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ISHOUUNIVERSITY题 目:论清朝茶马贸易影响下的打箭炉锅庄作 者:邹容学 号:20104161022所属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专业年级:10级指导教师:吕永锋职 称:讲师完成时间:2014年3月30日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1关键词1Abstract 1Key words 2一、打箭炉锅庄及其演变2(一)锅庄名称来历2(二)打箭炉锅庄的历史演变3(三)打箭炉锅庄运作方式5二、打箭炉锅庄产生的原因6(一)茶马贸易集散地的西渐,对打箭炉锅庄起到发展作用 6(二)中央政府的重视,对打箭炉锅庄起到辅助作用. 7(三)锅庄主的个人能力,对打箭炉锅庄起到促进作用. 8(四)藏族客商的出现,对打箭炉锅庄起到不可缺少作用. 9三、打箭炉锅庄的功能11 (一)社会经济功能. 11 (二)文化功能. 11参考文献 12论清朝茶马贸易影响下的打箭炉锅庄作者:邹 容 指导老师:吕永锋(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2010级历史专业师范班 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打箭炉,现今四川康定的古称,在这个古老的城镇,有着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锅庄。打箭炉锅庄原本是明正土司下设的一个部门机构,是单一的政治组织形式,但后来慢慢演变成为一个集客栈、集货地、中介、商店为一体,具有多种功能的经济组织形式。而打箭炉锅庄是川藏贸易的产物,它因茶马互市而兴起,又因茶马贸易的衰落而衰颓,可以说它是历史的见证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随着茶马贸易在清朝鼎盛时期的到来,在四川打箭炉城下产生的锅庄贸易。 关键字:清朝 茶马贸易 打箭炉 锅庄On Dajianlu Zhuang pot of tea under the trade effects of the Qing Dynasty horseAuthor:Zou Rong Supervisor:Lv Yongfeng(History Speciality,Grade 2010, College of History Culture,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 416000)Abstract: Dajianlu, the ancient name of today Kangding Sichuan, in this ancient town, has a uniqu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 pot village. Dajianlu pot village was originally a department under the agencys next regular toast, a single political organization, but then slowly evolved into a set of goods, the collection inn, hotel, agency, shops as a whole, the economy has multiple functions organization. The village is a product of the Sichuan-Tibet Dajianlu pot trade, it is due to the rise of the tea-horse trade, because of the decline of the tea-horse trade and decadence, you can say it is a historical witnes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a-horse trade with the arrival in the heyday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city produced in Sichuan Tachienlu pot Zhuang trade.Key words: Qing wang towards Tea-horse trade Dajianlu Zhuang pot 打箭炉作为地名,在元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在元明时期,该地一直是一个小村庄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直到清朝时期随着茶马贸易在该地的发展,打箭炉才逐渐发展成为康区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中心的重镇。