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因组学与应用 生物学 , 2 0 0 9年 , 第 2 8 卷 , 第 l 期 , 第 1 5 3 1 5 8页 Ge n o m i c s a n d Ap p l i e d Bi o l o g y , 2 0 0 9 , Vo 1 2 8 , No 1 , 1 5 3 1 5 8 专题介绍 Re vi e w 基因芯片技术在植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兵 0 闫彩霞 z 张廷婷 2 郑奕雄 毕玉平 s 陈高 ,z 单世华 2 l 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 1 5 0 0 3 0 ; 2山东省花 生研究所, 青 岛, 2 6 6 1 0 0 ; 3仲恺 农业 工程 学院, 广州, 5 1 0 2 2 5 ; 4山东农科院高新技术研 究中心, 济南, 25 0 1 00 通 讯作者, s h h s h a n s i n a c o m 摘 要基因芯片是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将大量的生物讯息密码( 寡核苷酸、 e D NA、 基 因组 D N A等) 固定在玻 片、 硅片等 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 。基 因芯片技术本质是生物信号 的平行分析, 它利用核酸分子杂 交原理, 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杂交亲和与否, 再经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由于其具有高 通量、 微型化、 连续化、 自动化、 快速和准确等特点, 已引起国际国内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 在许多领域得到 了广 泛 的应用 。本文简述 了基 因芯片的概念, 技术特点及主要分类 , 着重对其在基 因表达水平检测 , 基因突变和 多态性的分析, 基 因组 D NA分析 , 后基 因组学研究 以及转基 因农作物检测等方面进行 阐述 , 并说明其存在 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基 因芯片, 基因克隆, 植物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Ge n e Ch i p Te c h n o l o g y i n P l a n t Ge n e Cl o n i n g S u n Bi ng 。Ya n Ca i xi a Zha n g Ti ng t i n g Zhe ng Yi x i o ng Bi Yu p i ng Che n Ga o 。S ha n Sh i h ua l No r t h e a s t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a r b i n , 1 5 0 0 3 0 ; 2 S h a n d o n g P e a n u t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Qi n g d a o , 2 6 6 1 0 0 ; 3 Z h o n g k a i U n i v e r s i ty o f A g r i c u lt u r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Gu a n g z h o u , 5 1 0 2 2 5 ; 4 Hi g h T e c h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 S h a n d o n g Ac a d e m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J i n a n , 2 5 0 1 0 0 C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s h h s h a n s i n a c o m Ab s t r a c t Ge n e c h i p s a r e i n t e n s i v e mo l e c u l a r a r r a y t h a t l o t s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me s s a g e p a s s wo r d t a k e r o o t wi t h g l a s s s i l i c o n , s u c h a s s o l i d p h a s e c a r ti e r b y p r e d e s i g n e d ma n n e r T h e p a r a l l e l a n a l y s i s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s i gn a l s i s t h e n a t