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幼儿心理卫生.ppt_第1页
课件:幼儿心理卫生.ppt_第2页
课件:幼儿心理卫生.ppt_第3页
课件:幼儿心理卫生.ppt_第4页
课件:幼儿心理卫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心理卫生,案例1,乐乐和妈妈去逛超市,乐乐很喜欢柜台上的芭比娃娃,妈妈出于各种原因没有买,此时的乐乐就开始出现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自己的头发等行为。,案例2,豆豆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则不予理睬。醒后完全遗忘。,案例3,东东,6岁,上幼儿园大班。自幼就调皮好动,爱上窜下跳,经常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上幼儿园后,老师发现他一刻也闲不住,行为较为冲动,经常冒冒失失。他不能专心致志听老师上课,经常乱讲话、乱走动,回答老师的提问,更是答非所问。即使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如看动画片,他也很难控制自己。,案例4,欣欣,每逢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要上学,就精神紧张、不安。周一早晨上学时显得胆怯,想不去学校,经父母再三劝说答应去学校。可一到学校就设法逃走,不肯进教室,并诉说头痛、腹痛、恶心等身体不适。而一到周六、周日等节假日则无以上症状。,内容结构,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四、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 第二节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的防治 一、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 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一、心理卫生的概念,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没有临床症状,身心都符合正常发展标准,具有良好适应性并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持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心理疾病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观念、行为、兴趣、个性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失调,亦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2、心理疾病,二、幼儿心理卫生的意义和内容,(一)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二)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加强幼儿的心理卫生工作,是维护和增进婴幼儿心理健康乃至人一生健康的重要保证。,婴幼儿年龄尚小,经验与能力都很欠缺,而且也极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现代社会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 ,婴幼儿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2、加强各种心理保健措施,对幼儿进行心理卫生教育,3、幼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三、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愉快,3、人际关系和谐,4、行为统一协调,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认知方面一般表现出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较强 。,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积极情感总是多于消极情感,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心境,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安感。,乐于与人交往,合群、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心理和行为是协调一致的。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不迟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的反应,具有与大多数同龄儿童基本相符的行为特征 。,5、性格乐观开朗,具有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积极主动、独立性较强,谦虚、诚实、勇敢、热情、慷慨等性格特征 。,6、自我意识良好,能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他们身上积极的肯定的自我观念占优势。,四、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理因素,(二)心理因素,1、遗传因素,2、胎内环境,3、脑损伤或疾病,4、生长发育迟缓,1、气质与性格,2、需要,3、情绪,4、自我意识,人的许多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影响;许多遗传病都存在智力缺陷,不良的胎内环境造成的某些素质缺陷可成为儿童心理发育的障碍,分娩中的脑损伤、脑外伤及脑瘤、传染性脑疾病等使脑细胞受损,发育过于迟缓,水平过低,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托马斯等把儿童的气质分成三种类型:易养型、难养型、兴奋缓慢型。难养型儿童更易产生攻击行为、焦虑、敌意等,性格内向、胆小惧怕、沉默;外向、暴躁攻击、发脾气,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导致问题行为,消极情绪容易导致儿童心理异常和障碍。焦虑和恐惧影响比较明显,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个性的健全发展,(三)社会因素,1、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有着消极的影响,父母离异孤僻、自卑、胆怯、冷漠 自虐、撒谎、多动、讲脏话,不良的家庭氛围,儿童心理压力大,没有安全感,容易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不讲礼貌,家庭氛围,父母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父母吵闹行为紊乱、夜惊、梦魇、遗尿症,家长素质,教育态度和方式,不合理、不正确,易使儿童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父母的心理障碍会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往往从父母那里模仿到不健康的性格、行为习惯,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高相关,2、托幼机构,3、社会生活环境,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直接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同伴关系,容易产生独占、攻击、粗暴或胆怯、孤独、不合群等行为,严重阻碍儿童的身心和社会性发展,居住在高层住宅或单元楼的儿童易形成孤僻、脆弱、暴躁等不良性格,看电视过多的儿童交往能力普遍较差,孤独、沉默,自我中心,学到侵犯性行为,粗暴的态度易导致儿童紧张、胆怯,,幼儿的某些心理问题与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第二节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的防治,一、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一)看是否有某些行为表现,大多数幼儿都有他却没有,或大部分幼儿没有他却有,都可能不正常。