而打箭炉之所以能从元朝时期的小村庄发展成为清朝的重要城镇,无不与汉藏之间的边茶贸易,即茶马古道川藏线上的茶马贸易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清朝时期,随着川藏交流的不断加强和茶马贸易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处理客商们的关系和解决货物集散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打箭炉城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锅庄。目前我国对打箭炉锅庄的研究状况如下,专著方面有:四川通志、民国康定县图志、乾隆雅州府志、打箭炉锅庄考略。论文方面的成果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背夫、锅庄及寺庙文化、滇藏川“ 大三角”文化探秘、浅析清代打箭炉锅庄、对康定锅庄一词之我见、康定锅庄茶道经济人、1939年康定茶马秘史。一、打箭炉锅庄及其演变(一)锅庄名称的来历关于打箭炉锅庄名称的来历, 说法很多,每个地区对它的解释也有很多,但在文献中主要是按照汉族、藏族人们对它的称呼来进行解释:首先来了解一下,藏族的人们是如何称呼锅庄的。锅庄在藏语中有四个称呼,分别为谷昌、谷章、果撒、阿佳卡巴,这四个有不同的意思。这里简单的解释一下谷昌的意思,谷昌:“代表”、“使者”。意思是在明正土司所管辖的范围内有四十八家土百户, 他们分别居住在康定、丹巴、道孚、雅江等地区。锅庄里的主人是其所属四十八家土百户的派驻打箭炉的全权代表居住的地方, 但这些代表们听候明正土司的调遣和差使, 以及土司的旨令,同时还办理百户交办的一些外务事宜曾文琼、杨嘉铭,打箭炉锅庄考略,西藏研究,1989年04期,第1页。然后来了解一下,汉族人们对锅庄是如何称呼。在汉族对锅庄的称呼只有一个,那就是锅桩,同音不同字。简单解释一下,锅桩的意思。锅桩:即在藏族人民生活中来进行考察,将一口锅放在用三个石头支起的灶上,来进行熬茶煮食, 故有以一个三锅,桩即为一户人家之说。“西康人煮食时, 恒以长往形石头三个埋于土中, 如栽桩三根形成三角形,上面则置以锅炉, 锅桩就形成了” 民族理论,1987年,第三期,第42页。同时要知道在许多史料中将“桩”写作庄, 实为“桩”意。“数百年以前,康定尚无城市, 关外各处来此贸易时, 都经常在一定的地区搭起帐篷, 竖起锅庄作炊事, 以后逐渐在这些地方建起房屋, 供作来往商人堆货, 交易的处所”曾文琼、杨嘉铭,打箭炉锅庄考略,西藏研究,1989年04期,第2页。 (二)打箭炉锅庄的历史演变 打箭炉锅庄的存在与明正土司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原本是明正土司下设的一个部门机构,是土司分封下的产物,是一个单一的政治组织形式。锅庄的主人全都是明正土司的属下和辅助大臣,他们听从土司的安排与差遣,最初主要负责管理当地的土地、服饰、茶叶,呈写文稿、看守城门,接待来往贡使者等这些工作。但是后来随着川藏茶马古道在明清时期的兴起,茶马贸易在打箭炉城中的兴起,使得汉藏货物在此地集散地越来越多、汉藏商人也越来越频繁来打箭炉。为了维护土司家族在该地的统治地位,打箭炉锅庄主开始分担土司的压力,锅庄的职能开始发生转变,慢慢的演变成了一个集货栈、集客栈、旅店、中介、商店、担保人为一体,具有多功能的经济组织形式。打箭炉锅庄是怎样从一个政治组织演变成为一个经济组织呢?下面就具体说明一下这演变的历史过程: 首先,来了解一下打箭炉锅庄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形式,它是如何产生的。据记载:“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明正土司锡拉扎巴克被营官昌测集烈杀害,经四川提督唐希顺平定,土司之妻公噶袭职,其子坚参德昌自木雅移驻炉城,建垒营寨,置土目于此,所差侍贡,名曰锅庄”刘赞廷,民国康定县图志,.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影印本,1961,第22页。