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时事报告《关于欧盟的几个问题》.doc_第1页
欧盟时事报告《关于欧盟的几个问题》.doc_第2页
欧盟时事报告《关于欧盟的几个问题》.doc_第3页
欧盟时事报告《关于欧盟的几个问题》.doc_第4页
欧盟时事报告《关于欧盟的几个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来源:时事报告杂志社关于欧盟的几个问题一、简介欧洲联盟(英文:European Union;法文:Union europ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人口5亿,GDP16.106万亿美元。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欧盟的盟旗是蓝色底上的十二星旗,普遍说法是因为欧盟一开始只有12个国家,代表了欧盟的开端。实际上这个十二星旗代表的是圣母玛利亚的十二星冠,寓意圣母玛利亚将永远保佑欧洲联盟。欧盟27国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欧洲联盟(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共同体的27会员国,位于主要在欧洲。它成立于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加入新领域的政策,以现有的欧洲社会。与5亿市民,欧盟相结合产生的估计有30 %的份额,世界各地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欧盟已经制定了一个单一市场,通过一个标准化的法律制度,其中适用于所有会员国,保证人,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迁徙自由。它保持了一个共同的贸易政策,包括农业和渔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15会员国已通过了一个共同的货币,欧元。在对外政策上,代表其成员在世界贸易组织,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和在联合国的会议上发言,维护其成员国利益。2001年,欧盟已经体现的作用,在司法和内政事务方面,包括许多会员国之间根据申根协定取消护照管制。而且在某些领域,它取决于会员国之间的协议。不过,也有超国家机构,能够作出决定,而不管协议的成员。重要的机构和组织的欧盟,包括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联盟理事会,欧洲理事会,欧洲法院的司法和欧洲中央银行。欧盟国家公民选出议会每5年一次。欧盟的起源,可追溯到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其中6个国家在1951年和罗马条约于1957年。自那时以来,欧盟已经长大的大小,通过加入新会员国,并增加其权力,通过增加新的政策范畴,它的职权范围。该条约在里斯本签署了在2007年12月的用意是修改现行条约,以更新的政治和法律结构的联盟,如果批准是在2008年落成。二、欧盟的几次扩大欧盟 自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国发展到目前的国。年月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年月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年月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年月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年月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年月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年月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个成员国。年月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国增至个。年月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年月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个。年月日,欧盟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个中东欧国家入盟。上述国的入盟谈判是从年月开始的,年月结束。年月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年月日,这个入盟协议签署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以往的扩大都是向西方国家开放,而这次入盟的国多为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此次扩大后的欧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年月,欧盟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署入盟条约,并于同年月启动了与土耳其和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同年月,马其顿被欧盟接纳为入盟候选国。另外,欧盟还于年启动了同波黑、塞黑(现为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国家)关于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的谈判。年月,阿尔巴尼亚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签署这一协议是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塞黑和马其顿个西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的第一步)。年月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这是欧盟历史上第六次扩大。欧盟目前已成为一个拥有个成员国,人口超过.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 入盟后,两国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两国经济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罗、保两国入盟后也需履行诸多承诺,按要求定期向欧盟委员会报告其在各领域改革的进展情况。