u r e o f g e n e c h i p t e c h n o l o g y , i t d e t e c t s a ffin i t y o r n o t o f h y b r i d i z e b y fl u o r e s c e n t l a b e l i n g wi t h p r i n c i p l e o f n u c l e i c a c i d 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 , i t c a n o b t a i n t h e n e c e s s a r y i n f o r ma t i o n q u i c k l y b y c o mp u t e r a n a l y s i s Du e t o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h i gh- t h r o u g h p u t , mi n i a t u r i z a t i o n , c o n t i n u o u s , a u t o ma t e d , r a p i d a n d a c c u r a t e , b e c o me a r o u s e a w i d e r a n g e o f a t t e n t i 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n d d o me s t i c , wi d e l y u s e d i n ma n y a r e a s W e o u t l i n e s t h e c o n c e p t , t e c h n i c d l f e a tur e a n d t h e ma i n c l a s s i fi c a t i o n o f g e n e c h i p s i n t h i s p a p e r , e mp h a s i z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 g e n e mu t a t i o n a n d p o l y mo r p h i s m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g e n o me DNA a n a l y s i s ,p o s t g e n o mi c s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t e c t i o n o f g e n e t i c a l l y mo d i fi e d c r o p s , a n d e x p l a i n i t s p r o b l e ms a n d p r o s p e c t s Ke y wo r d s Ge n e c h i p s , Ge n e c l o n i n g , P l a n t 基因芯片技术( g e n e c h i p t e c h n o l o gy) 是随着人类 基因组计划( h u ma n g e n o me p r o j e c t , H GP ) 的进展而发 展起来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技术之一。1 9 9 5 年, S c h e n a等( 1 9 9 5 ) 在“ Na tur e ” 上首次发表基 因芯片 研 究的论文,之后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的发展突 飞猛进 。美国的 F o d o r 等( 1 9 9 1 ) 在硅芯片表面涂布一 种光敏材料, 采用光蚀刻技术 , 在光引导下原位合成 多肽链,受此启发,改进技术后合成了 D NA阵列 , 1 9 9 6年底 , 由他们研 制 的第一 块 DN A 芯片诞 生 了。基因芯片技术 是融微 电子学 、 生物 学、 物理学 、 化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 利 用现代科技和 工艺将生物化学分析系统进行微缩, 变过去传统的多个、 不连续的分析过程为一个连续 的、 快速 的检测 分析过程 , 既能节约 时间又能节省 试剂 费用 , 一次可 以对 大量的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分 析 , 从而弥补传统核酸 印迹杂交( S o u t h e mb l o t t i n g和 基金项 目: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3 0 7 7 1 3 6 1 ) 和山东省农科院创新基金项 目( 2 0 0 6 YC X0 1 2 ) 资助 基 冈组学与应用 生物学 l 5 4 Ge n o mi c s a n d A p p l i e d B i 。 1 。 g y w w w g e n o a p p l b i o 1 o r g No r t h e r n b l o t t i n g等) 技术 复杂 、 自动化程度低、 检 测 目的分子数量少、 低通量等不足, 具有重大的基础研 究价值 , 又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 吴明煜等, 2 0 0 5 ) 。