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 准 P CJJ32-2011 备案号 J 1184 一 2011 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algae water treatment 2011 -04 -22 发布 2012-01-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含 藻 水 给 水 处 理 设 计 规 范 Co d e f o r d e s i g n o f a l g a e w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CJJ 32-2011 批 准 部 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 行 日 期 :2 0 1 2年1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1 1北 京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行 业 标准 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 C o d e fo r d es i g n o f a l g a e wa t er t r ea t ment C JJ 3 2 - 2 0 1 1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 、发 行 ( 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 地 新 华 书 店 、建筑书店 经销 北 京 红 光 制 版 公 司 制 版 北京同文 印 刷有 限 责任 公 司 印 刷 * 开本:8 5 0 X1 1 6 8毫 米1/ 32印张:1 %字数:3 9千字 2 0 1 1年7月第一版 2 0 1 1年7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 0 . 0 0元 统一书号: 1 5 1 1 2 2 0 2 9 2 版 权 所 有 翻 印 必 究 如 有 印 装 质 量 问 题 ,可寄本 社退换 (邮政编码1 0 0 0 3 7 ) 本 社 网 址:h t t p : / / www. ca bp . co m. cn 网 上 书 店:ht t p: / / www. ch i na - bu i l d i ng , co m. c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9 9 7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 批 准 含 藻 水 给 水 处 理 设 计 规 范 为 行 业 标 准 ,编号为 CJJ 32 - 20 1 1 , 自 20 1 2年 1月 1日 起 实 施 。其 中 ,第 4 . 4 . 5、 4. 7 . 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 须严 格执 行。原 行 业 标 准 含藻水给 水处理设计规范CJJ 32 - 8 9 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 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 1 1 年 4 月 2 2 日 根 据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关 于 印 发 20 0 8 年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规 范 制 订 、修 订 计 划 ( 第 一 批 ) 的 通 知 ( 建 标 20 0 8 1 0 2 号 ) 的 要 求 ,规 范 编 制 组 经 广 泛 调 查 研 究 ,认 真 总 结 实 践 经 验 , 参 考 有 关 国 际 标 准 和 国 外 先 进 标 准 ,并 在 广 泛 征 求 意 见 的 基 础 上 ,修订 了本 规 范 。 本 规 范 主 要 技 术内 容 是 :1总 则 ;2 术 语 ;3 取水口位置选 择 ;4 含 藻 水给水处 理;5应 急 处 理 。 本 次 修订 的 主 要 技 术 内 容 是 :增 加 了 术 语 、预 处 理 、混 凝 、 活 性 炭 吸 附 、膜 处 理 、含藻水水源水质突发污染时的应急处理以 及藻毒素等有关规定。 本 规 范 中 以 黑 体 字 标 志 的 条 文 为 强 制 性 条 文 ,必 须 严 格 执 行 。 本 规 范 由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负 责 管 理 和 对 强 制 性 条 文 的 解 释 ,由 中 国 市 政 工 程 中 南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负 责 具 体 技 术 内 容 的 解 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市政工程中南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 地 址 :湖 北 省 武 汉 市 解 放 公 园 路 4 1 号 ,邮编 430 0 1 0 ) 0 本 规 范 主 编 单 位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 