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_第1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_第2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_第3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_第4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工程名称:工程名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 工程编号:工程编号:* 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设计阶段:初步设计 设设 计计 策策 划划 编制人:编制人: 审核人:审核人: 批准人:批准人: *公司 公司 某年某月某日某年某月某日 2 *公司公司*矿井初步设计矿井初步设计 设计策划设计策划 一一. . 工程名称和工程编号工程名称和工程编号 1、工程名称:*公司*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 2、工程编号:C*8G 二二. . 修改原因、修改主要内容修改原因、修改主要内容 1.1. 修改原因修改原因 *矿井初步设计推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业主单位根据*基地规模(*项目), 矿井后期增产至*万 t/a(可满足*需煤量),认为主斜井运输能力大(特别是增产 潜力大),目前斜井冻结法施工已有成功实例,可解决立井装载硐室等大断面软岩支 护的难题,本矿井水文条件较复杂,主斜井开拓可增加一条安全通道等原因,确定* 矿井开拓方式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开拓方式。 因矿井开拓方式的变化,相应引起井位、井底车场、采区巷道布置、工业场地总 平面和总布置的变化,需对 “*矿井初步设计”进行修改。 2.2. 修改主要内容修改主要内容 (1) 矿井开拓方式、井底车场、采区巷道布置、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各专业以新 资料为准。 (2) 将小山工业场地临时出煤系统作为试验井纳入*矿井初步设计中,系统要 完善。 三三. . 文件编制的时间要求文件编制的时间要求 根据*公司*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设计委托书的要求,提交设计文件时间 为某年某月某日。 为了确保按时提交设计文件,各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应相互配合,主动联系,必须 严格按设计进度指示图表执行。如果在设计过程中未能按设计进度指示图表执行,需 要调整计划,请立即提出书面申请,以便协调各专业的进度,调整进度计划。各专业 之间委托资料及设计成品完成时间详见设计进度指示图表。 四四. . 设计范围、内外部设计分工设计范围、内外部设计分工 1、设计范围:编制矿井(含动筛车间)初步设计(修改版) 2、内、外部设计分工:技术经济部分由技术经济部承担;环境保护部分由环境工 程部承担;动筛车间由选煤部承担;其余部分均为矿山工程部承担。 五五. . 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 参加设计人员的组成及职责详见下表: 3 六六. . 设计质量要求设计质量要求 为了确保设计质量,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根据本专业的需要及时编制专业技术指 导书,及时组织进行所级专业评审,填写评审记录单。各专业室校核人员、室级审核 人员、所级审定人员、要认真做好各级检查工作,做到事前指导、事中检查、层层把 关、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设计过程中,以保证设计成品的质量。 公司级设计评审由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或授权人主持,需要以下部门参 加:技术管理处、所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及各专业设计人员。 七七. . 项目设计指导书项目设计指导书 设计的主要依据、指导思想、主要技术原则及要求详见设计指导意见书(附件一) 。 设计人员的组成名单设计人员的组成名单 专业参加设计人 专业设计负 责人 专业设计负责 人职称 校核人审核人审定人 采矿 选煤 四大件 通信 监控 供配电 土建 建筑 环保 暖通 给排水 机制 总图 运输 技经 项目总设 4 附件一:附件一: *矿井初步设计矿井初步设计( (修改修改) )设计指导书设计指导书 设计设计指指导书导书目目录录: :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基础资料 三、设计指导思想 四、设计的主要技术原则 五、设计的统一口径 六、附图目录 七、设计文件编制内容目录及各专业分工 八、设计进度指示图表 一、一、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公司 *矿井初步设计委托书; 2.*集团某年某月某日关于“*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的意见”和某年某月某日关于“*矿 井开拓研讨会”的会议纪要; 3.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有关的设计规范、安全规程及技术规定。 二、二、 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基础资料 1.*地质矿产勘查院某年某月提交的*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报告及其评审意见书(备案 证明)。 2.*院某年某月提交的*矿井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成果报告。 3.*公司某年某月提交的*矿井井筒检查钻孔地质报告。 4.工业场地地勘、测量资料。 5.现场收集的其它有关资料。 三、三、 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模式,生产系统先 进高效,地面辅助设施简化,工期短,成本低,效益好。 