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围填海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1页
黄渤海“围填海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2页
黄渤海“围填海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3页
黄渤海“围填海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4页
黄渤海“围填海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潮间带”消逝,候鸟何所依黄渤海“围填海现状”调查报告总顾问:周海翔(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合作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工学院、辽宁师范大学调查组成员: 周海翔(沈阳理工大学),陈世璋、黄东升、金 巍、王永亮、蒋 明、苏俊豪、费钟睿、李林格、徐一涵、周恬羽、高苗苗、姜传名(沈阳工学院), 孙康、苏艺,白龙,柴瑞瑞,魏辽生(辽宁师范大学),陈静锋(东北财经大学)、王敏、冯景智、徐巍巍、孙继盛(环保志愿者),山东东营和潍坊环保志愿者,胡春梅、田阳阳(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摄影/摄像:周海翔、冯景智、王敏、孙康报告撰写:田阳阳 校订:任增颖、刘慧莉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让候鸟飞”公益基金2014年9月14日一、概要湿地,野生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在中国正不断丧失。大量的开发项目和区域规划缺乏相对翔实的鸟类多样性本地资料,环评及审批普遍忽视鸟类的生存基本需求,导致鸟类栖息地,尤其是滨海湿地,被有意无意破坏殆尽。鸟类需要滩涂。对于飞经中国的大量候鸟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滨海湿地中的潮间带滩涂,尤其是中国海岸线上淤泥质类型的泥质滩涂。潮间带,介于平均大潮高、低潮位之间的海水活动地带。该地带大潮高潮时被淹没,大潮低潮时露出成为滩涂。其中四角蛤蜊、毛蚶、竹蛏等贝类资源丰富。人类更需要滩涂。康斯坦撒等科学家曾于1997年评价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是沿海湿地,每年的价值为14.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43%。中国的黄渤海潮间带滩涂,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咽喉地带,也是重要的天然海产品产出地,但现在正面临消逝。我们的调查发现,近年来,在狂热的开发热潮之下,黄渤海潮间带滩涂几近消失。最初是被开发成水产养殖和盐田,随着海岸经济带的发展,各种工业园区、港口建设,以更彻底的湿地毁灭方式,在各地海岸上演。人类向海洋要地的热情,持续升温。 粗略估计,近20年间,渤海人工填海造地面积远远超过了2000平方公里,且仍在增长中,各地大范围的填海工程如火如荼。填海工程主要就是集中在潮间带,无论是高潮区还是中潮区、低潮区,只要有可能被填的地方,几乎都被视为荒滩而被填平,或即将填平。潮间带泥质滩涂,以极快的速度消逝,成为稀有的天然湿地。 调查发现,目前正在进行的围填海工程,面积非常大。单个工程少则数十平方公里,大则数百平方公里。这些项目的建成,将导致大部分潮间带的高潮带和中潮带丧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一份关于“潮间带栖息地”的报告, 认定“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有16处潮间带水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其中渤海就占了3个。它们分别是是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南部的莱州湾。 然而,在这3个关键区域,各类型的填海行为,最为严重;这3个区域也是围填海造价最低的区域。近20年来,河北的曹妃甸填海面积已超过300平方公里;天津的滨海新区也已超过250平方公里;辽宁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和山东的潍坊滨海新区,都将达到100平方公里。 调查组通过湿地调查,及申请信息公开发现,部分工程存在“未批先建”的情况。如大连市渤海大道一期工程金州段填海工程,就在没有取得海域使用权,更没有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下,对金州湾湿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越冬地)进行填埋。调查组向有关部门举报后,辽宁省海监大队证实此工程未取得用海审批手续。为了更清楚地掌握现存的潮间带滩涂的现状,找到黄渤海潮间带丧失的原因,推动黄渤海潮间带的保护,“让候鸟飞公益基金”启动黄渤海潮间带调查项目。首轮调查邀请了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教授,作为总顾问,与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工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组成黄渤海潮间带调查组。整个调查历时两个月,行程上千公里,遍布黄渤海沿岸的三省一市。