通过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知道,打箭炉的建立是由明正土司或明正土司的后代来完成的,而在打箭炉城里面设有听从土司差遣、侍奉土司的家臣,这便是锅庄的主人。同时我们从这段史料中也可以进一步的看出,打箭炉最初的锅庄是一个听从土司差遣、侍奉土司的机构,仅仅还是作为一个政治组织而存在着。那么打箭炉锅庄如何从一个政治组织形式转变成为一个经济组织形式。打箭炉锅庄如何演变的,接下来进行了解。随着清朝茶马贸易在康区的发展,这就促进了打箭炉的发展,到了清朝时期打箭炉从以前的村落发展成为一个城镇,而作为支撑打箭炉发展的行业之一的锅庄,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锅庄不再是从前的篷帐了,而逐渐开始被四合大院所取代。随着锅庄的不断发展,四合大院里锅庄主们经济实力不断的增强,他们开始不满足于从前听从土司的差遣了。锅庄主们为了充分发挥四合大院的作用,再加上清朝时期这一地区茶马贸易量日益加大,使得往来藏商日益增多。而锅庄的四合大院可以接待和容纳许多的客商,同时锅庄里面出了锅庄主外,还有许多为锅庄主服务的下人,这些下人可以做饭、洗衣等,这就使得锅庄不仅为了汉藏客商提供了住的地方,同时也为他们解决了吃饭等基本问题。锅庄成为了食宿的地方,这样锅庄的功能就越来越多,使得锅庄大院有了用武之地。这样不仅使得锅庄主收入增加,也使得从远道而来的客商们解决了自己吃饭、住宿的根本性问题,所以双方一拍即合,锅庄开始向经济方面进行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锅庄的职能从原来听从土司的差侍贡奉,发展为既听差侍贡奉又兼营食宿。锅庄也从以前单一的政治组织形式,开始转变为一个既是政治组织又是经济组织的形式,成为了康区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后来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打箭炉作为了藏族客商的一个休息站和中转站,如藏族客商将大驮大驮的土特产要在打箭炉进行存放,有大群大群的驮牛要在打箭炉进行喂养与补给,这就需要找可靠的茶商来进行交易。于是锅庄的功能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要兼营食宿,还要兼作货栈,兼管牲畜,兼当中介人。至此,打箭炉锅庄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锅庄了,它从原本完全的政治政治形式,慢慢演变成既有政治组织又有经济组织二者兼顾的组织形式,到后来完全演变成为了一个经济组织形式。打箭炉锅庄,从清初由单一的政治组织形式向政治、经济双轨驱过渡, 再至清代中叶完全转为面向汉藏贸易的经济组织形式, 这个转化是汉藏贸易的不断发展的客观历史现实所促成的,可以毫无疑问的说打箭炉锅庄是茶马贸易的产物。 (三)打箭炉锅庄运作方式 随着打箭炉锅庄在清代中期演变成为一个经济组织形式后,为了促进打箭炉城镇的发展及汉藏贸易的持续,满足茶马贸易安全、有序地进行,这样在打箭炉的锅庄在这一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此地的锅庄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其独特的运作方式产生的。下面简单来了解一下,打箭炉锅庄贸易的运作方式:1、 女主人负责在中国传统旅店中,一般都是男主人当掌柜、持家,女主人则是在一旁起着辅助男主人的角色而存在。但是,打箭炉锅庄里面的主人却不是这样,这里的锅庄主一般都是有女主人来负责,而男主人一般以出家进行茶马贸易行商为主。茶业交易是康藏锅庄的主要商业活动, 其茶“ 悉由内地产茶州县负贩, 而炉中为出口总路, 是以四方茶商俱聚于明清陕西商人与康藏锅庄关系探微此, 其俗,女子年十五以上, 即雇于茶客, 名曰沙鸭儿, 凡茶客交易货物, 俱听沙鸭翻译, 较定价值, 无异牙行”黄廷桂.雍正.四川通志,卷十九.土司.7 4 7 5 页。从这则材料中,可以看出锅庄的女主人在茶马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有找翻译、集散物质等重要作用,进一步得出锅庄里面的运行是通过女主人来进行的。这也是打箭炉锅庄在负责人方面,与中国传统的旅店运行方式是迥然不同。2、 贸易中介锅庄主在贸易中是一个中介人, 他们一般是不直接做生意的。他们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向藏族客商索取一定的中介费用, 这种费用最早叫退头, 后来称“ 行佣” 或“佣金”。