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 代 汉 语,2,鸿门宴 词 语 解 诂,3,一、从,鸿门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郭锡良先生古代汉语注:“让一百多个骑士跟从着。从:用作使动,使跟从。”,4,( 一 ) “从”字的“带领”义在上古文献中属常见用法,(1)左传僖公十五年:“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 (2)庄子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 (3)楚辞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 (4)战国策齐五:“昔者魏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拔邯郸,西围定阳,而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5,(5)又“昔吴王夫差以强大为天下先,强袭郢而栖越,身从诸侯之君。” (6)史记高祖本纪:“(沛公)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 (7)梁孝王世家:“孝王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8)袁盎列传:“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 (9)荀悦汉纪武帝纪六:“(文帝)遂身贯戎服,亲御鞍马,从六良家才力之士,驰射上林,讲习战阵。”,( 一 ) “从”字的“带领”义在上古文献中属常见用法,6,( 二)、“从”与“率”古籍中互为异文,足证其为“带领”“率领”义。,(1)淮南子人间:“于是智伯乃从韩魏围赵襄子于晋阳。” (2)战国策赵策一:“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 此句战国策秦策一作:“智伯帅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 史记赵世家作:“(智伯)遂率韩、魏攻赵。”,7,(3)韩非子难三:“夫六晋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而从韩、魏之兵以伐赵。” 此句初见秦作:“知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 说苑敬慎作:“当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范、中行氏,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 战国策秦策四作:“昔者六晋之时,知氏最强,灭破范、中行,帅韩、魏以围赵襄子于晋阳。” 史记魏世家作:“当晋六卿时,智氏最强,灭破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8,(三)学界也有主张这种用法的“从”字为“率领”义的。,韩非子难三中“而从” 御览引作“又率”。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径改为“又率”,这种异文、改文情况,说明各家是把此“从”字理解为“率”的。 汉语大字典广释词及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并主张韩非子难三此“从”当解作“率”。 史记春申君列传:“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 唐司马贞索隐引刘氏曰:“从,犹领也。”,9,“从”字何以有“带领”“率领”义?,首先 , 从词义系统性的角度看,“从”字可以有“带领”之类的意思。 裴学海先生古书虚字集释即指出“从”为“二人一前一后,前为率,后为随,故从兼率随二义。今人只知随从一义,不知率从又一义也”。陈奇猷先生即主张“从”字初文“为二人相随之形,解为一人领率,一人随行亦未为不可,故古以从为率也”。,10,“从”字的本义既然是跟从,那么它自然可以用做使动“使跟从”,“从”的这种使动用法,也是学界公认的常用义,使动用法使用次数多了,就可以独立成新词。,其次,从词义引申的角度讲,“从”字也可以有“带领”“率领”义。,最后,有人说,上述“从”字虽然可以解释为“带领”“率领”义,但它们都是“从”字“跟从”意义的使动用法,将其解释为“使跟从”才对。,蒋绍愚先生有一段颇具启发的论述:,12,“闻,原为听到义,由于常用于使动(使听),就形成了报告的意义。如吕氏春秋察传: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君。闻之于君如果仍做使动理解,解释为使之闻于君,那么这个闻就只能解释为被听到,整句话解释为使这件事被国君听到,这是颇为迂曲的。使之闻于君的闻应当为报告义,整句等于说告之于君。”,1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教材注“翼蔽”为“像鸟的翅膀那样张开掩护”。,二、翼蔽,14,(一)古文“翼”和“翼蔽”常用作动词表“遮挡”、“掩护”义。,(1)诗大雅生民:“鸟覆翼之。” (2)左传哀公十六年:“胜如卵,余翼而长之。” (3)史记滑稽列传:“韩魏翼卫于后。” (4)水经注江水:“其翼附群山,并盖青云。”,15,(5)于湖居士文集董守:“夫欲翼蔽淮甸,安集流逋,疆埸辑睦而威令自严” (6)罪唯录沈束:“卤(虏)不可战而退,而束在狱中上书,请得精骑五千往来督战,以外疑卤(虏),而内翼蔽都城。” (7)聊斋志异梦狼:“丁乃以身翼翁而进。” (8)天下郡国利病书江西备录形胜:“大江迤西,川谷环萦咽扼荆淮,翼蔽吴越,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16,史记樊哙列传作“项伯常屏蔽之”。 汉书樊哙传作“项伯屏蔽之”。 论衡吉验作“项伯以身覆沛公之身”。 辞源汉语大词典也把此“翼蔽”举为“掩护”义动词。,(二)史记中的“翼蔽”之“翼”和其他动词互为异文。,17,讨 论:,梅溪王先生文集策问:“殊不知项荘之剑不得逞,亚父之计不得施,由项伯翼蔽之也。” 李贺歌诗编公莫舞歌序:“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 宋学士文集故温州路总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铭:“寇怒欲兵之,民翼蔽其背,泣曰:宁杀我,毋杀我判官。 ” 牧斋初学集书:“序某向坐者,为下文舞剑翼蔽张本也。”,18,戮力:教材注为“合力”。 说文力部:“勠力,并 力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勠力击秦。” 汉书元帝纪:“方春农桑兴,百姓勠力之时也。”,三、戮力,19,(一)“戮”的通假用法 在古籍中比较常见:,(1)国语晋四:“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 (2)墨子尚贤中:“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3)后汉书桓帝纪:“戮力一心,勉同金断。”,20,(二)古文献中“戮”“勠”互为异文,更可证“戮”为“勠”的通假字。