本 规 范 参 编 单 位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本 规范主要起草 人员 :李树苑陈才高随 军刘文君 刘海燕杨文进孙志民吴瑜红 付 乐雷培树王占生汪传新 张怀宇周建华王广华刘国祥 王早文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吴 济 华 郄 艳 秋 熊 水 英 张 竑 于 水 利 徐 山 源 军涛 马陶 开和进 应跃 杨姜吕 5 次 1 总 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术 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取 水 口 位 置 选 择 “ 4含 藻 水 给 水 处 理 “ 4.1 一 般 规 定. . . . . . . . . . . . . . . . . . . 4 . 2预 处 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3混 凝 、沉 淀 ( 澄 清 ) 4.4 气 浮. 4 . 5过 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6活 性 炭 吸 附. . . . . . . . . . . . 4 . 7膜 处 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8消 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应急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 录 A藻数量的测定 本 规 范 用 词 说 明. . . . . . . . . . . . . 引 用 标 准 名 录. . . . . . . . . . . . . . . . . . 附 :条 文 说 明. . . . . . . . . . . . . . . . . . 6 Contents 1 G e n e r a l P r o v i s i o n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T e r m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Wa t e r I n t a k e L o c a t i o n Op t i o n s . . . . . . . . . . . . . . . . . 4 Wa t e r S u p p l y T r e a t me n t f o r A l g a e Wa t e r 4 . 1 Gener a l R eq u i r ement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2 Pr et r ea t me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3 C o a g u l a t i o n, S ed i ment ( Cl ar i f y). . . . . . . . . . . . . . . . . . . 4 . 4 Ai r F l o a t a t i o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5 F i l t r a t i o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6 Act i va t ed C a r bo n Ad s o r p t i o n F i l t er . . . . . . . . . . . . . . 4 . 7 Membr a ne Tr ea t me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8 Di s i nfect i o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E me r g e n c y Wa t e r S o u r c e s Appendix A Detection and Counting of Algae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L i s t o f Q 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d d i t i o n : 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 r o v i s i o n s . . . . . . . . . . . . . . . 1. 0. 1为 提 高含 藻水 给水处理 设计水平,达 到 技 术 先 进 、经济 合 理 、安 全 适 用 ,保证供水水质达标,制定本规范。 1. 0. 2 本 规 范 适用于以含 藻的 湖泊、水库或 河流为水源的给水 处理 设 计 。 1. 0. 3 水 源 水 质 应 符 合 国 家 现 行 标 准 地 表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GB 38 38 和 生 活 饮 用 水 水 源 水 质 标 准 CJ 30 20 的 有 关 规 定 , 且应在设计枯水位时能够取到符合水源水质标准的设计水量。选 择水源 时 ,应调查水源水的含藻量、富营养化程度和有关水质的 变化情况。 1. 0. 