5 设计要体现新项目、新思路、新标准、新体制、新理念、新速度的原则,要充分 考虑*矿井的具体条件,充分体现业主的意愿和要求,根据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和外 部条件,地面设计应体现简单、实用、美观之原则,井下设计应按照建设安全高效现 代化矿井的模式进行设计,以安全可靠的采掘运设备为保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 备、新工艺、新材料,开拓思路,解放思想,采用国外和国内先进设计思想及矿井管 理模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矿井开拓部署和地面总体布置,力求最大限度地减 人增效、缩短工期、节约投资,将该矿井设计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矿井。 四、四、 矿井设计的主要技术原则矿井设计的主要技术原则 ( (一一) )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 1.1. 井田境界及储量井田境界及储量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号)关于“*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井田东西走向长约 *km,南北倾斜宽约*km,面积约*km2。 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设计中应对*Mt/a 和*Mt/a 2 个井型方案进行论证。推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推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Mt/a。在确定矿井开拓方式及工作面产量时,应充分论证矿井实现*Mt/a 的可能性 及实现方式,对回采工作面 20a 接续计划作出安排。 论述矿井储量、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与井田境界的关系。 3.3. 矿井工业场地矿井工业场地 根据各专业新资料对工业场地布置进一步优化。 4.4. 开拓方式开拓方式 采用主斜副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水平标高*m。 5.5. 井筒井筒 矿井达产时共有主斜井、副立井、材料副斜井和东回风立井、措施斜井*个井筒。 根据某年某月业主提供的主斜井井筒检查钻孔地质报告和某年某月提供的*井检查 钻孔地质报告,主斜井、副立井井筒均采用冻结法(全深冻结)施工。 6 6.6. 马头门、巷道层位及支护方式马头门、巷道层位及支护方式 结合井筒检查钻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矿井水平标高和选定的井下运输设备,合 理确定箕斗装载硐室、马头门、巷道的层位。考虑到本矿井上覆岩层属软岩的特点, 特别注意马头门、井底车场巷道的层位、岩性及岩体情况,对这些部位要加强支护特别注意马头门、井底车场巷道的层位、岩性及岩体情况,对这些部位要加强支护 (可采用以锚、索、网、喷作为临时支护,用钢筋砼作为永久支护)(可采用以锚、索、网、喷作为临时支护,用钢筋砼作为永久支护),确保巷道围岩 的稳定。大巷、上下山等布置应以煤层巷道为主。巷道支护应以锚、索、网、喷联合巷道支护应以锚、索、网、喷联合 支护为主。支护为主。 ( (二二) ) 大巷运输大巷运输 1.1. 煤炭运输煤炭运输 工作面单产高,运量集中,上山和后期大巷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 2.2. 辅助运输辅助运输 辅助运输要根据井下巷道的坡度、各种辅助运输车辆的性能、适用条件和可靠性, 对无轨胶轮车、内燃齿轨(卡轨)车、单轨吊、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等运输方式进行比 较分析,提出推荐方案。井下辅助运输选择的原则是从井底车场到工作面实现连续运 输,尽量减少中间转运环节,提高效率。 推荐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运输。推荐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运输。 ( (三三) ) 井下开采井下开采 1.1.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 从开采深度、煤层强度、煤层厚度、煤层结构、顶板条件等因素出发,分析比较 了大采高分层综采和放顶煤综采两种采煤方法,推荐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全部冒 落法管理顶板。 推荐*采区*号煤层均采用一次采全高的普通综采。*采区的*号煤层浅部(埋 深*m 以上)以大采高综采分层开采,分层厚度为*m 左右,深部(埋深*m 以下)视 煤层可放性采用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回采。而对于井田其它薄及中厚煤层的开采,可采 用普通综采或刨煤机开采。 2.2. 巷道准备方式及掘进设备配备巷道准备方式及掘进设备配备 7 巷道的准备方式采用综掘机采用综掘机。根据井下煤巷、岩巷掘进的数量及位置,确定合理 的巷道掘进工艺,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及队伍。 3.3. 巷道布置巷道布置 采用多巷道布置方法,锚、网、索、喷联合支护。采用多巷道布置方法,锚、网、索、喷联合支护。 对井下大巷及采区上下山布置层位进行充分的分析,确定合理的大巷及采区巷道 布置方式。 根据煤层赋存地质条件、采用的采煤、掘进工艺和设备以及矿井通风要求,合理 确定大巷、上下山和顺槽的条数,并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 和压煤开采规程等相关规定计算大巷、上下山和顺槽之间的间距,使他们之间的煤计算大巷、上下山和顺槽之间的间距,使他们之间的煤 柱宽度柱宽度既能满足巷道支护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资源损失。 ( (四四) ) 通风及安全通风及安全 初期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方式,后期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初期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方式,后期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计算达到设计生 产能力时及通风困难时期的风量与负压,选择主扇风机。对影响矿井施工和生产安全 的因素如煤层自然发火、瓦斯等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配备的技术设施。 ( (五五) ) 矿井主要设备矿井主要设备 1.1. 