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高考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高考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高考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高考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2006年江苏省高考结束后,我有幸参加了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在前后十多天的阅卷过程中,我有很多感触。今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已由原来的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人与路”的题目不怪不新不偏,应该说学生都有话可说。可我在阅卷的过程中,却发现考生的作文大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来应该是很好的文章却因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缺点而影响了质量,让人叹息。我深切感到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的地方是被忽视了,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去改进,具体如下:一、不能忽视端正的考试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作文中,“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在这次阅卷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考生的态度存在一些问题,就是说没有用一个严肃、端正的态度来对待考试。首先表现在文字的书写上,有近两到三成考生的字不要说美观了,但就认清楚都感到很吃力,而书写潦草难认的,又影响到卷面的整洁,这些在一定层面上也折射出考生的语文水平,也反映了考生态度的不端正。其次还表现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述随意、干巴、俗套,甚至低级,废话连篇,内容浮浅,大而化之。如有的考生在文章一开头就写到:“人长着两条腿是干什么用的呢,答案很清楚,人的腿是用来走路的”“为什么人有两只脚,因为一只脚站不稳,三只脚又是那么别扭,两只脚就自然达到平衡了”。这样的语言没有内容,罗嗦苍白,反映出作者思维的简单、幼稚。有的考生在文章中通篇很随意的叙述一件很简单的故事。考生应该知道,在如此正规的高考中,作文怎么能就随便的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了事呢?高考作文是考核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思想认知水平,考生通过文章的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体现自己的人文涵养,它需要考生认真的对待,谨慎而周密的思考,文章中的语言表达、素材的运用,以及结构的安排,都能体现作者的匠心,这些都是考生用心思量的结果。但有的考生就忽略了这些,文章简单化、幼稚化、随意化,有的还乐此不疲描述一个不雅观的故事情节,甚至把生活中的一些粗俗的话语也写进文章里来,让人看后连连摇头。这些问题的出现,归结到一点,就是考生没有用端正的态度来对待高考。所以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作文写作态度的强调。二、不能忽视材料运用的“撞车”现象 写作文是作者表情达意、抒发性灵的需要,是作者情思和才华的集中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不能缺少材料的支撑和选择,因为好的素材是文章的重要组成分,是构成文章的血肉,可以有力地证明作者的观点,所以同学们都要重视素材的选择。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素材的选择不是随意的、无序的,既要注意素材选择的典型性,还要注意其时效性和独特性,避免选材雷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这次的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素材的“撞车”现象很严重。“人与路”的高考作文题是一个老话题,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和材料也很多。我们说作文的素材要有时效性,很多同学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搜集了一些事例,但大家关注的焦点过于集中,以致素材的选择出现惊人的“雷同”。如这次的江苏高考作文中,考生文章中素材出现频率很高的主要有:洪战辉带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上大学的故事,丛飞舍己助人救济贫困无私奉献的精神,袁隆平耐得住寂寞安心在田间地头研究自己的杂交水稻,司马迁为了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等等,所有这些事例,应该说都是很典型的论据,都可以用来证明自己的关于“人和路”的观点。但如同好菜吃多了也就没有了味道一样,再好的素材用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新鲜感,失去了文章应有的个性。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积累素材的时候,教师要告诉他们,既要注意素材的典型性,还要考虑到别人的关注情况,尽量避免素材“撞车”情况出现在自己的文章中。三、不能忽视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反映了作者的思路,体现了文章的说理顺序。好的文章应该在结构上有条不紊,清晰井然,让人读来清清爽爽,不拖泥带水。考生无论是按照自己的情感发展来展开文章,还是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来组织语言,总之文章一定要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同学们在平时训练作文的时候,应该把文章的结构安排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去考虑。因为好的文章结构,能直接体现作者的逻辑思维,反映作者的写作水平,文章哪里叙事,哪里议论,哪里抒情,都是一个自然安排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所有这些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写作表达需要,从而体现作者的精心构思与匠心独运,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写作者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这次的高考阅卷过程中,我就发现不少的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的结构问题,不少同学的文章结构混乱,说理不自然,想到什么写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会儿说到时下的青少年盲目追星之路,一会儿说到古人历经坎坷的治学之路,一会儿又说到自己的家庭现状,表示要走出父母的生活之路,事例与事例之间缺少必要的铺垫与承接。如此这些,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考生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还没有抓住要点,或者说没有掌握关键的写作要素,忽视了文章结构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的文章零散破碎,让人读来不敢恭维。所以教师在作文的训练中,要告戒学生不能忽视文章的结构。