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平等的新里程碑.doc_第1页
两性平等的新里程碑.doc_第2页
两性平等的新里程碑.doc_第3页
两性平等的新里程碑.doc_第4页
两性平等的新里程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两性平等的新里程碑我国台湾地区新修正夫妻财产制度述评许莉 华东政法学院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夫妻财产制度 修改内容提要: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亲属编夫妻财产制部分于2002年6月作了较大的修改,其中法 定夫妻财产制度以所得分配制取代了原有的联合财产制,增设了自由处分金条款,“修 法”带有明显的妇女维权色彩。文章重点介绍了“修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并加以评 析。夫妻财产制度是亲属法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婚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一直备受 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重视。台湾地区“民法”亲属编夫妻财产制度部分修正案于2002 年6月经“立法院”三读通过。此前一年,即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修正案)颁布实施,其中对夫妻财产制度亦有增改。在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研究 台湾亲属法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介绍台湾地区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的修改背景 、主要内容,并加以简单评析。一、台湾地区夫妻财产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台湾地区自1949年以来一直沿用中华民国民法。该法中的亲属编制定于1930 年12月,施行于1931年5月。民法亲属编制定的社会背景是,一方面,由于中国固有的 传统是尊长优越于卑幼、男性优越于女性,无论是“礼”还是“法”,在婚姻家庭关系 上无不表现出“男尊女卑”这一根本特点,对此亲属立法无法回避;另一方面,清末制 定的民律草案中,已经引入了西方近代独立人格之观念和男女平等原则。两种法律思想 格格不入,但又都是亲属立法不可忽视的因素,兼顾二者成为民法亲属编的最大特点, 亲属编也因此被议为是“新旧思想妥协之产物”。(注:参见戴东雄:民法亲属编七 十年之回顾与前瞻,载民法七十年回顾与展望纪念论文集(三),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2002年版,第158页。)1930年民法亲属编采纳了法定夫妻财产制度与约定夫妻财产制度并存的立法,并规定 以联合财产制作为通常法定夫妻财产制度。(注:台湾地区法定夫妻财产制度包括通常 法定财产制和非常法定财产制,本文介绍的法定财产制特指通常财产制。非常法定财产 制在特殊情况下适用,大陆立法中没有非常财产制度。)根据联合财产制的规定,所有结婚时属于夫妻的财产,以及婚姻关系存续中夫妻所取 得的财产,除了属于妻子的“特有财产”和“原有财产”外,(注:根据民法亲属编有 关规定,妻之“特有财产”是指:(1)专供妻个人使用之物;(2)妻职业上必须之物;(3 )妻所受之赠物经赠与人声明为其特有财产者;(4)妻因劳力所得之报酬。妻之“原有财 产”是指:(1)妻于结婚时所有之财产(如嫁妆等);(2)婚姻关系存续中因继承或其他无 偿取得之财产。)其余均属于丈夫所有。妻子虽然对“特有财产”和“原有财产”保有 所有权,但丈夫对妻子的“原有财产”有管理、使用、收益权;收益所得,归属于夫, 妻无权干涉。丈夫因管理上的需要,还可以无须经妻子同意而处分妻子的财产。在上种制度之下,所有婚姻关系存续中所得的财产,不论是否登记为妻子的名下,除 非妻子能证明是属于自己的“原有财产”或“特有财产”,否则均属于丈夫所有,丈夫 的债权人随时可以查封、拍卖;一旦丈夫死亡,属于妻子名下的财产,亦需课征遗产税 。显然,当时的夫妻法定财产制度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在这种财产制度下妻子与丈夫 的财产权利是不平等的。联合财产制度作为法定夫妻财产制度在台湾适用了近五十年。在这近半个世纪中,无 论是家庭组织、社会结构、经济环境还是人民生活观念,多有重大变迁。(注:参见戴 东雄:民法亲属编七十年之回顾与前瞻,载民法七十年回顾与展望纪念论文集 (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页。)特别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经济 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女性有了接受教育和从事社会工作的机会,文化程度和经济地位都 有很大提高,主张男女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亲属法中歧视女性的条款备受批评。