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技术操作要点.doc_第1页
模板工程技术操作要点.doc_第2页
模板工程技术操作要点.doc_第3页
模板工程技术操作要点.doc_第4页
模板工程技术操作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模板工程技术操作要点文件类别:技术类文件编制部门:工程管理部 编 号 :CCCC-JSYQ-002编制:审核:批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项目经理部 1一般规定1.1模板及支撑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1)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力、侧压力和施工中产生的荷载,模板变形在允许范围内:(3)与钢筋和混凝土施工工艺相适应,便于钢筋绑扎及安装、混凝土浇筑和养护;(4)面板平整、光洁,接缝严密、不漏浆;(5)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保证施工安全。1.2模板的材料可选用钢材、木材、胶合板和塑料等,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3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刷脱膜剂。脱膜剂不得污染工程结构和构件、钢筋和混凝土接茬部位。1.4组合钢模板和滑动模板等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模板设计2.1模板设计方案应满足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体型、施工分层或分段的要求,并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方案所确定的浇筑顺序、浇筑方式、浇筑速度和施工荷载等控制条件的要求。2.2模板设计应对模板及支撑的材料、制作、安装与拆除工艺提出具体要求。大型模板和承重模板应有模板总装图、支撑系统布置图和细部结构详图,并应标明设计荷载和变形控制要求。2.3普通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可参照附录F。普通模板与支撑系统应考虑下列荷载,并按表2.3规定进行荷载组合:(1)模板和支架的自身重力;(2)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力;(3)钢筋和预埋件的重力;(4)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的重力;(5)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6)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7)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模板及支架的荷载组合注:处在波浪和水流作用水域的模板及支撑在计算稳定时尚应考虑波浪和水流的作用。2.4当验算模板及支架刚度时,其最大变形值应满足下列要求:(1)结构外露面的挠,不大于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且满足结构表面平整度要求;(2)结构隐蔽面模板的挠度,不大于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3)刚模板面板的变形,不大于1.5mm;(4)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不大于相应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2.5模板及支撑结构在自重和风荷载等作用下应满足稳定性要求。模板制作3.1模板及支撑应按模板设计图和工艺文件加工制作。成品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3.2钢模板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零、构件下料的尺寸应准确,料口应平整;面板、肋、背棱等部件焊前应调平、调直。(2)模板的组装组焊应在专用工装和平台上进行,并应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法。(3)模板的焊缝应均匀,焊缝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焊渣应清理干净,不得有夹渣、气孔、咬肉和裂纹等缺陷。(4)模板面板应平整、无锈蚀,并应刷油保护;模板外表面应涂刷防锈油漆。3.3木模板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木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平整、光滑。(2)模板的拼缝宜做成搭接缝或企口缝,当采用平缝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漏浆。3.4胶合板模板的板面组配宜采取错缝布置,支撑系统的强度和刚度应满足要求;高分子合成材料面板或塑料模板的制作接缝应严密,边肋及加强肋安装应与模板成一整体。3.5模板的吊环严禁使用冷拉钢筋。焊接式钢吊环的焊缝长度及焊缝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6混凝土底胎的场地应坚实、平整,胎膜尺寸应准确,表面应密实、光滑。3.7透水模板的敷面材料应敷设平整。3.8模板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模板制作允许偏差模板安装4.1模板和支架系统的安装应满足模板设计的要求,并应与钢筋帮扎及装设等工序配合进行。4.2大型模板及支撑在安装过程中,必须采取满足稳定性要求的临时固定措施。4.3模板支撑的支承部分应稳定、坚固、可靠,应能抵抗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偶然冲撞和振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撑应支承在坚实的地基或者混凝土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斜撑不得滑动。(2)当采用在下层混凝土中预埋锚拉螺栓作为上层模板支承时,下层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3)桩帽或墩台等构件的模板,当采用夹桩木作为支承时,应对夹桩木进行设计,安装后应对夹桩木的标高及稳固情况进行检查,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产生松动。4.4跨度大于4m的现浇梁、板构件的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1/1000。4.5预制构件模板的支立宜采用“帮包底”的支模方法。当采用“底托帮”支模方法时,应在侧模板底端设置防止漏浆的措施。4.6对结构或构件竖向棱角和底部棱边处宜坐抹角处理。4.7模板的钢拉杆不应有弯曲。伸出混凝土外露面的拉杆宜采用端部可拆卸的结构形式,拉杆于锚定件的连接应牢固。4.8分层浇筑的模板应逐层控制上下层的偏差。模板下端与混凝土的接触不应有错台。4.9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遗漏,并应安装牢固,其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4.10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预制构件模板安装允许偏差4.11现浇结构和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4.12混凝土现浇时,应按模板设计荷载控制浇筑顺序、浇筑速度和施工荷载。模板上不得堆放超过模板设计荷载的材料和设备。4.1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调整模板的形状及位置。对重要部位的承重结构,应进行监测。5模板拆除5.1模板拆除的顺序应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当无要求时,应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5.2模板拆除时,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侧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进行。(2)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后进行。(3)底模等承重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足够承受自重及其他可能叠加荷载或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时进行。混凝土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4)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底模拆除应在构件建立预应力后进行。(5)水下和水位变动区结构和构件的模板拆除时间应适当延后。5.3大型模板和承重模板拆除时,应按模板设计的要求,采取防止模板倾覆或坠落的措施。5.4模板拆除后,应对遗留在结构或构件表面上的拉杆及拉杆孔眼进行处理。拉杆头的保护层的厚度不得小于设计最小厚度,拉杆孔眼的封堵应密实、平整。5.5对拆下的模板、支撑及配件应及时清理、维修,分类堆存、妥善保管,钢模板应做好防锈。5.6大型模板堆放时,应垫平、放稳,并应采取防止翘曲变形的措施;大模板竖立存放应满足自稳要求。6特种模板6.1充气胶囊芯模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囊使用前应进行漏气检查。(2)胶囊的充气压力应能保证预留空心的设计形状和尺寸。用于空心桩和空心板时,其气压宜采用0.030.05Mpa。从开始浇筑混凝土到气囊放气时止,其气压应保持稳定。(3)固定胶囊的箍筋或压块数量和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4)胶囊的放气时间应经试验确定,并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能维持其构件形状为原则。抽胶囊时应避免碰损孔壁。(5)胶囊在使用中应避免被帮扎钢筋的铁丝头、定位箍筋焊口等扎破或划破。每次用后应将其表面的灰浆清洗干净。6.2整体弹性钢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弹性钢模板宜用Q235钢板,冷压成型。(2)模板的回弹角度应经试验确定,宜使模板顶口回弹量为3040mm。(3)模板下口侧板与底板应为圆弧连接,其半径宜为30mm。(4)弹性钢模板宜用专用顶撑或对位卡具固定。当采用对拉卡具时,卡具横杆距模板顶口的高度宜为3050mm。6.3扭工字块、钩连体、四脚空心块等人工块体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的几何尺寸应能保证块体的设计重量。(2)模板的结构型式应与块体的浇筑、脱模、起吊工艺相适应。(3)模板的分片应便于小片制作、大片组装和支拆。(4)人工块体模板宜在工厂制作,其曲面、折角宜冷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