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鱼实用技术.doc_第1页
网箱养鱼实用技术.doc_第2页
网箱养鱼实用技术.doc_第3页
网箱养鱼实用技术.doc_第4页
网箱养鱼实用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箱养鱼实用技术一、网箱养鱼大有作为1、网箱养鱼生产的特点 网箱养鱼,就是在适宜养鱼的水体里,设置一定规格的网箱,饲养鱼种或成鱼。这种养殖方法是七十年代初期从国外引进的不同于我国传统养鱼方式的一种新型养殖方法。是属于集约化养殖的范畴。经过我国各地多年探索,它不仅适合近海和港湾,而且对开发内陆水域江河、湖泊、水库等大中水面都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网箱养殖,就是依靠箱内、外水体交换,保持箱内水质清新、溶氧量高、天然饵料丰富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下,从事育种和商品鱼生产。它具有水活、密放、精养、高产的特点。这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哪怕是在水温较低、鱼类生长环境较差的丘陵山区,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高的产量,因而发展网箱养鱼,有利于开发山区溪河、水库资源,发展渔业生产。2、网籍养鱼增产的原因 网箱养鱼为什么能取得高产呢?主要有三个原医:第一是网箱设置在水中受风浪的影响,水体流动和受箱内鱼群游动的影响,使网箱内、外水体产生对流,形成水体交换。交换的次数越多,箱内水体的含氧量就越高,入箱的浮游生物等鱼饵也越丰富,能够满足鱼种和滤食性鲢、鳙鱼对食饵的需要。第二是网箱的大小通常只1020平方米,但被设置网箱的水域面积大,一般比网箱大千、百倍。这样大面积的水体与小面积网箱水体交换,能够经常保持网箱内鱼类赖以生存的水中溶氧,经常处于较好的水平。尽管网箱内鱼群密集,网箱内却不缺氧。在一定水温条件下,水中溶氧量越高,鱼类的摄食强度也越大,更加有利于鱼类生长。第三是鱼在网箱内活动的空间小,因而活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能量消耗,增加了鱼体营养的积累,有利于生长和育肥。所以,发展网箱养鱼,是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渔业,大有前途的一项事业。3、网箱养鱼的好处网箱养鱼有许多优点:一是不与粮食争地,节省了挖鱼池的劳力。通过发挥水域生态优势,不需要增氧机械,就能实现稳产高产。二是网箱养鱼的设备简单、移动方便,操作容易。节省劳力,便于管理。三是捕鱼方便,放养鱼种的回捕率高。还可以随时起捕,鱼货质量好。四是网箱养鱼可以改变罗非鱼的生活环境,能够有效的控制繁殖,口提高上市规格。五是网箱养鱼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使放养品种优质化、单一化。也可以不投饵(对鲢鳙鱼)或少投饵,利用天然饵料生物,省肥、省饵。六是置办容易。养鱼网箱,通常每亩一次性投资为5000元,一般当年就可收回全部生产成本,并有盈余。在正常情况下,网箱可使用四、五年。因此它具有投产快、鱼类生长快、生产周期短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根据各地网箱养鱼的经验,每亩鱼种箱当年可以生产1215厘米规格的鱼种68万尾,比池塘培育鱼种产量高1015倍。一般不投或少投饵的成鱼网箱,每亩可产商品鱼5000公斤。可见,发展网箱渔业,是加速开发大水面,“靠水吃水”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的生产门路。二、国内网箱渔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网箱渔业发展简况在1 973年才开始引进网箱养鱼技术。最初,是由中科院水生所在武昌东湖利用培育鲢、鳙鱼种。尔后在山东、浙江、湖北、安徽、上海等省、市得到重视。据1978年不完全统计,全国网箱养鱼面积227亩,其中160亩鱼种网箱,平均亩产10厘米以上的鱼种l 5万尾。以养滤食性鱼类为主的67亩成鱼网箱,平均每亩产鱼2600公斤。单产高的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网箱养殖罗非鱼,每平方米净产4 85公斤,折合亩产3。23万公斤。该所单养草鱼的网箱,每平方米净产达1 45公斤。1 979年全国网箱养鱼面积达2000亩。从此后,网箱养鱼已遍及全国各地,养殖水域,既有湖泊、水库、江河等天然水域;也有养殖商品鱼基地等肥水水域。养殖类型,既有网箱培育鱼种;也有商品鱼养殖。饲养鱼类品种有滤食性的鲢、鳙鱼类,也有吃食性的鲤、草、鳊,鲫、尼罗罗非鱼及虹鳟、白鲳、鳜鱼等名贵鱼类。许多单位在网箱养鱼方面取得了好成绩。三、网箱制作1、网箱材料网箱一般由框架、浮子、沉子和网衣组成。网衣材料,目前有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合股线缝合而成的和塑料双向牵引网缝合的。过去虽有使用尼龙线织作网衣,但成本较高,而且又容易附着有害生物,不易洗刷。金属网衣,我国目前使用的还不多,主要是材料来源困难、笨重、操作不便,用塑料挤出网制成网箱,透水性能虽好,但易断裂。因此,以聚乙烯网衣较好。网线规格:通常鱼种箱为:21、22、31三种;成鱼箱为32、38、34三种。网箱的附件,固定系统有:木桩、锚(或石块)。漂浮系统有用楠竹、木材或塑料管作的框架。浮子的种类很多,凡具有浮力的器具都可采用,其中以泡沫塑料浮子或浮桶浮力大,负载力强,抗腐蚀,经久耐用。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用密封口的坛子作浮桶。 沉子:通常用铅制成,也可使用表面光滑的瓷沉子。有时不用沉予,仅用毛竹支撑箱底或用砖头压住箱底四角,也可代替沉子。2、网箱的形状和规格网箱形状的确定,主要应以便于操作管理帮增加水体交换量来考虑。目前各地使用的网箱的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八边形、八角形和腰鼓形等。