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十年远景规划.doc_第1页
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十年远景规划.doc_第2页
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十年远景规划.doc_第3页
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十年远景规划.doc_第4页
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十年远景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十年远景规划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从客观上要求职业学校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深入思考和应对学校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适时修正和设定学校发展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战略与行动措施。在新形势下,为使我校师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团结奋进,争创一流,根据教育部对中职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出20092019年学校发展远景规划。一、指导思想以“全心全意服务学生、尽职尽责奉献社会”为办学理念,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定信心,创新发展,全方位建设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为我省经济发展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服务,为行业和社会服务。二、发展背景办好中职的必要性1理论上,中职教育不容取代。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除了培养学术性人才的普通教育占有一席之地外,直接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职业教育也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除了能直接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外,还能为部分将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学习的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中职教育更是不容取代。2实践上,中职教育不可或缺。自90年代中期,高校扩招引起的“普高热”、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就业难,一度使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举步维艰。但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相当多的初中学生毕业后要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目前,中职的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如不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省产品竞争力的提高,直接影响投资软环境。办好中职的可行性1宏观政策上,国家鼓励中职大发展,并采取一系列做法鼓励中职大发展。2自身条件上,学校有能力办好中职。近几年来,学校通过不断改善办学软件环境,优化校园硬环境,为自身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尚存的困难1校园占地面积偏小。学校位于寿宁城关中心地带,发展受到限制。占地仅60.5亩,达不到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标准。2部分设备设施尚未能与学校发展同步。学生宿舍仅约300多个床位。教学楼远远不够。实践性教学所需的实训(实验)室及设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和阅览室的藏书量有待进一步扩充。3.骨干专业有待进一步扩大。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有待进一步增加。三、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优化生源素质,使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能进入我校学习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技能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使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在挑选中职毕业生时,把我校毕业生作为招聘首选。远景目标:2015年达到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1学校面积达100亩以上; 2校园建筑面积达50000 m2以上;3在校人数达2500人以上;4专任教师人数达160人,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其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达3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四、发展措施练内功1以德为先,规范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全员育人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网络,发挥综合治理的教育合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2以实训为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广辟信息渠道,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适时地增开新专业;突破传统结构单一的课程模式,构建课程模块,形成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实训力度,增设实训基地,使教学过程与岗位要求有机统一。3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办学模式。挖掘培训潜能,拓展培养业务,为就业再就业服务;加大与高校联合办学的力度,争取各类大专生人数年均递增20%;4以优化教育资源为宗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师资结构,通过调、选、聘、培达到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的最佳配备;积极开展校内外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锻炼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严格教师考评制度,鼓励竞争,倡导创新,建立按劳分配、注重实绩的分配激励机制。扩规模1扩大办学硬件规模新选校址面积达到100亩以上。增建公寓式学生宿舍楼,使学生宿舍区总容量达1500人以上;增建1栋实训大楼;1栋教学大楼增建1栋集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综合档案室、中小型会议室等为一体的综合大楼;2扩大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学生规模,争取到2015年在校生人数达2500名。3扩大师资规模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合理壮大教师队伍,每年引进12具有中高级职称、能起到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双师型教师。 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 2009年5月10日鲁山学校近期(2007-2010)和长远(2007-2016)发展规划纲要一、学校定位2010年前成为淄博市知名民办学校2016年前争创鲁中地区民办教育第一品牌二、办学思想: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稳步地、科学地推进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三、办学模式:以基础教育为主,创名校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以及强烈的民主和法制意识。四、办学目标:创一流业绩(环境一流、设备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求最佳效益,育四有新人,争创鲁中地区民办教育第一品牌。