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doc_第1页
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doc_第2页
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doc_第3页
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doc_第4页
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文件精神,认真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转变,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一、 工作基础(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的基本情况我校一贯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充分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自上世纪以来我校就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2005年我校“教学为主型地方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此为契机,我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教育理念的思考、实践体系的创建、实践平台的拓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了富有特色和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在各类竞赛的推动下,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并开始成果转换与创业的尝试,实现了以学科竞赛、创业大赛为龙头,推动创新能力、创业意识、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搜狐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网、华商网等国内知名媒体对学校连续十几年开展校园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中所取得优异成绩给予了多次报道,2006年11月光明日报以陕西科技大学: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题对学校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予高度评价;2006年6月7日中国教育报以品牌是这样炼成的陕西科技大学创新教育纪实为题对学校连续十几年开展校园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予以专门报道;2007年6月12日中国青年报以中国学生日本获照明设计竞赛金奖为题对我校学生参加国际竞赛并实现了中国学生在该项赛事上获得金奖“零的突破”进行报道; 2009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以陕西科技大学09科技节知识产权唱“主角”为题对学校开展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进行报道;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网、陕西电视台投资陕西 创业宝典等多家媒体也对我校大学生创业工作进行广泛报道。(二)取得的工作成效及经验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初见成效。(1)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走在全省高校前列。2011年我校入选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陕西省2011年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3月我校作为陕西省属高校唯一受邀的学校,参加了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我省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未央区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2010年在我校挂牌成立。(2)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良性互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是一项综合工程,科技创新实践和创业大赛的展开,促进了我校的学风建设,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几年来,我校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就业质量等指标逐步得以提升,一次性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4%左右。通过对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业大赛获奖的指导教师采取计算教学绩效、落实奖励的激励措施,带动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学科研论文和成果,实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质量的双丰收。(3)大学生科技竞赛、创业大赛取得新突破。自2006年以来,我校有近500 人次在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等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的奖励114 项。2010年,在第五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申报的22件作品15件获奖,以4金3银8铜的成绩获得“优胜杯”,成绩位列陕西高校第二名;同年9月我校选送的3部参赛作品在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铜奖。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8支参赛队伍一举夺得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排陕西高校第三位。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夺得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4)大学生专利申报工作成绩显著。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在专利申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仅自2005年以来,学生申请国家专利获得515项授权,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92项,外观设计专利414项。2010年,我校大学生专利授权数达到232项,比2009年增加20.8%。在2010年全国高校授权专利数量排名中,我校排全国高校第16名,陕西高校第1名;在2010年底全国高校有效专利数量排名中,我校排全国高校第26名,这其中都离不开我校学生的贡献。(5)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的典型人物和团队。我校2004级学生耿军岗在日常学习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智,积极参加创新教育活动和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在大学四年中就申请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且全部得到授权,入围“2007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 前百强,其部分专利已经转化,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我校2006级学生李明勇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曾获得陕西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同时还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省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各1项,他还因此光荣地当选“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2006年10月学校阳光助学中心下属阳光书苑、阳光书报亭在我校西安新校区校园内正式开始营业,阳光书苑、阳光书报亭作为由学生自主创建的经济实体,完全采用企业的运作模式,资金独立核算,从经理到普通员工全部由校内的经济困难学生担任。从项目调研、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创业实施到门面装修、货源采购、财务核算、内部管理和销售服务,全部由学生全程自主参与,成为真正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新型创业实践实体。书苑和书报亭所得的收入,一部分用于支付学生工资,一部分用于日常流动资金,剩余部分在征得全体工作人员的同意后,全部纳入陕西科技大学的“阳光爱心基金”,用于资助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实体管理和经营的学生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了自己的创业能力。 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我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机制,逐步探索出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为龙头,课外科技活动为平台,创新创业基地为依托,科技创新团队为抓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模式。(1)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成立了“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了教务处负责课堂教学,团委开展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工部对获奖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科技处将相关获奖成果进行专利申报和转化的工作链条;建立了“学校-部门(学院)-团队-个人”四级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制。(2) 在校级公共选修课中开设了创新工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业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理论课,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观点、理念,使他们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与意义,启发思维,为创新、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 坚持开展以“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以各级各类协会组织的的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广泛参加各类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科技活动热情。