它主要是以驻札在锅庄里藏商的生意成交总额为基数来计算:一种是按成交总额的百分之二提取, 其内容包括锅庄主代联系货物买卖的跑路辛苦费, 运来货物和卖走货物的临时顿存费, 藏商在锅庄的住宿费等;另一种是按成交总额的百分之四提取, 但得为住宿藏商提供膳食李刚.明清陕西商人与康藏锅庄关系探微,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打箭炉锅庄的锅庄主并不是直接参与汉藏商的茶马贸易中,而是通过贸易中介人的身份,以“抽头”的方式来获取利益。这种方式既避免了锅庄与一方商人关系好,导致另一方关系恶劣局面的出现,不会出现一方偏袒一方冷落的局面。这种独特的运作方式也在客观上处理了锅庄主与汉藏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箭炉城下茶马贸易公平、有序的进行。二、打箭炉锅庄产生的原因 前面我们分析了打箭炉锅庄独特的运作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与众不同的贸易运作方式?即打箭炉锅庄产生的原因,这就是下面要分析的内容,也是本论文的一个重点。 (一)茶马贸易集散地的西渐,对打箭炉锅庄起到发展作用 汉藏贸易向来以茶叶为大宗, 即所谓“茶马互市” , 或茶马贸易。然而“嗜茶如命” 的藏区不产茶, 却全依赖于四川对其提供茶叶, 所以汉藏贸易早在唐、宋“茶马互市”就开始了。汉藏贸易实有两路相通, 一条主道是川藏道,即北道,一条主道是滇藏道,即南道。而本文就是述及川藏线的茶马贸易,所以以论述川藏道为论述中心。 “茶马互市” 起源于唐朝的“以茶易马”,在这一时期开始了汉族的茶叶输入藏区,以此来获取马匹的经济方式。唐朝时期在这种以茶易马的情况下,就已经出现了茶与马之间商品贸易,如:“唐太和五年(831年) , 户部侍郎庚敬休以剑南道税茶旧例, 委度支巡院勾当榷税, 当司于上都( 即长安) , 召商人便换”黄廷桂.四川通志卷69.茶法。但是唐朝时期,由于唐朝与吐蕃藏区关系的时好时坏,特别是唐中叶以后,吐蕃势力强大,逐渐占据了康区,占唐代在大渡河流域形成军事对峙黄廷桂.四川通志卷69.茶法。因此在唐王朝时期这种以茶易马的贸易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自然打箭炉下的茶马贸易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唐朝之后,宋元明的中央王朝,通过“以茶治边”的方式来解决茶马贸易,为了更好的治理边疆地区,这一时期的政府实行比较严厉的茶禁政策,历代王朝不是以茶换取军备之马, 就是以茶增国库之赋, 是不允许茶农和商人任意生产和兴贩的。这种严厉的茶禁政策,导致这一时期茶马贸易不能独立、自然的发展。因此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清朝以前由于严厉的中央政策,使得茶马贸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清以前, 汉藏贸易中川藏线上的贸易集散地基本上以大渡河为界,“汉人不得入番境”,由番人过河到贸易互市地点,来进行茶马贸易。贸易集散地总是在黎、雅、碉门(今四川天全县)等地徘徊。到明中叶以后才深入到大渡河边的岩州( 今沪定岚安)。明末清初, 私禁松驰, 私茶贸易才开始西移至打箭炉,“自明末流寇之变, 商民避兵祸, 渡河携茶贸易, 而乌斯藏亦适有喇嘛到炉( 打箭炉) , 彼此交易,汉番杂处。于是, 始有坐炉之营官, 来往贸易诸番叠经更替” 曹抡彬.清 修乾隆雅州府志卷10。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直到清朝初期,打箭炉才作为了茶马贸易货物的一个集散地出现在历史上。在打箭炉成为了茶马贸易的集散地后,当时清王朝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巩固其贸易集散地的位置,如: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达赖喇嘛奏请打箭炉“交市之事”。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批准在打箭炉进行开市贸易, “行打箭炉,蕃人市茶贸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康熙年间打箭炉才正式开市,随着打箭炉的开市,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茶马贸易中货物的一个输送与集散。雍正八年(1730年)打箭炉首次开始修筑城垣。清朝雍正年间是康定建城的开始,康定城的建立使打箭炉市场再上了一个台阶。同时这种,贸易集散地的西渐,在一定促进了锅庄数量的增加。