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8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教学目标 : 1、 了解作家作品;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 3、 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 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 我 ” 的成长的。 教学难点: 1、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2、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生词及理解标题2 / 18 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结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播放影片城南旧事的几个片段,从而让学生回答有谁看过这部电 影 ,再播放音乐送别 “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 这首李叔同 1908 年谱词的骊歌,由林 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而广为人知,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部影片曾获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 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 爸爸的花儿落了,在这里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也该结束了,十三岁的她在经历了许多多人生世事后,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 子的成长历程。 二、走近作家作品,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林 1918 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 3 岁随父母返台, 5 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 “ 祖母级的人物 ” 。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2、城南旧事简介: 20 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3 / 18 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 “ 疯 ” 女人秀贞,是 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 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 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它的最后一部分 3、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窘迫 从以上词语中任选 四个写一段意境优美的话,至少要4 / 18 用上一种修辞。 三、初读课文,理解标题美: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相互讨论标题的含义。 文章题目为 爸爸的花儿落了 , 一语双关 ,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 题目相映 ,文章也多处写到花 ,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 ,结尾用 垂落的夹竹桃 回应前文 ,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 ,可以看出 花 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四、再读课文,领悟文章的结构美: 学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探讨文章的结 构美。 1、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 1 34 段):由夹竹桃花 (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 (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 (想起)爸爸爱花 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 35 53 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 (想起)闯练做事 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 54 68 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2、探讨文章的结构美。 ( 1)别致生动的插叙。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 这样5 / 18 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又由礼堂的钟声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又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 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可见,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有现实又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 ( 2)、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 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使事件交错而不凌乱。)二是毕业典礼 “ 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张百栋语) (3)文章写得含蓄,处处有伏笔。 文中没有正面写爸爸病危、濒死,但文中多处作了暗示。比如开头 “ 我 ” 回忆6 / 18 去医院看望爸爸时 ,爸爸曾说: “ 没有爸爸 ,你更要自己管自己 ,并且管弟弟和妹妹 ,你已经长大了 ,是不是 ?” 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 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 ,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 ,疑惑 “ 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 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 ,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 ,“ 催着自己 ,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 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这恐怕是一种预感。 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 “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校子 ,散散落落的 ,很不像样 ”, 更是以花喻 人 ,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文章从 “ 我的襟上 ”的 “ 粉红色的夹竹桃 ” 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探讨心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揣摩文章的情感美;探究语言美;整体把握延伸 。 五、默读课文 ,揣摩人物美: (一)爸爸 1、我认为这是一个 的爸爸,并说说理由。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7 / 18 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对爸爸逼 我 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对 我 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 爸爸对 我 要求很严格 ,希望 我 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 ,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 ,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 我 意识到不能懒惰 ,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为 我 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3、你有没有类似 我 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 历 ,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说给大家听听。 (二)、英子 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 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2、爸爸对 “ 我 ” 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使 “ 我 ” 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3、以 “ 英子,你真 是好样的。 ” 打头,说一句(段)话。 8 / 18 六、跳读课文,品味情感美: 1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最打动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本文是作者回忆童年之作,字里行间真情洋溢,这是文章最动人的地方。 2细细品读,文中写到的感情具体讲有哪几种?结合精彩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文中表现的感情具体涉及这几种:父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 、主仆情。 (选择两个精彩语段全班齐读,教师辅导朗读,体会感悟其间蕴涵的真挚情谊。)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很 近,读后确能引发切身之感,心有所动。学生谈感要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经的学校、老师、同学,能谈出真情实感。 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如此丰富、真挚的感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比如:爸爸先打英子后送夹袄一事表现出爸爸对女儿那份独特的爱:既严厉又慈祥。 借助 “ 花儿 ” 来表现。如:毕业典礼上英子胸前的夹竹桃花儿无声地诉说着爸爸的爱和期待。 通过人物对话、人物动作来表现。比如写妈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爸爸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妈妈为此深 切悲痛。 9 / 18 通过抒情语段来表现。 正因为借助上述种种手段来表现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真情,感情表露含蓄深沉,分外动人。 七、回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风格特色,探讨后明确:语言质朴淡雅,蕴含真情;再让学生找出文中包含深情或含义深刻的语句。 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八、拓展延伸,表述看法: 1、 “ 严师出高徒 ”“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这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致,对文中父亲 “ 打我 ” 这些从严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看法。 