每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综合训练竞赛、大学生物流设计竞赛、陕西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陕西省工业工程改善创意竞赛等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和前期培训的学生达到近1000人,通过竞赛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意识;教师经历竞赛指导工作,在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的培养。(4) 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推行本科生课外8学分制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内完成必修、选修课、实践环节学分外,还必须获取8个课外学分,方准予毕业。学校将课外8学分按模块划分,分别为竞赛、科技活动、行业证书模块、校园文化活动模块和社会实践模块,同时对每个模块的最低和最高学分均有明确要求,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校每年举办“科技创新节”、“创业大赛”、“ 设计艺术节”、“EPR沙盘模拟对抗赛”、趣味科技活动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院两级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同时学工部、科技处和各院(部)定期举办科技讲座和创业报告,一些著名学者如杨叔子院士、司马南教授,著名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专家、团中央促进青年就业指导专家唐雷恒教授等被邀请来校,与我校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极大的推动了我校科技创新和创业宣讲主题活动的深入发展,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营造良好氛围,搭建广阔平台。以我校品牌活动“科技创新节”为例,从1998年举办的第一届“科技创新节”仅有几十件科技作品参赛,发展到2011年311个团队、近4000人参加、1000多件作品参赛,13年累计参加人数达4万多人次。(5) 依托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建立了5个大学生创新基地,学生创新团队常驻创新基地,负责基地日常管理并自主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在这些创新团队的带动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我校依托“未央区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 与华民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展创业先锋营活动等多种形式,举办多次创业培训,累计有近500名学生接受了就业形势分析、模拟企业经营(实战演练)、评估你的市场、法律环境和责任、申请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工商税法咨询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信心和能力。(6) 学校设立科技创新项目基金,每年5月份组织创新教育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每个项目必须要有3-10名学生参加,组成科技创新团队,院系组织项目初审,教务处组织项目复审,立项后每个项目学校资助5000-10000元。教务部门和院系通过中期检查、验收答辩、评优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来考核检查大学生创新团队的成果,2011年仅给本科生投入科技创新基金就达80万元。二、 指导思想坚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突破口,本着“兴趣驱动,项目引导,学生为主,注重过程”的理念,构筑“教育、训练、指导、服务”的创新创业训练工作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优势和与行业、企业密切结合的特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软硬件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全面开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计划目标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构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形成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龙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骨干、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基础的实施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中心,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堂教育、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拓宽创业渠道,塑造创业人才”,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通过兴趣驱动,项目引导,力争在三年内使各级项目总数达到900项,学生参与率达到30%,并形成一批质量好、层次高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工程设计,学生专利申报率和授权率逐年提高,力争在五年内能够有一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四、计划内容(一)计划项目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2012学校计划每年限额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0项,设立“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少于140项,其中国家级、省级训练计划申报中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不少于10项,校级训练计划不设立创业实践项目。各级、各类训练计划覆盖全校全部学科大类,项目资助数额见下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经费训练计划级别项目类型资助数额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理工医药类:不少于X万元/项人文社科、艺术类:不少于X万元/项创业训练项目不少于X万元/项创业实践项目不少于X万元/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理工医药类:不少于X万元/项人文社科、艺术类:不少于X千元/项创业训练项目不少于X千元/项创业实践项目不少于X万元/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理工医药类:3千元/项人文社科、艺术类:2千元/项创业训练项目23千元/项我校2011年已成功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目前已在APP纸业集团、玖龙纸业集团、上海皮尔卡乐福益有限公司、广东蒙娜丽莎陶瓷集团、松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北京泛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德国巴斯夫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165个,我们将依托这些基地先进技术和设备、现代管理理念和人力资源优势,搭建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一支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训练导师队伍,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二)计划的实施与管理1、计划组织管理体系成立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专家组和各学院(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工部、团委、财务处、科研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单位的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由各类学科专家组成,由领导小组聘任。主要职责是制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提出论证意见;参与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督促和帮助学校开设与创新创业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各学院 (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具体负责本院(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组织实施。2、工作实施措施(1)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启发创新思维,传授创业的方法,培养创新的意识和创业的品质;二是针对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经营管理类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商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提高创业的技巧和能力;三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设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展实验室理财、网络营销等仿真模拟实践和创新实验项目;四是创建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将校外实践基地、就业基地延伸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使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效衔接。(2)搭建全方位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科技文化创新项目相结合,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落实相结合,与创业教育培训相结合,将学校原有的各类学科竞赛项目、创新教育项目、创业大赛项目等进行整合,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搭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二是在原有的5个创新基地和“未央区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创办校级创业实验园,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三是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开展陶瓷制作创业和科技文化创业等,吸引学生进入创业实验园进行自主创业;四是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室、研究室的作用,鼓励专业教师吸纳学生在其工作室、研究室完成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五是共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学生结合企业需求,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和加强解决工程(工艺)实践问题的能力。