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注意事项.doc_第1页
教师心理健康注意事项.doc_第2页
教师心理健康注意事项.doc_第3页
教师心理健康注意事项.doc_第4页
教师心理健康注意事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心理健康注意事项很高兴、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在这里谈不上给大家讲课,我只是愿意把我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共享。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用绘声绘影做得一个课前欣赏美丽心情美丽四季。(课件展示)导入:刚刚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季节,相信它们会带给你美丽的心情。我们有的人喜欢春天,它生机盎然,一切展示给我们的都是向上的活力;有的人喜欢夏天,它繁花似锦,生命向我们释放着它的热烈;有的人喜欢秋天,它硕果累累,让人有一种满足感;有的人喜欢冬天,它白雪皑皑,让人心里安静而宁和。而我们做教师的,更多的人四个季节都喜欢,因为我们喜欢大自然,喜欢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博爱。而我更关心的是你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我的同组人、我的好朋友们,拥有博爱的你们谁来疼?谁来爱?你们的健康,你们的身心谁来呵护?我愿意是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课件展示)首先我们来关注健康。一、健康拥有健康关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呢?要说清楚这个话题是很难的。况且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清晰、渐进发展的过程。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评定身体健康的标准:1. 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公斤,超过者为不正常。2. 体温基本在37度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度,超过1度为不正常;3. 脉博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4. 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一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5. 大便基本定时,每日1一2次,若连续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为不正常;6. 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公斤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平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7. 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毫升,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毫升为不正常;8. 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9. 正常成年男女结婚后,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内不育为不正常;10. 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发现,我们有些不正常,这恰恰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全都正常呢?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我们都相信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二、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三、教师心理健康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教师角色认同。第二,人际关系和睦。第三,自我意识良好。第四,教育工作创新。 第五,情绪体验积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无论怎样,这只是一个评定的依据,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怎样的呢?这让我们更为关注!(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教师历来被誉为“蜡烛”“春蚕”“人梯”似乎我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只讲奉献不讲收获的圣人,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志士仁人。一个好教师应该病倒在讲台上,躺在医院里还在给学生改作业,是“英年早逝”“华发早生”的对教师的这种过高定位和期待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2000年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县八百多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测量。测量结果令人大吃一惊:(1)小学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比国内普通人群更普遍,程度更严重,而且比其他教师群体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2)小学教师群体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焦虑、精神症性、抑郁和恐怖。(3)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教师,现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程度的比较:群体教师小学教师小学女班主任教师按照这样的结果来进行排列的话,也就是说:小学女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受到的危害程度最大!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职业是多么阳光啊!理应是蕴含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充满着幸福和欢乐的,可是有一半以上的同行感到不幸福、不快乐!更有甚者,心理测量的692份有效问卷,十个因子中有五个以上显示阳性症状的教师,轻度的占29.5%,重度占4.5%。五个以上因子显示阳性症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身上存在五方面以上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教师来说,他们经年累月地坚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岗位上,与其说是在工作,不如说是在受煎熬!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工作超负荷,待遇不高,家长和领导的期望却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以致形成早衰及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俄罗斯的兹马列诺夫斯基经过长期研究,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分子部分是健康长寿的三要素,其中情绪稳定位居其首;分母部分是健康三杀手,其中懒惰首当其冲。但对我们而言,这个分母几乎不存在,我们教师都不是懒惰的人,我们也很少有人吸烟喝酒,所以我们要想健康,情绪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有句话说:“幸福不幸福全看你情绪稳定不稳定了!”说到这里,大家似乎都想知道“我们的心理健康吗?”或者“我们现在存在着哪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好!现在我们就来诊断一下我们自己:(发自查量表)(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自查量表。大家看,这是一张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查量表,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诊断一下自己目前的情况,这张表只发给大家,不再收上来,所以大家只要在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上打“”就可以了,当然不是高分不好,也不是低分就好,只要它是你现在的真实情况,我们就可以进行自查。评分的标准大家填写完后我再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表示你对别人的尊重,在别人不允许的情况下,请你不要看他的表格。谢谢大家!1、每当考试或被提问时,是否会紧张得出汗? 是否2、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手足无措? 是否3、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 是否4、紧张时,头脑是否会不清醒? 是否5、心里紧张时是否会出差错? 是否6、是否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是否7、是否会无缘无故地挂念不熟悉的人? 是否8、没有熟人在身边是否会感到恐惧? 是否9、是否经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是否10、是否总希望有人和自己闲谈? 是否11、是否被人认为不机灵? 是否12、在别人家里吃饭,是否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是否13、和别人见面,是否会有孤独感? 