2、以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为题,对文中的爸爸或对自己的爸爸说几句话。 板书设计 : 【教 学目标】 :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 2.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10 / 18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2. 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2. 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 正的成熟起来。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文章的结构,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 2.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 “ 我 ” 的成长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设计: 同学们,你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最疼爱你关心你的人?自然多数人的回答是妈妈。的确,妈妈无私、细腻、宽容的爱一直环绕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最大的温暖和幸福,伴着母爱我们 一天天快乐地成长。 可是,大家有没11 / 18 有关注到,有一个人他象妈妈一样,每一天都在为我们辛勤地付出。对了,他就是爸爸。当我们讴歌母爱时,也应该为父亲献上一曲赞美的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林 认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去看一看发生在许多年前北京城南的故事。 2、畅所欲言谈感受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能告诉老师读到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吗? 说明:同学们一气读完课文后,心中一定会有很多的感受想和大家交流,这时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谈初读后的收获,这个问题仍是十分宽泛的,可以是阅读中的文 字障碍,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或概括,可以是文章语言的初步感受,可以是对文章感情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中的困惑有什么说什么,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这样,老师也在学生的发言中把握住学情: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对文本理解到怎样一个程度,哪些地方需要深入探讨、品味、升华或迁移,老师就能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同时,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随即把一些比 1 较低层的问题处理掉并过渡到对文章脉络的梳理上。 3、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 方式:指名注音,正音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12 / 18 咻咻 哭号 肿胀 狼狈 栅栏 包袱 廊檐 徘徊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朗读课文片段,初步感知语言 朗读课文至 “ 我何曾再迟到过? ” 画出爸爸所说的话,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请有感情地读出来。 说明:此处老师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认识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三句话暗示了爸爸的病已经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而在临终前对我嘱托。同时也暗示了 “ 我 ” 在爸爸的心目中已经长大了。当然在这里也 饱含着人间的辛酸泪。这一过程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 情感体验。 2、结合练习,把握文章内容 这一段中的父亲的几句话和后文故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各小组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发言。老师摘录精彩发言板书。 ) 我和父亲的故事: A 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 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 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13 / 18 D 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说明:本文采用插叙手法,文中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事件交错,内容丰富,只读一遍,可能不少学生感觉头绪零乱,这一问题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父亲的三句话在本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结语 林 虽然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还比不了和一个朋友更长久,况且那些年代对于我,又都属于童年的,但我对于父亲的了解和认识极深。 ” 尽管作者写作此文时父亲已经辞世近二十年,但从爸爸和我的故事中,我们却清晰的看见父亲导引我成长的每一步。下节课,我 们继续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绵长深厚的父爱。 说明:承上启下,激发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欲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有哪几件?(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老师简要出示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14 / 18 A 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 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 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D 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说明:通过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迅速进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二、品味深情淡雅的语言。 1、语言赏析 作者叙述的这几件事,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段有哪些?请跳读课文标记下来,写下旁批,推荐给大家。 说明:学生在发言中,如提到下面两处,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假如提不到,老师提出。 2、合作探究 ( 1)爸爸这么狠心地打我,他爱我吗? 爸爸对 “ 我 ” 要求很严格,希望 “ 我 ” 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 苦乐。爸爸的爱使 “ 我 ” 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 “ 我 ” 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 2)为什么我喜欢长大又害怕长大?你呢? 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15 / 18 说明:这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品味本文淡雅深情的语言,第一环节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既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圈点勾画,玩味涵咏,又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彼此的心得。第二环节抓住本文中意味隽永的描写和语言,让学生在 切磋中加深认识,真正做到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 3、爱的体验与表达: 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板书),老师是从父亲逼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老师摘要板书。 A 殷切的希望 B 严格的要求 C 温暖的关怀 D 热忱的鼓励 ( 2)看了同学们所归纳的爱的成分,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 厚重。结合自己的体验,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对大家的发言,老师给予鼓励性评点。 说明: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更不能忽略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运用可以从模仿开始,不会说的16 / 18 学着说,坚持不懈,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 3)英子在风雨里、在一次次的闯练中,在困惑与迷茫中,也在父亲的爱中渐渐长大,你能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板书;成长的足迹)?结合课后练习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摘要板书。 A 六年后我的当上学生代表 B 再也没有迟到 C 能做 许多事 D 成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 ( 4)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我非常的镇定和安静,看见玩闹的弟妹,和院子里垂落的夹竹桃,我只是默念了两句 “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 ,你能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喷涂安全教育培训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下测期末测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企业联合督查方案范本
- 2026届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仲裁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急救与自救试题及答案
- 2025美术一模山东试题及答案
- 2025烧伤病人护理试题及答案
- 2025烧伤救护试题及答案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难点解析
- 电力监理劳务合同范本
- 2025河北工勤人员技师考试消毒员训练题及答案
- 2025年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鲜的牛肉采购合同范本
- 肖婷民法总则教学课件
- 特产专卖店创业经营计划书
- 砂石料物资供应服务保障方案
- 顺丰转正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玉米糖浆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秋招:邮储银行笔试真题及答案(可下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