五、工作重点做好两个工程、树立三个样板1、两个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环境的精益求精;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队伍的建设;2、三个样板:学科竞赛的样板、中学教育科研样板、校园文化建设的样板;六、学校规模及主要指标1、学校规模:幼儿园、初中、高中共40个班,保持全校在校生2000人;2、主要指标:(1)努力培养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力、敬业爱生,深受学生、家长、社会赞誉的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2)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有较大提高,保证重大安全事故和犯罪率为零。(3)高中部学科竞赛及期末考试成绩确保全县前3名,力争第二名,相对提高率保证第二名,力争第一名。高考确保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名。(4)更新实验设备,使其达到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5)完善图书馆设施,逐步采用现代技术管理图书资料,在现有图书资料数量、质量的基础上,逐年更新和增加;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借阅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要达到示范性的要求。(6)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教师电子阅览室和学生电子阅览室的建设。(7)加强学校卫生室的建设,使其器械与设备达到国家规定的1档配备标准。加强和规范学校各类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实现微机化。(8)根据学校整体规划,硬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使绿地面积达到示范性的要求。(9)采取多种措施,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条件逐步改善和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七、办学措施1、明确学校的定位、工作重点,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更好地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手段,培养更多的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学校的工作重点应是“做好两个工程、树立三个样板”。只有做好两个工程、树立三个样板,才能把学校办成一所现代化、高质量、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学校。要做好两个工程、树立三个样板,在学校工作中就必须抓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从而做到树形象、强队伍、高质量,最终形成“育人是根本,素质是第一;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科研是先导,队伍是保证;财力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改革促发展,发展须稳定”的运行机制。2、教学质量的精益求精(1)学生毕业合格率达到100%,高一新生录取线内的学生高考升学率保持在70%以上,每年要有部分学生考入国家名牌和重点大学。(2)承担和完成国家和省级教育科研任务,以研促教,以教保研,做到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保证新课程方案的全面深入的施行,保证每位教师至少要有一个研究课题,从而使教师成为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的理论水平的学者型教师。(3)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有针对性的坚持搞好每学期一次的“说、听、评”课活动,坚持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完成为标准,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4)加强高考研究,通过对新课程方案的研究,对学科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以及学科教材和考试说明的研究,深化高考试题的研究,进一步理解高考内容改革的思路,把握高考改革的方向,逐年提高高考上线率。(5)以加强教研组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科建设,使学校一些学科在全市乃至全省占有突出地位,从面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3、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1)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要以职业道德建设和学科建设相结合,做到“名校培育名师,名师支撑名校”。教师学历必须要求达到学科专业要求,每一学科要有23名在淄博市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做到每年派出一定数量人员出外考察、学习、交流。(2)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教辅队伍,力争教辅人员学历达到大专水平,总务后勤人员学历达到中专。(3)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不断提高班主任素质,不断加强政教处、年级组、团委、学生会和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德育网络。(4)青年教师的培养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拜师”制度,要做到一年合格、三年成材、五年骨干、十年成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既要给任务、压担子,又要多关心、多引导、多帮助、多鼓励,要和师资培训、继续教育结合起来。(5)要给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始终在愉悦的心情中工作,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做到择优聘任,竞争上岗。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建设(1)学科内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为核心,重点是研究开发教材中“养德、开智、健体、立美”的因素,发挥教材的整体育人功能。(2)活动类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重点是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学会研究性学师,名师支撑名校”。教师学历必须要求达到学科专业要求,每一学科要有23名在淄博市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做到每年派出一定数量人员出外考察、学习、交流。(2)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教辅队伍,力争教辅人员学历达到大专水平,总务后勤人员学历达到中专。(3)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不断提高班主任素质,不断加强政教处、年级组、团委、学生会和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德育网络。(4)青年教师的培养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拜师”制度,要做到一年合格、三年成材、五年骨干、十年成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既要给任务、压担子,又要多关心、多引导、多帮助、多鼓励,要和师资培训、继续教育结合起来。(5)要给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始终在愉悦的心情中工作,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做到择优聘任,竞争上岗。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建设(1)学科内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为核心,重点是研究开发教材中“养德、开智、健体、立美”的因素,发挥教材的整体育人功能。(2)活动类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重点是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这种在未来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3)隐性课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重点是促成隐性课程的显性化、规范化,使其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突出学校特色。(4)学校特色即校本课程,学校在建立合理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的同时,在教、学、研改革方面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科类课程的综合化。