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山县白山镇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项目规划(20122015年)中共马山县白山镇委员会马山县白山镇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前 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扶贫力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开发建设,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国际领域扶贫合作等社会扶贫活动,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到持续改善。但分散在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体增收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差,因灾因病返贫严重,发展差距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白山镇古腰村共有18个自然屯,457户,1890人,其中劳动力1240人。居住着壮、瑶两个少数民族,是白山镇最贫困的大石山区村之一。2000年以来,古腰村一直得到中央和自治区、市、县等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开展了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池气池建设、屯屯通电、茅草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屯屯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和封山育林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多个扶贫攻坚项目,村屯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古腰村自然条件恶劣,防灾抗灾能力弱,一旦遇上旱灾,土地产出降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返贫严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了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5)精神,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古腰村列为自治区扶贫办帮扶对象。白山镇党委决定成立古腰村红色扶贫基地临时党支部,以党组织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大发展,把古腰村打造成红色扶贫基地。为使红色扶贫开发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古腰村的经济、人文、自然资源特点,编制白山镇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项目规划。第一章 基本情况第一节 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一、地理位置 古腰村位于白山镇东部,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5公里。村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8公里。 二、地质地貌 古腰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大石山区。全村绝大部分地貌为石灰岩峰丛,地形复杂,沟豁纵横,土地经营空间有限。 三、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极端高温38.9,极端低温-0.7,年均日照时数为1601.9小时,平均降雨量1667毫米,无霜期363天。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常出现冬春干旱夏内涝的现象,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四、土地资源 全村土地总面积20614.3亩。其中:耕地面积1340.07亩,全部是旱地,人均耕地面积仅0.7亩,土地资源极其匮乏。 五、生态环境状况古腰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条件差。多年来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农作物减少、绝收,山塘干涸,人蓄饮水困难,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一、人口构成据2010年统计,古腰村全村辖18个自然屯,25个村民小组(其中有20户以上村民小组9个),457户,总人口1890人,大部分为壮族,全村劳动力974人,在校生人数456人。在劳动力人口中,16-25周岁221人,占22.7%; 26-35周岁295人占30.3%; 36-50周岁264人,占27.1%; 51-60周岁96人,占9.9%; 61岁以上的有98人,占10.1%。输出劳力340人(男153人、女187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5%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思想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极个别家庭相当严重。 二、经济概况 据2010年统计,全村农业总产值125万元,其中:农业99万元,畜牧业26万元。粮食总产量49.5万公斤,人均占有粮26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499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34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695人,占全村人口约36.8%。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00亩。大牲畜存栏数2541头,其中:猪存栏数1248头:牛马头306头;羊987头;家禽存栏数12466只,家禽出栏数28519只。 三、贫困状况目前,古腰村共有贫困户189户695人,占全村人口36.8%;其中扶贫户129户512人,扶贫低保户25户92人,低保户24户80人,五保户11户11人。通过调查,全村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至今还有2个屯未通公路和6个屯139户饮水困难,有65户村民住的还是危旧房,占全村总户数14.2%。 2、地表无水源。人畜饮水主要靠家庭水柜等集雨工程解决,有水柜的农户占全村户数69.6%,但部分水柜年久失修,严重漏水,加上天气干旱,群众饮水仍很困难。 3、自然条件恶劣。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没有稳定增收的产业和经济收入来源。4、群众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长期以传统的种养业为生,“等、靠、要”思想严重。第三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国家实施的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实施办法即将颁布实施,国家政策和资金对贫困村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给古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带来极好机遇。 2、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自治区扶贫办挂点扶贫帮扶马山县,为古腰村实施扶贫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长期以来在古腰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吸取了很多教训,干部和当地群众都萌动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制约因素 古腰村地处大石山区,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信息、交通等都制约着全村的经济发展。 