选取了黄渤海区域的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河口至大连普兰店皮口镇作为样线,针对性的选取了大连市金州区、大连市长兴岛、盘锦市、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东营市、潍坊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初步的发现和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也将继续这些工作,呼吁社会各界,更好地保护潮间带,保护野生鸟类,同时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二、调查背景 黄渤海潮间带滩涂,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的必经地带,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它维系着众多中国乃至全球重要候鸟的觅食生存需求。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受威胁的水鸟物种数量高于世界上其他7条主要迁飞路线。世界迁飞路线中全球受威胁和近危水鸟的总数与比例,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受威胁的水鸟物种数量,高于世界上其他7条主要迁飞路线。(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对东南亚潮间带栖息地 特别是黄海(含渤海)的状况分析(2012年)“潮间带”属于滨海湿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具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地带。它们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有:食物、稳定海岸、防止风暴事件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经常是社会活动中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2005)。潮间带为各种不同食性的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条件,形成了鸟类在我国东部从东北亚至澳大利西亚之间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迁途停歇和觅食地,也是白腰杓鹬、遗鸥、灰鹤及雁鸭类的重要越冬地和黑嘴鸥、环颈鸻、反嘴鹬等鸻鹬类的重要繁殖地。每年利用渤海湾湿地停歇、繁殖和越冬的各种水鸟有150余种,数量以百万计。至少有20种鸻鹬鸟类的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意义的标准。(渤海湾湿地及水鸟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与保护对策)。黄渤海沿岸大范围的围填海,使大量潮间带泥质滩涂丧失,是水鸟受威胁的主要原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2012年资料表明,依存于东亚潮间带及其栖息地的155种水鸟,有24种全球受威胁的物种。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受威胁的水鸟物种数量,高于世界上其他7条主要迁飞路线。这些物种大部分依赖潮间带,其中,包括24种全球受威胁的或近危的鸻鹬类鸟、水禽、琵鹭、鹤类、海鸟和鹈鹕。统计数据表明:1984年至2010年,环渤海地区陆地面积增长1613.65平方公里,扣除黄河入海口、辽河入海口淤积成陆因素,人工填海造地面积1403.8平方公里,占环渤海陆地面积增长的87%。(环渤海填海造地的现状、影响与生态修复技术应用)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28号和51号决议,通过了以下条款:“在黄海(包括渤海)的围填海工程对沿海海域造成显著影响,需加强管理,减轻沿海开发,特别是填海项目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彻底完成对世界八大鸟类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线,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的生态经济学和生物多样性需求的评估之前,停止批准在该地点对潮间带滩涂进行填海作业的行为,不论其目前处于何种保护状态。”1996年,外交部代表中国政府加入联盟,成为成员国。该决议的通过,意味着作为成员国的中国政府需要履行此项决议的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黄渤海潮间带泥质滩涂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威胁和对鸟类迁徙的影响。基本方法包括:分析卫星图片结合实地调查,测算潮间带的丧失范围和程度;查阅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生态红线、临港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根据工程类别、围填海规模等情况,分析工程的合法性,分析其是否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潮间带底栖生物及鸟类的保护。三、调查发现:“潮间带”普遍不在“生态红线”内几乎所有的围填海工程,都将“潮间带”视为“荒滩”。通过查阅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相关文件,我们发现这些文件,都将潮间带滩涂视为荒滩、盐碱地,鼓励开展填海。其实,看似荒芜的潮间带滩涂土质肥沃,孕育出了大量的底栖生物。不仅给候鸟提供了食物,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渤海的潮间带泥质滩涂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基本上没有植物生长,除了盘锦的红海滩等河口湿地以及部分高潮带,生长着碱蓬草等植物。大部分的潮间带是没有植物的。但这样的地方,却孕育出丰富的底栖生物,如我们常吃的海鲜,蛤蜊、毛蚶、竹蛏等贝类,甚至有些螃蟹,就来自于潮间带泥质滩涂。在残存的少量泥质滩涂上,就经常可以看到渔民在“赶海”,就是趁着落潮,到滩涂上捕捞贝类等海鲜。