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书报告.doc_第1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报告.doc_第2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报告.doc_第3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报告.doc_第4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国藩家书读书报告曾国藩家书读书报告在假期是读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在书中收获颇多,这本曾国藩的家信全集,不仅展示了曾国藩的高尚品格和处事哲学,同时也为后世读者树立了一个长者智者的形象。曾国藩家书里修身篇多是曾国藩惦念家中父母身体及兄族的学业,可见其对于家庭的责任感,他的一些观点也足以用于现代。他的四弟曾写信说过家里读书不静,不适宜读书,一心想要到远方去,曾国藩便劝道其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对这一段,我深以为然,以前也曾听过毛主席闹市读书之雅谈,这些都是说的,读书不应该限于环境,一切以环境的不适宜为借口的,都是自我毅力不足的掩饰,从心里讲,我以前也是总把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归结为环境不好,不是一个读书的好环境,每每以这个为借口,为自己的不努力搪塞,与这些伟人比起来,真是蚍蜉之于大树,高山之于低谷,这也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愚民之所以为愚民吧,我读过这一信,对我触动很大,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以环境为借口的坏习气,不受环境影响。曾国藩还善于见微知著,他从他弟弟给他的信里,能够看出来,他的弟弟们平时总是比较空浮的忙,从来就不怎么从容,对于这点,他也直言不讳的提出批评,成大事者,怎么能一直都没有章法的乱忙呢?忙也不出结果,忙也不出效率,倒不如做事前先想好全局打算,从从容容,进退有度,方式大将风度,方式雅士风骨,从容应对,毋需慌忙。曾国藩还主张进德、修业,对功名利禄看到淡,认为功名都是命运决定,不是自己能自主的,还告诫他六弟,不要因为一次的挫折就气愤而放弃学习,这是不对的。回首我自己在学业的道路上,有的时候也太过急功近利了,也曾因学业上的打击,而产生过抵触厌倦的想法,现在看来,过去的那些都还幼稚,都还不成熟,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提高素质,何必亟亟于成绩,何必亟亟于日后的待遇等等,又何必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而低沉失落呢,人生就应该愈挫愈勇,就应该顶着压力上,以后,我不会在迷失在学习道路上患得患失了。虚心,也是做学问必要的,虽然说,每个人都有品评别人好坏、谈论别人长短的权利,但是,自己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有一颗谦虚的心,不能自己不顺利就骂制度骂执行,不能别人一出作品,就各种挑刺,各种挖苦,然而轮到自己时,不仅所做的东西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反倒有见不得人的地方。不能不肯用对待别人的尺度来对待自己,来觉得别人不行。我发现,曾国藩的这群弟弟总是时不时的跟他发牢骚,每每此时,曾国藩便不厌其烦的对其弟弟进行劝慰,他弟弟们总是把试第不中,推卸为命运不济,怨天尤人,我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外界环境必然对人有影响,但是他弟弟们总是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受挫折必先吐槽,实不明智,须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在困境中磨砺才能更见坚韧,怎么能应为小小的波折就没了斗志呢?在看这本书之前,就听说曾国藩公开这些家书,有一部分是为了激励众人,而另一部分是为了向皇帝表忠心,撇清功高盖主的污水,在看了其“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后,对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曾国藩真乃妙人也,他一定知道皇帝会监视他们这些重臣的书信,就在给家里的信中反复流露忠心,把自己无意争宠,无意居功的心意表达出来,当然会让皇帝高兴,会让皇帝开心释怀。另外,不露头角于外,息心忍耐,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做人要低调,做人要厚道。长傲,多言,在曾国藩看来,是“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令其弟与他共勉之,他也告诫其弟一定要平和,平骄矜,戒傲惰,反正就是告诉他们弟弟做人要踏实,本分,修雅士风范。曾国藩总在信里谈论药的事,古代医疗真的差的那么离谱么?他还提倡尽量不用药,如果以现代抗生素的观点来看,是对的,但是对中医我不了解,无从考证啊。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不宜非议讥笑他人、必须自立自强、望勿各逞己见、只问积劳不问成名、凡抑郁最易伤人(这点我最有体会,谨记谨记)、宜自修处求强、时刻悔悟大有进益、必须逆来顺受(这点我略不同意,应该看情况吧)。以上这些都是曾国藩的一些信件里提取出来的主要意义,于君共勉。曾国藩对于他弟弟们的学业尤其关心,总告诉他们不要急躁,不要近利,要循序渐进,不要受不了打击(他弟弟们真的有他说的这么不堪么?怀疑中。),“为学壁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当然,这句是朱子说的,曾国藩引用的),“用功譬若掘井,与春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衬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广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且。”这句蛮对的,百业通不如一业精。曾国藩在劝弟弟学习的信件里,老生常谈,谈了很多学习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学习上的一些误区,并对他弟弟的一些想不开看不透的地方进行了开导,让他弟弟们避免堕入功名利禄的下乘,足见其用心之深,听说曾国藩小时候也不是那种百里挑一的灵童,他是靠一步步努力才成就一番大事的,足可见其努力之深,其用功之至。在曾国藩家书中提及对家里关系和惦记这一块,曾国藩的话和嘱咐甚是零碎全面和繁复,换种说法就是有点磨叽,当然我不是贬低曾国藩的意思,而是认为,他在这些信里,无不流露的对家的爱和责任,渗透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像是一家人围炉夜话,把酒言歌时的声声教诲,相当有长者风范,他细致耐心地教导子弟,对父母也极为尊敬,不愧是一派长者风范。我感到很惊讶的地方就是曾国藩在一些信里曾说过生活经济方面貌似有点窘迫,我很不理解这段,按理说那么一个大官,即使是有低谷的时候,也不应该会经济紧张啊?那就是这部分信是他早年时写的,再者,这部分也能表现出其为官清廉,而非“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属,为自己的家人做了榜样,也封他人口舌,还不落下话柄,又博得皇上赏识。反正对于他所述经济状况,我还是有一定的考虑空间,有时间再仔细考证考证。大家公认曾国藩认人用人独有一套,他也告诉他的弟弟们,让他们“交友拜师宜专一”“必须亲近良友”,而且,为了维系友情,需要勤加往来,不要有负于朋友,也不要占朋友便宜,曾国藩的选人标准是“忠义热血之士”,据说曾国藩善相面,后世也有好多其法流传于世,认人知人用人,真是一门学问。当然,曾国藩也不是完人,他也有自己的弱点缺点,但是他能勇于面对自己错误,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也能时长反省自己,我想这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难得的地方,总体来说,曾国藩有很多值得我们学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