但多数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因在同等容积的情况下,长方形比正方形表面积大。例如一个长、宽、高均为3米的正方形网箱和一个长6.75米,宽2米、高2米的长方形网箱,其容积都是27立方米,但表面积不同,正方形为54平方米,长方形为62平方米,因而长方形比正方形具有较大的水体交流总面积,有利于滤食性鱼类生长。所以,养鲢、鳙鱼多采用长方形网箱。 网箱规格的大小,一般按照预期养成的鱼类规格和水域状况来确定。网箱过大,不够灵活机动,管理不便,容易被风浪损坏,特别是水的接触交流面比例不大,也失去了网箱养鱼的意义。相反,网箱过小,则网箱材料和附件增多,投资较大。对于人工投饵的网箱,尤其容易增加饵料流失。实践表明:育种网箱面积以不超过30平方米,设置在大型湖泊、水库和江河网箱不超过100平方米为宜。 网箱网目的大小,应根据养殖对象来定。在生产中,鱼种网箱的网目通常选择11.1厘米(鱼种进箱规格体长为4厘米)。成鱼网箱多为253厘米。根据各地经验,当具有一定规模的网箱生产时,使用多级网目的网箱进行多级放养,可以加快箱内鱼的成长速度,虽然花工较多,但鱼种规格大,个体整齐。 3、网箱与放养鱼种的关系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测算,可以拦截不同规格的网目标准如下表:可拦截鱼种的最小规格设计的网箱网目(厘米)长度(厘米)3.36.710.013.316.7静水中0.71.52.33.03.3流水中1.52.02.34、网箱装配与提高箱体有效容积 由于目前养鱼网箱底部没有固定,网底在水下呈现的形状与设计的形状不一样,养鱼网箱的横切面一般呈“型。网箱在空间和在水下展开的形状是基本相近的,因此,养鱼的有效容积一般占设计容积的2334,也就是说有近13的网箱没有被利用,直接影响着网箱养鱼的效果。随着箱体大小和深浅的变化,这段横切面与“0”形状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网箱体积和高度越大,它的底部形状变化也越大。因而,有效容积的利用率也就越小。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办法:一是人工投饵养鱼的网箱,采用正方形网箱。因为,正方形箱体边长比长方形的长边要小,由于跨度小,沉降也随之缩小。二是改网箱箱壁纵目装配为横目装配。因为横目装配的网箱承受力小于纵目网箱,因而箱形的变化小于纵目装配的网箱。所以,底部变化较小。三是,用竹杆将箱底四周撑开,固定牢靠。这样既可较大限度有效地利用设计容积,也提高了网箱内外水的交换能力。尤其是人工投饵养殖鲤鱼、草鱼和罗非鱼的网箱,值得特别注意。四、网箱养鱼的类别1、按设置水域和方式区分在淡水网箱养鱼生产中,一般采用封闭浮动式和敝口浮动式网箱。因为这两种形式的特点是:把箱体悬挂在浮力装置或框架上,使箱体离底面,能保持箱内水质清新。鱼群在箱内占有的水体,体积不变,能够随水位变化而升降,可随风浪和水流而漂动、转动,也能够灵活机动地迁移网箱设置的位置。其缺点是不能抗御较大的风浪。所以,浮动式网箱多设置于湖汊、港湾和回水湾等水位比较平稳的地方。下面分别介绍: (1)封闭浮动式网箱。以当前已经推广使用的一批封闭浮动式网箱为例:箱体规格是742 米,长方形,六面体,在箱体上部的一角(即盖网与墙的缝合处)留一活口, 长为80一100厘米,作为鱼种进出口和供抽样检查用,平时封闭。箱体上盖四边,用36聚乙烯绳作帮纲,并以此纲绳把箱体固定在框架上。框架根据箱体的长、宽,用直径为1012厘米的杉木或楠竹扎成,四角用1012号铁丝扎紧,若用杉木也可用螺丝固定。框架大小形状应与箱体相适应。在扎制框架之前,将楠竹或杉木用桐油连续油23次,使框架下水后能保持浮力,同时延长使用年限。框架的浮力,一般是以能浮起网箱为度。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浮力不足,在框架的四角可加挂浮子或浮桶。为使网箱下水之后能立体张开,网箱底纲可系上沉子,同时用毛竹串通箱体四周,保持网箱下水后不变形。在箱的四角也可以系上较大的沉子或半截红砖,一般28平方米的网箱,沉子重5公斤左右。网箱定位:一般每个网箱可用一根长20米的较粗的乙纶网绳,一端系于网箱框架的短边,另一端系于铁锚(或石头、水泥预制件)上,这样网箱可以在11.5亩的水面范围内随风浪水流自由浮动。这种网箱适于饲养滤食性鱼类。 (2)敞口浮动式网箱。 网箱结构、框架组成和固定方法与封闭浮动式网箱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墙网高而无盖。为延长网箱的使用年限,将墙网制成两节,水下部份称箱体,水上部份称罩网,罩网被太阳曝晒易于老化。箱架每隔一米左右竖一根木棍(或毛竹),在架的四角和四边中间)以742米的长方形网为例)各用一根长3.5米、直径2厘米的钢管穿过框架上端1.4米,下端入水21米,网箱的下层和墙网的上边,四角及各边中间,用绳索紧扎在钢管和毛竹棍上,使箱体成形。这种网箱适于饲养吃食鱼类。 (3)固定式网箱 这种网箱一般设置在水位:比较稳定、水流较急、交通频繁、水面狭窄的水域,也适用于哑河、主干渠和大型鱼塘。它是将网箱借助水泥桩(或木桩)固定在一定位置,使一部分箱体浮出水面,固定于一定水层。当水位变动时,箱体的深度也随之变化。这种网箱同样也便于操作、容易管理,而且抗风浪能力强。固定式网箱,结构简单,一般不需要盖网。网箱面积60一100平方米,在网箱底纲的四个角上各装一个滑轮或粗铁环,用绳索控制底网升降。网箱设置时,以35个箱列为一排,网箱间距在1.5米以上。在水泥桩上搭有支架,铺上木板作为人行道。网箱露出水面的部分墙网高1.5米,以防止逃鱼。这种网箱多用于人工投饵养殖粗鳞鱼和名贵鱼类。(4)沉下式网箱就是把六面体封闭式网箱整个沉没在水体之中。这种方式是在水体深度允许的条件下,借助锚、链或竹、木桩,把网箱沉入水面下选定水层。使箱内鱼群固定栖息一定水层之中。通常设置沉箱,要求网箱入水0.51米处,上不出水,下不贴底。在遇有暴风雪、急流和风浪较大时,收效尤为明显。用这种方式的网箱作为鱼类或苗种越冬之用,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其缺点是不便检查、洗箱。2、按饵料来源、品种和养殖目的区分:(1)不投饵、半投饵和投饵网箱依照饵料来源区分:有不投饵、半投饵和投饵三种。