目 前基因芯片 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测序,而是在植 物, 微生物 , 食品等方 向都有广泛的应用。可 以用于 研究来源于不同个体、 不 同组织、 不 同细胞周期 、 不 同发育阶段 、 不同分化阶段、 不 同病变 、 不同刺激( 包 括不同诱导、 不同处理胁迫阶段) 下的细胞 内的 mR N A的表达丰度, 通过逆转录后产生的 c D NA与表达 谱芯片进行杂交 ,可 以对这些基 因表达的个体特异 性 、 组织特异性、 发育阶段特异性、 分化阶段特异性 、 病变特异性 、 刺激特异性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判断, 研 究基因功能 以及 进一步研究基 因问相 互作用 的关 系。因此, 基因谱芯片可 以获得大量与研究领域相关 的基因, 从而使科研更具有 目的性和系统性 , 同时也 拓宽了研究领域。 1基因芯片技术原理 1 1基 因芯片 的概念 基因芯片又称 D NA芯片 ( D NA c h i p ) 、 DN A微阵 列( D NA mi c r o a r r a y ) 、 D N A微 阵列芯片( D NA mi c r o a r r a y c h i p ) , 是最常见的生物芯片( b i o c h i p ) 之一f 李凌和 马文丽, 2 0 0 0 ) 。 基因芯片技术是建立在基因探针和杂 交测序技术上 的一种高效快速 的核酸序列 分析 手 段。 将数 以万计的 D NA探针片段有序地固化于支持 物表面上 , 产生二维 D N A探针阵列, 然后与标记的 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 品的快速、 并行、 高效地检测或诊断( 王升启, 1 9 9 9 ) 。 1 2基 因芯片 的技术特 点 基因芯片技术的特点的核心是微型化 。芯片每 平方厘米固体表面上可 固定 1 0 个 D N A 片段、 数万 个基因。 一次分析可得到数万个基因的表达信息。 微 型化的另一方面是样 品用量与试剂用量 的微量化 , 用纳克级的 mR NA、微升级的杂交液就能分析成千 上万个基 因的表达信息。这些都是其它研 究技术所 无法比拟的f 许树成, 2 0 0 3 ) 。 芯片制作及分析过程易于 自动化。芯片设计制 作可实现 自动化 ,可根据要求将 需要分析的基因制 作成符合要求的芯片; 杂交、 洗片等过程都可实现 自 动化, 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1 3基 因芯片 的分 类 依据不 同的分类方法大致可分 以下几种 : ( 1 ) 根 据探针载体基质不同分为无机片基基 因芯片 ,指其 基质基片是无机物, 如: 载玻片、 硅片等; 有机片基基 因芯片 , 指其基质基 片是有机物如纤维素、 聚丙烯 尼龙膜等。 ( 2 ) 按点样方式根据芯片点样方式不同, 可 分为原位合成芯片( 1 o c i s y n t h e t i c D N A c h i p ) 、 矩阵芯 片( mi c r o a r r a y ) 、 电定位芯片( mi c r o e l e c t r o n i c ) 类。 ( 3 ) 按芯片使用功能分类生物芯片因功能和用途不同可 分为测序芯片、表达谱芯片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芯 片等( 安利峰和胜利, 2 0 0 2 ) 。 2基 因芯片在植物基因克 隆中的应用 2 1研究 生物体 对逆 境的反 应 植物抗逆等基因的筛选是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植 物生理机制 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发现新基因是培育 抗逆新品种 的重要前提 , 如寻找抗病虫、 抗旱、 耐寒 的相关基因, 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 品种 的改 良等, 利用基 因芯片可以高通量、快速检测基 因的差异表 达( 张志刚等, 2 0 0 6 ) 。 S e k i 等( 2 0 0 2 ) 发现 , 拟南芥受 旱胁 迫和冷胁迫 后,在 1 3 0 0个全长 c DN A中,有 4 4个受旱胁迫诱 导, l 9个受冷胁迫的诱导,有 1 2个是控制胁迫诱导 转 录 因子 D R E B1 A C B F 3的靶 向诱 导基 因( t a r g e t s t r e s s i n d u c e d g e n e 。T h i mm等( 2 0 0 1 ) 发现拟南芥幼 苗缺铁 3 d后, 参与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氧化戊糖磷酸 途径的基因以及在根中参与无氧呼吸的酶 的基 因表 达量增加, 苗中参与葡糖异生作用( g l u c 0 n e o g e n e s i s ) 、 淀粉分解 、 韧皮部装载的基因也受到诱导表达 。