4 含 藻 水 给水处理 应避 免破 坏藻 类细 胞壁,控制藻毒素的 升 高 ,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1. 0. 5含 藻 水 给 水处理 设计除应 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0 . 1 含藻水 a l g a e wa t e r 藻 类 及 其 他 浮 游 生 物 过 量 繁 殖 、藻 数 量 大 于 1 0 0 万个/ L或 足以妨碍混 凝 、沉淀和过滤正常运行的水源水。 2. 0 . 2 藻瘡 a l g a e s c u m 气浮池分离室水面上藻的浮渣。 2. 0 . 3 水华 wa t e r b l o o ms 藻类过度繁殖导致水质恶化的一种生态现象。 2. 0 . 4 高效沉淀池 h i g h e f f i c i e n c y s e t t l e r 由 机 械 混 凝 和 斜 管 ( 板 )沉 淀 构 成 、采用污泥外回流并具有 较高液 面负荷的沉淀池。 2. 0 . 5 翻板滤池 s h u t t e r f i l t e r 以 反 冲 洗 排 水 舌 阀 ( 板 )代替反冲洗排水阀的过滤形式。反 冲 洗 排 水 舌 阀 ( 板 )在 工 作 过 程 中 可 0 9 0 范 围 内 来 回 翻 转 。 冲洗采用气水冲洗、具有反冲洗时不排水特点的快滤型滤池。 3取水口位置选择 3. 0 . 1 取 水 口 应 位 于 含 藻 量 较 低 、水 深 较 大 或 水 域 开 阔 的 位 置 ,不应设在水华频发区域、高藻期间主导下风向的凹岸区。 取水口应远离天然湖岸、泥沙淤积区。取水口的位置应符合 现 行 行 业 标 准 饮用 水 水源 保 护区 划分 技 术 规 范 HJ/ T 338 的 规 定 ,一级保护区域范围内不应有排水口和入湖河口。 3. 0 . 2 当 湖泊、水 库 的 水 深 大 于 1 0 m时 ,应 根 据 季 节 性 水 质 沿水深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表层水以下分层取水。 3 . 0. 3 设 计最 低水 位时 取水 口上 缘 的 淹 没 深度 ,应根据表层水 的含藻量、漂浮物和冰层厚度确定,且 不 宜 小 于 l m 。 3. 0 . 4 取 水口下缘 距 湖 泊、水 库 底 的 高 度 ,应根据底部淤泥成 分 、泥 沙 沉 积 和 变 迁 情 况 以 及 底 层 水 质 等 因 素 确 定 ,且不宜小 于 l m 。 4含藻水给水处理 4.1 一 般 规 定 4. 1 . 1 含藻水给水处理工艺必须保 证供 水水质符合现行国 家标 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 7 49 的规定。 4 . 1 . 2含 藻 水给 水 处 理 工 艺 流 程 的 选 择 及 构 筑 物 的 选 型 ,应根 据原水水质或相似水厂的经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必要 时可通过试 验确定。 4. 1. 3含藻水给水处理宜按下列工艺流程选择: 1 原 水 一 预 处 理 一 混 凝 一 沉 淀 ( 澄 清 )一 气浮一过滤一 消毒 2原 水 一 预 处 理 一 混 凝 一 气 浮 或 沉 淀 ( 澄 清 )一过滤一 消毒 3原 水 一 预 处 理 一 常 规 处 理 ( 混 凝 、气 浮 或 沉 淀 ( 澄 清 ) 、 过 滤 )一 深 度 处 理 ( 活 性 炭 吸 附 、臭 氧 一 生 物 活 性 炭 、超( 微 ) 滤 )一消毒 4原 水 一 预 处 理 一 混 凝 一 气 浮 或 沉 淀 ( 澄 清 )一 超 ( 微 ) 滤一消毒 4. 1 . 4以含藻水为水源的水厂不宜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 4. 1. 5藻 数量 的 测 定 应 符 合 本 规 范 附 录 A 的规定。藻毒素的测 定 应 符 合 现行 国 家 标 准 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GB / T 20 46 6 的 规定。 4 . 2预处理 4 . 2 . 1以 含 藻 水 为 原 水 的水 厂 应 设 置 预 处 理 。结合水源水质特 点 , 预处理可采用化学预氧化、 粉末活性炭吸附或生物氧化等工艺。 4 . 2 . 2预 氧 化 的 氧 化 剂 应 根 据 水源 水 质 、规 模 、净水工艺等条 件 选择 氯 、臭 氧 、高 锰酸 盐、二氧化氯等。投加的预氧化药剂不 得影响水厂出厂水水质,并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室外给水设计 规 范 GB 5 0 0 1 3的规定。 4 . 2 . 3 预 氧 化 药 剂 投 加 点 可 选 择 在 水 源 厂 ( 站 ) 、净 水 厂 。宜优 先 选 择 在 水 源 厂 ( 站 )投 加预氧化药剂,并充分利用原水输送的 接触时间。当在水厂内投加预氧化药剂时,应避免各种药剂之间 的相互影响。 4 . 2 . 4 预 氧 化 药 剂投 加量 应根据水 源水 质、净 水 工 艺 、预氧化 目标以及水质安全等条件确定。 4 . 2 . 5预氧化剂与待处理水应保证有足够的接触时间。 4 . 2 . 6当含 藻水水源 在短 时间内有 异嗅 或藻 毒素较高时,可采 用粉末活性炭吸附。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和用量,应根据水质及试 验 确 定 。粉 末 活 性 炭 宜 投 加 到 原 水 中 并 充 分 混 合 ,投加量可为 ( 1 0 30 ) mg / L 。 4. 2. 