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八科试卷总体评析报告.doc_第1页
2009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八科试卷总体评析报告.doc_第2页
2009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八科试卷总体评析报告.doc_第3页
2009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八科试卷总体评析报告.doc_第4页
2009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八科试卷总体评析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八学科试卷总体评析报告 2009年1月是我省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学业水平考试 。本次考试是对全省各地、各校落实课程方案情况、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学校模块教学开设情况、教师对新教材掌握情况、全省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及三维目标理解、掌握情况、学生学业成绩达标情况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命题的质量、考试的结果以及将对今后高中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一、命题指导思想本次命题遵循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现行教科书(必选内容)、考试说明的要求,充分考虑我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性质与考生的实际状况及考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差异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力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系统理解、把握程度,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按照系统性、统一性、基础性、选择性、科学性、导向性、全面性原则,力求使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对全省高中教学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命题设计思路及特色(一)设计思路按照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要求,结合我省现行教育教学实际,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及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差异性来设计试题。从总体设计上,主要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研究性等;从教育教学理念设计上,主要体现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素养及人文精神。同时浸透了思想教育与德育功能,突出了素质教育提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试卷结构上,第一部分主要强调三基;第二部分主要突出了能力立意;从试卷内容上,各学科及各板块都注重了基础性内容,突出了主干性内容,增加了联系实际内容,呈现了选择性内容,关注了社会重点与热点内容,融入了探究性、研究性内容,浸透了德育及思想教育内容,所提供的材料新,情景设置新;从试卷总体难度上,各学科试卷难度均设定比例为:7:2:1;同时设定等级线为:A等(10085分),B等(8470分),C等(6960分),D等(590分);从命题范围与内容上,各学科都能按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规定目标层次与能力水平要求命制试题;从各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知识点)覆盖率上,均达到8090%左右;从思维品质培养的设计角度上,主要体现在开放性、半开放性及探究性试题上,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能给学生更多更大的思维空间,便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感悟、生活体验等方面;从命题的切入点上,力求切入巧妙,切入的角度要小,答案具体、深刻。主要体现在试题多样性、灵活性、生动性与趣味性上。命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核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理解与把握程度。不断挖掘知识的内涵,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创造力;从答案设置上,更易于评分、易于操作、答案呈现多元化的标准,采取了过程给分与答点合理均给分的评分标准。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创新力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判断、推理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试题特色(1)基础性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导向性与创新性 试题命制对“教”与“学”,对学生思维品质与方法培养,对新课程方案将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注意知识更新、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的命题方式。(3)科学性 命题紧密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问题设计科学、合理、巧妙,立意明确、语言精练,表达严谨,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4)综合性 综合性是高中各个学科的特点之一,八科试卷中的多个试题均要求考生在全面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各种本学科的信息,并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某一事物的现象,体现了试题的综合特点。(5)区域性 区域的认定、判读以及区域内重要的事物、现象的分成分布和成因探究,最能体现学科特点。情境材料有较强的文化氛围,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对考生是一次有益的人文熏陶。 (6)开放性 综合题在设计上都十分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展现能力的空间。主要体现在限时性、度量性、区分度、信息鲜活、答案不唯一、过程探究性、知识综合性及思维发散性等方面。(7)衔接性 试题从设问的形式、命题的立意、展示的方式、考查的角度等方面着手,注重其与高中教学与高考命题思路的吻合与衔接。(8)注意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 突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服务于社会;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关注人类健康;联系实验,倡导探究,突出理、化、生的学科实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9)学科特色体现充分 八学科试卷的试题均需要从图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应用信息。在信息的整合处理过程中,寻找解题思路并组织答案。