刘仕权老先生所撰康定四十八家锅庄一文介绍:“清朝中叶,明正土司鼎盛时期,即十八世纪下半期到十九世纪上半期,康定锅庄业发展到48家。那时的康定,土酋纳贡的使者,应差的杂役与部落商人、汉地茶商,四时辐辏,骡马络绎,珍宝荟萃,可见康定当时的繁荣程度已到了相当的地步”。从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锅庄数量从最先开始的13家发展到48家,数量的增加,反应出锅庄在清朝时期的发展。茶马贸易的西渐,使得打箭炉作为了一个贸易集散地开始出现,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打箭炉的地理位置,清王朝在此开市并开始修建城镇。在这种情况下,锅庄数量得到了极速的增加与发展,使得打箭炉逐渐演变成了汉藏贸易的大商埠,成为了川藏线上的大集镇。茶马贸易的西渐,促进了锅庄的发展,打箭炉开始作为了一个货物运输的集散地后,便有了各地商人聚集在打箭炉城。而打箭炉商务日趋繁盛,贸易也越来越多。于是在这种状况下便出现了集货栈、集客栈、旅店、中介的打箭炉锅庄贸易。(二)中央政府的重视,对打箭炉锅庄起到辅助作用随着贸易集散地的西渐到打箭炉, 中央王朝的势力也逐渐深入到康区。清以前, 基本上以大渡河为势力分界线, 中央王朝在大渡河以东设防, 控制贸易场所, “设茶马互市之官, 专司其事, 禁止民间私售, 以充马改”李亦人.西康综览.第十编第二章。虽威胁着康藏, 但一直未往西深入。但到了清朝时期的中央政府对茶马贸易的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实行土司制与流官直接统属相结合的双轨制。清朝时期,茶叶成为了笼络藏族贵族之赐品,仅仅是一个改善同藏族关系而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明朝以前的“以茶治边”的政策。茶叶也由以前“以茶治边”的政治用途中,转变成现今经济用途,这就在一定促进了茶叶贸易的发展。同时这种茶马贸易政策增加国赋之财源,从而使茶叶贸易在这一时期兴盛。清朝中央政府的重视,首先表现在从军事上加以控制。自康熙朝起, 在打箭炉地方先后设置了化林, 泰宁、阜和三协。康熙三十年(678年)在化林坪设守备营, 三十七年“改梁万营为化林营, 设参将以下官”, 四十年设化林协于打箭炉柯劭忞. 清史稿 圣祖本纪。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帝期间曾派军队到打箭炉,军队在此的驻扎,有利于该地区的稳定,它对锅庄的发展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其次表现在政治上源驻流官。康熙四十一年, 派喇嘛达尔巴色尔济、郎中舒图, 员外郎铁图等官员在打箭炉驻扎,对当地的茶马贸易进行监督,这就开启了打箭炉流官的开始。雍正七年, 设打箭炉厅, 移雅州府同知驻打箭炉, 隶属雅州府, 节制明正土司。 清朝中央政府,在军事上派军队驻扎打箭炉,在政治上实行流官制与土司制并存。这体现了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对打箭炉地区的重视与扶持,这些开放的民族政策使得清朝时期茶马贸易达到了巅峰。而贸易集散地的西渐到打箭炉,打箭炉自然就成为了当时汉藏贸易集散地的一个中心,大量的货物源源不断的运送至此,中央政府政策上的重视与扶持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这就有利于打箭炉锅庄贸易的产生。 (三)锅庄主的个人能力,对打箭炉锅庄起到促进作用 打箭炉锅庄贸易之所以能够在打箭炉城里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行业,除了打箭炉在清朝时期成为了茶马贸易货物集散地的中心和中央政府的重视等这些外在条件外,还与当地锅庄的主人们,即锅庄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打箭炉锅庄主的一些条件: 首先,锅庄主的文化能力。清朝时期,客商们数十万的茶叶,数以百计的日用商品都要通过锅庄集散。商品在锅庄汇集,要想把这些商品卖到全国各地,这就需要锅庄主来进行撮和。锅庄行业是通过茶马贸易来产生的,因此茶马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这锅庄行业的发展,但反过来, 锅庄行业的发展又促进了茶马贸易的兴盛。因为在茶马贸易中,主要是与藏商人的接触, 而我们知道藏族人说着藏语,存在着语言障碍。同时商品交换中买卖双方位了各自的经济利益,总是给自己留了一定的底线,并没有真正上的坦诚。