7人 工 填 料 生 物 预 处 理 的 进 水 应 有 较 好 的 生 物 可 降 解 性 , B ( ) D5 / CO D的 比 值宜 大 于 0 . 2。原水的藻数量、耗 氧 量 、氨氮浓 度 较 高 ,且 水 温 不 低 于 5 C的 含藻 水 ,可 根 据 试验 结果 ,采用生 物预处理。 4 . 2 . 8人工 填料 生物 接 触 氧 化 的 水 力 停 留 时 间 宜 为 ( 1 . 5 2. 5 ) h , 曝 气 的 气 水 比 宜 为 1 : 1 2 : 1 。 4. 2. 9 下向流颗粒滤料生物滤池的主要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滤 料 粒 径 宜 为 ( 25 ) m m , 滤 料 厚 度 宜 为 2m,滤速宜 为( 46 ) m/ h ; 2气 水 比 宜 为 0. 8: 1 1. 5: 1 ,可 采 用穿 孔管曝气、气水 冲洗; 3气水反冲洗强度宜为:水 ( 1 0 1 5 ) L / ( m2 s ) ,气 ( 1 0 20 ) L / ( m2 s ) 0 . 4 . 3混 凝 、 沉 淀 ( 澄 清 ) 4 . 3 . 1混 合 及 絮 凝 池 的 设 计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室外给水设 计 规 范 GB 5 0 0 1 3的 有 关 规 定 。气 浮 池 前 的 混 凝 时 间 可 少 于 沉 淀 工 艺 ,宜 为 ( 5 1 5 ) mi n 。 4 . 3 . 2平 流 沉 淀 池 的 表 面 负 荷 宜 为 ( 1 . 0 2. 0 ) m3/ ( m2 h ) , 水 平 流 速 宜 采 用 ( 6 . 0 1 0 . 0 ) m m / s , 沉 淀 时 间 宜 为 ( 4 . 0 2. 0 ) h 。当原水浑浊度较低时,沉淀时间宜采用较高值。 4 . 3 . 3上 向 流 斜 管 沉 淀 池 的 液 面 负 荷 宜 采 用 ( 5 . 0 6 . 5 ) m3/ ( m2 h) 0 4. 3. 4澄清池清水区的液面负荷宜采用( 2. 0 3. 0 ) m3/ ( m2 h ) 。 4 . 3 . 5高 效 沉 淀 池 清 水 区 的 液 面 负 荷 可 采 用 ( 1 0 25 ) m3/ ( m2 h) 0 4 . 4气 浮 4 . 4 . 1气 浮 池 接 触 室 的 上 升 流 速 宜 为 ( 1 0 20 ) mm/ s ,分离 室 的 向 下 流 速 可 采 用 ( 1 . 5 2. 0 ) mm/ s ,即分离室液面负荷可 为( 5 . 47 . 2) m3/ ( m2 h ) 。 4. 4 . 2气 浮 池 的 单 格 宽 度 不 宜 超 过 1 0 m,池 长 不 宜 超 过 1 5 m, 有 效 水 深 可 采 用 ( 2. 0 3. 0 ) m。 4 . 4 . 3气浮池应设置排 泥、排 渣 设 施 。 4. 4 . 4溶气罐位置宜靠近气浮池,溶 气 压 力 可 采 用 ( 0 . 20 . 4) MP a ;溶 气 水 回 流 比 宜 为 6 % 1 0 %,当 含 藻 量 高 时 ,可采用 1 1 % 1 5 %0 4 . 4 . 5气 浮池 的藻 渣 必 须 全 部 收 集 ,严 禁 直 接 排 入 水 体 ,并应 按照无害化的要求进行处理与处置。 4 . 5过 滤 4 . 5 . 1滤 池 的 滤 料 组 成 及 滤 速 可 按 照 表 4. 5. 1选 用 。滤池的承 托 层 应 符 合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室 外 给 水 设 计 规 范 GB 5 0 0 1 3的有 关 规 定 ,其中单层石英砂滤料、双层滤料的承托层之上应铺设粒 径 为 ( 1 2) mm、厚 度 为 5 0 mm的石英砂。 表 4. 5.1滤池的滤料组成及滤速 滤料 种类 滤 料 参 数 及 组 成 正常滤速 ( m/ h ) 强制滤速 ( m/ h ) 粒径 ( mm) 不 均 匀 系数 K 8o 厚度 ( mm) 单 层 石 英 砂 滤 料 0 . 7 1 . 0 河口湖 心 。各湖泊藻的水平分布,详 见 表 2。 表 2湖泊 中 不同位 置的 藻数量 ( 1 0 4 个 / L ) 湖 名沿岸带 河口区湖心区 吉力湖 3 8 5 . 12 6 9 . 91 6 0 . 6 喀纳斯湖 7 0 . 86 2 . 03 2 . 9 杭州 西湖 7 2 9 . 74 7 1 . 33 2 5 . 7 江 西 鄱阳 湖 1 5 0 . 08 9 . 85 3 . 2 20 某水厂取水口因位于高藻季节主导风向下侧凹岸区内,大量 藻类漂 浮 ,形成严重 水华,腐 烂 发 臭 ,致使出厂水具有恶臭,严 重妨碍了水厂的正常供水;而另一水厂在同一湖泊的取水口,因 位于水域开阔的位置,没有类似水华发生。因 此 ,取水口应尽可 能远离湖岸。 按 照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取水 点 周 围 半 径 1 0 0 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 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取 水 点 上 游 1 0 0 0 m至下 游 1 0 0 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 不得堆放废渣,不得 设立 有 毒 、有 害 化 学 物 品 仓 库 、转 运 站 ,不 得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 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难降解或剧毒的农药,不得排放有 毒气体、放射性物质,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 的活动。