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抓共管到合力联动整体构建政府.ppt_第1页
从齐抓共管到合力联动整体构建政府.ppt_第2页
从齐抓共管到合力联动整体构建政府.ppt_第3页
从齐抓共管到合力联动整体构建政府.ppt_第4页
从齐抓共管到合力联动整体构建政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齐抓共管到合力联动:整体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五位一体”未成年人成长教育机制,佛山论坛2008-12-18,广东教育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广东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首席专家研究部主任 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理事 广东省社区教育讲师团团长 广东省家庭教育讲师团副团长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讲师团团副团长,主讲人:李季教授,一 、当前未成年人成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扰,(一)“5+20现象” “5+20现象”是德育低效、0效、负效的代名词,指学校五天的正向教育不如校外两天负面的影响作用大。其实质是德育要求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品德,相反,学校教育所不提倡甚至反对的内容却为学生所认同。 “5+20现象”具体表现为为学生品德上的知行脱节、自我中心、价值西化、心理脆弱、网络沉迷、低龄恋爱、违法犯罪等现象。,知行脱节知而不行,知而不信,行而不知,100%的学生都懂得要遵守红绿灯规则,但只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闯红灯行为小中大学生随年龄增大而比例增大; 79.4%的学生认为诚信是最需要具备的美德,但20.6%的学生认为“对别人太诚实了就会吃亏”。 知行脱节:一方面是道德概念(知识)未内化为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道德观念未深化为道德信念,道德意识未转化为道德行为;另一方面是行而不知。,价值西化主流价值与非主流价值观的冲突,价值西化表现为:对“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个人主义”、“自我中心”、“金钱万能”、“宗教自由”、“享乐人生”、“性自由”(72.5%的中小学生同意“性自由”。)等西方价值观念50%以上的学生表示认同。 价值西化的实质是伴随着麦当劳、好来坞电影、多元文化而来的美国化价值观念,与学校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主流价值观念形成冲突。,信仰危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而表示具有这种信仰的青少年学生寥寥无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只有2.1%,而表示信仰上帝和宗教迷信的比例却达11.5%,) 中国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有没有责任感;三是能否实现廉政。 李光耀,理想缺失“读书为己还是为社会”?,振兴中华、实现四化:90年代前90%以上的学生为社会理想读书 上大学、当老板与回报父母:90年代后近90%的学生为个人利益学习 社会性学习动机下降(学习理想比较%) 振兴中华报效社会 上大学求出路 报答父母 当老板、实现个人理想 1990年 25.6 24.9 6.9 40.7 1996年 27.0 21.4 24.9 32.3 2000年 11.8 28.6 14.5 42.3,非主流文化青少年社会化第一影响源,四大媒体文化的影响力: 最喜欢的活动:看电视、听音乐、读课外书刊 信息主要来源: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街头广告、课堂书本、网络、同学朋友、父母家庭 影响最大因素:书刊、影视、广播、课本、网络 阅读品味卡通化、快餐化。 初中女生热衷超女,最为关注增高、减肥、丰胸 青少年社会化影响模式发生了结构变化: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媒体文化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第一影响源”。 “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里。”(爱因斯坦),阅读退化文化素质沙化的隐忧,中国需要“阅读”: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为55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九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要达到 400 万字,如果每本书是10万字,就是九年读书量为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 读图时代:研究发现,青少年最喜欢的阅读内容是卡通漫画故事,只有10%的青少年认真阅读过名著。中国文字文化是中国人的智慧之源。E时代人们已书写退化,如果再加上阅读退化,国人聪明才智赖以发展的根基产生了动摇,民族基础文化素质沙化,令人忧虑。(李季:阅读退化的隐忧,课程.教材.教法),相关链接 广州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课余时间最经常阅读10.5第三位,最喜欢阅读24.9第一位 你最喜欢看最经常看的课外书刊是故事类25.3/19.4,小说类28.8/19.3,学业辅导类6.0/17.2,知识类12.9/15.5,娱乐类23.4/23.9 你所看的课外书刊主要从哪里获得:1.