,(二)看行为表现的程度,(三)看个体的发展状况,行为表现的严重性超出了大多数孩子的表现程度,也属不正常。,身心发展出现长期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反退的现象,很可能不正常。,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是相对的,并非泾渭分明。,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一)情绪障碍 儿童期恐惧 屏气发作 暴怒发作 分离焦虑 (二)睡眠障碍 夜惊 梦魇 (三)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呕吐 (四)排泄障碍 遗尿症,(五)言语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 口吃 (六)品行障碍 攻击性行为 说谎 (七)不良习惯 吮手指 咬指甲 习惯性阴部摩擦 (八)其它心理障碍 多动症 选择性缄默 孤独症,恐惧症,表 现:,原因:,对特定的事物或情景产生过分或不合理的恐惧和回避反应。,(1)特殊刺激引起的直接经验,(2)共鸣性的学习,(1)鼓励儿童观察和认识自然现象,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恐惧对象(米勒),(3)受恐吓的结果,防治:,(2)禁止恐吓威胁儿童,禁止看恐怖影视、图片,(3)培养儿童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意志,(4)采用模拟示范法和系统脱敏法矫治,情绪障碍,屏气发作,原因:,在遇到发怒、惊恐或不如意的事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旋即发生呼吸暂停 。,(1)由某种心理诱因的触发,(2)机体缺铁所致,约30有家族史,(1)尽量消除可引起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防治:,(2)正确教养,不要溺爱孩子,(3)补充铁剂,纠正贫血,同时注意合理的膳食,(4)孩子发作时,家长要镇静,待其恢复后设法转移其紧张情绪,情绪障碍,又称呼吸暂停症,是一种呼吸系统的神经症。3岁以下的小儿比较多见 。,(5)必要时服用镇静剂,表现:,暴怒发作,表 现:,原因:,儿童在个人要求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或受到挫折时,就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头发等过火行为 。,通过学习而产生,遭受挫折(儿童发作)大人让步 (结局强化了行为);其他儿童模仿获得这种行为,(1)从小培养儿童讲道理、懂道理,第一次发作 时,家长不要妥协,防治:,(2)培养儿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3)严重者给予行为治疗,情绪障碍,2019/4/24,19,可编辑,分离焦虑,表 现:,原因:,与亲人特别是父母分离时,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如烦躁不安,害怕想象中的危险,哭泣,脾气大等。有的还伴有做恶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跳、多汗、乏力等症状 。,(1)不良的环境,(2)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如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1)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合理要求,既不溺爱,也不苛求,防治:,(2)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3)教师要特别关心、与之交谈,鼓励与 他人交往,情绪障碍,(3)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夜惊,原因:,入睡后不久,突然坐起来,尖叫哭喊,两眼瞪直或紧闭,极为惊恐。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等症状。难以唤醒或哄他安静下来。数分钟后自行入睡,醒后完全遗忘。,心理因素与父母分离,亲人伤亡,父母吵架或离异,受到严厉 惩罚;睡前看了惊险的电视,听了情节紧张的故事。,(1)消除引起紧张不安的心理诱因,减少情绪紧张,防治:,(2)改变不良环境,注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3)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所产生的一种惊恐反应。4-7岁的儿童较为多见,男孩夜惊多于女孩。,环境因素室温过高、空气污浊,手压胸口,晚餐过饱。,生理因素鼻咽部疾病致使呼吸不畅,患肠寄生虫病。,表 现:,梦魇,原因:,做噩梦时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剧,自觉全身不能动弹,常被惊醒,醒后仍有明显的情绪失常,紧张、害怕、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对梦境有片断记忆。,(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有尚未解决的内心矛盾冲突,(1)消除内心矛盾冲突,缓解情绪紧张。,防治:,(2)及时治疗躯体疾病,(3)生活有规律,睡眠障碍,是指以做噩梦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睡眠障碍。,(2)躯体患病(上呼吸道感染、肠寄生虫病),(3)睡眠和饮食习惯不良,表 现:,神经性厌食,原因:,长期厌食,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极少,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如果强迫喂食,即刻引起呕吐 。,(1)过分注意孩子进食或强迫进食,(1)建立有规律的膳食制度,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治:,(2)创造愉快的进餐气氛,(3)增加孩子的活动量,使其有饥饿感,进食障碍,(2)进食前活动过度,表 现:,(3)进餐气氛不良,(4)不良的饮食习惯,神经性呕吐,原因:,在进食后或某种特定情境下突然呕吐。呕吐时无痛苦。80%以上患者起病于6岁前 。,(1)最初由饮食不当或过饱引起,(1)改变不良的喂养方式,不要强迫小儿进食,防治:,(2)消除引起紧张的各种因素,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3)鼓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进食障碍,(2)精神紧张所致,如受到强烈惊吓、家庭关系紧张、对新环境 不适应、突然离开亲人等,表 现:,(4)呕吐严重者及早送医院诊治,遗尿症,原因:,5岁以后儿童,仍不能控制排尿,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裤,男孩多于女孩。