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的要求和避忌.doc_第1页
对仗的要求和避忌.doc_第2页
对仗的要求和避忌.doc_第3页
对仗的要求和避忌.doc_第4页
对仗的要求和避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仗的要求和避忌 发布时间:2009-6-3阅读次数:507字体大小: 【小】 【中】【大】 一对仗的要求诗词有格律,骈文有规矩。对联是从骈文、诗词衍变而来,所以对联也有格律。对联的格律,就是要对仗。所谓对仗,就是严格的对偶,像古代仪仗队排列两行,手持仪仗,两两相对。对联对仗的格律要求有如下六项: 1字数相等对联可短可长。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除极特殊情况,便不成为对联。这是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 2句式一致这里所说句式,指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在对联中,可以表示为音义的停顿。相同字数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如五言联的节奏形式就不只一种: “二三”式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二一二”式挥毫列锦绣;落纸若云烟。 “二一一一”式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如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题避暑山庄锤峰落照联: 岚气湿青屏,天际遥看烟树色;水光浮素练,风中时听石泉声。 上下联都是“二一二,二二三”式。 清赵藩题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下联都是“一二,一四,四三”式。(细分“一四”可作“一二二”,“四三”可作“二二一二”。) 几十字、数百上千字的长联,都应当做到上下联句式一致。(有时自对例外。) 3词性相当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详见第七讲),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上下联词性完全相同的对联不少。如清杨昌浚题西湖湖心亭联: 新水影摇双槛碧;形容词 名词名词动词数词名词 形容词旧山光映四围青。形容词 名词名词动词数词名词 形容词 上下联词类大体相同,虽有不同但是相当,这样的对联很多。如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 一县好山留客住; 数词名词 形容词 名词动词名词动词五溪秋水为君清 数词名词名词名词介词代词 形容词 这副七言联,有三处是同类词相对,即数词“一”与“五”,名词“县”与“溪”,名词“山”与“水”;其余四处相对的词,词性就不相同,“好”与“秋”,“客”与“君”,“住”与“清”只是词性相当,而动词“留”与介词“为”相离较远。可是我们读来,仍然感觉这副对联不错,对仗好,因为它还合乎对仗的其他要求。 4结构相应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详见第四讲)。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依此类推。如不能做到结构相同,也要做到结构相近,如联合结构对偏正结构。对应,至少要求词或词组字数相等,二字结构对二字结构,三字结构对三字结构。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结构相应,还要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依此类推。 仍以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为例,看其语法结构,大致情况如下: 一县好山留客住; 偏正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 主语部分谓语部分五溪秋水为君清。 偏正结构偏正结构介宾结构 主语部分谓语部分 “好”与“秋”虽然词性不同,但是“好山”与“秋水”都是偏正结构,同类结构相对。“留客住”与“为君清”虽然结构类别不同,但是大致对应。上下联是主语“好山”对主语“秋水”,定语“一县”对定语“五溪”,主语部分对主语部分,谓语部分对谓语部分。 又如于右任赠蒋经国联: 计利当计天下利; 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偏正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求名应求万世名。 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偏正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 此联上下联语法结构完全相同,自然是结构相应的。 5平仄相对这是对字音声调的要求,使对联念来有抑扬顿挫之感,具有一种音乐美。 汉字有四个声调,分为平声、仄声两类。仄,通“侧”,就是不平的意思。古代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声是仄声。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声是平声,后二声是仄声。(详见第五讲。) 诗词和对联,讲究声调的和谐铿锵,在语句里就要讲究平仄声的适当搭配。如果一长串的平声字或仄声字,声调像敲木鱼似的,势必显得单调乏味。对仗,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如果平仄声完全相同,平对平,仄对仄,也会显得单调乏味,因此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不重要或次要处的字,平仄可以不拘,重要处(如节奏点所在和句末停顿处)平仄要合乎规定,基本上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详见第六讲。) 有些对联,平仄完全相对。如清顾鼎臣题联: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少对联,平仄基本相对,少数或个别字平仄不对。如福建永定县高陂桥联: 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两句都是一、三字平仄未对,其余平仄完全相对。 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即上联脚必须仄声,下联脚必须平声。这是对联的铁则,不得违反。(个别对联上联脚平声,下联脚仄声,不是正格。)这样,一开一合,一抑一扬,从声韵上使对联达到完整的境地,成为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完美的对立统一体,让读者读完感到有长长的余音余味。这是千百年来积淀成的审美惯性。如果违反,上联脚平声而下联脚仄声,人们看来一般总会觉得别扭或者压抑;如果两联脚同是仄声或是平声,除了极特殊情况以外,人们会觉得不完整,像散文中的两句,而不像对联,给人以颇大的遗憾。 随着时代的前进,语言的发展,现代双音词、多音词的增多,反映现实生活的对联,要求句中的字像格律诗词那样,处处讲究平仄,有时已不可能,但是联脚的字,上仄下平,应该做到。半联几个分句,句尾字,也应力求做到平仄相对。如果能够在句中、句末、联脚都能做到平仄相对,合乎规定,当然最好。 6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除“无情对”以外,上下联决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重一轻,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内容相关有三种情况: (1)内容相近,相互配合。如吉林龙潭山公园联: 龙峰疏柳笼烟暖;潭水劲松锁月寒。 “峰”与“水”,“柳”与“松”,上昼景,下夜色,相互配合,共同表现龙潭公园的特色。 (2)内容相反,对比映衬。如张焜自题修身联: 酒常知节狂言少;心不能清乱梦多。 “狂言少”与“乱梦多”正相反,两相对比,更说明节酒、清心的重要。 (3)意思连贯而下,不可中断。如集句联: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上联语意不完整,直贯下联,显出题旨,表明立大志。 对联内容不相关,短联如: 新年台上演戏;暑假水边钓鱼。 此联只能说是对偶句,上下联内容不相干。 中联如: 焦点,热点,重点,点点皆关国计民生;足球,篮球,排球,球球都赛水平风格。 此联上下联内容虽有一点关联,但是相距较远。 又如某省的重奖征联(出句征对): 东迎华岳,西接昆仑,南望祁连,北通大漠。越丝绸古道,溯汉武雄风。襟欧亚,射天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