有鉴 于此,台湾“司法行政部”于1985年对“民法”亲属编作了较大修改,其中涉及法定夫 妻财产制度部分的修改内容主要如下:(1)妻因劳力所得之报酬不再列为妻之特有财产( 第1013条);(2)夫妻特有财产不包括在联合财产之内(第1016条);(3)夫妻原有财产范 围一致(第1017条);(4)联合财产得约定由妻管理(第1018条);(5)限缩夫对妻原有财产 之收益权(第1019条);(6)增设夫妻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第1030条)。1985年的修改是在保留联合财产制为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的基础之上,对联合财产制中 存在的男女不平等条款加以修改,与修改前的法律相比当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修改 后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度在男女平等问题上仍有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联合财 产的管理权仍规定原则上归丈夫享有。虽然修改后的法律规定,联合财产的管理权可依 夫妻双方约定由妻子行使,但在现实生活中,采用夫妻约定管理权的情况极为少见。(2 )由夫管理时,夫对于妻子的原有财产,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联合财产中妻子的原有 财产所生之孳息,在支付联合财产管理费用及家庭生活费用之后,还有剩余时,才归属 于妻。这样,丈夫完全可以直接用妻子原有财产的收益来支付家庭生活费用。而且为管 理上必要,丈夫还可以不经妻子同意即处分妻子原有财产。(3)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规 定过于简略。修改后的法律虽然规定了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妻子 家务劳动的价值。但由于剩余财产请求权只能在婚姻关系终止时行使,而法条没有相应 的保障措施,特别是在丈夫行使管理权的情况下,妻子一般无从知悉丈夫的真正财产状 况,丈夫很容易隐匿财产或脱产,妻子的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在婚姻关系终止时往往很 难实现。(注:参见王如玄:新修正夫妻财产制介绍兼论民间团体修法运动之价 值判断与反省,载月旦法学2002年第9期。)针对亲属编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台湾民间团体,特别是妇女团体一直致力于 修法游说,并制定了民间版的夫妻财产制修正草案。(注:1991年10月,台北市晚晴妇 女协会、财团法人妇女新知基金会在亚洲基金会的赞助下,并在台北市律师公会妇女问 题研究委员会及身份法研究会的协助下,由尤美女律师担任总召集人,邀请了热心于女 性权益的诸多律师、法官和法学教授组成民间团体“民法亲属编修正委员会”,经过多 年努力,起草了被称为“新晴版”的夫妻财产制度草案,因与“立法委”起草的修正草 案对应,也被称为“民间版”修法草案。)2002年6月,全新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终于经 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二、台湾地区2002年“修法”的主要内容修正前的“民法”亲属编中关于夫妻财产制度的条文为46条,修正后的条文仅剩26条 ,修改幅度较大。修改后的夫妻财产制度仍维持了原有的法定与约定并存的立法模式, 在婚姻当事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生效的情形下,当然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此次修法的 重点也是针对法定夫妻财产制度。修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以所得分配制为法定夫妻财产制,取代联合财产制台湾地区“民法”中原有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度是联合财产制,因管理权的问题一直被 认为有违男女平等原则,因此成为此次修法的重点。在修法中,首先涉及的就是法定夫妻财产制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提案分别是官 方版本的借鉴瑞士立法的“所得分配制”和林菊枝教授所提的“劳力所得共同财产制” ,(注:参见邓学仁:新法定财产制之抉择,载月旦法学2002年第10期。)最终 立法选择了“所得分配制”为法定夫妻财产制。但条文中并不特别标明“所得分配制” ,只泛称法定财产制。“所得分配制”以分别财产制为基础,但为克服分别财产制带来 的不能兼顾婚姻共同生活之本质与和谐、保护家庭主妇不周的缺陷,又有剩余财产分配 请求权的规定(配偶一方对另一方的婚后财产增值部分在婚姻关系终止时享有分配请求 权),因而又称为“改良式分别财产制”或“限制的分别财产制”。(注:参见王如玄: 新修正夫妻财产制介绍兼论民间团体修法运动之价值判断与反省,载月旦法 学2002年第9期。)选择以分别财产制为基础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度,其主要立法理由如下:(1)原联合财产 制即以夫妻财产权分离为原则,只是对管理权特别规定由一方享有,可见分别财产制在 台湾有基础。这一点显然是法律传统因素。(2)台湾属于大陆法系,立法一向借鉴德国 、瑞士等国,而这两国均采用分别财产制。(3)分别财产体现了男女法律地位的平等。( 4)“共同财产制在台湾操作结果,妇女仍会签具授权书概括授权与夫,故无实益。”