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成功之母痴迷写作的少年挑战高考制度.doc_第1页
兴趣是成功之母痴迷写作的少年挑战高考制度.doc_第2页
兴趣是成功之母痴迷写作的少年挑战高考制度.doc_第3页
兴趣是成功之母痴迷写作的少年挑战高考制度.doc_第4页
兴趣是成功之母痴迷写作的少年挑战高考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趣是成功之母,痴迷写作的少年挑战高考制度门开了,姜美英买菜回到家。看见儿子李禹东沉浸在侦探小说的创作里,浑然不觉她回来,而且她走之前布置的数学作业,儿子竟然一题未动,她顿时怒气中烧。 “妈,你看,我上午就写了十几页。”李禹东一直在秘密写小说,他见母亲一脸不高兴,连忙赔笑脸。 “你才10岁,写什么小说!写小说能写进大学吗?”姜美英生气地说,“你这是走火入魔!我把它撕了,叫你再瞎写!”她见儿子痴迷写作,心里十分担忧:儿子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这时母子俩一个假撕、一个真抢,几番争夺后,李禹东的眼睛掠过一丝绝望,他说:“妈,你要撕了,就别想再见到儿子,我马上撞死在这里!”姜美英重重地把稿纸一扔,房间里“雪片”飞扬,一场教育到此结束。 李禹东流着泪,把稿子一页一页地捡起来,心痛地说:“妈妈,这是你儿子的心血呀!你怎能如此狠心!”他一边擦眼泪,一边打开数学书。唉,儿子好可怜啊!姜美英转身走进厨房,给儿子煲他最爱喝的鱼头汤。白色的汤汁在锅里翻滚,她的心也忍受着煎熬:对有特殊天分的孩子,到底应该让他顺应天性发展,还是应该强制他均衡学习,让他顺利升入大学? 转眼七年过去了。2006年1月,新华社发布的一则消息传遍全国:17岁的太原少年李禹东出版了全国首本中学生侦探小说!长相有点像刘翔的李禹东露出了微笑。母亲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然而姜美英的心依旧难以平静 秘密写作,小说风靡小学校园 李禹东在太原市桃园小学读书时特别淘气,从二年级开始,老师就专门派两个女生不断地给他的父母传字条,反映他在学校里或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姜美英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把辛苦创办的服装厂转手给别人,自己去干轻松的工作,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培养儿子上。她对丈夫说:“如果我们忙着创业,而孩子大了没有未来,赚的钱再多又有何用?”她和丈夫请来家教辅导儿子学外语和数学,取得了一些效果。不过,李禹东偏科的苗头让父母头疼不已。 李禹东迷恋小说、喜欢写作,也许是受父亲李智的影响。李智是记者,经常伏案写作。小小年纪的李禹东经常模仿父亲写呀写的,不时把自己写的纸片放在父亲的皮包里,然后夹着皮包跑到母亲跟前说:“妈妈,这是我写的稿子。”父亲爱读书,李禹东更加爱读书,小小年纪的他经常把母亲给的买雪糕钱攒下来买书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里的阳台堆起了好几麻袋书。 姜美英认为儿子是不务正业:要上重点中学就必须学奥数!然而李禹东偏偏明确表示坚决不学奥数,除 换个角度看儿子,父母感到很欣慰。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绝对不多看数学一眼。 李禹东最感兴趣的是机器猫、名侦探柯南。上小学三年级时,李禹东发现了心仪已久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闹着让父母买下来。从那时候起,机智、敏锐的侦探形象便深深印在李禹东的脑海里。看机器猫时,他萌生了创作的冲动,而且创作方向很明确写侦探小说。 李智夫妇起初以为儿子写小说不过是心血来潮,写两天儿子就会知难而退,压根儿没想到儿子会越写越上瘾。在他们看来,离奇的凶案、曲折的侦破、严密的推理,这些构成侦探小说的基本要素,绝不是对社会一无所知的孩子所能想象的。再说,没有大学文凭怎么行!所以,他们反对儿子过多地在写小说上花时间和精力:“考上大学再写也不迟呀!” 姜美英是完美主义者,儿子的作文即使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宣读,她仍然会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她的本意是让儿子更进一步,但事实上挫伤了儿子的自尊。淘气的李禹东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对付母亲的妙计。那天,他放学回到家里,见母亲正在做饭,便拿着巴金文集走到厨房门口,对正在做饭的母亲说:“妈妈,你辛苦了,我给你念篇文章好不好?”说完就捧着书声情并茂地朗读。那篇文章的题目是孤独的秋,李禹东念完后问妈妈:“你认为写得怎么样?”姜美英一边炒菜,一边赞叹:“太好了,非常优美,有独特的韵味。你看,人家的文章写得多美呀!”李禹东哈哈大笑,跑进客厅把书一扔,倒在沙发上笑得打滚。原来,那根本不是巴金的作品,而是他自己写的。他说:“妈妈,我算是领教你了。