(3)重视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一是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支持教师到实验室任职,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社会、企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鼓励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导师;三是实施创业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国家职业指导师、KAB培训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证工作力度,每年派出至少6名工作人员参加KAB项目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四是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五是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4)构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一是学校各部门要利用多种渠道做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宣传报道、学习交流、互动促进和成果汇报展示等工作,调动广大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对创新创业训练的认识程度,确保及时了解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相关情况,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二是实施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需求的扶持措施,学校无偿为创新创业项目学生提供所需基本设备,协助推介项目、申请相关专项资金和资助等;三是切实加强创新创业训练服务,举办就业创业政策介绍与职业指导、创业意识引导、创业能力分析与培养、明星引路、素质能力培养等讲座,开展创业项目推介、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等活动;四是加强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网络平台建设,参与项目的学生团队及个人都可依托学校大学生课外实践教学网建立项目网站,进行项目展示、开展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3、管理办法简介1)项目类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方法选择、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以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为基础,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2)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13年级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申报,原则上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申请者必须学业成绩优良、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创新训练项目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申报,可以是个人或团队(不超过5人);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仅限团队(不超过5人)。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合作项目。每年5月初开放申请一次,经过个人(团队)申请、导师推荐、学院审核、专家评审、学校审批后予以立项资助。3)项目评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评审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按照有关评审办法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必要时应组织现场答辩。专家组根据项目评审情况择优推荐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后最终评审结果报主管校长审批同意后立项,由教务处负责登记备案,并对项目实行跟踪管理。4)项目实施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项目审批立项通知发布后,项目主持人需认真填写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合同书,依托校内、外各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实践基地等平台条件,制订科学合理、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有效工作,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不按时签订合同者,按自动放弃处理。5)中期检查项目研究时间过半,项目负责人应提交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教务处将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进行中期检查,并提出改进建议。6)结题验收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撰写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总结报告,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附上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由“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家组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专家组查验相关结题材料,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汇报和答辩,在全面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果水平的基础上,对项目作出明确的评定。7)项目变更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变更研究内容、项目成员、调整结题时间等事项,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报告,经学院(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审核,报学校批准。 (三)计划实施监控与改进机制 学校将制定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管理办法,由教务处对项目评审、中期检查、结题等工作进行组织,并对项目实施跟踪管理;由项目所在学院(部)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督促项目负责人按要求实施工作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项目执行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研讨,查阅工作记录,检查工作进展,督促提交检查、结题报告,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五、保障机制(一)校内外的保障条件1、设立陕西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项基金,由上级专项资金、学校专项资金提供经费资助。凡国家级、省级资助项目,学校给予项目总经费不少于1:1的配套经费支持,校级项目每项不少于2000元。项目经费由学校教务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和项目所在学院(部)共同管理,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保证专款专用,教师不得挪作他用。2、学校现有皮革化学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包装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西部特色果品资源加工及综合利用专业分中心、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高性能无机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西省造纸技术及特种纸品开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实验室、轻工机械CAD/CAM工程研究中心、皮革工程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商检纸张纸浆检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轻工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中心、陕西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 、陕西轻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1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这些校内研究平台为大学生开展与学科相近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3、全校所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实验中心、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中心、研究中心、各类实验室都是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基地,都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4、鼓励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研究生导师工作室、研究室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各类资源,使其担任科研助手,分享学术体验,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5、我校2011年已成功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目前已在APP纸业集团、玖龙纸业集团、上海皮尔卡乐福益有限公司、广东蒙娜丽莎陶瓷集团、松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北京泛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德国巴斯夫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165个,我们将依托这些基地先进技术和设备、现代管理理念,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6、充分利用优秀学生导师制的教师资源和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相关企业、实践基地的技术力量、人力资源优势,建立一支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训练导师队伍,对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7、学校对各院(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行整体评价,纳入学院本科教学及其管理工作考核中,每年组织一次年度检查并进行计划项目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鼓励各学院(部)切实组织好宣传动员、项目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