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13. 增味剂,1.概述 一、定义 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食品添加剂。 功能类别代码,12;CNS:12.00112.007 在96以前的标准及我们的教材里,称为鲜味剂。 二、增味剂类别 氨基酸类增味剂 核苷酸类增味剂 有机酸类 复合类,2.各论,一、氨基酸类增味剂 呈味集团是分子两端带负电的基团,如-COOH、-SO3H、-SH 、-C0等,分子中有亲水性辅助基团,如,a-NH、-OH、C=C等。 凡是与谷氨酸分子中氨基相联的亲水性氨基酸构成的肽,均有鲜味,如谷氨酸同甘氨酸、天门冬氨酸的肽有鲜味。反之,若是谷氨酸与疏水性氨基酸构成的肽则无鲜味。 氨基酸类所呈的味是多种风味的复合体,是综合味感。,2.增味剂各论,虽然鲜味剂有各种味感,但它不能由具有上述4种基本味的化学品混合所产生,Aa鲜味比较,氨基酸类型的鲜味比较,(一)谷氨酸钠,谷氨酸及其一钠盐 MSG,概述 CNS:12.003 谷氨酸学名为-氨基戊二酸,麸酸。分子结构如下: HOOC- CH2- CH2- CH(NH2)- COOH 分子中有二个羧基,一个氨基,具有酸味,中和成一钠盐后,酸味消失而鲜味增加。味精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一钠,简称MSG: HOOC- CH2- CH2- CH(NH2)- COONa 二钠盐呈碱味无鲜味。 性状 其水溶液有鲜味,与食盐共用时,鲜味增加 MSG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 熔点为195,但加热至120时开始逐渐失去结晶水,150时完全失去结晶水,210时生成焦谷氨酸,270左右时分解。,实际上,食盐 鲜味剂,monosodium glutamate,稳定性,不论是谷氨酸还是味精,无吸湿性,对光稳定。水溶液加热也比较稳定。 PH5时加热,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焦谷氨酸,呈味力也下降,鲜味消失,对人体有致癌性作用。 在中性条件下加热则不易变化。5%水溶液的PH值为6.77.2。 谷氨酸钠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特别是在微酸性溶液中味道更佳。其鲜味阈值为0.014%。 谷氨酸钠的呈味能力与其电离度有关: PH=3.2(等电点)时,呈味能力最低; 6 PH 7时,几乎全部电离,鲜味最高; PH7时,生成二钠盐而无鲜味。,毒 理,毒 性,LD50: 17g/kg 大鼠经口; ADI : 无需规定,不宜用于出生12周以内的婴儿。 注 意 谷氨酸虽然来自于粮食,是天然的鲜味剂,但吃多了或吃法不当也会对某些人产生不快感或身体不适。 这主要是由于谷氨酸的摄入量超过了肠道的转化能力,致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所导致。 谷氨酸的两个羧基有很强的螯合作用,可能会限制必需的微量元素如Ca2+、Mg2+离子的利用。,用途、用量,用途、用量,谷氨酸还可以防腐,对豆制品、曲酒的香味也有增强作用,与咸、酸、苦有消杀作用,谷氨酸钠在一般的烹调、加工条件下相当稳定,对PH值低的食品可稍有变化,最好在加热后期或食用前加入。 对酱油、醋及腌渍等酸性强的食品要比普通食品多加20%,效果更好;加入食品中若超过最适浓度,则可口感下降,故有一定的自我限制性。 GB2760-2007规定:可在各类食品种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实际使用中用量如下( g/kg) : 罐头家禽 1.02.0 香肠、火腿 1.02.0 调味汁 1.012 调味品 3.04.0 小吃食品 1.05.0 酱油 3.06.0 蔬菜汁 1.01.5 曲香酒 0.054,二、核苷酸类,二、核苷酸类增味剂,包括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 (一)5肌苷酸二钠(IMP) CNS:12.003 有特异的鲜鱼味。鲜味阈值为0.025g/100ml,鲜味强度低于5-鸟苷酸二钠。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平均含7.5分子结晶水。 40开始失去结晶水,120以上成无水物,5%水溶液的PH值为7.08.5。 对酸、碱、盐和热均稳定。,性 状,毒 理,LD50 :大鼠口服 1590mg/kg ADI :无需规定。,IMP使用,使 用,核苷酸对于甜味、肉味有增效作用,与咸、酸、苦、腥味、焦味有消杀作用 常与谷氨酸钠及鸟苷酸钠等混合使用,其呈味能力会增强。如本品以5%12%的含量与谷氨酸钠混合使用,其呈味作用比单用谷氨酸钠高约8倍,有“强力味精”之称。 用2.5%IMP+2.5%GMP+95%MSG(4.7-7kg),可代替45kgMSG。 