以上的这些方面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当然,要写好一篇文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在很多方面对我们提出了要求。针对高考作文的写作,也要有一些应对策略,具体如下:一、要求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多多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读书,“学会正确、主动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渎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中学生只有多接触多阅读各种文体,才能培养自己对各种文体的感知和认识。既要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又要对文学精品或者自己特别欣赏的作品细细咀嚼,反复揣摩,有的文章还要摘抄并且把它背诵下来。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使自己积累尽量多的经验和素材,为自己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写作灵感的出现准备好湿润的土壤。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但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学生在多学习多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知识和见解,进而有所创新。例如中国传统的思想素材有很多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观点又有了新的内涵。如古人提倡“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萤夜雪”等刻苦学习的典范,今天我们已注入了创新思维、终身学习、勤学巧干的观念。又如古人提倡要向一切邪恶势力做斗争,爱憎分明,今天我们则提出了要勇于并善于同坏人作斗争,尤其是未成年人更应如此。所以我们在素材积累的时候要注意传统和时代相结合,既要学习古人的经典思想,又要关注时下报纸新闻中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在积累的基础上丰富自己。学生在积累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自觉的熏陶,积淀了情感,并将自己的意韵和情趣移植到写作中去,或用诗歌激情澎湃,或用散文含蓄蕴藉,或用小说回肠荡气,或用杂文辛辣犀利,或用科幻展开想象,用各种文体来表现自己的创意,用一双充满情感的眼睛关注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在喜爱、欣赏、感动中使情感纯正,在积累、运用、表达中使情感丰富,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自己。二、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创作的手法和技巧,多多借鉴 学习并借鉴文学名著或经典佳作中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思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的看法和感受,是我们学生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例如茅盾在白杨礼赞中运用象征的手法,赞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高尔基在海燕中也运用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施耐庵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契诃夫在变色龙中五次运用了语言和细节描写的方法;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方法,前者着重刻画了范进中举那天癫狂的丑态,以及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后者则用哄笑声来衬托孔乙己的悲剧,有着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此种种的艺术表达技巧,值得我们好好去借鉴学习,并加以运用。如在2006年江苏高考人与路的命题作文中,有一个同学在文章中就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作者先是列举了胡长青、陈希同之流利欲熏心、贪赃枉法,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最终走上了一条背弃人民的不归路;然后列举了焦裕禄、孔繁森等人,同样是在和平建设的年代,他们殚精竭虑,勇挑重担,不图名利,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挂在心头,他们走的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作者由此引用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中句子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全文对比强烈,内涵深刻,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方法运用的娴熟,从而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意图。三、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与锐气,多多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敢于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和材料,作者要独立思考探幽发微,努力表达出自己独到见解。教师要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呵护学生的锐气,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一种标新立异的过程,是一种求异思维,它离不开学生的个性与锐气。没有个性与锐气,就不可能有独到的发现,就不可能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因此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自主”“真实”“创新”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新探索,在个性化的旗帜下,使学生走出传统作文的写作模式,放开手脚,跳出框框,以全新的思维品质去体味个性化的写作魅力,让学生在无据无束的天空任意驰骋,挥洒自己的情思,跌荡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才华,在立意、表达和构思等方面展示自己独到之处,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如有个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雨中情,作者就是按照顺向思维的方式,叙述了一个陌生的学生在“我”没有带雨具而又遇到暴雨的时候,打伞送“我”回家的故事,这本是一件很老套的事情,但这位学生却写出了新意:故事的结尾,这位学生拿出了一个小本子,要求“我”写上名字,以证明他做过这件好事,为以后能评上“三好学生”留下“证据”。如此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有独创性。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在命题作文中,大家的思路很容易接近,这时候“创新”的思路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只有“创新”才能写出新意,往往能平中见奇,俗中见雅,作者的个性特点才能得到全新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