依靠天然饵料生物养殖的如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常不投饵。半投饵的如养殖罗非鱼仅靠天然饵料,产量不高,若加投人工饵料,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全投饵,如养殖鲤、草、鳜、鲶、鲈、鳊、鲂等鱼,不进行人工投饵,这些养殖鱼类就无法生存。(2)网箱单养与混养单养:是在网箱中单养某一个品种,这种方法日常管理和投饵都很方便。缺点是未能充分利用水体天然饵料生物,发挥水体毕产潜力,但有些食性有矛盾的鱼或肉食性鱼类进行单养是必要的。 混养:是以某一种鱼类作为主要养殖对象,适宜搭养一、二种其他鱼类。这种方法在我国目前还较普遍,如鲢、鳙鱼混养,草、鳊鱼混养,鲤鱼与罗非鱼混养,鲢或鳙鱼箱搭养罗非鱼等。 (3)培育鱼种网箱与商品鱼生产网箱。养鱼种:利用网箱培育鱼种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投放水库、湖泊,以增加大中型水域鱼类资源,其二是为商品鱼继续养殖提供鱼种。养商品鱼:开发养殖水体或部分大水面,首先实现精养高产,为城乡人民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为社会创造财富,增加人民收入。五、网箱设置l、水质条件和鱼的生长水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养鱼生产只有满足鱼类对水域环境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生产潜力,提高单位产量。现将水和鱼的几个关系介绍如下:(1)水温:鱼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水温不同而变化。一般鲤科鱼类在水温7左右开始进食,13左右开始生长。青、草、鲢、鳙和鲤鱼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一30。在此范围内水温上升,则鱼类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而且能较好地消化利用饵料。因此,从事养鱼就要在这个适温范围内加强投饵管理,充分满足需求,以便加速鱼类的生长。(2)透硬度:水体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明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寡和水质的肥瘦。夏季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的透明度就会降低水质偏肥;冬季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水质转瘦,水的透明度升高。通常大水面的透明度在30一50厘米对,表明水肥,饵料生物丰富,溶氧量高。测量透明度的方法,常用“透明度盘”,即在直径为20厘米左右的圆盘上,涂上黑白相间的两种油漆,铁片下面焊上一铁块,使之下沉,上拴一根标有尺寸标记的绳子,垂直放入水中到刚好看不见白色为止,记下圆盘达到的深度,此时即为水的透明度。(8)酸碱度:水的酸碱度用PH值表示。PH值等于7时,水为中性,大于7时为碱性,小于7时为酸性。一般鱼类和大多数水生生物喜欢生活在微碱性的水体中。通常养殖的鲤科鱼类,适宜的酸碱度在PH79之间,最适范围为7.58.5。 (4)溶解氧。水体内的溶解氧含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也与饵料生物的繁衍和水中物质环境密切相关。水中的氧气绝大部分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少部分来自空气。一般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时鱼类摄食旺盛,生长速度快,饵料利用率高;溶氧量在8毫克升时只能维持正常呼吸;溶氧量为2毫克升对鱼的生长受到影响;溶氧在1毫克升以下,鱼类“浮头”,甚至因长时间“浮头”造成死亡。因此,养鱼水域一定要维持较高的溶氧,才能达到增加鱼产量和节约饵料用量的目的。(5)营养盐类:水中营养盐类主要有硝酸盐类和硅酸盐类。一般含营养盐类多的水,鱼类的天然饵料量也大,称为肥水。通常硝酸态氮含量在2一3毫克升,铵态氮含量在0.ll毫克升,磷酸盐的五氧化二磷含量在0.11毫克/升和硅酸盐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为3毫克/升时,这样的水质条件有利于实现养鱼高产。值得注意的是:营养盐太多,耗氧量就大,就有造成水中缺氧使鱼中毒的危险,在大水面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在小水面设置网箱就必须注意,应施肥适当,做到量少多次,控制营养盐的浓度。在没有分析水质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水色来判断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大致含量。一般绿褐色、黄绿色、油青色、透明度不大的水,都是营养盐含量较好的水体。 2、设箱水域的选择 网箱设置场所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决定网箱养鱼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水域都能进行网箱养鱼。网箱养鱼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必须是适合鱼类生活要求的水域环境。特别是水中的溶解氧要比较高,其饱私度最低要求保持在70以上。在适合网箱养鱼的水域里,选择设箱埠头,须注意以下几方面:(1)网箱区的水深不宜过深或过浅,一般37米较好。选择没有水草的水域。因为水草丛生,既影响水体流动,抑制波浪形式,阻碍氧气扩散,可以造成水体氧份分布不均或缺氧,容易出现鱼类死亡事故,而且水生植物稠密,杂草丛生之处,往往是敌害生物栖息场所,容易造成凶猛鱼类、幼鱼及其他敌害的侵击,严重危害网箱生产。