三、欧盟的经济欧盟的诞生使欧洲的商品、劳务、人员、资本自由流通,使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高。欧共体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12国面积为236.3万平方千米,人口3.46亿。1992年欧共体12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8412亿美元(按当年汇率和价格)。欧共体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1992年外贸总额约为29722亿美元,其中出口14518.6亿美元,进口15202.7亿美元。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目前,欧盟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而随着欧盟的扩大, 欧盟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加强,尤其重要的是, 欧盟不仅因为新加入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而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而且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的国家集团和商品与服务出口的国家集团,再加上欧盟相对宽容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发展合作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欧盟可以称得上是个经济“巨人”。2010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16.106万亿美元,人均GDP32283美元。四、财政政策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和1997年生效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又称阿姆斯特丹条约,简称公约),规定了欧盟财政政策的基本规则。马约对成员国财政政策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即从1994年起,欧盟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即赤字率)不能超过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即债务率)不能超过60%。公约在进一步明确马约规定的财政政策原则基础上,确定了欧盟财政政策协调的规则、过度财政赤字的惩罚程序,以及建立预警机制监督各国财政运行状况,保证各成员国在中期内(从19972004年)实现财政基本平衡或者略有盈余。公约被认为是欧盟经济稳定的根本保证,也是欧元稳定的基石。按照公约规定,成员国必须确定实现中期财政预算目标的时间表,努力在2004年实现预算基本平衡或略有盈余;欧盟对成员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进行协调和监督,如果判定某一成员国赤字率可能或已经超过3%,就向该国提出警告并要求其进行纠正;如果成员国仍不执行,欧盟就会启动过度赤字惩罚程序。成员国赤字率连续三年超过3%,最多可处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0.5%的罚款。五、主要活动1、在内部建设方面,欧共体实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实现关税同盟和共同外贸政策1967年起欧共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率,1968年7月1日起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盟(西班牙、葡萄牙1986年加入后,与其他成员国间的关税需经过10 年的过渡期后才能完全取消)。1973年,欧共体实现了统一的外贸政策。马约生效后,为进一步确立欧洲联盟单一市场的共同贸易制度,欧共体各国外长于1994年2月8日一致同意取消此前由各国实行的6400多种进口配额,而代之以一些旨在保护低科技产业的措施。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1962年7月1日欧共体开始实行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8 月开始实行农产品统一价格;1969年取消农产品内部关税;1971年起对农产品贸易实施货币补贴制度。建立政治合作制度1970年10月建立。1986年签署,1987年生效的欧洲单一文件,把在外交领域进行政治合作正式列入欧共体条约。为此,部长理事会设立了政治合作秘书处,定期召开成员国外交部长参加的政治合作会议,讨论并决定欧共体对各种国际事务的立场。1993年11月1 日马约生效后,政治合作制度被纳入欧洲政治联盟活动范围。基本建成内部统一大市场1985年6月欧共体首脑会议批准了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1986年2月各成员国正式签署为建成大市场而对罗马条约进行修改的欧洲单一文件。统一大市场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包括有形障碍(海关关卡、过境手续、卫生检疫标准等)、技术障碍(法规、技术标准)和财政障碍(税别、税率差别),于1993年1月1日起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劳务自由流通。为此,欧共体委员会于1990年 4 月前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282项指令。截至 1993 年12月10日,264 项已经理事会批准,尚有18项待批。在必须转化为12国国内法方可在整个联盟生效的219项法律中,已有115项被12国纳入国内法。需转化为成员国国内法的法律,平均已完成87%。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宣布其统一大市场基本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建立政治联盟1990年4月,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联合倡议于当年底召开关于政治联盟问题的政府间会议。同年10月,欧共体罗马特别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政治联盟的基本方向。同年12月,欧共体有关建立政治联盟问题的政府间会议开始举行。经过1年的谈判,12国在1991年12月召开的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政治联盟条约。