1、人地矛盾突出,石山荒漠化严重。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不断增多,人均耕地逐年减少,使原本就十分有限的耕地,远远超出了其对人口的承载量;加上大部分田地处于山谷低洼处,抗洪排涝能力差,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若不尽早筑建防洪排涝水沟,再过若干年这些土地将变成石漠化,将无法继续种植农作物,村民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2、地力下降,产出降低。古腰村山高坡陡,石多土少,耕地全部是旱地,大于25度的坡耕地比例大,土壤蓄水保水困难,永土流失严重,养分流失,地力下降,土地产出率较低。同时,近年来连续遭遇干旱,局部区域粮食颗粒无收。干旱是造成反贫严重的根源。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一是饮水难。古腰村没有地表水及地表河流,只有少量的屯有地下泉水,群众靠山塘、水柜蓄水,远远不能满足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需求。二是行路难。虽然已有16个自然屯通砂土路,但因多年失修损毁严重,路况极差。三是看病难。村级卫生室设施简陋,设备和医务人员缺乏,群众看病只能到镇卫生院。四是上学难。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影响到未来劳动力素质和可持续发展。五是住房难。部分农户仍居住在七、八十年代建的砖瓦房中,住房还比较简陋。4、群众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长期以来群众收入都是以外出劳务和传统的种养业为生,很少涉足其他副业,一旦种养失败,没有收成,只有靠政府救济。“等、靠、要”思想严重。第二章 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第一节 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贯彻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采取党员挂户帮扶的形式,依靠党员的“一对一”引导、指导和服务,以党组织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大发展,扎实抓好产业化扶贫,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做到屯屯有产业、户户能项目、人人能增收,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树立红色扶贫开发项目基地的典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基础,促进红色扶贫基地古腰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1、党建先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古腰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形成大扶贫的格局。 2、整合资源、重点开发原则。围绕古腰村的实际做好项目规划,加强资源整合,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重点改善和治理贫困村的山、水、地、林、路、房等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同时,加大产业扶贫,培植支柱产业,使贫困群众长期受益,全村稳定脱贫。3、综合治理、重点突破原则。以解决一家一户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和稳定增收为重点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产业经济、社会事业、技能技术、基层组织与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治理,推进全面发展。4、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原则。做到一村一户规划,把扶贫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实施到户。 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则。要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号召群众发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干部群众抓住发展机遇,主动策应各方帮扶,积极参与扶贫开发。6、保护生态、持续发展原则。扶贫开发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二节 规划目标 一、规划期目标 1、规划期 本规划规划期为4年,即2012年2015年。 2、规划目标 到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140元,人均有粮460公斤以上: 人口素质、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升,村民精神风貌有所改观; 人力资源开发的长远规划基本形成并有效启动; “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发展格局形成; 人畜饮水、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农民住房、文教卫生、人居环境等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善;生态建设和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第三章 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一、道路交通建设交通是制约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群众的出入和农副产品的外销,改变落后面貌。根据古腰村实际,规划修建公路3条共4.4公里(详见附表1: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古腰村部分自然屯农户居住较集中,人口密度较大,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方式以集中供水工程为宜,规划建设集中供水工程3个,其余自然屯规划修建家庭水柜55座(详见附表1: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三、农户危、旧房改造由于古腰村地处边远大石山区,经济条件差,收入低。全村尚有65户村民居住在危旧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对危旧房从新规划设计,整体改造,新建房屋类型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每户60平方米。规划危房改造50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详见附表1: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第2节 产业发展 一、种植业古腰村地处大石山区,人口多耕地少,传统农业难以大幅度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新形势下,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将以百香果种植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建立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促进百香果推广种植种植。示范基地面积40亩,以五年一个周期每亩投资4500元,总投资18万元,其中设施投资8万元,场地、种苗、化肥、人工费等投资10万;折每年投资3.6万元。预计每年总产量9.6万公斤,总产值13.44万元,利税9.84万元,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6人。二是利用荒坡荒地及房前屋后大力推广百香果种植,全村457户每户种植1亩(40株)以上,总产量110万公斤,总产值154万元。