(2)水流畅通,水质新鲜,避风向阳。水流和风浪能促进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使箱内饵料生物和溶氧能得到不断补充,又便于消除残饵粪便,改善水域环境,这是网箱养鱼能在高密度下获得高产的理论依据。但是网箱水体交换量与鱼类对水流、波浪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据有关单位测定:网箱内水体交换量以0.137立方米秒为好。根据鱼类对流速的耐受力和各地养鱼的经验,网箱设置水域的流速以选在0.050.2米秒范围内和风力不超过五级的回水湾为好。对向阳、避风、波浪不大、水温较高、底质平坦、有机物沉积较少的库湾、湖汉、江河回水湾应该优先选择作为设置场所。(3)根据养殖鲢、鳙鱼的经验,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和种类的优劣,是获得养鱼效果的物质基础。据分析,每升水中的浮游植物量为200万个,浮游动物2000个时;养殖鲢、鳙鱼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网箱养殖其它滤食性鱼类亦然。为此,养鲢、鳙鱼网箱设箱埠头首先应选择在径流面积大,四周落叶植物多、水域消落区大的地方。这是因为这些地点集雨面积大,肥料来源广,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据各地分析:水库中、上游的库湾、湖汊,有生活污水注入的注水口以及河渠的汇集处,都是设置网箱较为理想的场所。(4)设箱场所应当完全摒除有毒工业废水汇集区。3、网箱设置布局合理的网箱布局,应以增大滤水面和有利于操作管理为原则。通常网箱间距应保持在1015米以上。否则,一字形排列,网箱间距过小,往往会造成迎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或第二个(流速较大时)网箱的鱼类生长好,依次向后产量也依次降低。根据过来经验:布局网箱最好按不同放养品种和饵料来源加以区别,即对养殖鲤鱼、草鱼等吃食性鱼类,完全依靠机械自 动投饵的网箱和设置在主干渠、回水河湾,经常处于微流水下的人工投饵网箱,可以适当集中,也可以以两个网箱串联为一组,箱距接近,保持组距不少于15米。凡设置在湖泊、水库和大塘中养殖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在排列上都宜按“品”字形、“梅花”形或“八”字形排列,使网箱之间距离保持1530米,以保证每只网箱都能有充分的水交换量和大最的天然饵料补充。六、网箱养鱼养殖对象的选择及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选择放养对象的原则网箱养鱼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进行的,对养殖对象的选择,主要应从网箱养殖的生态条件和特点出发,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养殖鱼类的适应性:即能否适应高密度的网箱环境,和当地水温、盐度、酸碱度(PH)等生态因子的要求。 (2)食性:养殖鱼类是植物食性、动物食性或杂食性的鱼类,要根据养殖的目的和环境条件来决定,重要的是通过努力能保证充足的饵料来源。 (3)苗种来源容易取得,有群众性培育鱼种的条件和基础,运输方便,苗种来源有可靠的保证。(4)养殖对象抗病能力较强,疾病少或有切实有效的免疫防病措施,确能提高成活率。 (5)经济效益高,要求生长快、质量好、增肉率高,养殖成本较低、产品符合市场供求。我国目前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以鲤、草、鳙、鲢、鲂和尼罗罗非鱼为主(含福寿鱼),也有少数单位养殖鳗、鲶、鲈、虹鳟、自鲳和鳜鱼的。其中鲢、鳙鱼为滤食性鱼类,在富营养水域,不需投饵,依靠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为食,生长快,商品率高,是属于成本低、效益高的经济鱼类。鲤、草鱼销路好,价值高,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饵料来源广泛,是重点养殖的对象。罗非鱼性贪食,养殖在肥源充足、有生活污水来源的水域,效果也好。从市场消费的观点考虑,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势在必行。网箱养殖鱼类的品种必将逐步扩大。2、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征 (1)鲤鱼。鲤鱼是常见的鱼类,分布很广。我国养鲤历史最早。现在已知世界上鲤鱼的变种有30多种,鲤鱼是底栖鱼类,食性很杂。随着水温升高,摄食量逐渐增加。在武陵山区,二龄鲤鱼在清明、谷雨产卵。产后到1 2月,是鲤鱼的肥育期。到冬季摄食强度大大减低,但并未完全停食。鲤鱼苗(体长624毫米)以浮游动物一一轮虫、甲壳类等为食。体长24毫米以上以枝角类和底栖动物为食,生活习性与食性便转为底栖杂食。成鱼以各种高等植物碎片(包括种子、茎叶,幼芽等)、底栖动物(如螺、蚬、幼蚌、虾、昆虫幼虫等)为食。人工投喂豆饼、豆类、谷物、酒糟、糖糟、糠、麸、菜饼、配合饲料等也喜摄食。鲤鱼性情温和善跳跃、常成群潜游于水底,生长也快,是网箱养殖较好的品种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又推广了丰鲤、荷元鲤、岳鲤、芙蓉鲤、三杂交鲤等。这几种鲤鱼兼有父、母本的优点,比亲本生长快,也是网箱养殖的新对象。 (2)草鱼。体长而浑圆,外形呈青黄色或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银白,为大型鱼类。鱼苗体长0.210.7毫米时,食物主要为枝角类的裸腹涵和其他浮游动物。体长15一17毫米时,肠管显著增长,咽喉齿数目完备,摄食的食物为大型的枝角类和底栖动物如摇蚊幼虫等,栖息习性也转变为沿线水岸边,同时体侧已开始有原始的鳞片雏形。体长20毫米时,鳞片全部长齐。成鱼草食性,以水、旱草为主要饲料,如苦草、轮叶黑藻、大茨藻、小茨藻、眼子菜、浮萍,芜萍等,人工投喂蔬菜茎叶及禾本科的牧草如苏丹草、宿根黑麦草、多花黑麦草、墨西哥饲用玉米、岸杂一号绊根草等等,也喜食配合颗粒饲料。