“ 共同财产制,职业妇女所得亦会受限,恐不符职业妇女之期待。”“共同财产制下,夫 游手好闲,不理家务,妻努力工作维持家计,所得尚需受夫控制,影响妻自力求生之途 ,对妻更不利。”现行法律“欠缺采共同财产之配套措施,如土地登记、银行作业等, 实施不易。”(注:参见王如玄:新修正夫妻财产制介绍兼论民间团体修法运动 之价值判断与反省,载月旦法学2002年第9期。)修改后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1)夫妻财产种类仅区分为婚前财产与婚 后财产,不再有特有财产、原有财产和联合财产条款。(2)规定无相反证据之前,财产 均推定为婚后财产;不能证明为夫或妻所有的财产,则先推定为夫妻共有财产。夫妻婚 前财产于婚后所生之孳息,因为往往与配偶他方协力有关,同样定为婚后财产。(3)夫 妻就其婚后财产,应互负报告义务,以顾及婚姻共同生活之利益及夫妻财产剩余财产分 配请求权。(4)对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夫妻双方各保有所有权,各自管理、使用、收 益、处分,不发生管理权和收益归属问题。(5)夫妻各自以自己所有财产负担自己的债 务。夫妻之一方以自己财产清偿他方债务时,虽在婚姻关系存续之中,亦得请求偿还。 (6)夫妻在婚姻关系终止时享有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注:参见修正后的“中华民国民 法”第1017、1018、1023、1030条。)(二)增设了自由处分金条款修订后的台湾地区的“民法”第1018条第1款规定,夫妻于家庭生活费用之外,得协议 一定数额之金钱,供夫或妻自由处分。这一条被称为“自由处分金”条款,是本次修法 新增内容。这一条款出自妇女团体起草的“民间版”,原条文为“基于婚姻之共同协力,夫妻之 一方从事家事劳动或对他方配偶之营业或职业予以协助时,得向他方配偶请求定期给予 相当数额之金钱,供其自由处分。”(注:参见尤美女:民法亲属编夫妻财产制暨其 施行法修正之缘起及内容,载全国律师2002年第10期。)这一条文是在借鉴瑞士 民法典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确立的。(注:瑞士民法第164条第1项:“夫妻一方操 持家务或对他方于就业或营业给与协助者,得请求他方定期给付相当数额之自由处分金 。”)其立法理由为:“传统夫对妻支配服从关系,有违男女平等原则,不符潮流,各 国立法例已朝向视夫妻为合伙关系,因而基于婚姻协力,如夫妻之一方从事家事劳动或 对他方配偶之营业或职业予以协助,致他方之财产增加或支出减少,自己之财产确未增 加,或无供自己自由处分之金钱,实有欠公允。虽夫妻间有第1030条之剩余财产分配请 求权,惟须至法定财产制关系消灭时,方有适用,对家庭主妇从事家务劳动,或对他方 营业或职业予以协助者,平日仍无可供自由处分之金钱,无法保证其经济之独立及人格 尊严,故本于夫妻类似合伙关系之精神,以及家务有价之观念,特仿瑞士民法第146条 第一项规定,增定本条。”(注:参见尤美女:民法亲属编夫妻财产制暨其施行法修 正之缘起及内容,载全国律师2002年第10期。)民间团体的这一立法建议在“立法院”审议过程中引起很大争议。“法务部”坚持自 由处分金应属于家庭生活费用范畴,不应另立自由处分金条款。而妇女团体鉴于法院在 司法实务中均将家庭生活费用作狭义认定,一般不包括一些被认为用于奢侈性消费的费 用(如出国旅游、品牌服饰及美容保健类消费)以及孝敬父母的礼节性消费的费用,坚持 应使家庭主妇拥有除基本家庭生活费范围之外的可以自由支配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以保 证其人格上的独立。在双方坚持不下的情况下,“立法委员”自行提出一个修正案,即 第1018条,并得以通过。可以说,自由处分金条款是“立法委”与民间团体相互妥协的 产物。(三)详尽规定了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的内容和保障措施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在修改前的法律中就有规定,但内容非常简单。此次修法明确了 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的性质和内容,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修改后的法律对剩余财产分配权作了详尽的规定。首先,明确了可作为剩余财产分配 的财产范围。“民法”第1030条第1款规定,法定财产制关系消灭时,夫或妻现存之婚 后财产,扣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债务后,如有剩余,其双方剩余财产之差额,应平 均分配。但下列财产不属于分配范围:(1)因继承或其他无偿取得之财产。(2)慰抚金。 依前项规定,平均分配显失公平者,法院得酌减其分配额。“民法”第1030条又规定, 夫妻因判决而离婚者,以离婚起诉时决定其婚后财产之计算范围及价值。其次,将剩余 财产分配请求权定为一身专属权,不得让于或继承,但已依契约承诺,或已起诉者,不 在此限(第1030条第3项)。根据此项规定,剩余财产较少一方因先死亡而消灭法定财产 制时,因其所享有的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有专属性,其继承人不得对生存之他方主张剩 余财产之差额,而计入遗产范畴。死亡配偶之债权人亦不能代位而请求该剩余差额分配 之权利。反之,剩余财产较多之一方先死亡时,生存之他方则可以向其继承人请求剩余 财产差额之半数,将其归入遗产继承。再次,规定了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的行使时间。 “民法”第1030条规定,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自请求人知有剩余财产之差额时起,二 年间不行使而消灭。自法定财产制关系消灭时起,逾五年者,亦同。为了保障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的实现,修正后的法律还规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具体 包括:(1)夫妻之一方有不当减少其婚后财产,而对他方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有侵害之 虞时,允许他方配偶申请改用分别财产制,以便即时行使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有重大 事由(如一方将财产转移)时,亦得申请改用分别财产制(第1010条)。(2)夫或妻于婚姻 关系存续中就其婚后财产所为之无偿行为,有害及法定财产制关系消灭后的他方之剩余 财产分配请求权者,他方得申请法院撤销之,但为履行道德上义务所为之相当赠与,不 在此限。而有偿行为于行为时明知有损于法定财产制关系消灭后他方之剩余财产分配请 求权者,以受益人受益时亦知其情势者为限,他方亦得申请法院撤销之,以保全将来之 夫妻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实现(第1020条)。(3)夫妻就其婚后财产,互负报告义务(第10 22条)。(4)夫或妻为减少他方对于剩余财产之分配,而于法定财产之关系消灭前五年内 处分其婚后财产者,应将该财产追加计算,视为现存之婚后财产;但为履行道德上义务 所为之相当赠与,不在此限。而且,分配权利人于义务人不足清偿其应得之分配额时, 得就其不足额,对受领之第三人于其所受利益内请求返还;但受领为有偿者,以显不相 当对价取得者为限(第1030条)。此外,修改后的法律还将家庭生活费用之负担移到婚姻之普通效力一章。原有亲属法 中关于家庭生活费用负担是根据不同的财产制度有所不同。修正法中强调家庭生活费用 的负担是维持圆满婚姻生活基本需求之一,与采用的夫妻财产制度无关,故将家庭生活 费用负担的内容规定于婚姻普通效力一章。同时,修改了原有的家庭生活费用首先由丈 夫承担,不足的由妻子分担的规定,改为由夫妻各以其经济能力、家事劳动或其他情事 分担。使经济能力强而从事家务劳动较少的一方,应当支付较多生活费,达到兼顾夫妻 权益,肯定家务劳动价值的目的。三、台湾地区2002年“修法”的特点及争议问题从修改内容可以看出,台湾地区此次对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的修改幅度很大,从财产制 度的类型到具体实施措施均有涉及。概括而言,修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的体系更清楚,相关权利的保障措施更完善此次修法简化了原有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度,不再有联合财产、特有财产、原有财产之 分,直接将夫妻财产以取得时间划分为婚前财产与婚后财产,并具体规定了配偶对婚后 财产增值部分的分配请求权及其行使方式。从整体上看,内容更为简明,体系更为合理 。从具体内容看,修订后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共有11条,其中涉及落实剩余财产分配请求 权的就有6条,反映了立法非常重视对权利实现的保障。(二)男女平等原则在夫妻财产制度部分得以全面落实促使修法的主要原因就是旧法中存在明显的歧视性条款,与现代社会所主张的性别平 等、人格独立等理念不相符合。此次修法以推进性别平等为主要目标,修改了有性别歧 视色彩的所有法律条款,包括取消联合财产制度(针对夫妻无特别约定的情况下由丈夫 享有管理权),规定夫妻对各自财产拥有独立的管理处分权;取消了原有的家庭生活费 用由丈夫承担、不足部分由妻子分担的规定,改为家庭生活费用由夫妻依据各自经济状 况分担等等。修改后的夫妻财产制度部分不再有任何性别歧视条款,男女形式平等得以 实现,这在台湾地区亲属立法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进步,台湾学者因此将其视为“两性 平等的新里程碑”。(三)重视对妇女权利的特别保护,追求男女两性的实质平等针对女性较多承担家务劳动这一现实情况,妇女团体认识到,在采用分别财产制度为 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对家务劳动的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就无法保障女 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和财产权利,男女平等就会流于形式。在修法过程中,家务劳动 的价值被充分肯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家庭生活费用的分担方式、自由处分金条款 以及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的多项保障条款,都与强调家务劳动的价值有关。家务劳动的 价值得以肯定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家庭主妇因不参加社会工作而在经济上处于的不利地位 ,是实现夫妻财产权利实质平等的有效措施。而对家务劳动的价值在法律上予以肯定, 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维护婚姻生活和谐的作用。