提升设备提升设备 根据煤炭、辅助材料及人员的提升量,选择主立井、副立井的提升设备。 2.2. 排水设备排水设备 根据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确定井底及采区排水设备及管路。 3.3. 压气设备压气设备 矿井工业场地设地面压风机房,根据井上、下的用风量,确定压风设备。 4.4. 通风设备通风设备 采用抽出式通风,按通风要求确定通风机设备。 ( (六六) ) 地面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 煤炭产品用户为配套建设的煤化工基地和矿区自备电厂,矿井煤炭产品外运方案 8 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运输距离*km。矿井原煤经过筛分后通过地面胶带输送机栈桥 运往煤化工基地(胶带输送机及栈桥工程列入矿井动筛系统)。 在工业场地建*Mt/a 设计能力的动筛系统,根据井田煤质特征及煤的工艺性能、 原煤可选性、产品结构等确定分选工艺。 另外,应业主要求,地面考虑煤炭地销外运系统。 设计对动筛跳汰车间产生的矸石,锅炉房产生的炉渣提出具体的综合利用项目。 ( (七七) ) 地面运输地面运输 煤炭产品用户为配套建设的煤化工基地,矿井煤炭产品外运方案采用胶带输送机 运输,运输距离*km。由于矿区一期不建矿区铁路专用线,矿井所需材料、设备运输 采用公路汽车。 合理确定工业场地、排矸场地、风井场地、往煤化工基地的输煤胶带机检修道路 等道路走向布置矿井场外道路。 ( (八八) ) 地面总布置及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地面总布置及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结合地面条件,综合考虑矿井工业场地、东回风斜井场地、排矸场地、煤化工基 地检修道路的地面总布置。 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应考虑与动筛车间及其它辅助设施的关系,做到系统布 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土方工程量少,占地面积少,绿化系数高,硬化面积少等要 求;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及场区景观特点,选择适合于本地区生长的花木 品种和景观对场地进行美化,力争将矿井工业场地建成花园式矿井。 矿井地面设置救护中队。 ( (九九) ) 地面建筑地面建筑 按照精简地面设施的原则,确定必要的辅助生产设施。根据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确 定基础形式。 矿井工业场地内的行政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建筑风格、色彩等应统一和协调。矿井工业场地内的行政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建筑风格、色彩等应统一和协调。 1.1. 生产性建筑生产性建筑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主要包括:主、副立井井口房及井塔、通风机房、井下水处 理站、变电所等。 9 2.2. 辅助设施辅助设施 辅助生产厂房包括:综合机修车间、综采设备库、材料库及材料棚等,辅助设施 可采用联合形式布置,在满足矿井机修和器材存放的条件下,规模尽量缩小。 3.3. 行政公共建筑行政公共建筑 行政公共建筑主要包括:联合建筑、综合办公楼等。联合建筑、综合办公楼等建联合建筑、综合办公楼等建 筑设计及场前区布置要风格独特、美观大方,可考虑采用欧式建筑风格。筑设计及场前区布置要风格独特、美观大方,可考虑采用欧式建筑风格。 4.居住区 居住区布置于*公路*km 的*公司已购地处,统一规划,分期建设。设计提出 用地指标,初步计算矿井居住区用地面积,供规划部门参考,不给投资。 ( (十十) ) 矿井电源及供配电矿井电源及供配电 1.1. 电源电源 根据*当地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号文:矿井两回 110kV 线路一回引自*变电站, 另一回引自*变电站。 2.2. 供配电供配电 工业场地 110kV 变电站已经施工完成,按施工图列入本次设计。 ( (十一十一) )通讯、信号及安全监控通讯、信号及安全监控 通讯、信号及安全监控根据满足现代化矿井要求配置。 ( (十二十二) )供、排水系统供、排水系统 1.1. 给水给水 矿井水源拟在矿井工业场地北侧打深井取用*含水层,用于供应矿井及动筛车间 的生活用水。井下消防洒水、动筛车间生产补充水、工业场地生产和绿化等用水均利 用处理后的井下水。 2.2. 排水:排水: 为充分利用水资源,设计中应考虑把矿井剩余排水量和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通过 管道排至煤化工基地(距矿井工业场地*km)。 10 3.3. 消防洒水消防洒水 井下消防洒水采用处理后的井下排水。 ( (十三十三) )采暖、通风和供热采暖、通风和供热 根据矿井工业场地和动筛车间的总热负荷,在工业场地和东风井场地分别设锅炉 房作为矿井工业场地和动筛车间以及东风井场地的采暖、供热及井筒保温。 ( (十四十四) )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 对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设置必要的机构和配备 相关人员。 ( (十五十五)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对矸石处理和综合利用、地表沉陷、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和噪音治理等提出意 见。 ( (十六十六)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国家 发展改革委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及国家发展改革 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 号) 等文件要求,采取相应的节能节水措施。 ( (十七十七) )建井工期及产量递增计划建井工期及产量递增计划 根据矿井设计的具体条件、按照平均先进的工程施工进度指标,经过施工组织优 化,安排矿井的三类工程进度,确定矿井的建井工期;按照建井工期排队,安排矿井 的逐年产量递增计划。 ( (十八十八) )劳动定员与全员效率劳动定员与全员效率 劳动定员按照定岗、定编、定员方式确定,尽量减少人力资源消耗,提高矿井全 员生产效率。矿井全员效率根据排定的矿井人员进行计算。 ( (十九十九) )技术经济技术经济 计算矿井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11 执行国家煤炭工业局煤规字(2000)第 48 号文以及煤规字(2000)第 183 号文。 资金筹措:资本金按 35%,其余由商业银行贷款。 对上面没有提及的各专业的其它问题,请各专业编制专业指导书并按编制内容深度对上面没有提及的各专业的其它问题,请各专业编制专业指导书并按编制内容深度 设计。设计。 五、五、 设计统一口径设计统一口径 1. 本次设计的文件名称为*公司*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 2. 各专业插图一律用计算机成图,尺寸统一为 A4 纸张,且插图中的文字、 主要线条要清晰可见(可适当简化),插图要尽量绘成彩色图。插图及表格编号 统一按公司“关于设计文件编制格式的有关规定执行。 3. 图纸名称统一用“*公司 *矿井”,图号统一用 C*G2,请各专业在 出图时注意。图签格式、字体、字号、填写格式详见附页“*矿井初设设计图签 统一标准”。 4. 各种单位一律按国际标准制单位。如:Mt/a kg Mw j/kg 等。 5. 说明书编制内容按照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内容的要求编写。 六、六、 附图目录附图目录 设计附图见*矿井初步设计图纸目录 七、七、 设计文件编制内容目录及各专业分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目录及各专业分工 八、八、 设计进度指示图表设计进度指示图表 计划进度详见设计进度指示图表 初步设计说明书目录及各专业分工初步设计说明书目录及各专业分工 前言(项目总工)前言(项目总工) 第一章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采矿)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采矿) 1.1 井田概况. 1.2 地质特征. 第二章第二章 井田开拓(采矿)井田开拓(采矿) 12 2.1 井田境界及储量 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3 井田开拓 2.4 井筒 2.5 井底车场及硐室 第三章第三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采矿、机制)大巷运输及设备(采矿、机制) 3.1 煤炭运输(机制) 3.2 井下辅助运输(采矿) 3.3 主要运输及通风巷道(采矿) 第四章第四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采矿)采区布置及装备(采矿) 4.1 采煤方法 4.2 采区布置 4.3 巷道掘进 第五章第五章 通风与安全(采矿)通风与安全(采矿) 5.1 概况 5.2 矿井通风 5.3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第六章第六章 提升、通风、排水、压缩空气和制氮提升、通风、排水、压缩空气和制氮设备设备( (机电机电) ) 6.1 提升设备 6.2 通风设备 6.3 排水设备 压 缩空气设备 6.5 制氮设备 第七章第七章 地面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 7.1 煤质及其用途(选煤) 7.2 煤的加工(选煤) 7.3 生产系统(机制) 13 7.4 辅助设施(机制) 第八章第八章 地面运输(运输)地面运输(运输) 8.1概况 8.2产品煤外运量、流向和运输方式. 8.3标准轨距铁路 8.4 场外道路 第九章第九章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总图)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总图) 9.1 概况 9.2 平面布置 9.3 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9.4场内运输 9.5 临时排矸场地及其它 9.6 管线综合布置 9.7防洪排涝 9.8 场地绿化 第十章第十章 电电 气(机电)气(机电) 10.1 供电电源. 10.2 电力负荷. 10.3 送变电. 10.4 地面供配电. 10.5 井下供配电. 10.6 监控及自动化和计算机管理. 10.7 通信.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地面建筑(建筑、结构)地面建筑(建筑、结构) 11.1 设计原始资料. 11.2 工业建(构)筑物. 11.3 行政、公共建筑. 11.4 居住区 14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给排水)给水排水(给排水) 12.1 给水. 12.2 排水. 12.3 室内给排水. 12.4 消防及洒水.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采暖、通风及供热(暖通)采暖、通风及供热(暖通) 13.1 采暖、通风. 13.2 井筒防冻. 13.3 供热. 13.4 室外供热管网.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职业安全卫生(采矿、总图)职业安全卫生(采矿、总图) 14.1 概述(采矿、总图). 14.2 建筑及场地布置(总图、建筑). 14.3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采矿、机电、机制). 14.4 主要防范措施(各专业). 14.5 预期效果及评价(采矿). 14.6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技经). 14.7 矿山救护与消防(总图). 14.8 专项投资(技经).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环保)环境保护(环保) 15.1 概述. 15.2 环境污染防治与保护措施. 15.3 地表沉陷治理. 15.4 水土保持. 15.5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机构. 15.6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15.7 存在问题和建议.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 15 16.1 地区节能节水现状及规划(项负). 16.2 遵循的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各专业) 16.3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电、制、水、暖、建). 