在动植物组织中广泛存在的磷酸酯酶能将核苷酸分解,分解产物失去鲜味,所以不能将核苷酸直接加入生鲜的动植物原料中。 由于这些酶类对热不稳定,一般在80就被破坏,所以,使用核苷酸时先将生鲜食品原料、酱油等发酵产品预热至85,再加入。 尽量安排在整个食品加工的最后。,注意事项,(二)GMP,(二)鸟苷酸钠(GMP),化学名称,鸟嘌呤核苷酸二钠 CNS:12.002 平均含有7分子结晶水。有特殊的香菇鲜味。鲜味阈值0.0125g/0.1L,鲜味强度为肌苷酸钠的2.3倍。与谷氨酸钠并用时有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吸湿性强,在75%相对湿度下放置24小时,吸水量达30%。5%水溶液的PH值为7.0-8.5,其水溶液在PH值为2-14范围内稳定。 加热30-60分钟几乎无变化,加热至240时变为褐色,对酸、碱、盐及热稳定。油炸3分钟 ,其保存率为99.3%。 可被磷酸酯酶分解破坏,失去呈味力。,性 状,毒 理,毒 性,LD50 :大鼠口服 10g/kg; ADI : 无需规定 酱油、食醋、肉、鱼制品,速溶汤粉、速煮面条及罐头食品等中的用量约为0.01-0.1g/kg。也可与赖氨酸盐酸盐等混合后添加于蒸煮米饭、速煮面条及快餐中,用量约为0.5g/kg。 本品还可与肌苷酸钠以1:1复配使用,见后。 同5肌苷酸二钠。,范围、用量,注意事项,三、复合型,三、复合型(氨基酸类及核苷酸类的协同作用),延长鲜味时间,抑制酸味和苦味,而单种鲜味剂无法实现。 可以达到/鲜味增强作用,用量减少。当与MSG合用时,肌苷酸钠的鲜味约为MSG的40倍,鸟苷酸钠的鲜味约为160倍。 IMP和GMP以1:1混合物叫I+G(呈味核苷酸二钠),是将动植物鲜味融合一体的一种较为完全的鲜味剂。,四、酵母精,四、酵母精,(一)来源 酵母精是酵母在温和条件下解体、精制的产品,含有50多种风味物质和氨基酸、核苷酸、多肽、维生素、无机盐,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增味剂。 (二)性状: 酵母精是一种天然增味剂,具有天然的鱼肉制品鲜味, 产品呈淡黄色,易溶于水,吸湿性强, 由于产品的不同原料和不同制法,有的略带苦味。 (三)使用 其增味特性能赋予食品以浓厚、鲜美的风味,尤其是对肉制品。 现在已用于配制复合鲜味剂、调味品和水产品等,其中香肠类用的较多。,(四)酵母精的作用,能赋予产品宽广的味道。 突出鲜味,使产品味感浓郁,有味精所不具有的原味。 酵母精可增进食欲,对人体机能有调节作用。 有抗氧化效果。 在香肠类产品制作中,现在多加入一些植物性原料,酵母精的呈味特性恰好在动植物蛋白之间。能在动植物原料的风味之间起到调和作用,掩盖植物性的味道。酵母精还有一定的乳化特性,能改善蛋白质和脂肪的亲合性,使产品在风味、触感上更易于消费者所接受。 防止脱水,减少香肠类的收缩现象。,后 记,后记,增味剂,在实际工作中理解为提高嗅、味觉器官的灵敏度,即降低阈值的一类添加剂,而不是依靠它本身的赋味作用。如乙基麦芽酚,它本身即有增香,又有增甜作用。经常用于香烟、饮料等的调味(用以降低糖耗) 。实例 增味剂,尤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康复心理学康复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科学常见病症临床诊断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软件维护保证质量的措施
- 二年级数学下册线上师生互动教学计划
- 2025广东中山市交通运输局招聘雇员3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公共卫生学传染病监测与防控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膦甲酸钠抗菌涂层开发-洞察及研究
- 2024-2025学年小学六年级英语毕业班备考复习计划
- 新高考物理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 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丰巢快递柜场地租赁协议(2024版)
- YYT 0657-2017 医用离心机行业标准
- SYT 6968-2021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规范-PDF解密
- Q-GDW1799.2-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 (新)外研版初中英语语法(表格式)网络结构图
-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课件
- 控油控糖控盐知识讲座
- 中医护理进修脑病科汇报
- 汽车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