Ma 等( 2 0 0 1 ) 发现 , 拟 南芥幼苗被远红光、 红光和蓝光分 别照射后 , 表达相似的调节基 因基本 占到整个基因 组的三分之一,其 中五分之一 的基因受到正调控 , 五分之二 的基因受到负调控 ,共有 2 6个细胞途径 参与了光调节。 赵宝存等( 2 0 0 7 ) 用基 因芯片研 究小麦在不 同 盐胁迫时间下根部基 因的应答反应 ,获得了 6 1 2 1 5 个小麦基 因的差异表达 图谱 ,并发现在不同盐胁迫 时间下大量根部基因的表达发生很大变化,与对照 相 比,盐胁迫 1 h的材 料 中, 5 6 基 因上调表达 , 1 2 4 基 因下调表达 , 8 0 9 没有变化 ; 盐胁迫 6 h的 材料 中, 6 8 基 因上调 表达 , 9 6 基 因下调表 达 , 8 2 7 没有变化; 盐胁迫 1 2 h的材料 中, 6 _ 3 基因上 调表达 , 1 0 1 基因下调表达 , 8 2 6 没有变化 ;盐胁 迫 7 2 h的材料 中, 7 5 基因上调表达 , 1 1 2 基 因下 调表达 , 8 0 没有变化。 基 因芯 片技术在植物基 因克 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Pr o gr e s s o fGe ne Ch i p Te c h no l o g y i n Pl a nt Ge ne Cl o ni ng G u o等( 2 0 0 7 ) 采用 2 2 0 0 0个 E S T s的 Af f y me t r i x 大麦基 因芯片 B a r l e y l来分析生殖 生长 期干 旱胁 迫 下 T a d mo r ( 耐旱) 和 W 1 2 2 9 1( 干 旱敏感) 2种大麦材 料 的差异表达基 因, 结果表 明干旱胁迫下 2个大麦 材料 中有 7 7个共调节基 因,进 一步 比较 2个材料 差异表 达的基 因, 发现两材料之 间有 3 7 2个受干旱 调节基 因的差异 。王继 刚等( 2 0 0 8 ) 从此文库 中选取 部分克 隆构建 了草原龙胆基因芯片 , 并利用其 分析 高盐胁迫下 的草原龙胆叶片基 因的表 达差异 , 发现 在 3 h的高盐胁 迫下有 3 6个单一基因有差异表达 , 大多数基 因未见报道 。 2 2基 因表 达水 平 的检测 用于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的方法很多, 有 No r t h e m 杂交 、 R e a 1 t i me P C R、 mR NA 差异 显示 法 , c D NA代 表性差异分析等方法。DN A芯片技术应用于基因表 达水平的检测的最大优越性是可 自动 、 快速 、 平行检 测 目的材料 中成千上万个基 因的表达情况f 阿茹娜和 吴岩。 2 0 0 4 ) 。 基因芯片将植物 已知基因固定于芯片上 ,将植 物某种生理状态下所表达 的 mR NA反转录为 c D NA 并作荧光标记 , 然后和芯片进行杂交 , 通过检测杂交 信号的强度来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丰度 。用基因芯 片进行的表达水平检测可 自动 、快速地检测 出成千 上万个基 因的表达情况。B e v a n等( 1 9 9 8 ) 采用拟南芥 基因组 内共 4 5个基 因的 c DN A 微 阵列( 其 中 1 4个 为完全序列 3 1 个 为 E S T ) , 检测该植物 的根、 叶组织 内这些基 因的表达水平 ,用不 同颜色 的荧光素标记 逆转录产物后分别与该微 阵列杂交 ,经激光共聚焦 显微扫描 , 发现该植物根和叶组织中存在 2 6个基因 的表达差异,而参与叶绿素合成 的 C AB1 基 因在叶 组织较根组织表达高 5 0 0倍 。 S c h a f f e r 等( 2 0 0 1 ) 使用 了含 有 1 1 5 2 1个拟 南芥 表达序列标签的微阵列来鉴 定 1 d内每隔 6 h基 因 表达水平 的变化 。 1 1 的基因具有高水平和低水平循 环型表达, 同时鉴定了只被生物钟调控的基 因群体 。 同时,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达的基 因是不同 的,而顺式作用因子和反式作用元件 的相互作用是 基因表达体调控 的重要方式 。通过基 因芯片技术可 以对逆境诱导下产生的反式作用因子 的基因进行研 究, 对于全序列测序 已经完成 的植物, 还可以通过其 基因组与全长 c D N A的对比得到的信息研究逆境诱 导的基因的启动子 。 B o R o n 等( 2 0 0 8 ) 用小麦基因组芯片对小麦叶 锈病 抗性基因 L r 3 4在代谢途 径 中表达变化 的研 究 中发现 , L r 3 4基 因在代谢过程 中需要多种代谢途径 提供大量生物 能才可保证基因的转录活性 ,该基 因 才可达到抗病的表达水平 , 同时解释 了 L r 3 4在抵抗 小麦叶锈病时受环境与时间的影响的原因。 G u t s c h e等( 2 0 0 8 ) 3 0 用大 麦基 因组芯 片分析 了 在 大麦 收获前对蚜 虫高抗 品种 与高感 品种进行蚜 虫处理后基 因的表达差异 , 发现共有 9 0 9个基 因在 两 品种之 间成显著差异表达, 其 中两个过氧化物酶 H v P R XA1 和 H v P R X A2在抗 性 品种 中上调表 达很 明显 , 证明了 R OS s c a v e n g i n g酶对抵抗蚜虫具有重 要意义 。 