在这种语言不通、交易不坦诚的现状中,为了交易成功获得彼此的最大利益,这就迫切需要能懂得汉藏两语、深谙经济、信息灵通、交际广泛,并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人出来,从中穿针引线。作为贸易中介的这种角色, 即要懂得以藏语为主的少数民族语,又要有一定的社会声望,在当时的打箭炉, 只有属于明正土司的锅庄主们才是最理想的人选。其次,锅庄主的经济能力。锅庄主资金厚实,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为买卖双方作保, 当锅庄主遇上纠纷时, 还可利用其身份在上衙门时行走方便。对于藏商来说, 由于处在异地他乡,无依无靠,这就使得这些藏商们更为信赖有一定名望的锅庄主。同时锅庄有宽敞的房屋和众多下人进行服务,这就可以为藏商们提供食宿, 同时还可以存放大批货物, 还可以喂养骡马和耗牛等牲畜。所以,藏族商人在异乡选择合作对象时,更倾向于同锅庄主的合作。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锅庄主没有直接掌握商品, 但是藏汉商人双方交易的得失、利惠的命运,却实际上掌握在锅庄主的手中,所以买卖双方总是对锅庄主尊重有加。锅庄主这种个人的文化能力、经济能力都有利于得到汉藏商人彼此间的信任,使得锅庄贸易得以出现与发展。(四)藏族客商的出现,对打箭炉锅庄起到不可缺少作用锅庄贸易的出现,除了锅庄主提供全面的交易场所外,还需要源源不断的客商来此进行贸易,这样才能促进锅庄贸易的发展,所以,客商是打箭炉锅庄出现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一点。在打箭炉的客商,除了有来自西藏的藏族客商外,还有来自陕西的客商。本文主要是论述川藏线上的茶马贸易,所以在打箭炉客商方面,就只要是述及藏族客商。藏族客商多来自打箭炉以西。他们赶着駄马骑着牦牛,来到打箭炉,用一批批药材、毛皮、麝香等等换走茶叶。藏族客商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既是最普通商人,而另一类则是为有权有势的寺庙僧人及为明正土司头人服务的客商。普通的商人在全国各地都存在,所以在此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所以,在打箭炉客商方面主要论述一下寺庙僧人和明正土司头人的客商。首先,来了解一下寺庙僧人的客商。在清朝时期,作为又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地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朝时期加强了同西藏之间的联系。而我们知道佛教作为西藏的主要文化,很早之前就存在着。所以,在清朝时期西藏的佛教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地位,无疑当地的僧人地位很高。因此在清朝时期的西藏,寺庙在政治、经济上仍然拥有着很高的能力。在这种现状下,寺庙经济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实力。如各地都有着较大寺庙,这些寺庙为了谋求起发展都各自从事着商业活动,而这种商业性的活动,成为了当地寺庙获得财富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佛教的地位在当地很高,所以寺院商人的地位比较世俗商人高,所以能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不平等手段:垄断、低买高卖等),获取一些高额利润。如“运货可遣农奴及畜力无偿运输,且可免厘税之费。寺庙为藏区文化中心,每年之法会,信徒,游客输凑,寺商就地开铺经营,占有地利人和之便。藏族民众信教,僧人从商,市场广阔,信徒愿买其商品且不讨价”刘赞廷.康定县图志.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馆复制自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1978 。寺院地位高,所以在当时信用很可靠,同时寺庙众多,所以它的需求量也是很大,因而成为了锅庄贸易中的主要商人。锅庄贸易要想得到发展,就要求锅庄主要同寺庙打好关系,在贸易中相互信任,相互依靠,共同谋利。其次,来了解一下明正土司头人。明正土司头人客商是川藏商群中实力仅次于寺庙商的又一重要商业团体。统计资料显示,打箭炉周边各县,几乎所有的土司和较大头人都参与了转运、交换、销售土特产品和外来商品的贸易活动。尽管清中央王朝的驾驳之策时有张弛,但土司依靠权势大小和办法多少,与寺庙宗教集团构建联盟关系,占尽各种便利。他们经商显著的特点,就是凭借统治者特权地位,倒买倒卖或压价收购群众货品以获得更高利润。