潮间带滩涂也为鸟儿提供丰富的食物,鸟儿也在和人类一起“赶海”。每到一个地方,调查组都与当地渔民交流。他们表示,由于大面积的填海和围海养殖,可以赶海的滩涂越来越少,加上近海的污染,可以赶到的东西也少了很多,现在很多地方都是人工投苗,所以鸟也越来越少,鸟主要集中在河口滩涂湿地。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字,中国在2003年,就有1230万人从事海洋捕捞,渔获物价值80亿美元,其中70%是在海岸带实现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对东南亚潮间带栖息地 特别是黄海(含渤海)的状况分析(2012年)其实,调查组发现,黄渤海保护有一些相应的政策和法律。近年来,为了保护黄渤海湾海洋生态环境,国家海洋局及地方海洋主管部门,都相继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各科研机构、民间组织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调查,出具相关调查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2010年,中科院院士苏纪兰等20名科学家,向国务院呈送了我国围填海工程中的若干科学问题及对策建议:“海洋,尤其是近岸海域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加强围填海的管理、监督,营造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氛围。”2012年3月,国务院批复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时明确要求,“要在渤海海域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理与控制政策,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但从辽宁省公布的“海洋功能区划图件”可以看到,潮间带已经规划了密密麻麻的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和港口用海区等各种利用区,而所谓的保留区,在划定之前就已经被开发。2012年10月17日,国家海洋局出台的关于建立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若干意见提出,要将渤海海洋保护区、重要滨海湿地等划为“海洋生态红线区”,并细分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依据生态特点,分区分类制定红线管控措施。意见提出了4项目标:即渤海总体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0%,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自然岸线保有率分别不低于30%、20%、5%、40%;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占渤海近岸海域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3,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占其管辖海域面积的比例分别不低于40%、25%、10%、40%;到2020年,海洋生态红线区陆源入海直排口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减少10%15%;此外,到2020年,海洋生态红线区内海水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依照此意见,渤海沿岸的三省一市,山东、辽宁、河北、天津相继出台“海洋生态红线”。但事实上,渤海潮间带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渤海生态红线所划定的区域,对潮间带的保护力度严重不足。从辽宁省、山东省的生态红线划定区域图可以看出,生态红线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基本上是远离潮间带的远海海域,基本上不包括潮间带的泥质滩涂。但在现实中,围填海工程正是从近海的潮间带开始,逐步向海洋深处围填。 渤海辽宁省海域海洋生态红线区控制图,其中,红色网格为生态红线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包括大量远海区域,和少量近海的潮间带。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控图,红色网格为生态红线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包括大量远海区域,和少量近海的潮间带。 在一些地方,生态红线的禁止开发区的划定,与已经存在的自然保护区重叠,如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既然这些保护区已经有了法律上的保护,那么应该把亟待保护的鸟类重要栖息地潮间带列入生态红线的区域。调查发现,大部分潮间带的高潮带已经丧失,部分区域的潮间带还有中潮带和低潮带。这些地方亟待保护。 在实地调查启动前,调查组通过谷歌卫星图片,发现黄渤海潮间带已经布满各种各样的养殖圈和围填海工程,但无法得知这些潮间带是否还有“潮起潮落”。实地调查证实,所调查区域的潮间带大部分已经丧失,已经没有潮起潮落,大量的围填海工程还在进行,部分工程存在未批先建、无环评的情况。本此调查的各地的“临港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是在河口湿地、潮间带泥质滩涂上建立的,填埋的方式均为“顺岸平推”。辽宁省盘锦市的辽滨沿海经济区,以占用海岸线约14公里的长度,向海纵深填了将近11公里。山东省潍坊市的滨海新区,则占用海岸线约30公里,向海纵深填埋了约6公里,这样的围填海方式和范围已经使整片区域的海岸线丧失潮间带。鸟类在这些地方根本无法落脚。潮间带的丧失原因不仅局限于工业园区,而且包括其周边的海岸线基本上都被各种养殖圈、盐田等围填海占据,沿海岸线的潮间带滩涂呈“连片式消逝”。