经过2至3年的推广扩大,使种植百香果成为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古腰村的主导产业之一(详见附表二: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产业项目表)。二、养殖业根据古腰村地处大石山区的特点,发挥当地竹子种植面积大的优势,建立竹鼠养殖示范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竹鼠养殖。现已引进老板,成立马山县民惠竹鼠养殖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建有繁殖、养殖综合池1000余个,养殖竹鼠600多对,计划发展到1万只商品鼠、3000对种鼠,项目总投资90万元。基地每年可免费培训技术200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人,帮助再就业70人。通过基地的示范、培训,进而全村推广养殖,规划发展养殖户150户,每户养殖10对种鼠,使养殖竹鼠成为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基地古腰村的支柱产业之一(详见附表二: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产业项目表)。 三、劳务产业按照培训一批输出一批的原则,每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50人,到2015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540人(详见附表二: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产业项目表)。第三节 环境整治及生态建设 一、村屯人居环境整治 全面实施城镇乡村清洁工程,通过“治脏、治乱、治占”;“清垃圾、清水沟、清路障、清柴垛”和“改厕、改房、改路、改圈”等三治四清四改措施,对村屯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扶持5万元,实施村内垃圾及污水处理工程(详见附表3: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环境生态及社会事业项目表)。 二、环境与生态建设 石漠化土地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加剧环境恶化,形成了越穷越垦的生活现象。石漠化是贫穷的根源。因此,石漠化综合治理是解决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岩溶石山生态修复的核心目标。在保管好现有森林的前提下,对石漠化进行恢复森林植被。规划如下:1、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2000亩。涉及全村18个屯。2、实施退耕还林500亩。(详见附表3: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环境生态及社会事业项目表)。第四节社会事业 一、教育发展 1、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全民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规划扶持5万元实施学校及幼儿园建设维修项目。 2、职业技能培训。为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有计划地进行对50岁以下劳动力人员分批进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如养竹鼠、养猪、养鸡、养牛、养羊以及百香果、蔬菜、金银花种植等。投资8万元,每年开展培训4次,每次100人,连续培训4年。3、投资2万元,成立一个200户以上农户参与的百香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百香果产业发展。(详见附表3: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环境生态及社会事业项目表)。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质量,改善办公条件,完善服务设施。投资5万元在村委会建设一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投资5万元建设一个村级卫生室,改善卫生设施,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详见附表3: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环境生态及社会事业项目表)。 三、社会保障 1、根据有关扶贫文件精神,古腰村属于大石山区,生存环境恶劣,粮食自给难度大,将全村现有的贫困人口695人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2、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3、全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80%。(详见附表3: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环境生态及社会事业项目表)。第四章 投资估算 项目规划总投资680.5万元。 一、按类别分基础设施项目投资410万元,占60.2%;产业发展项目投资210万元,占30.9%;环境整治及生态建设项目投资22万元,占3.2%;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投资38.5万元,占5.7%。二、按资金来源分财政扶贫资金103.2万元,占15.1%;行业部门投入资金394.5万元,占58%;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82.8万元,占26.9%。第五章效益分析 目标情况:经过红色扶贫产业开发项目的实施,至2015年,所有项目均已见成效,种植业、养殖业、劳务收入可带来年人均纯收入5143元,比2010年人均纯收入1840元增长179.5%,古腰村基本脱贫。第一节经济效益一、种植业1、粮食种植。粮食种植面积为2100亩。主要推广种植正大、迪卡等耐旱高产玉米品种2100亩,平均亩产400公斤,总产量840000公斤,产值168万元,人均有粮444.4公斤;套种黄豆120亩,平均亩产100公斤,总产量12000公斤,产值4.8万元,两项产值合计172.8万元,减去成本33.3万元,纯收入139.5万元,此项可给全村带来年人均纯收入738元。2、百香果种植。全村457户每户种植1亩(40株)以上,总产量110万公斤,总产值154万元,减去成本32万元,纯收入122万元,此项可给全村带来年人均纯收入645元。(详见附表4: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产业项目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表) 二、养殖业1、发展竹鼠养殖户100户,每户养殖20对种鼠,每对年繁殖4对仔鼠,产值1200元。全村养殖竹鼠总产值240万元,减去养殖成本30万元,纯收入210万元,此项可给全村带来年人均纯收入1111元。2、养杜东母猪,扶持引种100头,每头产仔繁殖年纯收入6000元,纯收入60万元;每年出栏肉猪1000头,每头纯收入250元,纯收入25万元,两项可给全村带来年人均纯收入449元。3、养里当土鸡,扶持引种1万羽,每年出栏商品鸡3.2万羽,每羽利润20元,纯收入64万元,此项可给全村带来年人均纯收入338元。(详见附表4: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产业项目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表) 三、劳务产业按照培训一批输出一批的原则,每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50人,目前全村已经外出务工340人,到2015年完成转移就业590人。按每人年劳务总收入11000元、纯收入8000元计,全村劳务总收入为649万元,纯收入472万元,此项可使全村年人均纯收入1862元。(详见附表4:古腰村红色扶贫开发产业项目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表)第二节社会效益 1、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从农民群众出发,针对贫困农民缺资金、少技术、人多地少、地力差、少致富项目等致贫原因,使他们靠扶贫项目,发挥他们的自我创造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培训,提高全民素质,使劳动力就业空间扩大,实现整村推进目标,达到脱贫致富目的。 