作 为 生 活 饮用 水 水 源 的 水 库 和 湖 泊 ,应 根 据 不 同 情 况 , 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水源保护区。 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T 338 - 20 0 7 规 定 , 一般河流水源地,一 级 保 护 区 长 度 为 取 水 口 上 游 不 小 于 1 0 0 0 m, 下 游 不 小 于 1 0 0 m范围内的河道水域;湖 泊 、水库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划分按照湖泊、水库规模的大小划分,具体为小型水库和 单一供水功能的湖泊、水库应将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积 划分为一级保护区; 小 型 湖 泊 、中 型 水 库 为 取 水 口 半 径 30 0 m 水域范围的区域; 大 型 水 库 、大 中 型 湖 泊 为 取 水 口 半 径 5 0 0 m 水域范围的区域。 湖 泊 、水 库 的 分 类 见 表 3。 表 3湖 库型 饮用水水源地分类表 水源地类型水源地类型 小型,V1 0 0 k m2 21 3 . 0. 2 关 于 湖 泊 、水库按水深分层取水的规定。 湖 泊 、水库水的水质随季节和水深有较大的变化。夏秋季表 层 水 温 高 ,藻 含 量 很 高 。湖 泊 、水 库 底 的 水 ,含 氧 量 不 足 , F e 2+ 、Mn 2+ 、硫化氢 含量 增加 。汛 期 、洪 水期或暴雨后,湖 泊 、 水库 水的浑浊度常常增高,不同水深的浑浊度也不同。因此采用 分 层 取 水 时 ,在 不 同 季 节 ,可 从 不 同 水 深 取 得 较 好 水 质 的 原 水 。 如抚顺某水厂取水在大伙房水库内,设四 层 取水 口 ,根据不同季 节的水质 变化分层取 水,全年的原水浑 浊度 低 于7 NT U,藻类含 量 也 较 低 ;贵 阳 、青 岛 、大连等市以及日本釜房湖的水厂,都在 水库内分 层取 水,有些水厂用绞车控制取水深度。 3 . 0. 3 关于设计最低水位时取水口上缘淹没深度的规定。 本规定是为了避免取水时挟带表层水中的大量的藻、浮游生 物 和 漂 浮 生 物,避免受冰层妨碍。调查 资料 表 明 :我国各地已建 成 投 产 的 取 水 口 上 缘 淹 没 深 度 大 都 大 于 l m。故本条规定设计最 低水位时取水口上缘 的淹 没深度不 宜小 于l m 。 3. 0 . 4 关 于取 水口下缘距湖泊、水库底高度的规定。 湖 泊 、水 库 水 中 死 亡 的 浮 游 生 物 等 残 骸 大 都 沉 积 于 湖 、库 底 ,致使底泥有机质成分的含量增高。底泥有机质厌氧分解的结 果 ,使 得 接 近 底 泥 的 底 层 水 中 ,H2s 、C02、F e 2+ 、Mn 2+ 含量 增 加 。底 部 泥 沙 也 会 发 生 变 迁 。根 据 调 查 ,各 地 取 水 口 下 缘 距 湖 、库 底 的 高 度 均 大 于 l m 。据 此 ,本 条 规 定 不 宜 小 于 l m 。 22 4含 藻 水 给水处理 4. 1 一 般 规 定 4. 1 . 2关于含藻水给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原则的规定。 目前含藻水给水处理工艺的主体工艺或单元一般包括混凝沉 淀( 澄 清 )或 气 浮 、过 滤 、消毒的常规工艺,以及预处理、膜处 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构成,工艺流程主要根据水质情况采用不同的 组 合 。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滤池、臭氧一生物活性炭 滤池以及膜处理单元等。对水质复杂或水质变化较大的水源,水 处理工艺选择时,可以根裾需要进行相应的试验,保证选择的水 处理工艺流程经济、高 效 ,运行及管理方便。 . 4. 1 . 3关于含藻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规定。 本条列出了含藻水给水处理工艺一般采用的工艺流程,主要 处理单元 包括:预 处 理 、混 凝 沉 淀 ( 澄 清 ) 、气 浮 、过滤和深度 处 理 。由于含藻水水源一般受到微污染,含藻 量较高,正常情况 下采用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会影响工艺的稳定运行或出厂 水 水 质 ,前置预 处理能 够 保 证 工艺 的 稳 定 运 行 ,提 高 出 水 水 质 。 因 此 ,工艺流程的特点是必须有预处理工艺段,也是目前采用的 主要工艺方法。预处理工艺一般采用预氯化、预 臭 氧、高锰酸钾 等化学预氧化或生物预氧化以及投加粉末活性炭等。在常规工艺 流 程之 前 设 置 预 氧 化 、粉 末 活 性 炭 、生 物 预 处 理 ,国内均有实 例 ;预 加 氯 更 为 普 遍 。含 藻 水 采 用 生 物 预 处 理 不 产 生 有 害 副 产 物 。 1 原 水 一 预 处 理 一 混 凝 一 沉 淀 ( 澄 清 )一气浮一过滤一消 毒工艺流程的主要特点是混凝沉淀后接气浮工艺。气浮是除藻的 有效方法之一 ,但是气浮常年运行的费用较高,对于季节性短期 呈现含藻量升高特点的含藻水水源,全年采用气浮则不经济,因 23 此 ,一般将混凝沉淀和气浮工艺串联,在藻含量高的时间,后续 的气浮工艺运行,藻含量较低时混凝沉淀后直接超越气浮,这样 既保证了水质又节省了运行成本。