从学校图书馆借11.1;2.从公共图书馆借14.8;3.向同学或朋友借22.7;4.自己从街上书店或书摊上购买36.1;5.家人购买或租借的12.7 你是否经常去图书馆;1.差不多每天都去3.5;2.每周去一、二次34.4; 3.两三周才去一次35.7;4.从未去过 26.4 从未去的原因:太远11.2;家长不同意5.4;没时间 40.2 周一至周五/周末及节假日 ,父母有没有和你一起阅读:1.从来没有41.3/39.8;2.有时有41.6/41.0;3.经常有12.6/14.0;4.每天都有4.5/5.2,低龄犯罪新城区青少年问题突出,青少年盗窃、抢劫、抢夺、私彩赌博,吸毒,贩毒,低龄违法犯罪现象有增无减、呈上升趋向。其中,青少年盗窃(18。3)、抢劫(40.3%)、抢夺(30.1%)现象比重大。 广州市未成年人犯罪每年5200件,占20%;特点:暴力犯罪、团伙犯罪、智能犯罪、外来人口犯罪多。,网络沉迷父母最大的担心,网络观念差异(%):学生认为上网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好处多6.5,坏处多34.4,不一定43.9,不太清楚15.2(迷茫大于沉迷);父母认为对孩子负面作用最大的活动依次为: 沉迷电子游戏39.3,沉迷网络28.8,结交社会不良朋友16.9,观看不良影碟6.2,阅读不良书刊5.4,早恋2.3。 经常沉迷网络,迷恋黑网巴,无心学习,荒废学业现象令人忧虑。,低龄恋爱青春期性教育困惑与干预,青春期情感审美误区 恋爱荣辱观:“有异性朋友为荣,没有异性朋友为辱” 青春期恋爱类型:暂时拥有型、帅男丑女型、患难夫妻型、单亲子女型;网络型爱情、影视型爱情、慰藉型爱情。(有性无爱,把想象感情当作浪漫) 青春期教育难题 师生、亲子观念差异(“早恋”与“专一异性朋友”)、校园“早恋”从众、女生比女生主动、班主任放长假恐怖症、同性恋、校园外性问题,心理脆弱受不得委屈,缺乏耐挫力,心理行为问题明显:自我中心,受不得委屈;情绪波动,缺乏耐挫力, 心理脆弱。其中城市离异家庭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变异问题突出。 心理封闭,亲子沟通障碍。孩子心里话不愿意对父母讲;父母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 心里话对谁说:知心朋友、谁也不说、同学、父母、老师(李季:教育创新),5+20现象的根源:从非道德环境到内化障碍,通常把“5+20现象”归咎于不良社会环境、负面媒体文化和不利家庭因素的影响作用。黑网吧、黄色书刊、西方文化、父母离异常常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电视、网络、快餐文化、家长素质等也常常成为人们指责批评的对象和替罪羔羊。 其实,“5+20现象”是一种综合效应,不仅有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德育不力和家庭教育偏差的原因,还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社会适应不良等方面的原因,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内耗-“抵消效应”是最主要的成因。 解决“5+20现象”的出路,既要净化社会环境与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还要积极探讨学校德育的科学性与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德育长效机制。,(二)“三结合教育”不落实,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是我国 未成年人成长教育的经验,但长期以来存在不落实状况,学校德育的反思,学校德育低效的根源:脱离生活需要、与教学脱离 道德教育政治化偏向。 道德教育非生活化偏向。 说教式教育。 监视式教育。 消防式教育。 学校德育低效的反思:从他律到自律 科学性:品德内化机制与规律:品德形成交汇点与知行统一 有效性:德育与心理教育整合:内外动力一致性与情感认同 时代性:多元文化与价值导向:非主流文化引导与共同道德,家庭教育的反思,家庭教育偏差的根源:不良生活方式 教育观念不清家庭教育等同子女教育,表现为在补偿心、虚心荣、惧怕心、攀比心等支配下的教育过度。 教育模式偏差家教模式(以孩子的学习辅导为中心),智艺模式(把亲子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德育模式(把教育家庭局限于品德教育)等。 成长环境不利家庭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藏书量不足。家庭藏书低于20本城市20%, 农村35.0%。 家庭教育的反思:改变教养方式 由重养轻教转向以教为主、教养结合; 以教育子女为主转向以家庭学习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以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向以关怀、关注、辅导、引导发展为主; 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向医生、教师、朋友多种角色。,社会成长环境的反思,社会成长环境不良的根源:非道德环境 非主流文化与媒体反教育现象的影响 矮化他人的社会竞争意识与自我中心膨胀 社区环境中的不安全与非道德因素影响 青少年社会成长环境的反思:过道德生活 净化社会成长环境 优化社区教育环境 营造大德育环境,(三)“齐抓共管”不到位,20年前广东潮州德育经验 “齐抓共管”不到位的根源:机制不健全 齐抓共管有形无实,三结合机制有名无力: 缺少组织领导和落实机构; 没有真正形成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有倡导无响应行动或有行动无落实。