这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必然方向。学科类课程综合化应以学科内部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为辅,其目的皆在改变目前各学科侧重于对知识的分析,相对缺乏总体联系和对方法的提炼的现象。学科类课程综合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把握,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符合高考改革的方向。2、活动类课程个性化。活动类课程泛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生军训、班会及其他活动等。活动类课程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特征,怎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把以上活动搞出自己的特色。活动类课程应和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类课程得到提升,给研究性学习注入活力。3、教学目标全面化。教学目标全面化着眼于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养德、开智、健体、立美”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其最终目的使学生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4、教法、学法的多样化。教法的多样化影响着学法的多样化,只有实现了教法、学法的多样化,才能最终形成研究性学习为特色的多种方法的整合,形成更加良好的教学策略。良好的教与学策略反映着学校的教育水平,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教法、学法多样化的贯彻实际上也是校本课程的实施。5、教学组织的民主平等化。教学组织的民主平等化最终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体系,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应该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应有获得发展、取得成功的权利。只有尊重学生人格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才能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并实现其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开放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开放关键在于对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充分利用。教学组织民主平等化的实现,将会极大地推动教师教与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将会更加全面更加生动地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6、教学评价开放化,多元化。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7、加强德育,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科学地确立学校的德育体系。8、开展广泛的切合学校教育实践的教育科学研究,倡导“教学研相长”,通过教育科研培养师资、提高质量、体现特色。9、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做到“制度管人、制度育人”。八、加强领导班子和处室建设1、学校严格执行校长负责制,学部校长全面负责学部工作,直接向校长负责,分管副校长在校长的指导下做好分管处室的工作,处室主任要向分管副校长负责,分管副校长要向校长负责。2、各处室工作人员在主任的指导下,严格岗位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真正做到组织教学、指导教学、保障教学、服务教学。3、学校总支书记协助校长教育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行政、廉洁执教,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4、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凡学校重大事情必须在民主集中原则的指导下经校行政会讨论决定。5、健全完善课程委员会制度,保证队伍、保证活动,充分发挥课程委员会的顾问和指导作用。6、充分发挥工会、学校职工代表大会和股东代表大会的作用,团结全校教职员工努力工作2007年9.12016至2020年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 “十三五”是学校全面完成省级示范性校校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优化专业 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环境与基础(一)教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高职发展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 位置,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为高职校校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二是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为我 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 作发展”为主线,中职与高职协调发展、教育与培训相互配合,技 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系统培养已成为职业 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已成 为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继 续提高、各类高等教育规模的继续扩大和高中后生源总量的下降, 带来了高职教育内部以及跨教育类型间的激烈竞争,对学校的竞争 实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对我校专业发展提出了 新的任务与要求,迫切需要我校加快调整专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改革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教学发展的内部基础“十二五”时期,我校跻身省示范性高职校校建设单位行列, 政府的财政资助和政策支持明显加大,专业建设、基地建设、课程 改革得到了加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 效。但由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和财政投入等原因,资源不足的问题 仍然较为突出,专业、团队、课程等还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标志 性、引领性成果不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有待全面提升。 专业集聚形态初显,专业群内涵有待提升。学校已基本形成了 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门类,并已着手专业群组合,开 展了校级、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但集聚度不高、专业资源不足的状 况仍然较为突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集聚专业资源、建设专业 品牌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课程建设不断加强,建设成效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学校加强 了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与引导,积极倡导“任务引领、行动导向” 课程模式,经费投入逐年加大,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但课程体系仍 受“单体”专业模式的影响,“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明显不够, 资源环境不足、制度改革滞后,课程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训基地达到基本要求,但与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仍有较大差 距。学校确立了“校内基地职场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发展思路, 基地数量、场所面积、设备总值达到基本要求。