国内有成功运行的实例。 常规处理工艺流程中的沉淀或气浮都是含藻水处理工艺的主 要 单 元 ,在水 质变化大的水源,也可采用浮沉池,以应对高藻期 间的水质 保障。 2原 水 一 预 处 理 一 混 凝 一 气 浮 或 沉 淀 ( 澄 清 )一过滤一消 毒 工 艺 流 程 ,主要是常规处理工艺的混凝沉淀及混凝气浮仅选择 一 种 。对 常年 藻 含量 较高 的 水源 ,可 以 直 接 选 择 气 浮 工 艺 单 元 ; 对常年藻含量不高的水源水,由于对常规处理的混凝沉淀和过滤 工艺运行 影 响 有限 ,因 此 ,可以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单元。 我国含藻水给水处理的多年生产运行实践和试验研究结果表 明 ,用 常 规 处 理 工 艺 流 程 处 理 含 藻 水 ,在 适 当 地 降 低 沉 淀 ( 澄 清 )池表面负荷和滤池滤速、增加混凝剂及助凝剂投加量、原水 含藻量短时间增高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出厂水水质可符合国家水 质 标 准 。国外先进国家的含藻水处理均有此经验。 我国有多座含藻水水厂为混凝一气浮一过滤的水处理工艺流 程 。在 运 行正 常 时,出厂水水质符合要求。 3水源 水质 条 件较 差 ,如 水 源 为 1 Y 类 劣 V类 时 ,或常年 藻含量 较高 时 ,一般预处理+常规处理工艺很难达到饮用水水质 标 准 ,可以采用在其后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单元。 北京第九水厂在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过滤工艺之后,续以 颗 粒活 性炭 吸附 ,可以有效吸附常规处理出水的异嗅,改善水的 口感;当 原 水 平 均 含 藻 量 为 ( 21 5 31 5 ) X 1 0 4 个/ L时 ,炭滤 池 出 水 平 均 含 藻 量 比 原 水 降 低 9 2% 9 6 %。我 国目 前采 用 该 工 艺 流 程 的 水 厂 主 要在 太 湖 流 域及 江 浙 地 区 水源水质较差的 地 区 。 日本霞浦水厂原水含藻,在常规处理工艺流程的混合工艺之前增 加生 物预 处 理 ,在滤池之后增加颗粒活性炭吸附。出厂水无异嗔 异 味 。 4膜 处 理 工 艺近 年 来 在 国 内 使 用增 多,因此 专门列出该工 24 艺形式 。膜处理工艺主要采用超滤或微滤。除作为常规处理和深 度 处理 外 ,也作为水源水的预处理以及与粉末活性炭联用除微污 染 。本条内容仅列出了主要的工艺形式。 含藻水给水处理仅列出主要工艺流程,其他包括强化常规处 理 工 艺 、二次微絮凝强化过滤以及多点投加预氧化剂等工艺,在 生产中都有较好的效果。含藻水给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时,还必 须结合水源水质的特点,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以及借鉴其他有效的 生产实践确定。 4. 1 . 4有关含藻水采用过滤工艺单元的规定。 湖 泊 、水库水源由于浑浊度较低,过去国内一些水厂采用微 絮凝直接过滤。但 是 ,由于水源在不同季节以及随着环境变化会 影响水 源水 质,尤其是 水温、大 风等的影响,会降低直接过滤工 艺的出水水 质,有的甚至影响工艺的正常运行。 目前,原直接过 滤工艺大多都增加了混凝沉淀工艺。美 国 要 求 直 接 过 滤 的 进 水 , 长 年 的 浑 浊 度 应 小 于 25 NT U、色 度 应 小 于 25 度 、硅藻应少于 20 X 1 0 4 个/L; 多 数 直 接 过 滤 水 厂 的 进 水 浑 浊 度 小 于 1 0 NT U。 日本的生活饮水处理不用直接过滤工艺。因 此 ,规定含藻水水源 的水厂不宜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 4 . 2 预处理 4. 2. 1 关于预处理工艺设置原则的规定。 含藻水水源由于一般呈微污染状态,尤其是季节性藻含量升 高 ,影响水厂净水工艺的正常运行。因 此 ,规定应设置预处理设 施 。一般可考虑预氯化、臭氧预 氧化 、投加高锰酸钾以及与粉末 活性炭联用的方式去除微污染。常年藻含量较高、有机污染以及 氨氮污染的水源可考虑设置生物预处理工艺。 4 . 2 . 2 关于预氧化药剂选择的原则。 臭氧预氧化剂因制备系统较复杂、设备费 用较高,一般与臭 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联用,较少单独使用。其他化学预氧化药剂的 采用也与许多因素相关,因此 ,无论采用何种预氧化药剂都需要 25 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药剂投加与出水水质有着密切关系,氯等 在水源受污染程度较大时,可能会产生其他有害物质影响出水水 质 ,因 此 ,投加药剂应根据水源水质等情况选择,不得影响出水 水 质 。 4 . 2 . 3关于确定预氧化药剂投加点的原则。 预氧化药剂投加点关系到净化效果。选 择 投加点 时,要考虑 工 程 的具体情况。为 节 省 药 剂 投 加 量 ,应 考 虑 药 剂 的 接 触 时 间 , 能 够 利 用 水 源 厂 ( 站 )和净水厂之间的管道容量时,投加点可设 置 在 水 源 厂 ( 站 ) 。各 种 预 氧 化 药 剂 与 混 凝 剂 、吸附剂等会有相 互抵 消 的 作 用 ,反而降低除 嗅味 、除 藻及助凝的效果,应考虑药 剂之 间投加的时间间隔,充 分 发 挥 各 种药 剂 的 作 用 。 