喜栖息于水的中层,生长快,是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易得病,尤其鱼种阶段容易染病死亡。 (3)鳙鱼。体型与鲢鱼相似,头更肥大,腹面在胸鳍前圆形,腹鳍后至肛门前有角质棱,故窄起如刀口。体色较鲢鱼深,背及体侧上半部为灰黑色,间有浅黄或棕红色泽,腹部银白,体侧杂有不规则的黑斑点。在天然水域里,最大个体可达50公斤以上。鱼苗体长11毫米以上时,食物除轮虫外,还有枝角类和挠足类的无节幼体。体长17毫米以上时,鳃耙数和鳃耙两侧的突起数急剧增加,鳃耙与鳃耙之闻的隙缝愈加变小,滤水的速度变慢,拦阻小食物的能力增大。成鱼鳃耙发达呈栅状,以滤食浮游动物为食。性清温和、行动迟钝、不善跳跃、生长快、疾病少,是滤食性网箱养殖的最好对象。(6)团头鲂(又名武昌鱼),原产子长江中游的梁子湖、都阳湖等大中型湖泊,六十年代中期各地移植驯养,效果很好。团头鲂体高而侧扁,呈长菱形,头短而小吻较钝圆,体呈灰黑色,背部略带铜黄色,体侧每个鳞片后端的中部黑色素稀少,因此,整个体侧呈现出数条灰自色的纵纹。在天然水体里最大个体可达5公斤。腹棱仅自腹鳍基部至肛门。与三角鲂比较:团头鲂口裂较宽,上、下颌角度小,背鳍硬刺短。胸鳍较短,不到或仅达腹鳍基部,鳔有3室,中室最大。团头鲂平时栖息予沉水植物中下层,也是草食性鱼类,主要以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水草为食,也吃菹草、水绵和植物碎屑,幼鱼则以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主要食料,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嫩叶。团头鲂在密养的情况下,当年鱼可达30一50克。一般饲养二年上市,在稀放精养的情况下,可以提前一年上市。成鱼肉味鲜美,不易得病,是网箱养殖较好的品种之一,一般作为搭配混养。(8)鲫鱼:体型较鲤鱼高而短,背鳍特长无口须。体背侧淡灰色,腹部银白色。咽喉齿一列,齿式为4/4。肠最长可达体长5倍。食性很杂,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也喜食车轮虫,枝角类、挠足类、摇蚊幼虫以及昆虫幼虫,甚至也可摄食小虾。栖息于水的底层。鲫鱼分布很广,其生命力和适应性强,耐低氧,窒息点低,又能生活于PH值较高的水域中,是网箱养殖较好的品种之一,最大个体可达11.5公斤。 (9)鲢鱼:又称白鲢,体侧扁,体色淡灰或银白色,腹面正中线有角质棱,自胸鳍的后下方延至肛门。头大,眼睛的位置较低,属上层鱼类,经常活动在水的上层,善于跳跃,性情活泼。鲢鱼喜欢生活在比较肥的水里。主要吃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金藻、黄藻、绿藻及裸藻等。幼鱼阶段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无节幼体及少量藻类。人工喂养时,可用豆浆豆渣、米糠等饲料,1317厘米的鱼种饲养一年能长到1.5公斤左右。七、网箱养殖技术1、网箱培育鱼种利用网箱培育鱼种,可以采取人工投饵培育法,也可以采取不投饵,依靠水中天然饵料灯光诱聚浮游生物的办法。具体选用什么方法,应按照鱼类品种的需求和水域营养性状来确定,对富营养型大、中型湖泊、水库,适于利用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对一般营养型水体可以选用库汊或采用人工投饵培育草、鲤、鳊等鱼种。现将有关网箱培育鱼种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依靠水体中天然饵料生物培育鳙、鲢鱼的方法:网箱配套:就是根据鱼种阶段发育的特点,采用相应网目的网箱,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不断改善供氧、供饵条件。在鱼类旺食季节把鱼种由小到大,分批下箱,然后再根据鱼种增长情况,及时地升级转箱、接连生产,借以扩大水体交换能力,并对原箱彻底清洗唇重新利用,提高周转率。实践证明,育种网箱的网目大小,以三个级差,养殖效果较好。网目可以织成1.2厘米、2厘米、3厘米3个等级,如果使用1个网目规格的网箱,由夏花下箱养成大规格鱼种,一养到底,不利于发挥生态优势,提高网箱育种的规格。选择设箱位置:特别是对设箱的大、中湖泊、水库,往往生态环境复杂,在同一水域的不同区域,水体中饵料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有很大差异。选择设箱位置,要尽可能选择背风向阳,风浪较小,微流水或有生活污水来源,饵料生物丰富的湖汊或库湾内,饵料生物的多寡是决定养殖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有条件的,也可以对培育滤食性鱼类的网箱,使用多功能释放器施用化肥,以培养饵料生物。施用化肥的种类以尿素、过磷酸钙为主,亦可用碳酸氢铵。用量是设箱水域每亩每次用尿素和过磷酸钙各1公斤。不用尿素,町用碳酸氢铵公斤,过磷酸钙500克。施肥在水温15就可开始,最好在18 以上。一般每隔7天施肥1次,在鱼类生长旺盛的79月份,施肥周期可酌情缩短,时逢放水灌田、下雨和溢洪量大,不施或少施;水库上游及库汊可加大用量。施肥,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施用时先将化肥放入释放器,然后打开喷洞,任其自喷,没有释放器的施用时先将过磷酸钙用粉碎机或人工打碎,用水溶于船仓中,后掺加尿素或碳酸氢铵,待其溶解后,均匀泼洒,如能混合施用人畜粪,则效果更佳。此外,网箱设置地区要求没有障碍物和工业有毒废水污染。注意设箱方法:选定网箱设置地点以后,在苗种进箱前12天把网箱装配好,这时,一定要严格检查网衣是否有破损、漏织、滑节,网衣拉力强度,各部分配件是否齐全、牢固。网箱下水后,要使箱体充分展开,形状正常。还应测量网箱底部与水底是否保持一定距离,以防相距过近影响箱内外水体交换。苗种下箱立足于“早”。为了抢季节争取春汛到来之前鱼种下箱,充分利用草子田肥水和湖、库淹没区的浮屑和有机质。第二,实行就地发花育种,减少苗种中转运输,提高下箱的成活率。第三。稀发花,改进传统的发花方法,提倡鱼种池常规消毒、合理稀放、筛选勤拨(池)。