但基地规模、设备 数量及职场化环境仍显不足,与课程结合度及使用效率不高;与校 外基地紧密度不够,对口实习难以保证,与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要 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现有生源基本满足当前要求,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近年招 生规模稳步扩大,生源质量稳中有升,生源结构基本适应不同类型 学生需要,“3+2”中高职衔接放大对后续招生有一定的保障。但生 源总量呈下降趋势,省外实际招生数量有限;拉动招生的就业质量 还不太理想,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等不具竞争优势,就业稳定率 处于较低水平,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面临生源数量和市场竞争的双 重压力。 教学管理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待完善。学校初 步建立了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二级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监控 重点逐步向实践教学和建设环节转向,监控方式从实时向长期数据 积累拓展。但与招生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制 度还不够健全,重点环节的质量标准亟需完善,教学运行机制有待 进一步改进,与二级管理相适应的指标分析监控机制有待加强。 集团化合作平台基本成型,产学合作成效未充分显现。学校于 2015 年初牵头组建了区域型职教集团-XXXX 职业教育集团,迈 出了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步伐,并在资源共享、人才共培等 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促进了产学合作的开展。但由于观念、人力、 资金和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合作办学、合作教育体制机制有待 进一步创新,合作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合作成效有待进一 步显现。二、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发展思路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将学生发展作为学校教学发展 的根本任务,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创新产学合作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高 职教育要求为出发点,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构建专业教学发展平台; 以专业整合和规模调控为手段,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改革活力,引 导专业集聚;以资源配置为杠杆,鼓励与促进重点项目建设,构筑 专业高地,带动整体提升;以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深化课 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改革,大力加强教学设备场所等基本 环境建设;以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为重点,强化多元化、全方位评 价机制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总体目标经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使我校的专业布局与区域主导产业紧 密对接,专业集聚度逐步提高,办学规模稳步增长,教学改革快速 推进,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运行高效有序,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品牌特色彰显优势,对区域职业教育的示范引 领作用进一步显现。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建设发展专业、 国家精品(共享、视频)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技能竞赛 获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 性万人大学奠定扎实的基础。(三)具体目标1. 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群体对接产学融合。 形成10 个左右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相对接的专业群(教学组 织形态),其中:现代农业类专业群2 个,现代制造类、建筑类专 业群3 个,现代服务类专业群4-6 个,专业总数控制在30 个左右; 建成一批与产业发展融合度高、专业特色鲜明、省内知名的特色、 品牌专业,争取8-10 个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4-6 个专业成 为省级“优势专业”,1-2 个专业成为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2. 生源结构与职教体系发展相适应,数量规模适度增加。 拓展招生渠道,扩大自主招生和“3+2”招生规模,形成普、 职教生源与现代职教体系同步发展的生源结构,招生总量逐年增 长,在校生人数达到万人规模。以深化改革、发展内涵、提升特色 为基础,加大专业群招生宣传,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以社会需求和 就业质量为主要依据,调控招生专业规模,推进专业资源集聚,实 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开展国际合作,引入3-4 项学分互认国际合作项目,在相关专业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和课 程标准,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3. 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要求相适应,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以全面实施校际、校企和行校等联合培养,切实提高人才智能 结构和职业素养为目标,进一步推进职教集团体制机制创新与共享 资源建设,同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与教学改革拓展深化。 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订单培养”、“人才合作培养”与“联 合办学”等, 实现专业群合作教学全覆盖;通过组织实施校级“百 项教学改革项目”、“双百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积极争取立项70 项 省级、2-3 项国家级教改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累计获得2-3 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大幅提高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使 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逐年提高,专业对口率、专业稳定率普遍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行业企业与学生满意度分别达到80%以上。4. 课程资源与行动导向教学相适应,优质资源日益丰富。 以全校公共课、专业(群)核心课、专业实务课程为重点,累 计遴选建设校级重点课程130 门,其中:“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课程100 门;加大校本教材和课程网络化资源建设力度,加快营造 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建设。至“十三五”末,立项建设 60 门校级精品(共享、视频)课程,其中:20 门左右课程成为省 级精品(共享、视频)建设课程,2 门左右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共 享、视频)建设课程;累计编写出版60 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或学 习指导书,其中:省重点教材30 部,国家规划教材5-8 部;建成 10 个左右具有丰富专业、行业资源的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参与5 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5. 