你们大人不看文章,只看作者,名人写什么都是好的!你每次挑我的毛病,是因为我还没有出名。要是你知道儿子将来能当大作家,你们就会说我现在写的东西好” 使李禹东对写作充满自信的还有两件事。一件事是,因为淘气,他经常在学校里写检查。老师居然对他写的检查大加赞扬,同学们对他写的检查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很快,他成为写检查的总代理,经常获得吃冰激凌的酬劳。有时候他甚至故意捣点小乱,以赢得写检查的机会。另一件事是,父母不让他写小说,他就把自己写的小说带到学校去寻找知音。结果,他写的小说以手抄本形式在校园里广为流传。渐渐地,他把小说给谁看作为看得起谁的标志,班里的同学都争着要李禹东把他们的名字用在作品的人物身上,而且不论这人物是好是坏,也不论这人物的结局如何。同学们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整天追着他要下文。这让他欲罢不能,他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即使功课再紧也接着写。就这样,他成了校园里的名人。 李智夫妇都坚决反对儿子写小说: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要过另一种生活,这孩子怎么就不明白呢? 姜美英怕儿子偏科,有时骂,有时打,后来儿子渐渐长大,再也打不动了。有一次,姜美英看见儿子偷偷写论文世界侦探小说风格的比较,气得鼻子都歪了,她当即叫来二弟,让二弟痛打李禹东一顿。李禹东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二舅,你凭什么打我,你讲不讲理?” “有什么道理可讲?你给我学有用的,不要写小说!” “二舅,你从小爱画画,可因为忙着考大学,把画画误了。你不是很后悔吗?我写小说与你画画有什么区别?你怎么可以当帮凶?” 李禹东终于拿出了自己的小说,那是20万字的书稿啊!谁都没有想到,在秘密的状态下,这个小学生竟然写出了长篇小说!事后,二舅有点后悔了,埋怨姐姐不该叫他“修理”外甥。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严重偏科,矛盾冲突不断升级 2000年,李禹东顺利进入重点中学山西省实验中学。姜美英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刚上初中时,李禹东的数学成绩还不错。但学代数时,他好像遇到了思维障碍,成绩飞流直下三千尺,经常只有可怜的几十分。受数学影响,物理、化学成绩也位于中下。渐渐地,他明显表现出对名校的不适应。在尖子云集的实验中学初中,学生们的目标是升入本校高中,他们崇拜的是分数,没有人关注爱写小说的李禹东。此外,在父母的高压下,李禹东几乎停止了小说写作。在激烈的分数竞争中,李禹东非常失落。 初一期末,李禹东的数学只考了75分,语文考了59.5分,均是历史最低。他拿着试卷忐忑不安地走进家门,遭到父亲一顿痛打。李智骂儿子:“你这个不务正业的东西!拿这样的分数报答爸妈,对得起谁呀?”打完后,李智有点后悔了:儿子的作文只得了16分,是因为在考卷上写不完,另添了一页纸,而改卷老师没有看到那页纸。 李智夫妇见儿子的成绩迅速下滑,十分焦急,他们一连请了八个家教辅导儿子。但是,李禹东以各种理由把这些老师全轰走了,他故意把家里楼道的门铃弄得响不了,电话虚挂,老师来了怎么也进不了门 此时,国内出现关于韩寒现象的讨论。少年作家韩寒的成功,给四面楚歌的李禹东带来了一线曙光。那天,姜美英安排一个已考上硕士的家教开导李禹东,让李禹东不要偏科。那家教把韩寒的书抨击得一无是处,还说韩寒三重门拍成的电视已被禁播。李禹东愤怒了:“你又没有看过人家的书就贬低人家,电视还没拍,哪里谈得上禁?你们大人总想用自己的思想改造我们!你们的光荣称号是园丁,难道学校是苗圃,学生是树木?你们要像修剪道边冬青树那样,把我们修剪得整整齐齐?你们应该知道,人是有个性的,是自由的生命!” “李禹东,你的话有点歪理。”家教说,“但是,你要面对现实。高考要的是分数!”“我听够了。关于数学的事免谈!数学不好的人,也许天生是当作家的料,钱钟书上清华时数学成绩很差,艾青数学也考过零分。形象思维特别好的人,抽象思维往往不行。这是规律!你们不顺应人的个性,硬要陈景润搞文学、艾青搞数学,结果会怎么样?”姜美英与家教听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我将来不搞科学发明,只是传播文化与思想,做鲁迅那样的人。”“你不要对老师无礼!”姜美英气得大吼。“妈,你们再逼我,我就死给你看!”说时迟那时快,李禹东一头撞到窗户上,玻璃应声而碎。他研究过侦探小说,知道人的前额在正确角度撞击玻璃是不会带来伤害的。争吵结束了,母亲的心也碎了 姜美英见请家教不行,就给儿子报读校外辅导班。第一天,辅导班的老师讲测量方法,李禹东没有听明白,做题时仍然沿用小学的方法。老师不高兴了:“听了还这样,你的思维真是不行。”下课时又开导李禹东:“小孩子能写什么小说?要把心用在正道上。”一股怒火顿时腾上李禹东的心头,他说:“老师,你没看过我写的东西,就没有权力这样说!我没有学数学的思维,明天不来上课了。”李禹东拿回了部分钱,但他每次都假装正点参加补课,其实是去新华书店。他迷上了狄更斯。 问题在继续发展,在家庭和学校里,十分郁闷的李禹东变得喜欢用打架的方式解决与同学的冲突。