鱼苗发花密度控制在每亩5方尾以内。力争饲养20天,使个体达到3厘米;一个月达到5厘米以上。第四、早转箱。对达到一定规格的网箱鱼种,选晴天及时升级转到大网目网箱饲养。促进生长。应该强调指出:网箱培育鱼种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苗种体质和运输状况,常见到鱼种下箱后57天内大量死亡,根本原因不外是鱼种体质差和运输过程中受伤严重。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网箱育种成活率和降低成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鱼种运输前,务需拉网密集,锻炼13次。近距离运输也要坚持先囤养,后起运,使下箱鱼种适应运输环境。对下箱鱼种。必须坚持入箱前筛选,要求规格整齐一致。要在运输前一天停食,实行空腹运输,做到稀装快运,载运密度不宜过高。下箱前视鱼种游水情况或直接投放,或先暂养后入箱。下箱后23天内注意观察,发现死伤鱼种及时捞掉,再补充放足数量。苗种下箱密度,品种搭配合理。鱼种进篇密度取决于水体性状和给饵水平,在富营养型水面养殖鳙、鲢鱼种,每平方米网箱可放养200一300尾,在一般营养型水域放养密度应酌减。放养白种的品种搭配,以鲢鱼为主的,可以搭10鲢鱼;以鲢鱼为主的,可以搭10鳙鱼,无论培育何种鱼种,网箱中都要搭配少量罗非鱼,以减少网箱周丛生物,防止网目被堵塞。日常管理每天坚持早晚巡箱仔细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注意害鱼侵袭,掌握水位升降变化,防止网箱搁浅。从夏花下箱开始之日起,最初,要连续三天每天用水泼箱冲洗,保持网衣清洁,促进箱闪外水体交换。要视生长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补充豆浆或草浆。此外,做好抗风防逃工作。要着重指出的是:江河培育鱼种的网箱,一定要设在流速常年比较稳定,流速小于0.1米秒的位置,在汛期密切注意水位落差,及时调整缚箱缆绳,以防发生逃鱼事故。适时出箱,及时沉箱。按照武陵山区气候条件。通常网箱培育鱼种在6月初放鱼,10月初收获,饲养期120天左右。当水温下降至20以下时,水中的浮游生物也急剧下降,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鱼种体质和降低成活率。处理方法:一是就地放库、放湖;二是转进精养鱼塘;三是在肥水水体选择水深、底平、避风处将鱼种沉箱越冬。来年开春后,再提出水面继续培育或直接转入成鱼网箱养殖商品鱼。 (2)人工投饵网箱培育鱼种 人工投饵主要是培育草、鲤、鲂和罗非鱼等鱼种,其生产技术基本同上。另外,尚需掌握以下几点:下箱鱼种,规格整齐一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时作到操作精心,过筛、过秤小心,计量细心,把好鱼种下箱关。考虑到草鱼种不同生长阶段食性转化特点和鲤鱼在夏花鱼种阶段消业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人工饵料消化吸收率很低。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入箱规格,要求下箱鱼种规格尽可能在6厘米以上。苗种下箱之前须经过“囤箱”,并对草鱼种进行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注射免疫。无论草鱼或鲤鱼种都应用2的食盐水浸泡鱼体消毒5分钟。切实掌握饵料性状和配方,按照鱼种发育阶段的摄食特点,实行粉状、碎屑、面团以及配合饵料相结合,增加适口性。鉴于鱼种阶段,鱼类代谢率高,生长速度快,对鱼饵蛋白质的含量需求较高,一般草鱼种的粗蛋白含量不应少于25;鲤鱼种饵料的粗蛋白含量必须达到36一38,每天给食量要比成鱼体重的百分数多13倍。同时坚持日投饵少吃多餐,每天分46次投喂。除因大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外,应天天投饵,避免造成时饥、时饱,影响生长。2、网箱养殖商品鱼 (1)选择设箱水域。使用网箱要充分考虑发挥生态优势。为取得高产量和高效益,在条件许可时,优先发展的应该是不投饵,不施肥的网箱和利用温流水、渠道、河溪微流水投饵网箱。不投饵、不施肥网箱,其养鱼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水体生产力。为此,在设箱之前,需要对水质理化性状和初级生产力进行调查。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水体中供饵能力合理安排,才能避免盲目性。有人曾提出浮游生物型水库,划分不同营养型的饵料生物如下供参考。贫营养型,浮游植物数量不足30万个升,浮游动物数量不足1000个/升,浮游动物湿重不足1.5克/升,在此情况下,鱼种放养量为38尾/亩,测定鱼的生产力不足10公斤/亩。一般营养型:浮游植物数量为30100万个/升,浮游动物数量10002000个/升,浮游动物湿重1.530毫克/升,在鱼种放养量40一105亩的情况下,测定煎的生产力为1 030公斤/亩。富营养型水域,浮游植物摄为100万个/升以上,浮游动物为2000个/升以上,浮游动物湿重为3毫克/升以上,放养鱼种110尾/亩以上,测定鱼的生产力为30公斤/亩以上(注:以上水深以7.5米计算;浮游生物量按平均量计算,鱼种规格13厘米计算)。可见培育滤食性鱼类网箱的生产差异,基本上取决于饵料生物的差别。适宜的设箱地点,通常是靠近居民区、溪流汇合口、季节性淹没区、向阳避风、阳光充足、水深67米、溶氧量高、饵料生物多的地方。工矿企业的冷却水和温泉水,是保持鱼类最适水温的有利条件。在这种水域设箱,能使网箱养鱼:不受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增加网箱生产时间和提高单产水平。河溪、渠道微流水是养殖吞食性鱼类最有利的条件,但设箱地点要控制水的流速不大于0.10.2米/秒。(2)适当密放混养,品种搭配合理,放养规格大,鱼种来自网箱或经过圈养。为了正确利用鱼类栖息层次和食饵之间的互利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潜力,网箱养鱼也要实行合理搭配密养。