其主要内容是12国将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将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此外还实行了共同的渔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建设经济货币联盟等措施。2、在对外关系方面,欧共体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了关系。至1993年,已有157个国家向欧共体派驻外交使团,欧共体委员会也已在107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所在地派驻代表团。欧共体同其中的绝大多数国家缔结了贸易协定、经贸合作协定或其他协定,并与一些地区性组织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欧共体于1975年5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关系。欧盟今与美国关系美国经历08年经济危机后,通过对于欧元的贬值,转嫁了自身的危机,同时使欧盟内部问题激化,例如西班牙、希腊内部的罢工。 六、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差距包括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个国家于日正式加入欧盟,成为欧盟这个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它们是欧盟此次扩大的直接受益者。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新成员国与老成员国在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成为欧盟扩大后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新入盟国家的人口总数大约是万,相当于欧盟现有人口的,但新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欧盟国总和的。根据欧盟统计,个新成员国都是较穷的国家,目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万欧元,是欧盟老成员国平均值的。新成员国当中,拉脱维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仅有欧盟国平均值的,就是最富有的斯洛文尼亚,也刚占到这一平均值的。新成员国也拥有较高的失业率。欧盟资料显示,新成员国年的平均失业率达到了,远远高于欧盟的平均值。与欧盟个老成员国相比,新入盟成员国民众在生活水平上也明显落后。从年到年,欧盟平均每人个人汽车拥有量从辆增加到辆,而新成员国则从辆增加到了辆。新成员国每人的移动电话和上网设备拥有量则分别从部增加到部和从台机器增加到台机器,仅占到欧盟老成员国的一半。欧盟新老成员国在医疗条件方面也存在巨大差距。从年到年期间,欧盟国平均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量从名增加到名左右,而个新成员国则一直没有超过名医生的水平。新成员国每万人平均医院床位拥有量也远远低于欧盟国的平均标准。新成员国每年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为,高于欧盟国的。国民的人均寿命,老成员国平均比新成员国高出到岁。此外,欧盟新老成员国的从业人口结构也大不相同。欧盟从事农业的人口从年的下降到了目前的左右,而新成员国的农业从业人口则为以上,大大超过这一比例。新成员国中工业从业人口比例为,高于欧盟国的;从事旅游业和建筑业的人口比例则为,比欧盟国几乎低了个百分点。正是由于欧盟国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超强的经济实力,欧盟拥有了世界家最大公司中的家,家最大商业银行的家和个最知名品牌的个。七、欧洲债务危机:起因、影响与展望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以下简称“PIIGS五国”)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1.欧债危机起因过度举债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过度负债行为,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如表1所示,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PIIGS五国在1980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导致了巨额政府财政赤字。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财政赤字不应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在危机形成与爆发初期的20072009年,政府赤字数额急剧增加。以希腊为例,从2001年加入欧元区到2008年危机爆发前夕,希腊年平均债务赤字达到了5%,而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2%;希腊的经常项目赤字年均为9%,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1%。2009年,希腊外债占GDP比例已高达115%,这个习惯于透支未来的国家已经逐渐失去了继续借贷的资本。这些问题在PIIGS五国中普遍存在。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水平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由于工资及各种社会福利在上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即存在所谓的“粘性”,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西班牙和爱尔兰债务问题的成因与希腊略有不同。这两个国家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迅速萧条,国内银行体系出现大量坏账,最终形成银行业危机。而政府在救助银行业的过程中,举债与偿债的能力均出现了问题。此时,已经背负巨额债务的五国政府,其进一步借贷的能力已大不如前,政府信用已经不能令投资者安心充当债权人的角色。投资者一般将6%作为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警戒值,一旦超过这一水平,该国将面临主权债务危机。意大利的债务问题在PIIGS五国中前景相对乐观,但目前其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水平已接近6%。除意大利之外,PIIGS五国2009年的政府赤字均已经数倍于3%的警戒值,如表2所示。