以下是调查组在黄渤海沿岸三省一市某些有典型性海岸带的调查发现:1、辽宁省 辽宁省的围填海工程非常严重。调查组在大连、盘锦等地的潮间带调研发现,各种盲目而无序的填海工程,占用了大量潮间带的泥质滩涂,对鸟类的栖息地构成无法估量的威胁。资料表明,辽宁海岸线全长2110 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12%,其中渤海大陆岸线长度为1235 公里。在国务院2012年批复的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中,2012-2020年期间,围填海面积将达到253平方公里,共划定了44个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总面积达1055.1平方公里。这份批复文件中提到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要不低于35%,但是区划中却说截止2010年底,全省开发利用海域5660平方公里,人工海岸线占全省海岸线超过70%。区划中说“淤泥质海岸”为辽河三角洲和黄海北岸。事实上大连金州湾,长兴岛,普兰店等地也有大量的“淤泥质海岸”,并且是白尾海雕等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却在区划中被忽视了,无法得到法定的保护地位。大连庄河市滨海新区 该区域规划面积达43.31平方公里,计划填海27.4740平方公里。庄河市海洋渔业局网站显示国家海洋局只批复11.61平方公里。规划公示图 现场施工图滨海新区临近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大连石城岛是黑脸琵鹭在我国内陆的唯一繁殖地,每年有近百只黑脸琵鹭到岛上繁殖 ,它取食一定要到泥质滩涂和河口湿地。该海岸带大部分泥质滩涂已经消失,剩下的只是庄河河口滩涂湿地。 潮间带滩涂上的鸟儿:黑脸琵鹭和大杓鹬随着填埋工程的逼近,黑脸琵鹭及众多水鸟的栖息地正迅速缩小,满潮后大量的鸻鹬类水鸟,只能到附近即将被征用的农田里面栖息。 如今,金港湾区域潮间带已被围困,因工程占用渔民滩涂,未协商好补偿问题而搁置已有两年,尚未完工。庄河港西部2009年照片庄河港2014年5月图片滨海新区的临港工业园区,已经填埋将近6平方公里。填海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利用压实机进行夯实。印有“海洋工程”字样的红色卡车,正在络绎不绝的运送着土石方,或排着长龙,等待指令,井然有序的向湿地中倾倒土石方。在已经围好但还没有填埋的围堰中,我们看到即将干涸的泥质滩涂,里面“躺着”巨大的管道,是专门用来抽泥浆而发明的,就是先把滩涂围起来,然后把更深的海里面的淤泥,通过管道抽进围堰里,这种方法被称为“吹填”。这样既可以省了土石方,又可以使海变深,方便建港,可谓一举两得。千万年形成的泥质滩涂,就这样被破坏了,依赖浅滩生存的大量鸻鹬类候鸟再也无处栖息。 人们用巨大的管道,把泥浆抽到围好的填埋圈里面在吹填完的池子旁,堆积如山的竹子引起调查组的注意。这是用来铺地基的,淤泥本来很厚,不易干,这样建成的房子并不牢固。一路上,调查组成员看到大量的工程车在马不停蹄的运送土石方去填海,车辆的编号已经达到600多号。庄河临港工业园区只剩下残存的河道,依稀能够看到黑脸琵鹭在此觅食。由于觅食地减少,涨潮后黑脸琵鹭在此段区域已无停歇地。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图 庄河滨海新区卫星图片从以上两张图片可看出,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图中,把近海海岸列为了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潮间带滩涂面临着连片式开发,也就是连片式消逝,大部分区域已经丧失潮间带。大连花园口经济区 调查组顺着海岸线,到达了花园口经济区,该区始建于2004年,最初是在15平方公里的国有废弃盐田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规划面积268平方公里。花园口经济区已经填埋到低潮区,高、中潮区不复存在,园区内仅残存部分河口。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规划图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填海边界示意图 该经济区牺牲整个河口湿地为代价建立的。调查组发现,虽然已经开发了10年,但是还是有大量厂房,商品房闲置。产业空心化,2/3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状态。然而,花园口还在扩张,花园口河口东侧的西隈子村的农田都已荒废,整个村庄都面临搬迁,靠近海边的养殖圈也被征用,海参苗场已经废弃,部分海参圈正在被填埋。(调查详情见附表1)在花园口,挖掘机还在马不停蹄往泥质滩涂上倾倒运来的耕地的土填海。 花园口荒废的厂房大连金渤海岸经济区 此园区海岸线大都在进行填海开发,调查发现南部区域的商品房、别墅大都没有卖出去,部分地区还在填海作业。大连市金州湾湿地是淤泥质类型的海岸,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非常重要的集中越冬地,除了白尾海雕之外,同样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虎头海雕和东方白鹳的越冬地。此外,这里还生活着数万余只其他鸟类。2014年2月,有环保志愿者举报金州湾湿地因修路正被填埋。为“渤海大道一期工程”金州段,此工程贯穿整个经济区,通过大连市环保局网站上公布的渤海大道一期工程公众意见征询表得知,此工程在设计的时候就选择截弯取直的建设方案,横穿金州湾湿地,准备将湾内的湿地都填没。在金渤海岸管委会,环保志愿者见到了管委会综合处岳处长。他说正在施工的这条路就是渤海大道一期工程,“这条路到时会留出缺口,并不是要填死里面,现在全部填完,只是一种施工方式。”在2009年3月核准的大连市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批准的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渤海大道一期工程”道路靠岸一侧的湿地也早已被划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意味着这部分潮间带湿地也将被填埋,变成建设用地。