高志勇( 2 0 0 7 ) 成功地应用基 因芯片检测 了水稻 孕穗期不同器官的基 因表达,发现通 常认为主控花 形态建成 的 MADS 2 b o x基因家族 中 MA D S 1 4基 因, 在 水 稻 孕 穗 期 同 时 也 在 叶 和 根 中强 烈 表 达 , 而 MA D S 1 5基 因则仅在 叶中表达 ; 同时还发现 NA C基 因家族 Z i n c基 因家族和 E S T均有基 因在水稻幼穗 ( 花) 中表达 , 说 明水稻花所涉及的基因已经远远超出 了“ 花 发育 A BC模型 ” 所涉及 的 MADS 2 b o x基 因, 这些发现极大地丰富 了对 MADS 2 b o x 、 NAC、 Z i n c基 因家族 以及 E S T基因在植物体生长发育中作用的认 识 , 为功能基因组学 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 3基 因突 变和 多态 性分 析 基因突变是顺序上 的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其突 变将会引起相应基 因的功能丧失或改变 ,引起遗传 病。芯片用于检测分子突变, 可以准确地确定突变位 点和突变型 ,芯片可 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乃至整个 基 因组的突变, 还可以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尽管有 关植物突变性和多态性检测的报道较少,但研究突 变性和多态性对检测与防治植物疾病 ,探 究分子突 变与环境 的关系 ,促进植物育种和植物新 品种的产 生等有积极意义( 李克勤等, 2 0 0 4 ) 。 C o r a m 等( 2 0 0 8 ) IJ 用 5 5 K的小麦基 因芯片来检 测 E L P s 和 S F P s在两近缘基 因型小麦 B C 、 F 4 的表 达水平 ,目的是为了对抗锈病基 因 进行遗传标 记,结果表 明其中 9 1 个探针包含 E L P s , 1 1 8个包含 表现 S F P s , 而只有 9个 E L P s同时包含 S F P s , 他们大 部分都分布在 2 L( Y r 5基因所在染色体) 与 2 S染色 体上 ,在染色体位点分析中 E L P s 和有 S F P s 很高的 相似 性, 分别为 0 3 0 和 0 3 9 , 这两种多态型的强 相关性表 明 E L P s可能通 过顺式 DN A 多态性 的调 节 , 9个 E L P s中有 4表现 为 多形 态 C AP S标 记在 基 因组学与应用 生物学 1 5 6 Ge n 。 mi c s a n d Ap p l i e d Bi O 1 O g y 、 )l r g e n o a p p l b i o 1 o r g Y r 5与 y r 5 i s o l i n e s 之间, 其中一个是在染色体 5 3 c M 与 y r 5位点之间。 2 4基 因组 D NA序 列分析 基因芯片技术用于序列分析提 出最早 ,原理是 依据短的标记寡核苷探针与靶 D N A杂交 , 利用杂交 谱重建靶 D NA序列( 李淼等, 2 0 0 3 ) 。 它可一次测定较 长 的 DN A序列 , Be v a n等( 1 9 9 8 ) 对拟南芥第 4染色 体上的 1 9 Mb片段进行 了全序列测 定, 结果发现拟 南芥基 因组中平均每 4 8 k b就有 一个基 因存在 , 而 且 5 4 的基因与 Ge n B a n k中已知功能的基因有 同源 性, 5 6 的基因可 以与 G e n B a n k中的 E S T相对应, 大 约 2 0 的基因在该染色体片段上以基因家族的形式 存在 。另外,在该染色体片段 中共发现 5种重复成 分: 非编码区中的重复 D N A序列、 反逆转座子成分 、 叶绿体 D NA片段、 散布重复 的基因家族成员, 以及 串联重复的基因家族成员,这些重复成分约 占所测 序列的 1 9 左右。 植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将有助于了解基 因表 达模式、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 发现新基 因以及克隆特 异性基因, 也将促进植物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洪丽亚 和黄儒珠, 2 0 0 2 ) 。 2 5利用 基 因芯 片技 术进行 后基 因组 学研究 基因预报和功能鉴定是测序和对基因组进行注 释 的结果, 基因组测序完成后, 研究未知基 因的功能 是一个十分 引人 的后基 因组研究课 题( 徐 炳森等, 2 0 0 0 ) 。S t a n d f o r d大 学的 D a v i s 研究小组利用 D NA 芯片对酵母缺失突变株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酵母全 序列完成后新发现的 OR F的生物学功能。应用基因 打靶技术产生许多个 O R F缺失突变株酵母, 并在缺 失 OR F旁侧引入 2 0个核苷酸的标志序列作为缺失 O R F的身份标志, 即所谓的“ 分子条形码” 。分子条形 码可与 D N A芯片上的探针杂交,以便于筛选。这样 O R F功能测试可通过一次杂交及用同一生长培养条 件完成, 大大提高 了效率和准确性 。