当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不能用新发债务的方式进行弥补时,债务危机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政府失职与制度缺陷PIIGS五国经历如此严重的危机,动作迟缓、不作为或乱开“药方”的五国政府难辞其咎。虽然五国政府在危机前与危机中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其失职行为是危机的重要助推因素。首先,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在大选与民意调查中取悦民众,政府采用“愚民政策”,采取了“饮鸩止渴”的行为。例如,希腊政府在2009年之前隐瞒了大量的财政亏空。其次,一些政府试图通过各种途径逃避欧盟委员会与欧洲央行的监管处罚。德国、法国等经济发展“龙头”曾是这方面的负面典型,而其他国家也随之纷纷效仿。再次,以爱尔兰、西班牙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政府放任国内经济泡沫膨胀,一旦泡沫破灭,又动用大量的纳税人财富去救助虚拟经济,导致经济结构人为扭曲。最后,政府首脑过于畏首畏尾,不敢采取果断措施将危机扼杀于“萌芽状态”。例如,意大利政府在2009年赤字达到5.3%时没有采取果断行动,而是一味拖延,导致了目前危机升级的局面。欧元区的制度缺陷在本次危机中也有所显现。首先,根据欧元区的制度设计,各成员国没有货币发行权,也不具备独立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负责整个区域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政策实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统一的货币使区域内的国家享受到了很多好处,在经济景气阶段,这种安排促进了区域内外的贸易发展,降低了宏观交易成本。然而,在风暴来临时,陷入危机的国家无法因地制宜地执行货币政策,进而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和增加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能通过紧缩财政、提高税收等压缩总需求的办法增加偿债资金来源,这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冰岛总统近日指出,冰岛之所以能够从破产的深渊中快速反弹,就是因为政府和央行能够以自己的货币贬值,来推动本国产品出口,这是任何欧元区国家无法享受的“政策福利”。而英国政府也多次重申不会加入欧元区。2.欧债危机中的各国表现PIIGS五国:债台高筑但境况不同饱受危机困扰的PIIGS五国均处于很高的负债水平,如表3所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应超过60%,而除西班牙政府债务水平与该水平较为接近外,其他国家债务水平均大幅超标。希腊与葡萄牙两国实体经济缺乏增长动力,但工资水平、社会福利、公共事业等方面支出巨大,政府对债务高度依赖,且在借新还旧的过程中,不断净增新的债务,利息支出已超出国家财政的支付能力。20世纪80年代,希腊公共负债相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1.6%,而2000年之后,这一比值在超过100%后仍不断攀升,预计2011年将达到152%。20122014年,希腊将有1920亿欧元的到期债务需要展期,另需发行450亿欧元新债以应对财政赤字。葡萄牙的境遇与希腊类似,虽然程度稍轻,但对外界的影响却更加令人猝不及防。2011年7月6日,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突然将葡萄牙的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至属于垃圾级的Ba2,并将评级展望定为“负面”,亦即在未来1218个月内可能会进一步调降该国评级。此次下调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很大打击。爱尔兰与西班牙两国政府偿付能力问题并不突出,但国内银行业自次贷危机以来,饱受坏账困扰。在救助银行业的过程中,政府付出了巨大成本。以爱尔兰为例,该国在19952007年维持了5%以上的高速增长,随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房地产业景气度急速回落,最终在银行体系内形成了大量坏账。截至2011年5月,爱尔兰政府至少向金融机构注入了700亿欧元,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据估计,继续注入300亿500亿欧元资金后,可基本完成对该国银行业的救助。西班牙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高达9.2%,其债务问题同样源于国内的房地产业,且饱受高失业率的困扰。2011年一季度,西班牙失业率为21.29%,而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40%。意大利是PIIGS五国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在欧元区17国中仅次于德国和法国而位列第三,经济总量在区域内的占比约17%。意大利国债余额高居欧元区榜首,占GDP的比例则仅次于希腊,排名欧元区第二。该国不但债务总量巨大,且到期偿还问题突出。根据穆迪评级公司的最新统计,2011年,意大利的利息支出将超过政府财政收入的10%,其中大部分债务将在未来五年内到期,相比之下,债务缠身的西班牙的利息支出也不过只占到本国财政收入的6%。意大利的经济基本面在危机国家中相对优良,自身“造血”能力也相对较强,市场对该国的经济前景并不十分悲观。2011年7月中旬,意大利成功发行了67.5亿元一年期国债,虽然收益率较6月时高出了1.5个百分点,但投资者普遍认为此次发行是意大利债务危机走向缓和的乐观信号,当天意大利股市即上演了逆转行情。欧元区:经济整体萎靡但强国仍有余力受PIIGS五国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整体负债相对GDP的比率已经达到85%,无论从净态比率方面还是动态进展方面来看,该区域已经处于慢性债务危机之中。德国和法国作为欧元区经济总量前两位的国家,在本次危机中表现稳健,其中德国的经济复苏势头十分明显。本文以2001年6月为基期,对德国与欧元区的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并以美国工业增加值数据作为参照,结果如图1所示。在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期间,德国经济深受影响,但2009年6月起,德国经济一直处于复苏过程之中。一方面,德国以汽车、机械为代表的核心部门保持着较强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欧元贬值增加了德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出口导向型的德国经济起到了提振作用。