调查组发现,在北部起点填埋区域,已经逼近自然海岸线。通过实地测量,“渤海大道一期工程”金州段涉及围海约200公顷。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下列项目用海,应当报国务院审批:(一)填海五十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二)围海一百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围填海造地项目需要取得海域使用权,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并编报海洋环评报告书。为此,调查组分别向国家海洋局、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递交了此项工程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国家海洋局回复未核准此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至今未回复。截至目前,“让候鸟飞公益基金”已向国家海洋局、辽宁省海洋渔业厅、大连市海洋渔业局举报。只得到辽宁省海洋渔业厅海监大队回复:接到举报后,已经进行了实地测量和现场取证,证实“渤海大道一期工程”填海工程未经审批,已多次责令停工,但填海工程还继续施工。对此,辽宁省海洋渔业部门已经立案,进入会审阶段,将会罚款并要求恢复原状,如果施工方不停止施工作业和恢复原状,他们将会起诉到法院,强制执行。但施工现场依然在施工作业,完全无视法律的存在。金州经济开发区紧邻金渤海岸经济区 该区域总规划面积87.48平方公里,拟向北部海域进行拓展和填海,通过对比大连金州经济开发区土地规划图。计划将要填埋的区域,约38.9平方公里。大连金州经济开发区填海示意图和土地规划图。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该区域位于辽东半岛西侧中部,渤海东岸,总面积502平方公里(包括填海面积),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一期)的填海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填海面积33.91平方公里。实际填海面积不详。调查组发现,长兴岛上有大量的空楼,基本都是工厂、居民楼,里面几乎没人。工厂没有在作业,居民楼也没有人住,浪费大量的钱财和土地资源。原因是工厂倒闭务工人员都离开,加之长兴岛最大的企业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的濒临倒闭,长兴岛人口不但没有增加到规划的40万人,以前岛上有6、7万人,现只有2万左右。相关的多项配套工程都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房地产项目,变成一座座“鬼城”。园区内的恒力石化,当地人都叫“30万吨原油码头”,正在挖山填海,现在已经修好铁道,用火车运土填海。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 该区域规划填海造地面积约45.28 平方公里,将占用岸线约14.68 平方公里。通过现场测量,已经向海纵深填埋将近11公里。顺着填好的堤坝,调查组发现由于填的太深,填海用的土石方已经开始用船来运输。这里的吹海范围非常大,这里是被IUCN列为鸟类栖息的关键区域的辽东湾,临近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填海工程对候鸟的影响更大,已经填好的区域也将兴建大量的化工厂。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黄色和红色区域已经填完2、河北省 国务院2012年批复的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中,2020年前,全省建设用围填海规模将达到149.5平方公里。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 该区域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1984年至2010年,该区共填海造地316.35平方公里。大面积的填海工程留下都是企业,现在多数则是荒地,即便是建成的项目,有很多属于烂尾工程。(详情见附表二)填海造地动态(黄线为1984年海岸线红线为2010年海岸线)(环渤海填海造地的现状、影响与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正在进行大面积施工的是曹妃甸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原址为河口湿地的自然生态,却要建立一个景观生态湖,景观湖的外围已经建起的防浪堤。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规划118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目前基本形成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现代物流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河北沧州黄骅港区大面积吹海造地3、天津市国务院2012年批复的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中,2012-2020年,围填海面积将达到92平方公里。 吹海造地与铺竹排天津临港经济区位于京畿门户的海河入海口南侧滩涂浅海区,是通过围海造地而形成的港口工业一体化的海上工业新城,规划总面积200平方公里,是滨海新区重要功能区之一。调查组主要去了大港区,大港区成立于1979年11月6日,是天津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现围填海工程是沿渤海展开。 北大港的填海区域示意图到达大港区填海造陆区域,在建设的工业区门口设有关卡,非港内人员禁止出入。调查组成员继续前行,沿路有数十个大型储油罐,大型钢制工程框架,往远处看还有许多轮船正在作业。