室外给水 设 计 规 范 GB 5 0 0 1 3 - 20 0 6 中 规 定 ,高锰 酸钾与 其 他药剂宜有 ( 35 ) mi n 的间隔时间。 4. 2. 4关于确定预氧化药剂投加量的原则。 预氧化药剂的投加量要结合工艺目标,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 定 。通过小试能够确定投药量,并 保证 水质安全,因 此 ,一般可 通 过试 验 确 定 。 预 氧 化 药 剂 的 投 加 量 和 确 定 原 则 , 室 外 给 水 设 计 规 范 GB 5 0 0 1 3- 20 0 6 有 较 详 细 的 规 定 。用 于 去 除 有 机 微 污 染 物 、藻 和 控 制 臭 味 的 高 锰 酸 钾 投 加 量 可 为 ( 0 . 5 2. 5 ) mg / L 。 4 . 2 . 5关于预氧化药剂接触时间的原则规定。 预氧化剂与待处理水的接触时间,在工艺目标和药剂种类不 同时会有较大差异,但是必须满足接触时间,保证预氧化工艺的 效果。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 0 0 1 3 - 20 0 6 中 规 定 ,预臭氧接触 时 间 宜 为 ( 25 ) mi n 。 4 . 2 . 6关于粉末活性炭投加的有关规定。 投 加 粉末 活性 炭,能有效地去除含藻水的异嗅、异 味 、藻毒 素以及氯消毒副产物,能明显地提高常规工艺的除藻效率。我国 有 多 座 湖 泊 、水库水厂已经积累使用粉末活性炭经验。美国的一 2 6 百多座常规水处理工艺水厂、 日本的湖泊及水库常规工艺水厂都 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粉末活性炭的投加时间,一年大约为几天 至几十 天。因 此 ,规定粉末活性炭作为短时间的吸附剂。 由于水源的水质条件差异较大,因此 ,在确定粉末活性炭投 加点和投加量时,可以进行相应的试验。 粉 末 活 性 炭 宜 加 于 原 水 中 ,进 行 充 分 混 合 ,接 触 ( 1 0 1 5 ) m i n 以上之后,再加氯或混凝剂。除在取水口投加以外,根据试 验结果也可在混合池、絮 凝 池 、沉淀池中投 加。粉末活性炭的用 量范围是根据国内外生产实践及试验资料规定。 4 . 2 . 7有关采用生物预处理的规定。 采用生物预处理工艺的前提条件主要是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 和 水 温,因 此 ,必 须 充 分 重 视 评 估 原 水 进 行 生 物 预 处 理 的 可 行 性 。 在 生 物 预 处 理 的 工 程 设 计 之 前 ,应 先 用 原 水 做 该 工 艺 的 试 验 ,试 验 时 间 宜 经 历 冬 夏 两 季 。原 水 的 可 生 物 降 解 性 可 根 据 B DOC或 B OD5 / CO D比值鉴别。 对四座湖泊、水 库 的水 ,用相同规格的人工填料系统地进行 生物预处理中试结果表明,当 B ODb / COD的 平 均 比 值 为 ( 0 . 21 0 . 4 5) 时 ,藻 、氨 氮 、嗔 阈 值 、耗 氧 量 的 平 均 去 除 率 分 别 为 : 8 9 . 2%, 8 2. 6 %、49 . 7 %、26 . 3% ; 当 B OD5 / C( ) D 的 比 值 为 0 . 0 8 ,填料上不能挂膜,藻 、氨 氮 、嗅 阈值 、耗氧量的去除率分 别 低 至 :45 . 8 %、38 . 7 %, 20 . 5 %, 1 2. 4%。国 内 5座水厂长期 试验结果也表明,B OD5 / CO D比 值宜 大 于 0 . 2。因 此 ,规定该比 值 宜 大 于 0 . 2。 使 用 人 工 填 料 ( 悬 浮 球 、YDT 、P W T 、蜂 窝 等 )生物接触 氧化 池 、陶粒生物滤池等生物预处理工艺处理含藻水,污染物的 去 除 效 率 一 般 为 :藻 6 5 % 9 0 %,藻 毒 素 7 0 % 8 5 %,氨氮 8 0 %9 5 %,耗 氧 量 20 %42%。但 生 物 预 处 理 要 求 水 温不能 太 低 ,低 于 5 C时生物的活性较差,对 氨 氮 、耗氧量的去除效果 不甚明显 。因 此 ,规 定 水 温不 宜 低 于 5 C。 27 4 . 2 . 8关于人工生物预处理设计参数的有关规定。 国内外多座水厂的生产运行或中型试验资料都说明,生物预 处 理 池 水 力 停 留 时 间 为 ( 1 . 8 2. 2) h以及穿孔管曝气气水比为 1 : 1 2 : 1时 ,生物预处理的效率高,并且运行稳定。 4. 2. 9关于下向流颗粒滤料滤池生物预处理设计参数的规定。 本条的颗粒滤料主要指人工陶粒滤料,参数的确定主要参考 国内的中试及有关的生产运行数据。 粒 径 ( 25 ) mm、厚 度 2m的 下向 流颗 粒滤料生 物预处理 池 ,曝 气 的 气 水 比 为 1 : 1左 右 、滤 速 为 ( 46 ) m/ h B 寸,藻和 耗 氧 量 的 去 除 率 分 别 为 5 5 % 8 5 %、1 7 . 2% 27 . 3%。滤池采 用气 水 反 冲洗 ,冲 洗 周 期 为 ( 37 ) d 。 4 . 3混 凝、沉 淀 ( 澄 清 ) 4. 3 .1关于混合及絮凝池设计的规定。 现 行 室 外 给 水 设 计 规 范 GB 5 0 0 1 3 - 20 0 6 中已经有较明 确 的 规 定 ,因 此 ,可以直接采用。对于气浮池前的混凝时间,根 据工程的实际数据可少于沉淀工艺,因 此 ,作了此项规定。 4 . 3 . 2关于沉淀池基本设计参数的规定。 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水平流速和沉淀时间,一般随原水 水 质 、混 凝 效 果 、整流设备和水温等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现 将国内外取用 湖泊、水库水的水厂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水平 流 速和 沉 淀 时 间列 于表 4。 