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四章新格律诗的艺术成就(幻灯).ppt_第1页
ac四章新格律诗的艺术成就(幻灯).ppt_第2页
ac四章新格律诗的艺术成就(幻灯).ppt_第3页
ac四章新格律诗的艺术成就(幻灯).ppt_第4页
ac四章新格律诗的艺术成就(幻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新格律诗的艺术成就,一、新格律诗的理论,思考题: 在第一个十年的新诗流派中,前期新月派的诗人们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新诗发展有怎样的贡献?,早期新诗“后放脚”的缺欠,引出了自由开放的非格律化自由体新诗的繁荣,但诗有它本身的艺术规律,不只是自由地写就成其为完美的新诗了。于是,二十年代中期,一场新诗形式运动应运而生,产生了新格律诗。新格律诗理论上最有建树的是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徐志摩在诗刊弁言里说:“我们几个人都共同着一点信心:我们信诗是表现人类创造力的一个工具,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我们信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没有一部像样的诗式的表现是不完全的;我们信我们自身灵里以及周遭空气里多的是要求投胎的思想的灵魂,我们的责任是替它们构造适当的躯壳,这就是诗文与各种美术的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见;我们信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唯一的表现”,闻一多更具体地阐述了新格律诗的美学原则三美原则: 1、音乐的美(音节) 2、绘画的美(辞藻) 3、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他认为,诗的规律可以分为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属于视觉方面的规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他说:“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束缚。”,二、闻一多 1、生平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原名家骅,1899年出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陈家岭的一个地主望族家庭,受到广博的传统教育。,1912年,闻一多14岁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学校是清华大学的前身,1911年成立,是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分中、高两科,共八年毕业。闻一多头一年因为入学晚,英文跟不上留了一级,最后一年因支持北京教育界爆发的以李大钊、马叙伦为首的教师索薪斗争而参加同情罢考,被校方给以“留级一年,推迟出洋”的处罚。这样闻一多在清华度过了十年的时光,最后一年他回故乡与姨表妹高孝贞结婚。,清华十年,是闻一多生命中的重要时期,他读书废寝忘食,常被笑为“书痴”,1916年他17岁开始发表诗、赋等古文创作。闻一多多才多艺,在文学、戏剧、美术方面都颇具才华。 1919年五四运动,20岁正当青春年华的热血男儿闻一多是积极的参加者,于1920年开始发表白话文和白话诗,并由此开始钟情于白话诗的创作。,1922年7月闻一多去美国完成最后的学业,第一年进芝加哥美术学院(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次年暑假后转学珂泉(Colorado Springs)珂罗拉多学院(Colorado College)美术系,第三年暑假后又转学纽约美术学院联合会(Art StudentsLeague of New York)。 在专修美术的同时进修文学,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如,杜甫、陆游、拜伦、雪莱,济慈等等,并继续新诗创作。,1923年9月印行了诗集红烛,这是闻一多自1920年以来三年间新诗创作的选集,共一百多首,除创作外还写了不少诗评。 为一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知识分子,1925年夏,闻一多结束了三年孤独、寂寞的留美生活,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当时正值“五卅”运动期间,诗人面对的是一个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现实,想象中“如花的祖国”幻灭了,内心感到极度失望和悲痛。他在发现中惊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回国后诗人创作了大量愤世嫉俗,诅咒黑暗现实,表现深沉爱国情感的诗。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只收了28首诗。这是作者倡导的新格律诗理论的具体表现,开创了一个新诗派。 死水之后,闻一多主要精力放在了学术研究上。1928年9月他任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1930年任青岛大学国文系主任,1932年回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朱自清是系主任。闻一多一边教学一边开始从事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成为一位成绩卓著的学者。 