达72,且对微细粉尘的抑制效果明显。,(三)水炮泥和水封爆破 1.水炮泥就是将装水的塑料袋代替一部分炮泥,填于炮眼内。爆破时水袋破裂水在高温高压下汽化与尘粒凝结,达到降尘的目的。采用水炮泥比单纯用土炮泥时的矿尘浓度低2050,尤其是呼吸性粉尘含量有较大的减少。除此之外,水炮泥还能降低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缩短通风时间,并能防止爆破引燃瓦斯。水炮泥的塑料袋应难燃、无毒,有一定的强度。水袋封口是关键,目前使用的自动封口水袋装满水后,能将袋口自行封闭。,2.水封爆破是将炮眼的爆药先用一小段炮泥填好,然后再给炮眼口填一小段炮泥填好两段炮泥之间的空间,插入细注水管汪水,注满后抽出洼水管?并将炮泥上的小孔堵塞。,三、净化风流 P230 净化风流是使井巷中含尘的空气通过一定的设施或设备,将矿尘捕获的技术措施。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水幕和湿式除尘装置。,1.水幕净化风流 水幕是在敷设于巷道顶部或两帮的水管上间隔地安上数个喷雾器喷雾形成的喷雾器的布置应以水幕布满巷道断面尽可能靠近尘源为原则。净化水幕应安设在支护完好、壁面平整、无断裂破碎的巷道段内。,2湿入除尘装置 所渭除尘装置(或除尘器),是指把气流或空气中含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