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doc_第1页
商鞅变法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doc_第2页
商鞅变法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doc_第3页
商鞅变法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doc_第4页
商鞅变法总结及习题(无需财富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寄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超然一部历史选修复习学案(002)第3、4课 商鞅变法编写:彭逸雪 审核:李志武 2011、1、20 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宏观把握 (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齐国: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宗法分封制瓦解 社会转型 春秋变法 鲁国:初税亩 魏文候变法 李悝变法 井田制瓦解 富国强兵 战国变法 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自主梳理,夯实基础】商鞅变法(前356、前350年两次)一、春秋战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社会变革时代课标1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时代名称内容作用特点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春秋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李悝变法政治:经济:战国时期的改革,主要改变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与春秋相比,更加彻底。吴起变法(军事) 课标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总:大变革 大动荡 大发展时代(1)经济: 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 开始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2)政治: 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4)思想:私学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顺应时代需求。 (备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二、商鞅变法1、历史背景(为什么要变法?):时代:(见上)秦国:秦国处在十字路口(概括教材第子母一个相关内容)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课标3 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探讨其历史作用项目具体措施产生作用军事1、废除 ,奖励 增加士兵勇气,提高 战斗力;打击贵族特权,树立 政治、经济优势。2、严格户籍制度,编入什伍组织2、兵源得到可靠保证,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经济1、废除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推动 经济的发展;2、奖励 鼓励垦荒。3、实行 政策提高人们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国家财政,增强 。4、统一 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是在经济 的重要举措。政治1、废分封,行县制,国君任免官吏促进了 向 转型,强化了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1、加强了对人们的管理和控制,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2、忽视了教化,实行严刑峻法,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3、轻罪重刑思想焚烧诗书1、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2、实行文化专制,摧残了文化社会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性质:(2)积极:对秦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政治:经济:军事:,对后世:“百代犹得秦政法”, 奠定了秦以后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模式。(3)局限性政治:思想:3、商鞅变法的特点课标4 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1)性质: (2)内容: 。(3)效果: 。【重点问题设计】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引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变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等待左庶长。”史记 秦本纪材料三 商鞅与甘龙、杜挚等争论,针锋相对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君书更法材料四 韩非子 和氏记载:“(商鞅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即位)商君车裂于秦。”战国策 秦策一记载:“秦妇婴儿皆言商君之法。”韩非子 定法记载:“秦法未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秦孝公“卒用鞅变法”的客观原因。(2分)(2)据材料二、三,“甘龙、杜挚等弗然”的原因何在?(2分)(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商君车裂于秦”的原因。(4分)(4)韩非子为什么说“秦法未败”? “秦法未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对商鞅作一整体评价。(8分)2、(2009浙江文综卷,自选模块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分)3、(2008江苏苏、锡、常、镇5月)(12分)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二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1)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2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4分)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2分)商鞅变法1、(1)客观原因:秦国经济发展缓慢,国力弱小,被其他诸侯国鄙视。(2分)(2)原因:甘龙、杜挚代表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2分)(3)原因:变法触及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反对;秦孝公死去,商鞅失去支持和依靠。(4分)(4)因为商鞅变法深入人心,在秦国得以延续,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后来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变法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时代潮流。(4分)(5)商鞅变法顺应了生产力发展和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封建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鞅不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8分)2、【答案要点】 (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1)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2分)(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