在这种特权优惠的政策下,就使得土司头人商既有独资经营大宗买卖的能力,又有经营某些特殊商品的权利。这就使得土司头人商是锅庄最为保靠、最为稳定的经济来源之一。由于打箭炉锅庄独特的运作方式,使得该地锅庄的产生原因与其他地区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有着显然的不同。打箭炉锅庄贸易的出现,与打箭炉城里的客商有着密切的关系,与锅庄主的个人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与中央政策的重视有着紧密的联系,与贸易集散地的西渐有着联系但无论怎么分析与研究,清代打箭炉锅庄的出现与当时川藏线上茶马贸易的发展有着天然联系。正是当地茶马贸易的发展,才产生了锅庄这一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这是不可争议的一个事实依据,打箭炉锅庄是茶马贸易的产物。三、打箭炉锅庄的功能在前面详细的论述了打箭炉锅庄贸易产生的原因,知道了在茶马贸易的发展下出现了锅庄。使得锅庄这种经济组织形式与其他经济组织有着迥然的不同,如运作方式、产生原因的不同,除了这些外还有就是该地锅庄的功能是否也存在着不同,这就是接下来论及的问题。(一)社会经济功能锅庄与茶马贸易二者的关系是,一方面打箭炉锅庄是茶马贸易的产物,另一方面,锅庄也促进了茶马贸易的发展。在前面详细的论述了锅庄是茶马贸易的产物,在这里就只论及锅庄促进了茶马贸易发展的观点。锅庄解决了茶马贸易中客商的食宿问题、解决了茶马贸易中货物集散问题、解决牲畜饲养问题等等,可以看出锅庄在贸易中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条件,这就客观上促进了茶马贸易的发展与兴盛。这就使得以汉藏为主的多个民族,通过茶马贸易在经济上有了很好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民族贸易加强,这就有利于各民族的经济发展。锅庄除了促进茶马贸易的发展外,还有利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说:缝茶业。当茶马贸易中经过四川雅安进人打箭炉后,为了节省体力,在有些地段可以改用牛马驮。但是我们要知道茶叶是一种很分散、较小的货物,在牛马运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原先的包装袋,在茶马沿线上出现刮伤,导致茶叶的遗失。为了较少不必要损失,于是在作为货物周转站、休息站的打箭炉城就要对茶叶进行二次包装。二次包装的茶叶用牛皮裹茶叶,再缝合,茶包条改块。茶包条改块后,用皮(生皮、在温泉中浸泡制皮) 包茶,整张牛皮包装的叫满包,牛皮割成条后再包装的叫花包。这种二次包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1气压带、风带与移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交易磋商与签订合同7篇
- 2025年大学讲座教授聘用合同
- 2025正规房屋租赁合同
- 新版本《2025云南省租赁合同书》
- 2025上海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济源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年关于企业并购中合同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
- 2025年度各类船舶购买合同
- 2025版权转让合同模板 版权授权许可合同
- 危化品经营安全培训管理课件
- 交通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公司
- 工商业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投资分析
- 保安节前安全培训课件
- 临床运动处方实践专家共识(2025)解读 3
- 用户侧储能系统调度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药厂生产管理培训课件
- 2021-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之地球的运动
- 2025海南国考时政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教学策略讲座稿
- 2025年医院院感科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