说明作物基因组 中未知功能的 O R F可用 D NA芯片来探明, 这在作物 育种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李喜焕等, 2 0 0 3 ) 。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与 Aff y me t r i x 公司合作设计 出一种称为 G e n e C h i p柑桔基 因组芯 片( c i t r u s g e n o me a r r a y ) 的新型芯片。 这种芯片能够促 进柑桔类植物 的多样性并因此 为人类更好地操纵它 们提供 了途径。例如, 通过帮助确定出在一种柑桔组 织中被开启的基因或者与味道、酸度和植物病害有 关的基 因,这种芯片能够提供对研究人员矫正柑桔 品质问题非常有帮助的信息。 这种柑桔芯片将会被用于开发新的改善柑桔种 植和收获后果实处理的新诊断工具 ,并且还有助于 研究人员了解柑桔病害的病因。研究人员将会研究 与柑桔产业有关的特性 , 例如容易拨皮 、 无籽、 风味、 害虫和疾病控制 、 营养成分和产量 。 2 6转基 因农产 品检 测 广泛收集用于转基因技术的启动子 、目的基 因 ( 如抗病基因、 抗虫基 因等) 和标记基 因的 E S T序列, 制 成基 因芯片 ,可 以对 转基 因农产 品进行 检测 。 S u z u k i 等( 2 0 0 5 ) 使用寡聚核苷酸微 阵列分析了携带 3 5 S : V P 1 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用基因芯片分析鉴定 了3 5 3 个 V P 1 A B A调控的基因。这些基因中的 7 3 在植物组织中受 VP 1 和 A B A的影响, 这显示了 A B A 信号传导和 V P 1 功能之间的紧密联系。S i n v a n y Vi l 1 a l o b o等( 2 0 0 4 ) 用 7 0 一 me r 的寡核苷酸微阵列研究 了拟南芥线粒体和 叶绿体 中多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 的生长条件刺激下的转录变化情况 。 周萍萍等o o 8 ) 根据大豆 中所转入 的外源基因, 选择 c a mv 3 5 S启动子、 n o s终止子和 c p 4 e p s p s 基 因, 以大豆 内源基因 l e c t i n 基因为内参照基因设计了引物 和探针, 通过多重 P C R对样品核酸进行扩增和荧光标 记后 , 将 P C R产物与基因芯片杂交, 检测转基因含量 不同的 R RS标准参考物检测灵敏度均可达 0 4 5 。 3存在 的问题及展望 基因芯片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要发展成 为 实验室普遍采用 的技术仍有一 些关键 问题亟待解 决: ( 1 ) 相 比 No r t h e r n b l o t 或 R T P C R, 不 能检测微量 mR NA。( 2 ) 荧光标记不均一, 灵敏度低。( 3 ) 制作程序 复杂 , 样品处理繁琐 , 成本高。( 4 ) 杂交条件高度个体 化, 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 很多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常胜合等, 2 0 0 4 ) 。如 D N A合 成方法的改进 ,现 已允许更长 的寡核苷酸探针用于 点阵芯片。探针的构造变得简化, 没有了 P C R的扩 增, 仅要求清洗 。这 同时提高了杂交的一致性、 批处 理的一致性和点阵的一致性。为了使每一个样 品杂 交的费用降到最低 , 现在多采用单染色 。因此 , 越来 越多 的 c D N A 芯片的研究转 向于寡核苷酸 芯片 的 研究。 另一个改进方 向是采用 8 x 1 2 c mz 的标准微型 基片( 陈志和 曾照芳, 2 0 0 6 ) 。通过机器人分配液体 , 9 6 个样品从准备、 扩增、 标记 、 清洗及杂交都可 以同 基因芯片技术在植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Ge n e Ch i p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P l a n t Ge n e Cl o n i n g 时 自动处理 , 即形成缩微芯片实验室( 1 a b o n a c h i p ) 。 再进一步结合卫星传输和网络生物信息学的资源 , 真正实现高通量、 一体化 、 移动性的“ 未来 型掌上 实 验室 , ( 赵雪松和马丹丹, 2 0 0 4 ) 。 基因芯片发展方 向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 现 在 e D NA芯片需要 大量 的 R N A ( 1 O g总 R NA 或 5 0 0 n g的 mR NA) , 因此必需改进 R NA的扩增方法以 分析更 小量的 R NA,最终进行单细胞表达分析; 第 二, 需发明新的更敏感 的信号检测系统; 第三, 芯片制 备、 样品处理、 杂交、 检测 以及数据分析的标准化, 提 高基因芯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尽管基因芯片技术还 存在很多问题 ,但 由于其具有并行化和高通量 的特 点, 它的应用前景仍十分广阔。 