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如何接受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困惑之我见.doc_第1页
让我如何接受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困惑之我见.doc_第2页
让我如何接受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困惑之我见.doc_第3页
让我如何接受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困惑之我见.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我如何接受你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困惑之我见妹冢中学 付琳信息技术作为时代的宠儿,踏着轻快的节拍来到我们身边。CAI不再是陌生的世界,鼠标键盘揭去了神秘的面纱。它充实着各界人的生活。对于教育而言它 正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依托,成为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以其高效率、高效能的特点,赢得众人的青睐,它将成为“读、写、算”并重的文化支柱。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信息社会的“文盲”。可以说它的到来为教育的开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更为我们这些“传道、授业、解惑”者搭建了成长的舞台。于是乎我们忙于充电,以备战信息技术整合课堂。在这种新浪潮的冲击下我一直站不稳,不是我不接受新事物,亦不是我不愿接受,实为我不知如何接受,该不该接受。说实在话,从教语文十几年来我没有用过一次多媒体,没制作过一个课件,没参加过一次和多媒体有关的优质课评选。看着周围的同行各个熟练地敲打着键盘,自如地操纵着鼠标,我在困惑:我找不着北啦。其实我个人并不反对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只是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以语文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然而,翻翻自己近几年的听课笔记发现:有些许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并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不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提供信息收集、资源共享的机会。而是,教师在用信息技术表演着什么,展示着什么。新课程强调设置情境,但设置情境并不一定都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许多情境的设置是基于生活的,根本不需要昂贵的器材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件的设计脱离学习目标,以追求视觉、听觉的刺激为目的。以录音替代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以绚丽多彩的动能画面代替教师的讲解,以至于整个课堂教学缺乏教师的板书,缺乏教师具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表达。这就阻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失去师生合作探讨的机会.语文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师一直站在电脑前,忙于点击鼠标和讲解,当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心思只在下一个动(静)能画面或声音上,而无暇顾及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此时,学生所接受的只是视觉、听觉的冲击和刺激,课堂成了单纯的欣赏。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与教师、与同学、与文本对话的时间。 有些语文课件设置置学习目标和內容于不顾,任意增加课堂容量,有些教师把两节课亦或三节课的教学內容压缩到一节课上。记得最详细的是关于文学泰斗鲁迅先生的社戏,这样一曲自然美的颂歌,作者运用自己的秘密武器人生经验通感来诱发读者一种联想的文章,篇幅那么长,字词那么多,语言那么美,人情那么醇厚。在我们老师精心的备课下,精心的课件制作下,一堂课包容了三课时所该包容的内容,甚至有些內容与教学內容无关,课堂容量可谓大的惊人。一堂课下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达到了执教人的目标。可细想一下,我们的学生除了饱眼福,耳福之外又收获了什么呢?更何况他们在课堂上连拜读这篇文章的机会都没有(执教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完成任务给省去了)。且不说我们的学生课前得预习多么充分才能与我们的执教老师配合默契了,单说课堂上通过课件我们的学生能放下课本又欲罢不能吗?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该是失败的吧。那又有谁赞同这种观点呢?另外,有的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生字时用多媒体演示,轻轻鼠标一点就过去了,这样一来,写字的过程没有了,笔顺笔画也看不出来。课标中写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并没有“看”这一能力的培养啊! 有幸在今年春天听了一堂原汁原味古老的语文课。专家王旭明这样评价:讲课人老,已经74岁;讲课手段老,粉笔板擦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讲课方式老,老师讲学生听和练.一个老人呈现的老课。听、说、读、写都有效的得到了训练,真真正正的是语言和文字的学习,真真正正的在学习语文。回来后我一直在琢磨贾老的语文教学观:老师上课,就是借教材的课文,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写话训练。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都或多或少地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时下的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正趋向于商业化操作,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课堂变成舞台,执教者由于在意听课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表演”。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表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的结果。教学不是表演,不能变味,更不能异化。课堂上,要关注的始终是学生。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则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严谨和规范,需要按事物发展规律行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这让我想起曾看到的一段话:语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文是一手秀丽的方块字;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语文是与对手辩论时,智慧的应对;语文是和他人聊天时,得体的话语。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语文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教语文,就是引领学生说铿锵有力中国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书洋洋洒洒中国文做堂堂正正中国人。我当了十几年语文教师了,年头不短,也许说这话晚了一点,但是我真的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