按照过去的经验,在富营养型水域,视浮游生物的主要类别,网箱放养鱼种,以鳙鱼或鲢鱼为主,其放养量占总数的7080。同时套养草,鲤、鲂、鲴鱼510和罗非鱼10左右。在养殖草鱼或鲤鱼的网箱,搭配10左右的罗非鱼和鲴煎,既有利充分利用箱内残饵,增加产量,还可以起到清箱的作用,保持网箱的透水性能。放养密度:对不投饵成鱼网箱,一般为每平方米4060尾,鱼种个体重量为60克左右。鳙,鲢鱼的比例分别是80和20,人工投饵养殖鲤(草)鱼,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网箱80120尾,鱼种规格尾重100120克,鲤(草)占85,鳙鱼占10,鳊鱼5(如放养规格增大到个体重150300克,则可放养鲤或草鱼,每平方米7585尾)。利用天然饵料结合人工饵料养殖罗非鱼,放养密度是每立方米网箱500800尾,苗种体重要求尾重1.5克以上。鱼种规格越大,增重量相对越高,成活率也越高。但入箱规格过大,往往死亡率高,特别是鲢鱼,性喜跳跃,在未经密集锻炼的情况下,入箱后生活环境变化,成活率很低。为此,要求对入箱的鱼种,都要经过囤箱暂养。网箱放养鱼种,来育育种网箱,这是提高成鱼存活率的一条重要经验。过去不少单位因为准备不足,在鱼种放养量大,自力无法满足需要时,组织从多处供给鱼种,从而带来各种疾病,在密度大、水温低,适合病原体繁殖生长的条件下一些疾病大量发生,造成大量死鱼,应该引以为训。 (3)加强饲养管理。这里着重强调有关喂养的问题。因为网箱单产能力的提高,除了取决于鱼类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满足生态条件之外,营养条件就成了鱼类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关饵料配方另外叙述)。在投饵管理方面要做好以下几件事:鱼种入箱有个适应过程,一般进箱12天很不安宁,喜欢围绕箱壁回游、跳、跃。因此,应采用潦水、诱饵等措施。投饵初期需要驯食。每日2次,逐渐增加到每天34次。投喂量占体重12,一周后转入正常投喂。投饵要先潦水造成音响然后投饵,使鱼在短期内形成条件反射,逐渐养成响水开食的习惯。为防止饵料随水流失和风浪冲击给鱼类摄食造成的不利影响,网箱投弭应没饵料台(桶),由竹篾或尼龙布作成,小型台(桶)直径60厘米,边高20厘米,置于网箱中央,投饵于其中。并视喂养对象的栖息习性确定草、鲤养殖使用的饵料台沉入的深度。鲤鱼喜吃下沉饵料,饵台入水可稍深些;草、鲂等鱼经常在水表摄食,饵台入水宜浅些。养殖吃食鱼,饵料的粗蛋白含量一般应为2030的配合饲料,其饵料系数为2.54.5。投饵坚持“四定”。日投饵46次。要改变日投饵两次的传统习惯。投饵量按不同季节、水温有所差别。在适温范围内,不同鱼类的日投量应保持与体重相应比例是:草鱼为37;罗非鱼为612;鲤鱼45。为了减轻投饵劳动强度。节省劳力、增加投喂次数和延长投饵时问,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以改善网箱框架结构,增设投饵机平台,实行定时、定量自动投饵。采用人工投饵方法可以节约资金,便于在千家万户推广。在投饵技术熟练的情况下,效果也好。人工手撤精料的方法是:在每次投饵时,称准用量,然后分多次投入网箱,便于鱼类抢食,待前一把饵料抢食差不多,再撒饵料。一般在1015分钟喂完。八、扩大鱼苗鱼种来源,为网箱养殖提供足够鱼种鱼苗、鱼种是养殖成鱼的物质基础,通过简单易行、管理方便、经济有效的办法,培养大规格优质鱼种,是发展网箱养鱼的一个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各种类型养殖水域,都深感鱼种不足,在武陵山区尤甚。现针对性的就武陵山区育种现状,谈谈为适应网箱发展,搞好鱼种培育的途径、方法和经验:1、培育鱼种,提高成活率的几个主要环节:鱼苗体质娇弱,从鱼种养到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提高其成活率,主要生产环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选择适于饲养鱼苗的池塘,面积12亩,长方形,:水深70150厘米,池底平,有少量淤泥,池埂坚实平整,不漏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周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2)放鱼苗前710天,须用药物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池内野杂鱼、螺蚌、水生昆虫、寄生虫及病原菌,以免吞食鱼苗与争饵及造成病害。(3)放养前37天要投放一定数量的基肥,通常每亩用人畜粪肥300400公斤,使池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苗下池后就能获得充足的天然饵料。 (4)放养适量的同批鱼苗,每亩810万尾(培育下网箱的夏花,每亩放苗1.5万尾),一次放足,实行单养。 (5)饲养过程中随时清除水蜈蚣、水斧虫、田鳖、红娘华、蝌蚪等鱼苗敌害。 (6)均匀投饵并适当追肥,每3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入1015厘米,始终保持良好水质,使鱼苗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2、培育鱼种投饵施肥的技术俗语说:长根的要肥,长嘴的要吃,培养鱼种也要科学地投饵施肥。过去有少数渔农,不讲究育种的投饵技术,给鱼种投饵施肥不是过多,就是过少,不利于鱼种生长。为了提高鱼种对饵料的消化率,减少疾病,加速生长,投饵施肥要掌握要点:即入夏勤施盛暑稳施。秋凉重施,开春早施。根据鱼体大小,摄食强度,水温、水质和天气情况,在投喂饵肥时,要做到数量适当均匀。立秋前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养殖期间是鱼种迅速增长体长的阶段。这时的气候、水温和水质正常,适宜鱼种生长,要多投饵料,重投饵料,促使鱼种加速生长。立秋至秋分的一个半月,虽然是鱼种长肉的季节,但往往也是鱼种(特别是草鱼种)发病季节。投饵施肥应有所控制,九月以后,气温适宜,水温略低,但仍是鱼类摄食旺季。这时加强投饵施肥,能使鱼体积累脂肪,能经受运输和有利越冬。