,(1)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 阮元校勘记:“石经宋本戮作勠。” (2)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率从者将盟,载书曰:戮力一心,好恶同之。”,校勘记:“石经宋本、淳熙本、岳本戮作勠。 二“戮”经典释文并作“勠”。,21,鸿门宴之“戮力”汉书高帝纪上正作“勠力”。,(4)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戮(勠)力耕桑。” 昭明文选作“勠”,李善注:“勠,一本作戮,戮,借字。” 古文观止作“勠”。 (5)汉书司马相如传:“与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获。” 史记本传“戮”作“勠”。,22,“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句中“坐”字为座位义,是“座”的本字,教材当注未注,容易被误为“座”的通假字。 这种由词义引申形成的分化字是常见同源词的一种,比如:立位 竟境 争诤 受授 道導 赴讣 等。,四、坐,23,除了这种古今同源字,还有其他类型的同源字。,比如 “狗”“豿”“驹”“羔”即同源字,前三字上古为见纽侯部字,“羔”为见纽幽部字(侯幽旁转)。再如“伦”“轮”“沦”“论(ln)”。形体上没有联系的字也可以构成同源词,如“横”和“衡”,“略”和“掠”。,一、意义相同、相近的同源词。,24,二、意义相关的同源词。,例如: 兽(野兽)狩(捕获野兽)、把(b)把(b)、扇(扇子)搧(用扇子搧)、咽(咽部)嚥(吞嚥)、刭(刎颈) 颈(颈部)、居(居住)家(居住之处)(二字上古均为见纽鱼部)、卷拳、威(威严)畏(可畏),25,通假字与此不同,它是指语言中的某个词有专门的书写符号本字,而古人写作时并不用它,而是借用另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记录这个词,构成了通假字和本字关系。 疲劳罢,伸展信, 河岸干,馈赠归,背叛畔,辨别辩。,2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教材注:“倍,通背。” 在“背叛”“背离”“背弃”意义上,“倍”亦属本字本用。,五、倍,27,(一)从“倍”和“背”的使用情况和性质看,二字为同源字,而非通假字。,对此蒋绍愚有过令人信服的论述:“倍”的本义就是“反”,说文人部:“倍,反也。”段注:“此倍之本义。引申之为倍文之倍,大司乐注曰:倍文曰讽。不面其文而读之也。俗人乃谓此专为加倍字,而倍上、倍文则皆用背,余义行而本义废矣。”可见“反背”之义是背本身就有的。这两字在意义上有联系,在读音上,帮並旁纽之职对转,所以这两字是同源字。,28,(二)上古二字并不同音,倍(並、之)背(帮、职),(三)“倍”的这种本义用法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29,例 句:,(1)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虽倍楚可也。” (2)战国策赵四:“使臣守约,若有倍约者,以四国攻之。” (3)孟子滕文公上:“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4)荀子强国:“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30,(5)荀子大略:“教而不称师谓之倍。” (6)韩非子难三:“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及也。” (7)礼记大学:“上恤孤而民不倍。” (8)礼记缁衣:“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9)史记吴王濞列传:“诸侯皆有倍畔之心。”,31,陈涉世家的“唱”和“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越大夫种乃唱谋曰:“吾谓吴王将涉吾地,今罢师而不戒以忘我,我不可以怠。”国语吴语 韦昭注:“发始为唱。”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謌,一人唱而千人和。说林,32,圣人常后而不先,常应而不唱。淮南子诠言 然一人唱而天下应之者,积怨在于民也。兵略 人唱我和,人先我随。吕氏春秋审应 牡为唱导,牝乃相从。后汉书荀爽传 我首唱大义,兴复皇室。南史 傅亮传,33,说文:“倡,乐也。”其用作倡导带头义,为通假用法。,今君左为倡,右为优。晏子春秋 问下四 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之。战国策齐无 赵王迁,其母倡也。史记赵世家 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 史记滑稽列传,34,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张耳陈馀列传 高皇始於丰沛,一倡天下不期而响应者不可胜数也。淮南衡山列传 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太史公自序 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汉书陈胜传 师古:“倡,读为唱。谓首号令也。” 陈胜行戍,至大泽,为天下先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与循环经济建设
- 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建立
- 项目资源配置不均衡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及改进策略
- 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作用
- 创新思维在工商管理类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与实践
- 民办园如何加强家园合作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 2025年考电工证的试题及答案
- 留园申请报告范文(3篇)
- 领医疗发票申请报告(3篇)
- 争做青年教学课件
-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大单元教学设计
- 大连理工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课件
- 我国主要城市历年降水量
- 国际贸易采购合同(中英文)
- 《管理运筹学》课后习题答案
- 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中物理汇编:物态变化章节综合3
- LY/T 2267-2014林业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范
- GB/T 969-2007丝锥技术条件
- GB/T 23904-2009无损检测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
- GB/T 18043-2013首饰贵金属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