16.4 项目能耗指标计算和能耗分析(各专业) 16.5 项目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各专业)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建井工期(采矿)建井工期(采矿) 16.1 建井工期 . 16.2 产量递增计划 .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技术经济(技经)技术经济(技经) 17.1 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17.2设计概算. 17.3 财务评价. 17.4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附录:附录:(项负) 附件:附件: *公司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 主要机电设备及器材目录 (机电专业汇 总) *公司*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 概算书 (技经) *矿井初步设计矿井初步设计( (修改版修改版) )图纸目录图纸目录 顺 序 章 次图 名图 号比 例备 注 1第一章地形地质图 2第一章水文地质图 3第一章地层综合柱状图 4第一章28 勘探线水文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5第一章36 勘探线水文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16 6第一章28 勘探线剖面图 7第一章40 勘探线剖面图 8第一章AA纵剖面图 9第一章1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0第一章2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1第一章3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2第一章5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3 第二章矿井工业场地煤柱平、剖面图 14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 15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 16 第二章主斜井井筒平面图 17 第二章副立井井筒平面图 18 第二章材料副斜井井筒平面图 19 第二章东回风立井井筒平面图 20 第二章+675m 水平井底车场平面图 21 第二章+675m 水平井底车场线路及水沟坡度图 22 第二章+1130m 水平井底车场平面图 23 第二章+1130m 水平井底车场线路及水沟坡度图 24 第二章井底车场巷道断面图册 顺 序 章 次图 名图 号 25第二章井底煤仓及装载硐室平、剖断面图 26 第二章 副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平、剖、断 面图 27 第三章井下运输系统(胶带及胶轮车)示意图 28 第四章东一上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 29 第四章 东一上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 II 剖面 图 17 30 第四章东一中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 31 第四章 东一中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 II 剖面 图 32 第四章盘区巷道断面图册 33 第四章井巷工程量表 34 第五章矿井达产时通风系统图 35 第五章矿井最大风压时(前 20a)通风系统图 36 第五章东一上注氮、灌浆管路布置系统平面图 37 第五章东一中注氮、灌浆管路布置系统平面图 38 第六章井下巷道压风管路布置图 39 第六章工业场地压风管路布置图 40 第七章主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平面图 41 第七章主斜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剖面图 42 第七章主斜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平面图 43第七章副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平面图 44第七章副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 I-I 剖面图 45第七章副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 A-A 平面 46第七章副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 II-II剖面 47第七章副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 III-III剖面 顺 序 章 次图 名 48第七章副立井井底连接处机械设备布置总图 49第七章副立井井底机械设备布置剖面图 50第七章东回风立井场地排矸系统设备布置平面图 51第七章东回风立井场地排矸系统设备布置剖面图 52第七章矿井修理车间设备布置图 54第七章坑木加工房设备布置图 18 55第八章工业场地厂外道路平面图 56第八章工业场地厂外道路纵断面图 57第八章东回风立井场地厂外道路平面图 58第八章东回风立井场地厂外道路纵断面图 59 第九章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 60第九章东回风立井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 61 第九章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 62 第九章工业场地管线综合布置平面图 63 第十章工业场地 110kV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 64 第十章工业场地 110kV 变电站电气平面布置图 65 第十章井下供电系统图一 66 第十章井下供电系统图二 67 第十章井下供电系统图三 68 第十章井下供电系统图四 69 第十章井下供电系统图五 70 第十章井下供电系统图六 71 第十章井下供电系统图七 72 第十章井下供电系统图八 73 第十章井下供电系统图九 74 第十章井下供电系统图十 75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