他把寻找温暖的目光投向校外,主动与街头的混混交朋友。值得庆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个良知尚存的大混混。那个大混混听说李禹东的苦闷后开导说:“你还是回学校好好学习吧。不要像我们那样在街头游荡。”李禹东依依不舍。那个大混混便吓唬他:“你和我们不是一路人,别和我们混!我手下的兄弟要是知道你有钱,会天天到学校找你,你就别想过正常生活了!” 另眼相看,发现儿子是块璞玉 儿子落到这种地步,李智夫妇绞尽脑汁苦无对策。这天,他们又彻夜难眠:过去的路是否走错了?对这种特殊孩子,是否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是否应该按孔老夫子说的因材施教?可是那样做,万一不被大学认可怎么办?思来想去,他们决心破釜沉舟,成全儿子的作家梦。 不久,李禹东又把数学考砸了。走进家门的时候,他偷眼看父亲,等待雷霆劈头盖脸砸下来。李智一脸平静地说:“李禹东,你坐下。”李禹东见父亲直呼他的名字,感到十分震惊,李智接着说:“你已经16岁了,快长大成人了。我比你还小的时候就走上了社会。你既然不听父母劝告,要走自己的路,我们也就不说什么了。我们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他把一串钥匙放在桌子上,又拿出1万元,“李禹东,那套房子就归你了,还有这些钱。你老爸也只有这点能力。你今天就搬出去独立生活,从此我们断绝父子关系,我们不再逼你考大学,你干什么我们也不管。”说完转身走回房间去,留下目瞪口呆的儿子。 一直叫嚷着要离家出走的李禹东并没有离开家,而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坐了三天。走出来时,他重新拿起了数学书,主动开口叫爸爸。之后,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但学理科明显吃力。 李智又实施第二步计划。新华文摘有一篇报道说,美国老师发现,鼓励孩子学习喜欢的科目,可以带动相关科目的学习,从而提高整体成绩。他心想:儿子不是酷爱写作吗?那就让儿子写个够!姜美英却强烈反对:“你疯了吗?儿子就要考高中了,你这样做,他怎么能够升入本校高中!”李智反问:“那你有别的办法吗?”李智给儿子制定的计划是:在完成作业后,每天加写一篇千字文,题材不限,文体不限。李禹东听了欣喜若狂。一个月后,该写的都写了,李禹东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早早就上床睡觉。 李智却毫不手软,半夜回来依然把儿子拎起来,要他完成写作任务。李禹东带着哭腔说:“老爸,我实在没有可写的了。”李智不依不饶:“想当作家哪有那么容易!没有题材就去读书。”李智欣喜地看见儿子扎进了书堆里。就是这一段疯狂读书的日子,为李禹东日后文科成绩的突飞猛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儿子,李智也给自己订立了一条规矩,无论多晚回家也要看完儿子的作文,第二天与儿子交流。李禹东确实有写作天赋,一些文章让老爸看得啧啧称赞。每逢看到这样的文章,李智都让妻子一起欣赏,他要让妻子也欣赏儿子,成为教育儿子的同盟军。他们夫妻俩发现:从一个角度看,儿子是顽石,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儿子是可爱的璞玉呀! 在父母的欣赏中,李禹东艰难地升入了本校高中,向大学迈进了一步。在这所倡导素质教育的重点学校里,他继续展示文学天分,搞起了校园文化足球社,张罗拍短片,其张扬的艺术气质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 一件旧事被提到了李智夫妇的议事日程,那就是为儿子出书。李禹东的侦探小说夜案是在上小学时写的。他上初一的时候,李智的朋友凌弘从北京来。凌弘是某出版社的编辑,闲谈间,凌弘听说李禹东在写小说,随便拿来看了看。“小说很吸引人。”她夸奖道,还向李智建议,“整理一下是可以出书的。” 还是在写手抄本的时候,同学们就催着李禹东出书了,但李智当时坚决不同意:孩子在初中就出书,马上会成为轰动性新闻,这么小的孩子能顺利闯过名利关吗?儿子会因此更沉迷于写作吗?儿子会用心考大学吗?所以他们把出书的事拖了下来。现在,夜案已经修改了三年,该是圆梦的时候了! 李智抱着儿子写的小说的打印稿去拜见山西省前作协主席焦祖尧。焦祖尧高兴地为这部小说写序,而且要求与少年作家面谈。 2006年1月,夜案出版了!17岁的李禹东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书。新华社的有关报道轰动全国,一些媒体邀请李禹东开专题讲座,让他讲述自己成才的经历。李禹东以少有的成熟拒绝说:“我是特例,不具有克隆意义。” 在夜案的序言里,老作家焦祖尧这样写:“我们不会鼓励中学生去当作家。他们这个年纪,应当努力增长知识,全面发展,为将来的事业打好基础。家长们大概也是这样想的,高中生很快就要面临高考,高考是人生的一大关隘,过好这关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如果有的学生在某方面兴趣强烈,又有天分,那也不必把他们强扭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