路两边已全部变成陆地建设成为工厂。再向前行进,到达还未完工的东港池,里面正在铺设竹排和毛毡。当地司机师傅说:两个月前这里还是围好的大海,短短两个月时间已成为陆地,十分惊叹。并向调查组解释沿途几十米就有一个直径2-3米的大型水管的工作原理。这些大型水管是抽水抽沙的,将海水用两米多高的堤坝围住之后,用水管把沙石混合物抽出,再将水排出,待干涸后,向上运输石料将地填平,再铺设竹排和毛毡,最后进行浇灌形成陆地再建设工厂,并强调这里有安全隐患。车开了9公里后才到达海边,此处已围成海岸线,车无法再继续前行。下车后,爬上直径5米左右的用作围海的水泥管子,沿一边向海岸线深处走去,已快完工处有大型轮船、起重机、推土机正在海上与地面中间来回作业。前行5公里左右后,到达已围成海岸线终点处。调查组在水泥管子上行进时看到海鸟,因为湿地的消失而无处栖息,只能停留在水泥管子上风吹日晒,不时还有涨潮时留下的好多小鱼已被暴晒成干。4、山东省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中,到2020年前,围填海规模将达到345平方公里,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共39个,总面积788.48平方公里,占用岸线总长度335.62公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规划控制面积232平方公里开发区的边界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一路之隔,位于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和黄河口管理站的中间位置。东营是因油田而建立的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开采油田,在90年代就已经建设了防潮堤,防止风暴潮的侵袭,防潮堤外侧已无潮间带,东营港的化工园区和港区的就是在防潮堤内侧建立的。 位于一千二管理站内的飞雁滩,调查组发现保护区站内有大量胜利油田开采设备“磕头机”,密密麻麻的分布在滩涂上,连接各钻井平台、井站的道路纵横交错。调查组见到少部分区域并没有封闭,之间还留有缺口,滩涂还可以周期性的被水淹没。虽然不是迁徙季节,一路上各种鸻鹬类,鹭类的鸟儿还是挺多的。据当地环保志愿者介绍,在飞雁滩那里是先发现了油田,之后才建立的保护区。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尚存两片有潮间带的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位于东营港南岸。2012年开始修建防潮堤,据说是为了防止风暴潮对东营港临港工业园区造成影响,但是极有可能要作为建设用地,因为在防潮堤内侧还有一些人工堤坝,滩涂上有水的地方还有10多只白鹭在此觅食,随着堤坝的建成,这片区域将丧失潮间带的功能。还有一处是在在东营港经济区管委会大楼所处位置的正对面,我们没有看到东营港经济区最新的规划环评,尚不清楚规划环评是否考虑了候鸟的生存。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 该区总面积为283平方公里。公开资料显示:度假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26平方公里的填海面积被国家海洋局一次性批复,目前已完成投资22亿元,填海造地13平方公里。(大众日报潍坊滨海新区:“六岛八湾”新格局)为了开发旅游,人工制造海洋景观,潍坊滨海新区,为了建设“欢乐海省级旅游度假区”,就填埋了约20平方公里的滩涂,建设了一个大型的人工沙滩。这个欢乐海里面有些滩涂还没有完全干涸,鸟儿只能在残存的湿地里面觅食。结论:以上所调查区域涉及10个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达2192平方公里。调查组希望了解其中以泥质滩涂面积为主的填海面积,究竟是多少,又是如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遗憾的是,除了大连庄河滨海新区规划可以通过其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了解到以外,其它工业园区的计划填海和批复情况具体如何,均没有对应的公开规划环评信息。以这10个工业园区为代表,更多黄渤海填海工程,是如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没有考虑泥质滩涂的生态价值及相应补偿措施?调查组同样希望从政府信息申请的渠道得以了解,结果仍是一片茫然。2011年3月-2014年5月,国家海洋局官方网站对203个40公顷以上的填海工程进行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核准公示。这203个工程分布辽宁、山东、河北、天津。调查组于2014年7月,分别向这三省一市做了203个工程的环评全本及批复文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得到的市级政府答复均称:相关信息不属于其掌控范围,须向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国土资源厅、国家海洋局申请。但截至到9月14日,省级海洋渔业部门中,只有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回复要征求第三方意见和提供补充说明材料,河北、辽宁、天津、国家海洋局,至今未回复,超过信息工作申请答复期限。四、调查发现:围填海工程毁灭了绝大多数“泥质滩涂”“海洋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围填海工程主要集中在泥质滩涂类型的海岸线,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成本问题,越来越贵的城市地皮与相对便宜填海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开发动力,沿海滩涂存在着大量的围海养殖,已经围城了如海参圈、虾圈等养殖圈,便于填埋,泥质滩涂海岸相比礁石海岸浅填埋的时候不需要很多土石方;二是自然地质属性的原因,渤海有众多淤泥质潮间带滩涂湿地,如著名的双台河口、辽河口三角洲湿地、黄河口三角洲湿地、海河口三角洲湿地等。