最近几年, 基因芯片技 术有了很大的进展 , 目前该技术对样品的需要量非常 少, 效率高, 能同时分析数千种作为遗传 、 基 因组研究 或诊断用的 D NA序列,更好地解释基因之间表达的 相互关系及检测基因表达变化的灵敏度高等优点。 基 因芯片技术在植物上 的应用前景无疑是非常广阔的, 如对基因功能、 植物生理机制、 农业发展 、 农业食品卫 生、 环境污染监测的研究与探讨等方面 。 参考文献 A R N , a n d W u Y , 2 0 0 4 , Re c e n t a d v a n c e me n t i n b i o c h i p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 Ne i me n g g u Yi x u e y u a n X u b a o ( Ac t a A c a d e mi a e Me d i c i n a e Ne i mo n g o 1 ) , 2 6( 3 ) : 2 2 7 2 3 2 ( 阿茹娜 , 吴岩, 2 0 0 4 , 生物芯片应用研 究进 展, 内蒙古医学 院学报 , 2 6 ( 3 ) : 2 2 7 - 2 3 2 ) An L F ,a n d S h e n g L ,2 0 0 2 ,Ge n e c o r e an d i t s a p pl i c a t i o n p r o g r e s s , X i b e i Mi n z u X u e y u a n Xu e b a o (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 e s t Mi n o r i t i e s U 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 , 4 4 ( 6 ) : 4 0 4 2( 安利峰, 胜利, 2 0 0 2 , 基因芯片及其应用进展, 西北 民族学 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4 4 ( 6 ) : 4 0 - 4 2 ) Be v a n M ,Ba nc r o f t I , Be nt E ,Lo ve K ,Go od m a n H ,De a n C , Be r g k a mp R ,Di r k s e W ,v a n S t a v e r e n M ,S t i e k e ma W , Dr o s t L , Ri d l e y P , Hu d s o n S A , P a t e l K , M u r p h y G, Pi f - f a n e l l i P , W e d l e r H , W e d l e r E, W a mb u t t 1 L , W e i t z e n e g g e r T, P o h l T M , T e r r y n N , Gi e l e n J , Vi l l a r r o e l R , d e Cl e r c k R , v a n Mo n t a g u M , L e c h a my A , Au b o r g S , Gy I , Kr e i s M , L a o N ,Ka v a n a g h T,He mp e l S ,Ko t t e r P ,E n t i a n KD , Ri e g e r M , S c h a e ffe r M , F u n k B , M u e l l e r - Au e r S , S i Ne y M , J a me s R, Mo n t f o r t A , P o n s A, P u i g d o me n e c h P , Do u k a A , Vo u k e l a t o u E ,M i l i o n i D ,Ha t z o p o u l o s P ,P i r a v a n d i E , Ob e r ma i e r B , Hi l b e r t H , Dt i s t e r h ft A, M o o r e s , J o n e s J D , En e v a T ,P a l me K , Be n e s V ,Re c h ma n S , An s o r g e W , Co o k e R , Be r g e r C , De l s e n y M ,Vo e t M ,Vo l c k a e r t G , Me we s H W , Kl o s t e r ma n S ,S c h u e l l e r C ,a n d Ch a l wa t z i s N , 1 9 9 8 , An a l y s i s o f 1 9 Mb o f c o n t i g u o u s s e q u e n c e f r o m c h r o mo s o me 4 o f A r a b i d o p s i s t h a l i a n a , Na t u r e , 3 9 1 ( 6 6 6 6 ) 4 8 5 4 8 8 Bo l t o n M D ,Ko l me r J A ,Xu W W ,a n d Oa r v i n D F ,2 0 0 8 , L r 3 4 me d i a t e d l e a f r u s