无论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以图和有关资料为载体呈现,为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处理信息搭建平台,真正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及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10)体现四个有机结合 一是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注重对基本规律、技能、常识的考查,又很好地穿插、体现人文内容;二是教材与课标相结合,严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依托教材命题;三是基础题与能力题相结合;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以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1)遵循四个有利于的原则 本次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很好地贯彻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实施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命题原则和命题思路。 (12)以图表为素材创设情境,与高考接轨,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灵活性强。通过变换提问的角度、方式以及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高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尽量减少依靠死记硬背得分的试题。三、试卷反馈情况分析 1.全省各学科通过率、良好率、优秀率 表一:学业水平考试八科通过率表三率学科优秀率% A等良好率% B等通过率% C等末通过率% D等政治20.22%41.03%96.3%3.53%历史28.95%43.75%96.29%3.71%地理52.43%34.01%96.33%3.67%物理42.39%27.59%96.10%3.90%化学54.30%31.99%96.63%3.37%生物34.23%30.31%96.21%3.76%通用技术47.36%46.61%96.35%3.65%信息技术8.54%40.68%95.95%4.05%八科合计36.05%36.99%96.27%3.65% 从全省八个学科统计数据来看,基本达到了命题预设的目标,八科优秀率为36.05%,良好率为36.99%,全科通过率为96.27%,末通过率仅为3.65%。从八学科比较来看,化学(54.3%)、地理(52.43%)优秀率较高,信息技术(8.54%)、政治(20.22%)优秀率较低。通用技术(46.61%)、历史(43.75%)良好率较高,物理(27.59%)、生物(30.31%)良好率较低。说明八个学科命题整体把握比较好,难度适易,各学科难度均衡。整体达到了省通过率为90%以上的指标要求。2.八学科试卷预测难度值与实测难度值比较 表二:学业水平考试八科试题难度预测与实测比较难度学科预测值实测值 差值政治0.7620.720.04历史0.7850.760.03地理0.7670.820.05物理0.8130.770.04化学0.780.820.04生物.0.7350.730.01通用技术0.780.820.04信息技术0.800.670.13 从八科难度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来看,生物学科预测值与实测值仅差0.01,历史学科预测值与实测值仅差0.03,说明二学科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命题难度控制较好。而地理与信息技术二学科预测值与实测值有一定误差,其中地理预测值较低为0.77,实测值为0.82,误差为0.05;信息技术与之相反,预测值高为0.80,而实测值较低为0.67,误差为0.13。其它学科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接近。 3.八学科试卷预测平均分值与实测平均分比较 表三:学业水平考试八科试题预测平均分与实测平均分比较平均分学科预测平均分实测值平均分 标准差政治7672.833.17历史78.576.192.31地理76.782.746.04物理81.377.234.07化学7882.581.28生物73.573.590.09通用技术7882.234.23信息技术8067.5112.49 从八科平均分来看,生物学科预测平均分与实测平均分误差为0.09,化学学科预测平均分与实测平均分误差为1.28, 预测平均分与实测平均分比较吻合。地理学科预测平均分较低为76.7,实测平均分较高为82.74;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预测平均分较低分别为78、80,而实测平均分则较高分别为82.23、67.51,二学科误差为4.23分、12.49分。而物理学科预测平均分较高为81.3,实测平均分则较低为77.23,误差为4.07分。这说明命题教师对试题难度控制掌握的不好,并对全省考生学习情况了解的不够。同时在各学科试题中发现学生总是在一些类型的试题上存在明显的失分现象,暴露了学生在某些能力上的缺陷和知识掌握上的缺漏。主要表现在基础概念要加深理解,基础实验要加以落实,计算能力需大幅提高,读图能力。不断加强。要强化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强化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强化知识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联系。4.八学科学生分数分布图 表四:学业水平考试八科试题学生分数分布表政治分数区间 历史分数区间 地理分数区间物理分数区间生物分数区间 化学分数区间信息技术分数区间通用技术分数区间从各学科分数区间分布来看,达到C等以上人数占考生总人数的96%左右。从政治、地理、历史三学科分数分布图比较看,政治、历史分数都集中在7180,8190之间,而地理分数都集中在8190,91100分段上,政治、地理8190段较高,而政治、历史90100段相对较低,地理相对较高。从三学科分数分布图来看,政治、历史试题难度分布合理,试题有一定区分度,说明试题难度不大,难度不大的项目比例偏大。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试卷难度在0.720.82。因此,对于学业水平来说,试卷难度较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性。试题有利于将成绩优秀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区别开,但不利于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区别开。而地理学科呈现这种平坡型分布,说明试题中各种难度的项目比例接近,梯度较大,区分度较高,但分数之间的差异偏大。从政治、历史、地理三学科分数分布图及评卷情况来看,三学科主要存在问题:1.政治学科 一是理科学生不重视,二是平时训练不够,三是选择题平均分偏低(丢分多)。2.历史学科 一是学生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二是基础知识理解还好,三是对选择题中的材料分析不透,四是对知识记忆与活学活用能力不强。3.地理学科 一是命题教师对全省地理教育教学水平预估偏低,对学情了解不够。二是试题区分度A等与B等不明显。从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分数分布图比较看,三学科分数都集中在8190这段上,物理、化学在90100段上突出,生物在7180段以下明显。 这种平坡型分布,说明试题中各种难度的项目比例接近,梯度较大。呈现这种分布的试题区分度较高,但分数之间的差异偏大。物理、生物试卷难度适中,区分性较好,而化学试卷难度不大,试题过于简单,高分端人数较多,低分端人数过少,区分性不好。从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分数分布图及评卷情况比较看,三学科主要存在问题:1.物理学科 一是命题教师对试题难度控制把握不好,预测值与实测值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三是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2.化学学科 一是考生基本理论有待强加,尤其是对抽象内容掌握较弱,二是试题较易,A等与B等区分度不明显,三是探究试题,有些形式化。3.生物学科 一是考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二是教学对实验不重操作,考生有死记硬背现象,三是联系实际能力差。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分数分布图比较看,二学科分数都集中在7180,6170,8190这段上。信息技术学科基本上显现正态分布 说明测试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各种难度的项目比例合理,区分性较好。而通用技术学科基本上显现陡峭型分布 。说明试题中同等难度的项目较多,梯度偏小。呈这种分布的试题几乎不能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去分开,分数分布过于集中在7180,8190段上。试题过易,难度不大,区分性不好。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分数分布图及评卷情况比较看,二学科主要存在问题:1.信息技术学科 一是选修模块教学实施不规范,二是考生不适应考试形式与要求,三是选修平均分偏低,考生对所选内容掌握不好。2.