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 (1979)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意):我这次回乡的消息从什么地方才能告诉家里的人呢?这时正好一群北归的大雁飞过头顶,它们不是正要经过洛阳的吗?那就托大雁捎个信吧: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把我即将归家的消息早点告诉我家里的亲人吧! 【意译】: 迢迢的客路绵延在青青的北固山外,我乘坐着船儿正行进在碧绿的江水中。潮水上涨高与岸平啊,人的视野显得更加地开阔,江面上和风吹拂,那船帆就象悬挂在江面上一样轻盈地向前划行。在残夜未消的时候,红日从东方海水相接处生了出来。在残冬尚未逝尽的时候,江岸上显露出的浓浓春意已闯入人们的眼帘。我回乡的消息怎样才能告诉家里的亲人啊?烦劳你们北归的大雁,在飞过洛阳的时候给我家人捎个信吧【题解】: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玄宗先天年间(712)进士,授荥阳县主簿。唐玄宗开元五年(717) 受荐参与编次官府所藏图书,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其后行迹不详。 全唐诗卷一一五录存其诗十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诗人在唐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曾游历江南。于岁末春初之季诗人在舟旅兼程返还故乡途中,泊舟京口(今镇江)北固山下拂晓启航的时候,触景生情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一千古名篇。诗题作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 “次”: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此作“停宿”解。“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横插江中,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诗人泊舟北固山下拂晓启航时看到眼前潮平岸阔,残夜归雁壮美的景色,引发思乡之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五律次北固山下。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次北固山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王湾这首诗次北固山下由于格调壮美,意境开阔,千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据说开元中,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上,“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让人们学习。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唐诗中的地位和影响。【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写诗人作客江南,于岁末春初之季正舟旅兼程返还故乡。“客路”:客:旅客,客路,即旅途中的道路。“青山”:这里指北固山。“客路”在“青山”之“外”,是说其旅途道路之遥远。诗人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表明人在返乡旅途中,时而鞍马陆路、时而行舟水上,日夜兼程,并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其思家赶路的急切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首联诗意):迢迢的客路绵延在青青的北固山外,而此时我乘坐着船儿正行进在碧绿的江水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写诗人伫立船头眼前所见江面上的景物。江面上是“潮平两岸阔”;行舟是“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宽阔了。由于春到江南,雪消雨降,因而江水上涨,与岸齐平了。既然江水高与岸平,那么严冬枯水季节高出江面的两岸自然就消失不见了,展现在船上人视野中两岸上的景物也尽现眼底,显得更加开阔了。 “风正一帆悬”。风正:指顺风。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但如果猛烈,那船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平顺地“悬”着。“悬”反映了风顺而和,行船平稳。可见诗人写景遣词之传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是转弯子,这样的景致是不可能出现的。如果在山峡之中行船,即使风顺而和,但由于江流湍急,这样的景致也是无法出现的。所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联,就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风貌传神地表现出来了。(颔联诗意):潮水上涨,高与岸平,船上人的视野也显得更加开阔了;和顺的江风轻轻地吹拂着,那船帆就象悬挂在江面上一样轻盈地向前划行。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继续写诗人伫立船头眼前所见江面上的景物。远处是“海日生残夜”;近处是两岸“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海日”:从海上初升的红日。海,这里指长江。古诗中常以海指江。“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海日生残夜”,含有“江中日早”的意思。“江中”为什么“日早”?在“潮平两岸阔”一句中,诗人已作了暗示。长江下游,由于潮水上涨,江面宽阔,水天一线,恍若与大海相连。诗人行舟江上伫立船头,视野辽阔。所以,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东方与海水相接处冉冉升起时,诗人便能很远地望见。此处诗人用一“生”字,把红日初生之际的情形拟人化地表现出来,非常地贴切生动。“江春入旧年。”“江春”:江上景物所表现出的春意。“旧年”:指即将过去的年头。这里指行将逝尽的残冬。“江春入旧年。”指残冬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诗人用一“入”字形容春天的来临,非常生动。把春天到来势不可挡的气势形象地描绘出来。诗人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句中,用“生”字和“入”字把自然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使诗意更十分地显得生动有趣。而且诗人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虽无意说理,但却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必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必将赶走严冬。诗人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在诗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写景状物确实如明代胡应麟所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透过诗人诗句的描写,我们可以想见出这样的一幅清新宜人、鲜活生动的画面:在一个岁暮春初,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清晨,诗人孤舟扬帆,行舟江上。但见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江水两岸春意已澜;远望正见在水天相接处一轮红日正跃出水面冉冉升起。难怪开元中宰相张说要“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诗意):在残夜还未消退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从东方碧空与海水相接处生了出来。大地上那已显露出的浓浓春意也闯入那行将逝尽的残冬。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写诗人因触景而生发出的思乡之情。“乡书”:家信。这里指回乡的消息。“达”:告诉。这句的意思是:我回乡的消息从何处才能告诉家里的人呢?“归雁”:北归的大雁。“洛阳”:作者的家乡。诗人伫立舟头,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诗人头顶晴空,触动了诗人思乡的情愁。于是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北归不是正要经过故乡洛阳吗?那就托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故乡的亲人吧!尾联两句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诗意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朗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思。次北固山下虽是写羁旅乡愁,但只有淡淡一缕,更多的显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心境。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次联的“潮平两岸阔”(也有写作潮平两岸失3),“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4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5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 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 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主旨:淡淡的乡愁。作者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主题: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全文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青山、绿水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请对“阔”发挥一下想象。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正、悬两字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的大景。本诗的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想和做的课件
- 2026届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一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幼儿园幼儿户外活动方案
- 2026届江西省上饶县二中化学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大学组织联谊活动策划方案
- 隐形正畸面试题及答案
- 中建五局考试试题及答案
- 常量池面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合同审核管理规定
- 温医护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用耗材试用管理制度
- 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实践与探索
- “文化自信”视域下统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 合作建房分配协议书
- 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
- TCAWAORG036-2025 中西医协同老年人肌少症筛查与诊断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医院院长竞聘试题及答案
- 《数据科学导论》课件
- 预制水磨石施工方案
-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 《思想道德与法治》(23版):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