抗战期间 ,闻一多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制造了昆明“一二一”惨案,面对这血淋林的现实,闻一多积极投身维护真理的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为了给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伸张正义,也死于国民党的暗枪之下。闻一多的一生是可赞可叹的。,2、代表诗作分析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结构严谨,形式整齐,音节和谐,集中体现了新格律诗的三美原则。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是 一沟 绝望的 死水, 这里 断不是 美的 所在, 不如 让给 丑恶 来开垦, 看他 造出个 什么 世界。,死水把旧中国黑暗、腐朽、颓败的社会现实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 建筑美:为了配合“死水”的内容,全诗结构安排非常死板,每句9个字,每节4句话,全诗5节没有变化。,音乐美:死水每行的音节都包含一个“三字尺”(如“绝望的”、“吹不起”等)和三个“二字尺”(如“清风”、“半点”、“漪沦”等),每句之间“三字尺”与“二字尺”错落交织,韵脚和谐,整齐中富于变化。 绘画美:闻一多不愧是一位美术家,短短的一首诗中写出了丰富的色彩,“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诗人压抑着内心的义愤,用反讽的手法,把死水的丑恶、腐烂写得色彩斑斓,就像鲁迅先生讽刺守旧派把脓疮般的“国粹”描绘为“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使“死水”的肮脏和丑恶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这首诗在诗行的排列上只在最后一句加以变化,好似在沉默中的爆发,韵脚齐整,沉重、铿锵、有气魄。表现了闻一多深沉、厚朴的风格。,三、徐志摩,1、所受的教育: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一个富商的家庭。其父徐申如在沪杭一带金融实业界有相当的地位,父亲望子成龙,对儿子的学业要求严格。母亲和祖母则对徐家这个独子娇宠倍至,养成了徐志摩纵情、放任的秉性,同时也启示了他人之间要慈爱,这一基本的做人法则。,徐志摩4岁入家塾,12岁进开智学堂(废除科举后硖石镇开办的第一所洋学堂),他好玩儿好动,兴趣广泛,各科成绩名列前茅,有神童之称。 1910年徐志摩13岁进杭州府中学求学。据徐志摩的同学郁达夫回忆,当时郁达夫是个未满14岁的乡下孩子,初入省府,觉得新奇又可怕,总是战战兢兢,同蜗牛似的蜷伏着,连头也不敢伸出壳来。和他相反,徐志摩却总是无拘无束,活蹦乱跳。平时不用功,爱看小说,可一考起试来或作起文来,这个不起眼儿的戴着金边儿眼镜,头显得特别大的顽皮孩子,却总是得分最多的一个。,1915年徐志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又进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17年进北大专攻法政,1918年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夏离北京赴美国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系学习。他秉承父命,学习西方金融实业管理知识,立志承继家业,同时也想走出一条实业救国的道路。1919年6月他大学毕业,获得一等荣誉奖,同时进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攻读硕士学位,第二年即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五四时期,他也曾接受过各种思潮的影响,比如: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但最崇拜的还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为了跟随罗素学习,1920年9月他横渡大西洋到了英国,从此徐志摩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他违背父意,放下实业救国的路,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伦敦的两年教育是徐志摩人生的重要时期,因为在伦敦奠定了他政治观、艺术观的基础,转换了他职业的嗜好,也深深影响了他个人的婚姻和恋爱。,徐志摩到伦敦后才知罗素已去中国讲学,于是不得已就读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但他对此兴趣不大。经友人介绍他获得了剑桥大学特别生的资格,可以随意选课听讲,既有书读,又没有考试、作论文的压力,徐志摩如鱼得水。英国两年,他过着一种悠闲的生活,散步、划船、骑自行车、抽烟、闲谈、看闲书,在这种怡人的环境中他广泛涉猎了英国文化名人的著作,其中罗素对他影响最大。,1921年徐志摩见到了罗素,并成为罗素家的常客。罗素是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认为人如果能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人生便是光明的,第一是生命的乐趣天然的幸福;第二是友谊的情感;第三是爱美与欣赏艺术的能力;第四是爱纯粹的学问与知识。徐志摩全部接受了罗素这种言人道崇和平,尊创作恶抑塞的思想,并成为他以后生活中一直遵循的原则。,康桥文化的洗礼,使徐志摩在政治上最崇尚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在人生观方面,胡适曾总结道:“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从艺术观方面说,康桥文化的洗礼,使他在大自然的陶冶中发现了人的性灵。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追求的理想的艺术,新的艺术,在精神上应该是人道主义的,充满博爱的,充满性灵的。