实训基地与课程教学改革相适应,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以校内基地基本满足区域高技能人才培训与专业基础技能训 练需要,校外基地基本保证顶岗实习需要为目标,尽快完成XX 市 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并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建成 10 个左右具有一定规模、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生产服务能力的 校内职场化实训基地,其中:8 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 个国家 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500 万元;建成校外 实训基地260 个,其中:紧密型基地90 个,保证每个专业群都有 若干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建成15 个“厂中校” 基地或工作站,使每个专业群至少有1 个集课程教学、实践实习、 职业素质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厂中校”基地或融师生实践 锻炼、企业实习管理、培训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外工作站格局, 年度基地顶岗实习量达到110000 人日;构筑技能竞赛平台,培 育重点技能竞赛项目20 项左右,争取“十三五”期间获得省级一、 二等奖50 项,获得国家级奖项10 项。6. 管理制度与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教学管理高效有序。 初步建成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 学运行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影响教学质量重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 师教学业绩评价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系统性建设,形成以 重点环节质量评价、信息反馈为内核的教学质量督导系统;构建以 教学质量绩效评价为基础的资源调配机制和以“数据”为依据的目 标管理机制。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水平明显提升,各项教学工作正 常有序。三、主要任务与举措(一)加强XX 职教集团建设,构筑区域产学合作平台1. 加强集团化办学理念提升与理论、政策研究。组织学校全体 教职工及集团各理事单位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和国 家、省、市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 精神,进一步把握职教发展规律和要求;开展国内外职业教育示范 校校和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 革;组建专门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全面开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确 保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取得显著成效。2. 实施职教集团体制机制创新,为集团运行提供政策制度保 障。一是探索以一定资产为纽带的紧松结合型集团建设,进一步夯 实集团运行基础;二是完善专业群产学合作组织,加强与政府产业 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对接,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对专业 (群)设置、建设和发展的指导与支持;三是调整集团下属合作分 会,建立职教研究与校校合作委员会、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合作 委员会,加强职教研究、校校合作与区域职教体系建设;四是健全 资源共建共享(师资、场所、课程等)机制,强化“双素质、双结 构”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提高集团运行效率。3.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投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共享资源建设。 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 学政策及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为推进产学合作与集团化办学营造 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争取政府对产学合作与集团化办学专项经 费,用足鼓励政策、用好专项经费,规范职教集团先进个人、先进 集体、优秀项目等的推荐评优工作,全面调动集团成员单位与相关 人员的合作积极性;充分利用政府专项经费与其他专项资金,进一 步加强基地、课程、兼职师资团队等教学资源建设,为学校教育教 学工作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资源。(二)加大专业整合力度,集聚打造优势品牌1. 加强专业规划,统筹发展重点。以现有专业集聚形态为基础, 进一步加强与区域产业对接,规划建设10 个与区域主导产业、战 略性新兴产业相对接的专业集群,基本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 适应、群类之间相互支撑的专业群体布局结构;加强整体发展与重 点建设的统筹,科学划分群体“核心专业”、“优势专业”、“培育专 业”和其它专业,重点保证“核心专业”的基础建设,大力加强“优 势专业”品牌建设,积极支持“培育专业”特色建设;出台相关鼓 励政策与制度,引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围绕专业建设带动团队 建设和自身专业发展。2. 加快机制建设,加大集聚力度。坚持以专业群布局专业的发 展思路,以岗位群的职业联系和资源共享为纽带,加强群内专业整 合。鼓励专业群开展以“群平台、宽口径、活方向”为重点的课程 体系改革,实施“在内涵发展基础上拓宽专业群平台,在专业方向 发展基础上开设新增专业”的发展方式,柔性组合教学专业;加大 对招生专业数量和招生计划下限的调控力度,鼓励与产业贴近度 高、就业质量好的专业扩大规模,限制或停止就业质量差、社会需 求量小的专业招生,促进专业资源集聚和专业教学改革;改革资助 性资源调配方式,优先将各级精品(共享、视频)课程、规划(重 点)教材和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在核心专业、优势专业、特色 专业培育,集聚打造专业品牌。3. 依托集团化办学,积极探索与现代职教体系发展相适应的专 业培养模2016至2020年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 “十三五”是学校全面完成省级示范性校校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优化专业 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环境与基础(一)教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高职发展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 位置,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为高职校校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二是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为我 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 作发展”为主线,中职与高职协调发展、教育与培训相互配合,技 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系统培养已成为职业 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已成 为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继 续提高、各类高等教育规模的继续扩大和高中后生源总量的下降, 带来了高职教育内部以及跨教育类型间的激烈竞争,对学校的竞争 实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对我校专业发展提出了 新的任务与要求,迫切需要我校加快调整专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改革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教学发展的内部基础“十二五”时期,我校跻身省示范性高职校校建设单位行列, 政府的财政资助和政策支持明显加大,专业建设、基地建设、课程 改革得到了加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 效。但由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和财政投入等原因,资源不足的问题 仍然较为突出,专业、团队、课程等还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标志 性、引领性成果不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有待全面提升。 专业集聚形态初显,专业群内涵有待提升。