,(一)中央8号文提出,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体系。 明确规定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教育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1、从教育理论看:,(1)教育的全面性决定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三结合,才能形成大教育系统网络,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 (2)三种教育特点、功能、作用的互补性决定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三结合,才能培养人成才。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持续性、亲和性的特点,是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基础 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统一性、系统性的特点,是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主渠道 社会教育具有多元性、实用性、补充性的特点,是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重要影响源 (3)三种教育的协同性决定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三结合,才能同向、同步、同力、互动和形成合力,2、从儿童青少年品德现状看:,儿童青少年生活情况: 一年在学校生活200天左右 社区、家庭生活时间160天左右(“160工程”) “5+20现象” 青少年社会化第一影响源改变的现实: 媒体文化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第一影响源” 家庭、学校教育功能弱化 社区教育缺乏,(二)三结合教育机制,1、三结合教育机制的内涵: 对象是儿童青少年; 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 目的是形成目标一致,同步教育,相互配合的三结合教育网络体系和互动促进机制。 2、三结合教育机制的任务: 制定共同教育目标,实现同步教育; 整合三大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协调三个方面关系,彼此密切配合; 开展相向互动服务,形成良性循环。,3、学校、家庭、社会在三结合机制中的角色地位与职责,学校的主力地位和指导作用 参与和指导家庭、社区教育活动 建立家庭、社区教育指导志愿者队伍 教育设备资源向家庭、社区开放 配合社区举办各种教育活动 社会的平台地位和活动功能 家庭的配合地位与参与功能 不足:只有工作机制,缺少政府和社区参与,缺乏组织管理机制和推动力,没有形成运行机制(一费制后家长学校萎缩与政府、文明办、妇联牵头后复苏)。,(三)珠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经验总结,珠三角社区教育在创新发展中形成了“城区、街道、居委三级管理,宣传、教育、妇联三方合作,家庭、学校、社会三教结合”社区教育“三三式”管理运行机制。 “三级管理”体制指建立城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委员会和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与指导机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是社区教育活动和事业开展与发展的根本保障:方向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政策保障、资源保障和经费保障。 “三方合作”指在三级管理体制中,宣传部、教育局、妇联是三个合作机构。但在城市现行管理体制下,代表区委、区政府的宣传文明部门(精神文明办)是社区教育组织牵头与主管机构,而教育部门和妇联等主要是支持和配合机构。 “三教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特色和经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具特点、功能和优势,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才能产生同步、同向、合力的作用。,三、建立“五位一体”同向、同步、互动未成年人成长教育长效机制,(一)从“三结合教育”到“五位一体”联动机制 未成年人成长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需要:“各自为政”-“齐抓共管”-“合力联动”同向、同步、互动促进长效机制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未成年人成长教育整体效应的需要:强化家庭教育资源,增强“第一课堂” 作用;活化学校德育资源,发挥育人“主课堂”功能;优化社区和社会教育资源:营造共同关注的“社会大课堂” 破解未成年人教育难题与困惑的需要:多元文化影响与统一德育要求矛盾的困惑;多元价值取向与主流价值导向矛盾的困惑;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影响不一致的困惑,(二)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成长教育五大长效机制,领导管理机制(组织机制) 互动促进机制(工作运行机制) 资源整合机制(建立社会辅导制度) 评估监督机制(法律保障机制) 社会支持机制(社会支持系统),(三)实施关爱未成年人成长三大工程,家长学校创新 佛山妇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