因此渤海沿岸大部分区域为淤泥质滩涂,淤泥质海岸比礁石海岸的坡降缓,海水深度浅,更容易填埋。但是泥质滩涂的生态价值却远远高于礁石海岸。三是没有正确认识泥质滩涂的生态价值,在众多的以开发泥质滩涂的工业园区的文件中,都将其认为是“荒滩”,潮间带的中潮区和低潮区周期性的被海水淹没,盐碱地较高,因此很难有植物生存,看似荒芜,事实上这些滩涂是多种鱼类、鸟类和底栖生物活动的场所,也是重要的经济鱼、虾、蟹和贝类等海洋生物的产卵、育苗场。五、调查发现:海参养殖对潮间带滩涂破坏严重 近二十年来,海参受到消费者追捧。巨大的利益,刺激海参养殖业在渤海海岸线飞速发展。原先的盐池几乎都被替换为“海参圈”。海参圈就是海参的养殖场,修建海参圈,需要炸山取石,在滩涂上围建起很多网格状的长方形的“养殖圈”。在我国,目前有四种海参养殖的模式,包括:天然海参资源养护、底播增值、围堰圈养、南方浮筏养殖。在本次调查中,调查组发现“围堰圈养”对潮间带破坏严重。辽东半岛黄海区域及长兴岛,盘锦等地有大量的海参养殖圈。调查发现最大的一片海参养殖圈达到93平方公里,位于大连市普兰店市皮口镇,如此大面积的海参圈,潮间带已经完全丧失。在没有被工业围海的区域,几乎都被这样的海参圈所占领,还有一部分的海参圈是在原有的盐田上改造的,泥质滩涂同样消失殆尽。海参圈与工业园区可谓是孪生兄弟,在盘锦市、大连长兴岛,庄河到普兰店皮口镇的海岸线上,工业园区旁边就是海参圈,过了海参圈就是工业园区,其中夹杂着少量的礁石海岸。候鸟只能在残存的河口湿地,潮间带的低潮区觅食,调查期间发现鸟类的数量锐减,甚至连鸥类都少了。庄河到普兰店皮口镇段的海岸线潮间带都是泥质滩涂,但是这里已经布满海参圈,70公里的海岸线(直线距离),将近有135平方公里。庄河港西侧至唐府村的海参圈,约12平方公里唐府村到花园口的海参圈约30平方公里花园口到皮口镇的海参圈约93平方公里经测算,海参圈的坝体高度在3-12米之间不等,大部分的海参圈都已经围到了中潮带和低潮带,成片的海参圈侵占大量的泥质滩涂类型的滨海湿地。填到底潮带的海域已经完全丧失的滨海湿地,已经没有了潮起潮落。通过向相关部门咨询,个体户围海养殖仅需携带身份证到县级海洋渔业部门办理,公司围海养殖需携带其他证件到县级海洋渔业部门办理,规模大的需要向上级海洋渔业部门逐级审批。规模小者县级海洋渔业部门可受理发证,无需上一级部门审批。调查发现,围海养殖属于个人行为,与村一级签订集体承包合同就可以进行养殖,手续都是到当地海洋渔业部门后补办的,随着海参价格的飙涨养殖户也越来越多,承包户每年都要向当地渔业部门缴纳海域使用费。海参的养殖不仅占用大量的潮间带滩涂,还产生大量的污染,影响底栖生物,对候鸟的觅食影响非常大,整个养殖过程都离不开“毒”药。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氯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呋喃唑同、碘类消毒剂、盐酸土霉素、抗菌素、碱土霉素、呋喃西林、聚维酮碘、孔雀石绿、晶体敌百虫、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等。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圈养户们除了常规用药外,还都在使用一种名叫“灭扫利(甲氰菊酯)”的毒药,这是一种神经毒的农药,由于海参没有高级神经中枢,海参不会被毒死,而对鱼、虾类是剧毒的,是禁止投入水体的。一升灭扫利倒入水中半小时后大量的鱼死亡为了保护小海参苗能够顺利长大,某些养殖户用“灭扫利”这类药物,只留下海参。每当海参圈施用“灭扫利”后,半小时后鱼虾开始穿跳,并浮上水面,将会在水面形成白花花一层鱼虾,包括体重达4斤多的梭鱼。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都无法幸免,鱼虾等生物便沉入水底,接下来便是将圈中的“毒水”排放到入海的潮沟,从而通过泥质滩涂排放到海洋中。潮沟及潮间带的鱼、虾等大量生物也被毒死,对鸟类的觅食和生存造成威胁。样线调查中,直线距离约70公里的海岸线区段内,就有近百个参苗厂 。一个中小型的参苗厂,每天都要换数百吨水,如此多的药物都被排放到海里,可想而知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的程度和范围,难以计算,因为海参苗场是没有任何的监管,更别提所排放的污水的后续处理了。所有的海参苗场养殖圈的海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滨海湿地里,从而流入近海。对滩涂潮间带生态造成严重影响,6、 潮间带消失对鸟类影响很严重鸟类是环境健康状况和环境变化的优秀指示物。在黄渤海上,潮间带泥质滩涂破坏程度已是直观可察,而鸟类数量的急剧下降,也佐证了潮间带破坏的严重性。中国地处世界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位置,全球八大候鸟迁飞路线中的三条经过中国。其中东亚-澳大利亚线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路,而其咽喉要道,也是最重要的地点,就是在黄渤海的潮间带。据相关数据表明,这条线路上的150种水鸟中。至少有50 种候鸟依赖东亚潮间带及其栖息地,还有另外21种海鸥和燕鸥高度依赖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潮间带栖息地。15种全球受威胁的或近危的潮间带候鸟,包括濒危的小青脚鹬,极危的勺嘴鹬,黑嘴端凤头燕鸥,它们全球种群的95% 在这条迁飞路线上。至少有一个物种完全在这条迁飞路线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第二十一条规定: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禁止在经济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繁殖场、索饵场和鸟类栖息地进行围填海活动。 众多围填海工程都没有考虑到要为鸟类留下一片栖息地,所保留的都是残存的无法填埋的河口。在庄河市三河入海口及金港湾综合治理项目方案中提到“由于三河入海口和金港湾区域非鱼群繁殖地,无其他生物繁衍”。这条信息描述显然是有问题的,调查期间我们发现庄河河口,为众多鸟类提供了觅食场所和栖息地,尤其是黑脸琵鹭(世界级濒危物种)的重要觅食地,在河口西测的滩涂发现9只黑脸琵鹭,2只白琵鹭,200多只大杓鹬。