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得分点详解.doc_第1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得分点详解.doc_第2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得分点详解.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得分点详解 2009年2月10日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在此将其系统地归纳如下。 一、词类活用要特别关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为动、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对活用词的翻译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在翻译活用的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充当的成分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w 解析此句中的“亡”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是在连词(连词后一般跟动词)“则”之后,而“王”的位置与后一句的“亡”相同,两句对举,功能也应相同,故“王”是动词“称王”义。w 译文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w 2. 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例2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www. 解析此句中“请出之”的“出”从语法角度推断其肯定为动词,但如果直译成一般动词是不能体现出主语对宾语的主动性的,这时就应当考虑它是否属于使动或意动、为动用法。w 译文(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让他们出狱(耕种),县令不允许。w 例3奇之,立许字以女。w 解析此句中“奇之”的“奇”肯定为动词,但如果译成“奇怪”,句子明显讲不通,此时不妨往其它方面想一想。比如师说中“不耻相师”中的“耻”字就是典型的意动用法认为耻辱。w 译文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例4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解析此句中“丧”如果直译成“哭”,看似通顺,但与下文意思不符,若从为动的角度翻译,则通畅无阻。w 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w 3.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www 解析此句中“贤”和“愚”本为形容词,但形容词是不能充当句子主语的,由此可以判定这两个词的词性发生了改变,应当是名词的功能。具体翻译时可用替换法分别译为“有才德的人”“愚笨的人”。w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二、特殊文言句式在翻译中要体现出它的特殊性 文言句式已纳入今后高考的考查范围,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几个特殊句子“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判断句一定要译成“是”或“不是”的格式;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被动句要体现出被动的关系;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w 1. 判断句 例6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 译文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2. 省略句 例7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解析此句中“不足为也!”省略了主语,翻译时应把主语“廉吏”补出来。 译文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3. 被动句 例8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见于”表示的被动关系能否译出。 译文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4.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解析本句中的“求”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何”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求”后面),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译文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 例10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w 解析此句中“于勾践”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它提到动词“求哀请命”之前。w 译文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三、注重对关键实词的翻译 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句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其次要准确运用“组词法与替换法”来完成文言文向现代汉语的转录。 例11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解析本句中“质”“售”两字甚为关键,如误译则句意必然不准。“质”,“典当、典押”的意思,这个意思在教材中未出现过,需要考生利用上下文来推断。“售”,“买”而非“卖”,古今异义词,和现代汉语截然不同。 译文(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例12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 解析此句中的“谢”,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感谢”义,而表示“谢罪、道歉”的意思。w 译文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w 四、虚词是句子的润滑剂 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因、以、于、乃、其、为、则”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例13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解析此句的翻译,虚词是关键点,“以”,介词,“为了”的意思;“乃”,副词,“于是、就”的意思;“悉”,副词,“全部”的意思。 译文裴侠说:“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五、不忽略句子中隐含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也是句子构成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如果考生在翻译时丢失了原句中隐含的语气,那么翻译也就失真了。 例14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解析此句除了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外,关键还要能看出这是一个反问句。 译文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 例1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解析此句中“贤而多财”的“而”不表示“递进或转折”关系,它隐含着一种假设语气。这一点,能看出来的考生并不多。w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以上从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