此次修法也有一些条款引起了学界较多的质疑,争议较大主要有两点。1.自由处分金条款。自由处分金条款受到质疑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认为自由处分金 的立法依据(也称为权利基础)不明确。(注:参见魏大亮:自由处分金之法律疑义 ,载月旦法学2002年第10期。)妇女团体提出自由处分金的依据主要是参照瑞士立 法,建立在配偶一方因从事家事劳动、照顾子女或对他方之职业、营业之协助的基础上 ,该权利的发生有一定的对价关系,以夫妻地位平等为出发点。反观修订后的第1018条 ,对自由处分金的构成要件只规定有“夫妻身份关系”和“协议”两项,并无其他要件 。而协议给与他人一定数额财产与赠与行为无异,在不违反公序良俗和法律禁止性规定 的情况下当然有效,更无需法律特别规定。为解决这一问题,学者又提出剩余财产预先 分配说(也叫提前分红说)。(注:参见魏大亮:自由处分金之法律疑义,载月旦 法学2002年第10期。)提前分红说是将自由处分金视为对剩余财产的提前分配,这种 观点从立法依据上看是成立的,但会引起另一个问题,即如果认定为是剩余财产的提前 分配,必然会导致在婚姻关系终止、实现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的时候,应当将已支付的 自由处分金扣除。这显然与妇女团体的本意相悖。二是条款内容不明确。条文中用了“ 得协议一定数额之金钱”的表述,这必然会涉及如果当事人没有协议,夫妻一方能否向 对方请求自由处分金、该请求权是否成立的问题。如果不能成立请求权,该条款显然不 具有任何法律意义;如果能够成立,与条款的内容又不相符。可见自由处分金条款在立 法技术上的缺陷是明显的,这也证明了这一条款确实是立法发生争议后各方相互妥协的 产物。2.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的性质。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在1985年修法中就有规定,但内 容非常简单,不涉及权利性质。此次修法明确规定了“第一项请求权(即剩余财产分配 请求权),不得让与或继承。但依契约承诺或起诉者,不在此限。”(注:参见台湾地区 “民法”第1030条第3项。)这一条款将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定为一身专属权,引起了学 界比较大的争议。反对的理由主要有:(1)立法理由不充分。将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定 为一身专属权的立法理由主要是强调该权利是基于夫妻身份而产生。反对者认为,并非 基于身份而产生的权利都具有专属性,如因婚姻无效或可撤销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民法”第999条),同样基于身份产生,但并无不得让与或继承的规定。立法理由还 认为,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为期待权,因此夫妻一方不得将期待权让与他人。反对者认 为,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于法定夫妻财产制度消灭后才发生,此时的请求权并不是期待 权,而是可以行使的现实的权利。立法理由将该请求权定位为期待权而规定不得让与, 实际上已经误解了该请求权的性质。(注:参见林秀雄: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之再造 ,载月旦法学2002年第10期。)(2)有碍交易安全。将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定位一 身专属权,不得继承、让与,自然也不能由债权人代位行使。这样,如夫妻一方死亡且 死者财产较少,债权人无法向死者配偶主张剩余财产分配;如夫妻离婚,享有分配请求 权的一方不主张权利,其债权人同样无法代位行使,这样夫妻通谋诈害债权人的情形可 能发生,交易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四、两岸法定夫妻财产制度修改之比较两岸在短短的一年中相继对夫妻财产制度加以修改,两者有相同之处亦有区别。(一)两者相同之处1.修法前均作了充分的准备。两岸在修法前都注重对本地具体情况的调查。大陆地区 在修法过程中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各级司法机关和妇联组织提供了数量众多的调查报告 和立法建议;而台湾地区的修法过程中,民间团体亦作了大量调查工作,许多修改条款 都是直接针对婚姻案件存在的问题。两岸学者在修法过程中都对国外立法作了深入的比 较研究,为立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2.在保证男女平等的基础上都注重维系婚姻生活和谐。两岸在修法中都非常重视对婚 姻生活中夫妻协力的肯定,无论是大陆立法坚持的婚后所得共同制还是台湾立法的剩余 财产分配请求权,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之上,即夫妻一方婚后财产的取得,与另一 方的协力不可分,应当在法律上予以肯定与保护,这样,不仅可以维系婚姻生活之和谐 ,也符合公平原则的要求。3.从社会性别差异出发,注重对女性权利的特殊保护。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一直是大陆 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