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r)清谈(tn)实践(jin)格物致知(zh)B埋没(m) 检讨(to) 彷徨(fng) 一帆风顺(fn)C探讨(tn) 哲理(zh) 遵照(zn) 袖手旁观(xi)D领悟(w) 测量(c) 恐慌(hung) 不知所措(cu)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C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D.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3对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我们不但要能辨析其不同意义,还要会运用它们。请你辨析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_(探寻探讨探询探问)自己。(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探索探察探究探求),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_(实验实践实习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4)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领会领略领悟领取)的。4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_是美籍华裔_家,_奖获得者。“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_中的_篇。宋代朱熹抽取_中的_中庸两篇,和_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整体感知5课文的标题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是_的意思。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_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要培养_精神。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_中考链接2018眉山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做大学问真学问王子墨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司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成史记。支撑他矢志不渝的动力,便是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7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2分)_8第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9请简析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_10学校文学社团征集关于宣传读书的广告,某同学设计的下面这幅图画获得一等奖,请品析其妙处。_11现在,很多学生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_详解详析1解析 DA项,“儒”应读“r”;B项,“彷”应读“png”;C项,“袖”应读“xi”。2解析 A“查”应为“察”。3(1)探讨(2)探察(3)实验(4)领悟4丁肇中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礼记大学礼记大学论语孟子5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实验6(示例一)论据:王阳明“格”竹子。作用:作为论据直接证明前文的“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一观点,同时又从反面证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示例二)论据:“我”(作者)在美国大学学习的“遭遇”(经历)。作用:论证文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的观点,突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7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8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本段概述了司马迁创作的经历,所以是举例论证。事例与论点之间总是密切相关的,分析作用时,将论点结合起来表达即可。答案 举例论证。举司马迁矢志不渝创作史记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9首先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然后从反面举当今学术界存在乱象的事例进行论证,再从正面进行道理论证(或“然后从反正两方面分别举例和讲道理”);最后得出“专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的结论。10运用对比,形象地表现了读书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这一道理。(意近即可)11示例: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因为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