在艺术上应该是富有想象力的,充满艺术的激情的。,2、爱情和创作 1915年10月29日,中学毕业后年方18岁的徐志摩遵父命与年16岁的张幼仪成婚,张幼仪的两位兄长都是当时的政界要人,可谓门当户对。当时,徐志摩还是一心遵从父命的孝子,1918年徐志摩的长子出世。,1921年到伦敦后不久,徐志摩认识了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的16岁的女儿林徽因,并深爱上这位美貌的才女。是时,其妻张幼仪携长子来伦敦伴读,次子即将出世。但这时的徐志摩已接受了几年西方文化的陶冶,崇人道,重人性,决心冲出父母包办的这桩婚姻,爱自己之所爱,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表现了一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他在写给张幼仪的离婚信中写到:“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和张幼仪离婚后,林徽因并未给他回音,就随父亲回国了。这使徐志摩陷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中,“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这忧郁,我信,竟于渐渐的潜化了我的气质。”,在伦敦徐志摩受到浪漫派作家的影响,加上爱情生活的痛苦,他开始把美丽的大自然当作自己的“情人”,在自然万物中去寻找心灵的慰籍。 在康桥,自然和人文的环境交织出一种怡人的氛围,徐志摩记道,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在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小水坝,水流得很急,就是在那里,他在星光下听水声,听邻近小村的晚钟声,听河畔倦牛的刍草声,顿时生出了最神秘的一种康桥式的体验,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他的艺术与人生指出:“文学不仅是娱乐,他是实现生命的”,他推崇文学创作中“灵感的冲动”,进而指出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乃是作家真纯的内在情绪,即真纯的心灵,人格的美的表现,是艺术用美的形式去实现人的生命。,徐志摩曾提出一条人的生存原则:“不能在我生命实现人之所以为人,我对不起自己。在为人的生活里不能实现我之所以为我,我对不起生命;这个原则我们也应该时时放在心里。”人要在短暂的一生中,超越实际生活的自我,完善性灵生活的自我,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徐志摩在生存中的哲学、美学基点,也是他不断地进行美的价值选择的出发点。,他曾发过这样的感慨:“我人是在这社会里活着,我却不是这社会里的一个,像是有离魂病似的,我这躯壳的动静是一件事,我那梦魂的去处又是一件事。”处在社会现实中,却时时想超越这一现实,去追寻永恒不变的真理与价值。,在康桥,徐志摩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两年,为了追求林徽因的爱,他割舍了康桥,回国去寻找爱情,但林徽因已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恋爱,徐志摩苦苦的等待、追求,化为了泡影,也就放弃了这段恋情。,1924年徐志摩在北大任教授期间与陆小曼相识。陆小曼,名眉,江苏常州人。陆家原是世代书香的望族,陆小曼的父亲是学者兼外交官,陆小曼自小受琴棋书画的熏陶,曾就读于北京法国圣心学堂。中学时,法文已很好,15岁又受教于英籍教师,英文说的相当流利,是北京上层社会交际界的舞星、名花,生得美丽,举止温柔得体。19岁奉父母之命嫁给比她大7岁的王赓。王赓,清华毕业,后到美读哲学,又进西点军校,与艾森豪威尔同学。王赓对陆小曼爱护多于温情,夫妻敬多爱少,婚后感情淡漠。陆小曼为此在交际场中寻欢乐。 徐志摩与王赓是好友,常与他们夫妇同遊,陆小曼爱好文艺,常求教徐志摩,对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很仰慕。王赓因公务多,也常请徐志摩陪夫人。因为两人常相处,爱好、志趣相投,渐渐产生了爱情以至热恋。,徐志摩不顾世俗、家庭的反对,追求他理想中的爱人陆小曼,几番周折,有情人终成眷属,1926年他们结婚。但婚后不到一年,陆小曼旧病复发,生活奢侈,吸鸦片,和家庭医生关系暧昧。徐志摩为填补家庭经济的无底洞疲于奔命,往返与上海、北平之间,精神相当痛苦,创作上收获也不大。他自称诗思枯萎了。,1931年11月13日,徐志摩因在上海家中和陆小曼大吵了一架,便于18日乘早车到了南京,为了节省开支徐志摩免费搭乘第二天中国航空公司的邮政班机济南号飞回北京。 19日,虽然有雾,但徐志摩还是决意按时飞回,因为林徽因当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人演讲中国建筑艺术。济南号于上午8时起飞,午后2时飞至济南城南三十里处的党家庄,因天雨雾大,撞上开山山顶,飞机失事坠毁,徐志摩以35岁英年遇难。,徐志摩诗赏析: 大孩子似的可爱个性,这正是徐志摩其人其诗最让人喜欢之处。朱自清曾把诗人这种个性气质生动地形容为:“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这道生命水令人惊异地永远保持着孩子气的惊奇、喜悦和坦诚,并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干涸。而且这种童心的流露、这种风格特色的展现是自自然然的,不假修饰的,不像广告公司包装歌手那样煞费苦心,因而也是别人不能学,学不到的。,可以说,徐志摩最成功的作品无不典型地显示出这一艺术个性。表达诗人对母校英国剑桥大学怀恋之情的再别康桥就是一例。在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徐志摩写自己在青草地上打滚,在林荫路上手舞足蹈,骑着自行车追落日;他的大孩子气得到了充分体现。写诗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