2、通过危房改造,水、电、路的修建,结合村屯环境整治和村屯环境绿化美化,使古腰村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变,精神面貌有一个质的飞跃,缩小城乡差距。3、通过基础设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工程的实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同时项目实施需要大量的建设物资,对于促进古腰村的物流、人流以及服务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节生态效益 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通过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有效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项目实施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l、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生物措施,并结合农村新能源建设,畜牧业的舍饲圈养等措施,减少草食动物放养对石山地区植被的破坏有效保护和增加岩溶地区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使村内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现象得到改善。2、增强水源涵养能力。项目实施不仅增加古腰村的林地地面积,而且提高石山地区森林质量,增强森林涵养水源能力,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对水分循环的调节作用,不仅提高农田灌溉给水量,增加粮食作物的水利化程度,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而且可加大地下水的补给量,从而使地下水充足,表层泉水均匀流出,大泉、暗河动态更加稳定。3、水土流失明显减弱,保土保肥能力增强。岩溶地区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引发严重水土流失,对治理区内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将有效减少沟谷的冲蚀和水土流失,对保持沟底、平原的土壤肥力、减轻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发挥重要作用。第六章 保障措施第一节 政策保障 努力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抓住新机遇,深入贯彻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纳入扶贫攻坚主要内容,广西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社会扶贫工作的意见,并以桂发201135号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有效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我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实现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第二节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自治区扶贫办成立领导小组,委派扶贫工作队统筹协调好古腰村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健全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制度,具体由自治区扶贫办工作队负责,县、乡政府参与,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检查督促、认真落实。同时,强化古腰村村级组织建设,委派干部挂任古腰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充分发挥共青团、妇女、民兵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两委组织管理体系。 2、成立古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村民理事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有关项目的实施。村民理事会成员由各村民小组推选,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村民动员、治安、监督、验收,并负责项目竣工后接收和组织村民实施后续管护。 3、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组建相关项目的村级行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项目后续服务工作。第三节资金保障 1、坚持“大扶贫”理念,按照“来源不乱、渠道不变、分头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财政、发改、扶贫、住建、畜牧水产、水利、交通、林业、农业、人社、教育、文体、金融等部门资金,集中安排、重点投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同时,由于项目规划起点高,任务重,投入资金量大,仍需争取国家、自治区、市财政资金向古腰村倾斜投入。 2、成立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协会,通过扶贫、金融等资金筹措,设立古腰村村民互助基金,按照“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有偿使用、滚动支展”的原则使用,优先扶持有门路的村民发展生产。同时,加大小额扶贫贷款的扶持力度,保障村民生产发展需要。3、争取两广协作整村推进示范村资金及其它社会扶贫资金的支持。 4、强化资金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淡水养殖废弃物艺术创作利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果低卡食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搜索引擎营销(SEM)智能管理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期货从业证考试要点及答案解析
- 护理三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三单元 第4课 图像处理(三)-与圣人同行》说课稿
- 2025年电解镍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醋酸氢化可的松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车轮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车用空气悬架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输液并发症静脉炎课件
- 综艺脱口秀节目创意策划及实施方案
- 浪浪山小妖怪-2025~2026学年美术开学第一课《浪浪山小妖怪》
- (2025年标准)盆景购销协议书
- 设计合同结算协议书范本
- 2025广东湛江市廉江市政协办公室等7个单位招聘政府雇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婚后债务分离协议书
- 2025广东河源紫金县殡仪馆招聘编外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南充营山县医疗卫生辅助岗招募39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看守所巡控岗位课件
- AIGC艺术设计 课件全套 第1-8章 艺术设计的新语境:AI的介入 -AIGC艺术设计的思考与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