,器质性遗尿症因躯体疾病引起,如膀胱炎、蛲虫病、糖尿病等,(1)消除引起小儿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防治:,(2)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睡觉、 白天避免过累、晚间适当控制饮水、夜间定时唤醒排尿),(3)加强自觉排尿的训练,排泄障碍,属于儿童行为障碍中的排泄障碍,功能性遗尿症由心理因素引起,如强烈的精神刺激、夜间 睡眠过深、排尿习惯不良、有心理障碍,表 现:,(4)配合药物或针灸治疗,语言发育迟缓,原因:,口语明显落后同龄儿童,到相应年龄仍不能讲完整的句子,甚至仅能讲少数单词,有的表现为讲话词不达意或构音不清。,(1)脑组织的有关部位功能发育不完善,(3)听力障碍、婴儿孤独症、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精神病,矫治:,(1)采用神经营养治疗,促进大脑发育,完善语言功能,(2)进行言语训练(倾听声音并告之名称模仿教师口型发音听语音指物指物说名称口语对话念儿歌),言语障碍,是由于大脑发育迟缓而造成的言语障碍。可分为接受性言语障碍和表达性言语障碍。,(2)缺少言语刺激、教育和训练,表 现:,口吃,原因:,(1)发音障碍在某个字音或单词上停顿、重复、延长,(2)肌肉紧张呼吸和发音器官紧张性痉挛,(4)伴有其他心理异常易兴奋、易激惹、胆小、睡眼障碍,防治:,(1)精神创伤,(2)模仿,言语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节奏障碍。它是指说话的时候不自主地在字音或字句上,表现出不正确的停顿、延长和重复现象。男孩比女孩多2-4倍。,(3)伴随动作跺脚、摇头、挤眼、歪嘴,表 现:,(3)成人教育上的失误,(4)躯体疾病,(1)正确对待小儿说话时不流畅的现象,(2)消除环境中可致幼儿精神过度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3)成人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和小儿说话,(4)多让幼儿练习朗诵、唱歌,9/10的儿童口吃是因发育迟缓而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原因:,(1)侵犯他人身体(踢、打、抓、咬 ),(1)疏泄情绪,保护自己,(3)家教不当(如过分溺爱、怕孩子吃亏、经常惩罚 ),防治:,(1)改变不当的家教方式,让幼儿远离暴力和不良诱因,(2)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调整情绪、对待挫折,品行障碍,也称侵犯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体与精神,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2)观察模仿,表 现:,(3)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4)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示范法、消退法、暂时隔离法),(2)毁坏物品(撕、扔、踩),(3)言语攻击 (讥笑、讽刺、诽谤、谩骂 ),说谎,原因:,无意说谎由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低,(1)教育儿童诚实做人,防治:,(2)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气氛。,(3)成人注意言传身教,品行障碍,有意说谎(1)逃避责备或惩罚;(2)想报复他 人,引起他人注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4)及时揭穿儿童的谎言,不让其谎话得逞,吮吸手指,原因:,经常或几乎整天吮吸手指,常固定吮吸某一手指。,(1)早期喂养不当,或不能按时得到足够的食物,防治:,(1)运用正确方法喂足喂好婴儿,(2)丰富儿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消除寂寞感,不良习惯,(2)生活环境单调,缺少玩具和爱抚,表 现:,(3)给予爱护和同情,使之在心理上获得满足,(4)在手指上涂抹苦味剂,咬指甲,原因:,经常不由自主地咬去长出的指甲,甚至吃掉指甲。 在3-6岁幼儿中发病较高。,(1)为了缓解心理紧张,防治:,(1)消除引起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2)引导儿童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不良习惯,(2)模仿父母或同伴的行为,表 现:,(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4)在指甲上涂苦药或辣椒汁,(5)严重者进行行为治疗,习惯性阴部摩擦,原因:,抚弄或磨擦外生殖器。,(1)局部不洁或疾病引起瘙痒,小儿磨擦止痒,渐成习惯,防治:,(1)偶然出现,可分散其注意力,(2)积极治疗或消除阴部刺激原因,不良习惯,(2)因寂寞而玩弄或大人逗玩,使小儿养成习惯动作,表 现:,(3)不要穿紧身内裤,(4)养成上床就睡,醒来就起的习惯,(5)发作时,没法转移他的注意力,(3)不当的教育方法使儿童偶然的行为得到了强化,多动症,原因:,矫治:,(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85%)(孕期疾病、分娩异常、脑外伤),(3)神经生化因素 (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儿茶酚胺水平不足),(1)遗传因素 (40% ),(1)调整家庭环境,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式,(2)增加文体活动,释放多余的精力,是多动综合症的简称。是一类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一般在3岁左右就会起病。男孩多于女孩,(1)活动过度,特征:,(2)注意涣散,(3)行为冲动,(4)学习困难,(4)铅中毒或食品添加剂,(3)行为治疗和饮食治疗,(5)家庭和社会因素 (父母责任角色不当和养育方式失误),选择性缄默症,原因:,矫治:,(1)患儿病前有个性缺陷。如敏感、胆怯、害羞等,(1)避免精神刺激,(2)消除心理紧张因素,是指已经获得语言能力的儿童,因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在某些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多在岁时起病,女孩多见,在某些场合拒绝讲话,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则能正常交流。缄默时,可以用手势、点头、摇头等躯体语言进行交流,有时也用书写的方式来表达。,表现:,(2)幼年时有精神创伤的经历。如父母关系不和 及离异,受虐待等,(3)采取转移法。如陪患儿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4)行为矫正。可用患儿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激励其说话,(5)药物治疗,孤独症(自闭症),原因:,矫治:,(1)主要由生物因素所致,如遗传、孕母病毒感染、宫内窒息等,(1)康复训练的重点放在能力的提高上,(2)给患儿创造正常的生活环境,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生于3岁以内,起病缓慢,(1)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 ,对亲人没有依恋。对周围的事不关心 ,目光游移不定 ),症状:,(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 ),(4)智力异常 (70%落后、20%在正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