学校已基本形成了 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门类,并已着手专业群组合,开 展了校级、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但集聚度不高、专业资源不足的状 况仍然较为突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集聚专业资源、建设专业 品牌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课程建设不断加强,建设成效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学校加强 了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与引导,积极倡导“任务引领、行动导向” 课程模式,经费投入逐年加大,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但课程体系仍 受“单体”专业模式的影响,“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明显不够, 资源环境不足、制度改革滞后,课程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训基地达到基本要求,但与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仍有较大差 距。学校确立了“校内基地职场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发展思路, 基地数量、场所面积、设备总值达到基本要求。但基地规模、设备 数量及职场化环境仍显不足,与课程结合度及使用效率不高;与校 外基地紧密度不够,对口实习难以保证,与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要 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现有生源基本满足当前要求,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近年招 生规模稳步扩大,生源质量稳中有升,生源结构基本适应不同类型 学生需要,“3+2”中高职衔接放大对后续招生有一定的保障。但生 源总量呈下降趋势,省外实际招生数量有限;拉动招生的就业质量 还不太理想,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等不具竞争优势,就业稳定率 处于较低水平,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面临生源数量和市场竞争的双 重压力。 教学管理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待完善。学校初 步建立了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二级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监控 重点逐步向实践教学和建设环节转向,监控方式从实时向长期数据 积累拓展。但与招生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制 度还不够健全,重点环节的质量标准亟需完善,教学运行机制有待 进一步改进,与二级管理相适应的指标分析监控机制有待加强。 集团化合作平台基本成型,产学合作成效未充分显现。学校于 2015 年初牵头组建了区域型职教集团-XXXX 职业教育集团,迈 出了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步伐,并在资源共享、人才共培等 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促进了产学合作的开展。但由于观念、人力、 资金和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合作办学、合作教育体制机制有待 进一步创新,合作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合作成效有待进一 步显现。二、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发展思路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将学生发展作为学校教学发展 的根本任务,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创新产学合作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高 职教育要求为出发点,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构建专业教学发展平台; 以专业整合和规模调控为手段,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改革活力,引 导专业集聚;以资源配置为杠杆,鼓励与促进重点项目建设,构筑 专业高地,带动整体提升;以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深化课 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改革,大力加强教学设备场所等基本 环境建设;以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为重点,强化多元化、全方位评 价机制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总体目标经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使我校的专业布局与区域主导产业紧 密对接,专业集聚度逐步提高,办学规模稳步增长,教学改革快速 推进,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运行高效有序,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品牌特色彰显优势,对区域职业教育的示范引 领作用进一步显现。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建设发展专业、 国家精品(共享、视频)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技能竞赛 获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 性万人大学奠定扎实的基础。级“百 项教学改革项目”、“双百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积极争取立项70 项 省级、2-3 项国家级教改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累计获得2-3 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大幅提高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使 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逐年提高,专业对口率、专业稳定率普遍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行业企业与学生满意度分别达到80%以上。4. 课程资源与行动导向教学相适应,优质资源日益丰富。 以全校公共课、专业(群)核心课、专业实务课程为重点,累 计遴选建设校级重点课程130 门,其中:“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课程100 门;加大校本教材和课程网络化资源建设力度,加快营造 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建设。至“十三五”末,立项建设 60 门校级精品(共享、视频)课程,其中:20 门左右课程成为省 级精品(共享、视频)建设课程,2 门左右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共 享、视频)建设课程;累计编写出版60 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或学 习指导书,其中:省重点教材30 部,国家规划教材5-8 部;建成 10 个左右具有丰富专业、行业资源的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参与5 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5. 实训基地与课程教学改革相适应,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以校内基地基本满足区域高技能人才培训与专业基础技能训 练需要,校外基地基本保证顶岗实习需要为目标,尽快完成XX 市 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并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建成 10 个左右具有一定规模、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生产服务能力的 校内职场化实训基地,其中:8 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 个国家 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500 万元;建成校外 实训基地260 个,其中:紧密型基地90 个,保证每个专业群都有 若干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建成15 个“厂中校” 基地或工作站,使每个专业群至少有1 个集课程教学、实践实习、 职业素质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厂中校”基地或融师生实践 锻炼、企业实习管理、培训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