通用技术学科 一是考生不注意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内化,二是教师只注重教教材,不注意对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试题较易,区分性不好。5.命题主要成绩(1)命题对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导向 切实突出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必选内容与实验内容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全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基础性,体现时代性,增强选择性。必修模块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教材内容的选择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科学素养。拓展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技能、基本科学方法和过程、科学探究方法、分类方法及在社会实际中的应用等内容)。在试题中各学科反映了科技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与学科相关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体现新的学科观念和思想(辩证的观点、与环境保护和绝色化学观念等)。在必选内容方面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和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设置了学科史料、数据资料、小常识、学科应用等,引导学生爱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联系学生实际第一,强化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命题注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求教学强化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内容赿接近学生的经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赿紧密,教学就会赿有效。第二,强化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命题强调素质立意,以知识考查为基础,以能力考查为主导,以素质考查为着眼点,强化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使素质教育获得有力支撑。第三,强化知识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联系。命题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要求强化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联系。(4)探究性 探究性实验是以问题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搜集、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搜集证据、分析、评估,直至解决问题。探究性实验不是对知识的被动验收,而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探究性实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实验也有针对猜想的实验验证,但这种验证完全是由学生自行设计的,是科学探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探究基础上为了解决问题而采用的一种实验手段。精心设计实验,拓展探究空间,培养创新思维,同时立足学生发展,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5)创新能力 各学科都注意与社会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的联系并表现出极强的实用性、创造性的特点。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科技,凸现本学科特点,在试题中呈现了以社会生活中重大事件或活动为背景材料,或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为背景材料,或以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药品、产品为背景材料,或以科技进展中的的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为背景材料, 或以工业生产中的工艺流程为背景材料,或以影响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环境、能源问题为背景材料,成为本次命题的创新的一大亮点。这不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浸透了STS教育思想。(6)题型设计 设计出比较新颖与创意的连线题、材料题、综合探究题、研究性试题、文理科选答、文科与理科必答、实验题,模块选择题、分析数据题、读图、推断填空题、实验探究等。(7)答案设置答案多元化。命题图表型试题答案来源有三,一是对图表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得出的结论(主要来源);二是来源于教材中相关的理论知识;三是来源于时政或专题的热点。(8)开放性与综合性 八学科试卷中体现开放性特征的试题分量及所占的分值比例等与一轮课程改革比较呈现了上升的趋势。这不仅仅是命题水平和策略的提升和转变,更是教育思想和考试理念的提升和飞跃,同时也是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考试层面上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命制这样的试题,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整合教材及各种有效信息,同时又使试题呈现形式、问题解决、过程方法、答案结论等方面有多元性或不确定性。共同特点是把握由知识立意向问题立意、能力立意飞越的命题思想,具有背景、情境新颖,命题立意深刻,综合性强,考查目标多元等特点。从试题信息呈现和答案要求上看,试题的题干限制信息相对较少,信息量和呈现方式多样,对问题解决过程和方法或答案的要求并非唯一,具有个性发挥的空间大,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等特点。依据试题题干信息和条件,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思维方法、答案和结论,以及所要考查内容是否涉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为:条件或材料开放性试题、过程与方法开放性试题、答案或结论开放性试题。 综合性试题有章节前后知识的综合,有同模块不同章节内容的综合,有必修模块之间内容的综合。综合性试题测试多个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设问,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巧用图表,化抽象为具体。图形、图表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它既有形象直观的一面,又有概括、浓缩知识的特点。在解题过程中,巧用图形、图表辅助作答,化抽象为具体,解题将更加快速而准确。此外,注意比较,化模糊概念为清晰知识链。同时注意联系实际,化课外知识为课内内容。 6.命题存在主要问题(1)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两学科试卷预测难度值与实测难度值偏差较大。主要原因是通用技术60分为统考分,40分为学校过程管理分,尽管通过率达到了96%,但个别学校为了学生能通过本学科考试,人为给学生加分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统考分与学校给过程分分数合成后造成较大误差。信息技术学科分为上机操作考试与笔试,各占50%。机考分满分为50分,通过率较高,平均分38.78。笔试分的信息基础必修满分25分,模块通过率较高,平均分17.63,而选修部分内容满分25,通过率较低,平均分11.35。这说明一些学校选修课程开设的不好或没有开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对课程及教材理解、掌握、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不够灵活。(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