2011年以来,德国出口强劲增长。2011年5月,德国出口同比增加19.9%,环比增加4.3%。今年初以来,德国股市DAX指数涨幅逾2%,说明投资者对欧元区不同经济体的未来前景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经济与危机四伏的欧元区形成了“跷跷板”效应,而这种效应在短期内能够起到区域内的“稳定器”作用。3.欧债危机对其他主要国家的影响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层面受危机影响较小。欧洲虽然是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但由于出口仅占美国GDP的7%,整个欧洲出口对美国GDP的贡献仅有1%,因此美国经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很低。但英美等国的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危机国家债券,偿付前景尚不明朗,一旦止付将可能引发新一轮连锁反映。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景气下滑,进而影响本国经济。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需求,如果危机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必将在实体层面向中国传导。4.欧债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本次欧债危机中,以爱尔兰、西班牙为代表的“泡沫破灭”国家的债务问题始于银行业,通过政府的救助开始由银行体系向本国政府传导。而银行由于持有大量的政府债券,再度面临潜在资本损失。很多银行由政府持股或控制,政府在危机时刻对一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也肯定会伸出援手。在此情形下,这种债务危机不断在政府与银行之间传导的模式一旦形成,必将对全球经济造成致命打击。在欧洲,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的现象十分普遍。希腊国家银行是希腊国内最大的银行,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前,该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1%的高水平,但该行持有18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一旦希腊政府进行债务重组,这些债券将大幅贬值,该银行也必将遭受重创。希腊国外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也持有大量希腊国债,例如,巴黎百富勤集团和德国商业银行分别持有50亿欧元和3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希腊作为欧元区的小型经济体,其国债的减值对债券持有人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杀伤力。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一旦发生国债减值,势必再度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英国巴克莱银行在西班牙拥有约439亿欧元的债权性资产,规模仅次于该行在英国、美国的资产数量。这些资产有一半以上与房地产业相关。与上述机构相比,目前,由英国政府控股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处境更糟。该行持有高达640亿欧元的爱尔兰债务,其中120亿欧元的债务已经违约。该行总资本在2010年末为580亿欧元,虽已得到英国政府的救助,但如果爱尔兰债务问题继续恶化甚至全面违约,则该行必将面临破产的窘境。意大利作为全球第三大国债发行人,其债权人遍及世界各地。欧洲银行业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意大利债务高达9987亿欧元。美国金融业在欧元区也拥有巨大的风险敞口。根据巴克莱银行的统计,美国银行业持有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分别高达2690亿美元和1790亿美元。一旦这些债务出现违约,处于温和复苏过程中的美国金融业必将再次遭受重创。信用评级机构是在金融市场中处于相对独立地位,但又在某种程度上高度参与市场的特殊群体。在本次欧债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试图摆脱在美国次贷危机时遭受的指责,希望通过事前预测各国危机程度的做法,挽回声誉。但评级公司在本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与次贷危机时依然相似,区别在于大幅下调评级的对象由证券化资产变成了主权国家。这些机构往往在经济形势大好时,不断地上调评级;经济形势转差时,过分悲观地估计评级对象的信用状况。没有证据表明评级公司比市场其他参与者占有更多信息,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的模型能够用于预测。可以预计,本次危机过后,这些评级机构将再度面临公众的指责。但目前为止,这些机构对媒体和公众的影响力仍然很大,依然是市场中的重要参与力量。5.发展态势与救助模式展望危机国家已经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解决自身的痼疾,周边国家、机构的援助方案与援助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危机的进程。德国作为欧元区内经济总量最大的主权国家,其对危机国家的救助意愿与救助能力将成为左右危机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德国经济与财政状况正在逐步恢复,前景较为乐观,因此德国有余力向危机国家提供帮助。从另一角度出发,稳定和谐的欧元区是德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德国自身已无法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而独善其身。一方面,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基本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决定了德国难以退出欧元区;另一方面,德国也不可能坐视危机国家的问题恶化而“隔岸观火”,一体化的制度设计注定是“牵一发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