以后在天气转凉,水温降低时可以减少投饵施肥,但应适当增加精饵料,以增强鱼种体质。立冬以后,在水温降低到13以下,鱼的活动减弱摄食量也显著降低,即便投饵施肥过多,也不能被充分摄食利用,这时就可以微量施用。立春之后,气温回升,鱼种从冬眠状态转入活动摄食,此时阳光较弱,冷热反复较多,水温回升较慢,时有寒潮袭击,这时鱼种饲养管理应以促进水温升高,适时投喂适口饲料,加快鱼种体质恢复为主。要作到投饵尽早。清明之后晴天中午趁鱼种游到水面觅食,采用精料撒干粉的办法,同时放浅鱼池水位,促进塘水增温,增加鱼的摄食量,加快其生长。早期鱼种的喂养、管理实质上是鱼种下箱前的强化培育。3、山塘套养鱼种在养鱼生产中,套养是指在78月份将10厘米左右的鱼种套放到成鱼塘中与成鱼一同混养,这是充分和用水体、发挥水体生产潜力的增产办法之一,其特点是在一口池塘内同时担负起养殖食用鱼和培育大规格鱼种的双重任务。这种“一塘两用”不仅解决大规格鱼种来源问题,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套养的优点是:一是适合于鱼塘分散和个体经营养鱼,鱼种池不足。二是技术要求较低,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三是大小鱼混养,保持鱼类一定的密度,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套养的方法是:年初放养时,高产鱼塘放养的老口鱼,到78月,大部分达到商品鱼规格,可以陆续捕捞上市,这批成鱼捕出后,可以立即补放鱼种与成鱼套养。通常山塘每亩套养10厘米左右的鱼种500尾左右,如以增产鱼种为目的,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每亩可套养700一1000。尾。为了避免大鱼抢食小鱼的饲料,在投放饵料时,一般先投青草或颗粒饲料喂大鱼,然后投喂粉状饵料喂小鱼。投喂粉状饲料,力求全塘均匀泼撒,还可以在成鱼塘内搭饵料台,在食台周围以网片相栏。这样就可使各种规格的鱼吃饱,保证它们迅速生长。 4、利用小山塘、坑凼培育鱼苗鱼种的方法:在丘陵山区村庄附近的小山塘,或者在住宅周围的土地上,挖掘一口小鱼池或更小的坑凼,用来培育鱼苗、鱼种,在武陵山区已有这样的习惯,但还不普遍。有的用这种塘、凼进行鱼苗发花,紧接着用来培育鱼和。有的是从放养夏花开始,只进行鱼种培育。具体作法如下: (1)选择小塘、清整消毒鱼苗鱼种的培育塘、凼,首先要考虑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同时要注意不漏水、不漏肥,淤泥杂物少,无蔽档障碍,管理方便。小池坑凼蓄水70100厘米,小山塘宜稍深些。要尽量选用地势向阳,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这样池水不深,水温容易升高,天然饵料生长旺盛,苗种的摄食量大,生长较快。对选定的小山塘、鱼池、坑凼,事先要清整塘堤塘底,堵塞涵洞漏眼,修好进水口。并在苗种放养之前,用石灰清塘消毒、防治病害。消毒的方法是在苗种放养前1015天选择晴天每亩用6075公斤石灰用桶加水成石灰乳,再均匀撒布全池。次日,再用泥粑搅动淤泥和石灰,使两者匀和,增强石灰药效。 (2)合理放鱼、勤拨稀养消毒后的苗种池,要按每亩施人畜粪100150公斤作基肥,培肥水质,让天然饵料生物繁殖,使鱼苗、鱼种下到肥水塘,这是提高苗种成活率的一条重要经验。鱼苗下塘,要选晴天进行,风雨天或烈日当头,不宜下塘。要注意塘水水温与下塘鱼苗的水温。一般先用手撩动鱼塘水面,然后将塘水加入装苗的容器中,调整塘水和鱼盆中的水温后,再倾斜鱼盆,使鱼苗轻轻游动,切忌水温相差太大(如超过3)或直接向鱼塘倾倒鱼苗。鱼苗培育可以单养,也可以混养。放养鱼苗稀些,则出塘规格相对大些,一般每亩放养8万尾为宜,饲养10天左右,再用提罾拨稀,经810天就可养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达到夏花阶段,就可以集中起来,下到网箱中育种。如继续用来培育鱼种,还要拨稀,按每亩50008000尾的密度,经过2025天达到6厘米时,再拨稀到每亩2000尾左右,再养5060天,就可养成1215厘米规格的大鱼种。这样,按照鱼种体长的不同阶段,勤分池拨稀,既可利用鱼塘空间水体和饵、肥,又可使鱼体受到锻炼,增强抵抗力,这是快速培育鱼种的一个有效办法。 (3)投饵施肥、加强管理鱼苗培育阶段,各种鱼的食性尚未分化,均以天然饵料或有机碎屑为食。因此,以施肥来增殖天然饵料。鱼苗池施肥“看鱼情、看水色、看天气进行,实行“量少次多”。对浅小坑凼施肥有“三不”,即太阳当顶不施肥,正在下雨不施肥,风向南转北时不施肥。这是因为太阳当顶时,鱼塘表层水温高,鱼苗浮到水面摄食,可能因受热而引起发病。正在下雨时施肥,肥料因受雨打而沉积塘底,不利稳定水质。风向由南转北,多是寒潮的预兆,往往是天气闷热、气压低,水中溶氧量随气压降低而减少,这时施肥容易导致鱼塘缺氧,使鱼苗窒息死亡。鱼种培育阶段,对鳙、鲢鱼种仍以施肥为主,辅施米、糠、麦麸、菜饼、酒糟等精料。对10厘米以下的草鱼种,还要投喂适口青料,如芜萍、苦卖菜嫩叶等。10厘米以上的草鱼种就可改喂水、旱草,投喂精料和草料都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防治鱼病和管理。改善鱼苗、鱼种的水质条件,是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常加注新水和更换池水可以改善水质条件。在鱼苗培育早期,池水深宜为0.30.5米,随着苗种个体增大及气候转暧,对水体空间要求也不同,就应逐渐加深水位,以利鱼种生长。群众总结这种方法为“浅水增温度,深水增面积,水活、饵足促成长。”当苗种培育池池水过肥或经常严重浮头时,要及时加注新水。有的还需进行“擂池”。“擂池”的目的是为改善水质条件,锻炼鱼体。具体作法是:在鱼苗饲养期中,用面盆或滚粑在池水中擂动,使池水朝一个方向转动,让池水上下翻滚。晴天池水表层和底层的温差大,上热下凉擂池要重;阴雨天,池底水温偏高,表层水温低,鱼苗喜欢伏在池底,这时擂池要轻。 “擂池”能起到调节山塘不同水层的温差,加速肥料分解,改善水质条件,稳定施肥效果。适时拉网锻炼鱼种,是促使鱼体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