是否14、是否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忧郁郁解脱不开?是否15、是否经常哭泣? 是否16、是否因处境地艰难而沮丧气馁? 是否17、是否感到厌世? 是否18、是否有生不如死之感? 是否19、是否总是愁眉不展的人? 是否20、家庭中是否有愁眉不展的人? 是否20、遇事是否会无所适从? 是否22、别人是否认为你神经质? 是否23、是否有神经官能症? 是否24、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病患者? 是否25、是否进过精神病院? 是否26、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进过精神病院? 是否27、是否神经过敏? 是否28、家庭成员中有无神经过敏的人? 是否29、感情是否容易冲动? 是否30、一旦受到别人批评,是否就会心慌意乱? 是否31、是否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 是否32、是否总是会被人误解? 是否33、是否一点也不能宽容别人,甚至连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是否34、是否会一门心思想某件事或做某件事,而不听从别人的劝告?是否35、脾气是否会暴躁、焦急? 是否36、做任何事是否都是松松垮垮、没有条理? 是否37、是否稍被冒犯就会火冒三丈? 是否38、是否被人批语就会暴跳如雷? 是否39、是否稍不如意就会怒发冲冲? 是否40、是否别人请示帮助就会不耐烦? 是否41、是否会因一点小事怒发冲冠? 是否42、是否会经常发抖? 是否43、是否会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是否44、是否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 是否45、别人做错了事,自己是否会感到不安? 是否46、半夜里是否经常听到声响? 是否47、是否经常做噩梦?是否48、是否经常有恐怖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是否49、是否经常会感到胆怯和害怕? 是否50、是否经常出冷汗? 是否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答题及记分方法:刚刚我们在符合自己的情况的答案上打“”,答“是”的记分,答“否”的不记分。我们来给自己算一算得了多少分?这个分值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判断标准:将全部得分加起来后,如果不超过5分,说明你有所保留;如果超过15分,说明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心理问题存在,你的“心理感冒”了,那么你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了。心理学家特罗茜罗尔在谈到人们陷入“心病牢狱”时说:“正因为它是我们自己构成的,我们就有能力用自己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救出来!”(三)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1、对同事学会相融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2、对学生学会悦纳。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以及一些类似的实验充分证实了这一点。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的发展测验”(实为智力测验)。临走前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告诉他名单上的80个人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并嘱咐要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该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人(即实验组)果真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有一些简直出类拔萃。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罗森塔尔笑了笑。原来那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是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筛选出来的,而是心理学家信手随机抽取的。当然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力就不错,但其中部分学生原本智力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们会获得比别人大得多的进步呢?研究者认为,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言深信不疑,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且不顾心理学家的保密要求,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行为等体态语言,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关心、鼓励、提问和辅导。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越是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这样,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学得有信心,教和学两方面的智力活动都进入最佳状态,这些“未来的花朵”取得进步是理所当然的。罗森塔尔的实验给我们两个启示:(1)教师的期望、信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它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激活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造成戏剧性的效果。(2)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也是可能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做工作。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现实中同事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我真想把这个学生送给某个教授,看看他怎么能把他教会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平等个性”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一种追求。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突出者往往缺乏宽容。其实,对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差来评价,只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而已。魏书生老先生说得好:“有些事情可以齐步走,但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齐步走。”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去保护孩子的个性,而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孩子的发展。当然,校长和教育局应该在这件事上有一致的看法,这一点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对教师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更有利。曾经看过两个名人的故事。英国历史小说创始人司各特成名后到母校去访问,受到师生隆重的欢迎。临走时他要求见一见全校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经过各班“筛选”,那个全校公认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低着头,站在大文豪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司各特抚摸着孩子的头,感慨万千;“孩子,今天你所处的地位就是30年前我所处的地位。”然后他从口袋里摸出几个金币,送给孩子留作纪念:“谢谢你这几年来坚守着我的岗位!”诗人普希金,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惩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万分荣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儿子的数学作业本递给他签名,诗人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一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长室,校长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一样,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就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段佳话。其实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考北大,中文考了100分,数学得了0分。著名作家钱钟书、沈从文也差不了多少。毛泽东念书时,语文很好,数学勉强及格,可在长征途中,从来没上过军事院校的他,军事指挥艺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硬是把个科班出身的蒋介石搞得晕头转向。凡此种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奥的道理,对那些令人头疼的小淘气,千万不要僵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