滩涂的减少,导致鸻鹬类的水鸟到被征用的荒废农田栖息。潮间带的消逝,必定造成鸟类栖息地的减少。以下是IUCN的一份报道中关于潮间带滩涂丧失导致的鸟类数量锐减的示意图:勺嘴鹬当前下降的速率是每年26%。勺嘴鹬很可能在10年内灭绝,尽管目前已经采取保护行动,与此相似,在如此下降速率下,1992年在迁飞路线上每100只红腹滨鹬,到2020年将只有7只留存下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对东南亚潮间带栖息地 特别是黄海(含渤海)的状况分析)虽然近年来发现某些区域鸟类剧增的现象,这并不是好的现象,因为数量剧增的现象都发生在河流入海口的河口湿地,因为周边的滩涂都被侵占,鸟儿无处落脚,只能够在河口区域觅食栖息,而更多河口湿地也难逃开发的命运。7、 建议:1、 国家海洋局及黄渤海各省市,应严格遵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决议,在彻底完成对世界八大鸟类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线,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的生态经济学和生物多样性需求的评估之前,停止批准在该地点对潮间带滩涂进行填海作业的行为,不论其目前处于何种保护状态。2、 在海洋开发规划和执行中,应重视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鸟类的生存需求。所有规划环评应把对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列入重要的考量因素。修改海洋功能区划及海洋生态红线,保护潮间带滩涂,对尚未开发的自然海岸的潮间带,不再开发;已经开发的潮间带泥质滩涂,应限制开发,不能再向低潮区填埋。3、 重新评审正在进行填海工程,对存在潮间带破坏问题的区划或工程及时叫停,重新修正规划,叫停和调整连片开发的错误模式。4、 开展潮间带泥质滩涂的普查,对剩余的天然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建立保护区,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畴。5、 针对围填海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和监管薄弱的普遍现象,需要加大公示力度。国家海洋局和环渤海各省市政府应加强填海的行为的调查,一旦发现违法,及时处罚和纠正。【报告联系】周海翔(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田阳阳(让候鸟飞项目官员)【让候鸟飞公益基金简介】 “让候鸟飞”是2012年由知名媒体人邓飞发起的野生鸟类保护公益项目,全国多家护鸟机构和团体参与执行,并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候鸟保护为主题的公益基金,具备合法公募资质。新浪微博:让候鸟飞 /cnfreebirds/profile电话联系邮箱: 附表一大连市花园口企业运营状况调查序号名称生产状况GPS数据(维度,经度)1宝钢建设(大连)有限公司杂草丛生,无门卫,、2009年建成生产半年,目前已停产3年多393347.13,1223805.752辽宁太爱肽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兴建,尚未开工393345.57,1223808.163大连轮胎产业园民营企业,为3000人工厂,并配有公寓,在生产393329.49,1223811.804大连德堡钢格板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393347.13,1223805.755大连新源华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拥有400人的规模,正在放假中393316.23,1223834.456花园口国际贸易大厦楼中空空,无人坐班,无生产迹象393317.75,1223840.047新材料孵化园马修连恩环保有限公司开工393312.45,1223846.378锦绣生物生产鸡饲料,有20多人9PTL.EC(金钟)无生产10斯坦塔(大连)集成建筑有限公司不到10人,已停产11大连聚圣炎集团有限公司正在扩建,有200300人,但已停产12埃克诺新材料(大连)有限公司停产13中硬金属30多人,正在生产,效率高14大连亿源池泵业没人15鼎鑫科技30多人,未生产16大连帝宝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厂黄了,制药厂正在兴建中393317.48,1223850.2017大连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兴建中393316.73,1223905.8418金元电器(金黎达)正在生产,100多人生产变压器393255.22,1223901.9819大连合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50多人,生产复合管393246.36,1223858.9620金马硼业私营企业,2013年投生产,拥有80人393241.75,1223915.2921大连博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45年,拥有200多人,生产新材料,生产未知393211.98,1223747.8222大连天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人数不详,停有5、6辆高级轿车393317.72,1223741.3923大连融德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人员数目未知,生产飞机材料393211.82,1223739.8524新德隆特种陶瓷(大连)有限公司已停产393217.72,1223741.3925大连依姿服装有限公司属于私营企业,拥有300人进行服装生产,在生产393309.02,1223720.0826未知(无公司名称标牌)已停产荒废27大连新台食品有限公司国家租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