表4国 内外部分 水厂 平流 沉 淀 池 设 计 参数 表面负荷 m3 / ( m2 h ) 水平流速 ( mm/ s ) 沉淀时间 ( h ) 青岛 0 . 3 91 . 5 7 5 . 94 大连 3 1 02 4 长春 5 . 6 6 美国大湖密西西比河上游地区 卫生工程委员会标准 0 . 8 3 1 . 7 12 . 5 4 (最大)4 (最小) 28 续 表4 表面负荷 m V( m 2 h ) 水平流速 ( mm/ s ) 沉淀时间 ( h ) 闩本茂庭水厂 2 . 2 74 . 8 9 U本蹴上水厂 1 . 5 37 . 8 22 . 1 5 H本水道设施设计指南 解说6 . 6 7 3 5 国外有一些 含藻 水水厂,平 流 沉 淀 池 的 表 面 负 荷 为 ( 1 2) m3/ ( m2 h) ;水 平 流 速 为 ( 6 1 0 ) mm/ s ;沉 淀 时 间 为 冬 天 ( 34) h ,夏 天 2h 。参 考 国 外 资 料 并 根 据我 国 各 地湖 泊、水库水 水 厂的运行情 况,同时考虑到沉淀池出水水质标准的提高,故条 文 规 定 平 流 沉 淀 池 的 表 面 负 荷 宜 为 ( 1 . 0 2. 0 ) mV( m2 h ) ,水 平 流 速 宜 为 ( 6 1 0 ) mm/ s ,沉 淀 时 间 宜 为 ( 4 2) h。北方地区 以及原水浑浊度较低时,沉 淀时间宜采用较高值,水平流速宜采 用较低 值 。 4 . 3 . 3关于上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的规定。 液面负荷值与原水水质、凝 聚 剂 、沉淀池出水水质要求、斜 管直径及长度等有关。据 调 查 ,各 地 湖 泊 、水库水厂斜管沉淀池 的 液 面 负 荷 大 都 在 室 外 给 水 设 计 规 范 GB 5 0 0 1 3 - 20 0 6 规定 的 ( 5 9 ) m3/ ( m2 h) 的 范 围 。国 外 如 日 本 村 野 水 厂 ( 琵琶湖水 源 水 ) 的斜 管 沉 淀 池 液 面 负 荷 为6 . 5 m3/ ( m2 h ) ,深圳某水库水 源斜管沉 淀 池 液 面 负 荷 5 . 9 3m3/ ( m2 h ) 。考虑到含藻水较难沉 淀的特点以及沉淀池出水水质标准的提高,故本条规定上向流斜 管 沉 淀 池 的 液 面 负 荷 宜 为 ( 5 . 0 6 . 5 ) mV( m2 h ) 。 4. 3. 4关于澄清池清水区液面负荷的规定。 国内湖泊、水 库 水 的 水 厂 ,澄清池的清水区液面负荷一般为 ( 2. 5 3. 2) mV( m2 h) 。国 外 澄 清 池 的 清 水 区 液 面 负 荷 ( 部分 数据系根据上升流速换算)如 下 : 1 美国推荐 设计参数 为:辐 射 式 上 向 流 澄 清 池 ( 1 . 31 . 9 ) m3/ ( m2 h) ,混 凝 澄 清 池 ( 2 3) m3/ ( m2 h ) ,悬 浮 澄 清 池 29 ( 23) m3/ ( m2 h) c 2日 本 水 道 协 会 规 定 ,浑 浊 度 低 、颗 粒 小 、容 易 孳 生 藻 类 的 原 水 以 及 凝 聚 剂 投 加 率 形 成 的 浑 浊 度 比 原 水 浑 浊 度 高 并 且 可 能 有 轻 的 絮 凝 体 形 成 的 倾 向 时 ,要 求 采 用 小 的 液 面 负 荷 ( 2. 0 9 2. 7 ) m3/ ( m2 h) 。 日 本 霞 浦 水 厂 ( 霞浦湖水源)澄清池的 液 面 负 荷 一 般 为 ( 2. 1 6 2. 5 2) m3/ ( m2 h) ,蹴 上 水 厂 ( 琵琶湖 水 源 ) 为 3. 35 m3/ ( m2 h ) 。 欧 洲 某 国 的 给 水 设计 规 范 规 定 ,当 进 水 悬 浮 物 小 于 20 mg / L 时 ,澄清区的液面负荷,冬季为( 1 . 441 . 8 ) m3/ ( m2 ! ! ) ,夏季为 ( 2. 1 6 2. 5 2) m3/ ( m2 h ) ;而 当 进 水 悬 浮 物 为 ( 20 1 0 0 ) mg / L 时 ,澄清区的液面负荷冬季为( 1 .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征收集体土地补偿协议书
- 征用土地补偿协议书
- 2025中药材购销合同(黄芪)
- 幼儿园劳动协议书
- 北京社工协议书
- 协议书交易 做市交易
- 探矿权协议书出让
- 2025租房协议合同样本(英文版)
- 2025年工业风机安装调试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效率报告
- 低空飞行器动力系统「氢锂双引擎」技术专利分析2025年报告
- 家庭疾病管理能力调查
- GraphpadPrism应用作图流程
- 高中数学选修2-1苏教版课件:222-椭圆的几何性质1
-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1
- 《中国石化炼油装置管式加热炉联锁保护系统设置指导意见》
- 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 GB 30616-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
- 化工原理下精馏的物料衡算
- 加油站安全费用申请表
- 办公室颈腰椎病的预防及运动疗法课件
- 设备保养维修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