t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wh e a t : t r a n s c r i p t p r o fi l i n g r e v e a l s a h i g h e n e r g e t i c d e ma n d s u p p o r t e d b y t r a n s i e n t r e c rui t me n t o f mu l t i p l e me t a b o l i c p a t h wa y s , Mo 1 P l a n t Mi c r o b e I n t e r a c t , 2 1 ( 1 2 ) : 1 5 1 5 1 5 2 7 Ch a n g S H ,S h u H Y , Li B ,Yi n g J , an d L i Z S ,2 0 0 4 ,Ad v a n c e s i n b i o c h i p t e c hno l o g y , S h e n g w u Xi n x i x u e( B i o i n f o r ma t i o c s ) , l 0 ( 3 ) : 3 1 3 4( 常 胜合, 舒海 燕, 李滨, 英 加, 李振 声, 2 0 0 4 , 生物芯片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信息学, 1 0 ( 3 ) : 3 1 - 3 4 ) Ch e n Z , a n d Ze n g ZF ,2 0 0 6 , T h e l a t e s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o f g e n e c h i p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o j i J i any a n Yi x u e Z a z h i ( I n t e ma -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Me d i c i n e ) , 2 7 ( 3 ) : 2 4 9 - 2 5 1 ( 陈 志, 曾照芳, 2 0 0 6 , 基 因芯 片技 术的最新进展, 国际检验 医 学杂志, 2 7 ( 3 ) : 2 4 9 2 5 1 ) Co r a m TE , S e tt l e s M L , W a n g M , an d Ch e rt X , 2 0 0 8 , S u r v e y - ing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p o l y mo r p h i s m an d s i n g l e - f e a t u r e p o l y - mo r p h i s m i n n e a r - i s o g e n i c wh e a t l i n e s d i ffe rin g f o r t h e Yr 5 s t r i p e r u s t r e s i s t a n c e l o c u s , T h e o r A p p 1 G e n e t ,1 1 7 ( 3 ) : 4 01 411 F o d o r S P , Re a d J L , P i m mg M C, S t r y e r L , L u A T , an d S o l a s D , 1 9 91 ,Li g h t d i r e c t e d , s p a t i a l l y a d d r e s s a b l e p a r a l l e l c h e m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 S c i e n c e , 2 5 1 ( 4 9 9 5 ) : 7 6 7 7 7 3 Ga o Z Y , 2 0 0 7 ,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g e n e c h i p i n d e t e c t i o n o f g e n e e x - p r e s s i o n o f fi c e , An h u i No n g y e K e x u e( J o u ma l o f A n h u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 3 5 ( 1 0 ) : 3 0 0 7 3 0 0 8( 高 志勇, 2 0 0 7 , 应 用基 因芯片检测水稻基 因表达 的研 究, 安徽农业科学, 3 5 ( 1 0 ) : 3 0 0 7 - 3 0 0 8 ) Gu o P G, Ba u m M, L i R H, Gr a n d o S , Vars hn e y Rk , Gr an e r A , Ce c c are l l i S , a n d Va l k o t m J , 2 0 0 7 , T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b a r l e y g e n e s i n r e s p o n s e t o d r o u g h t s t r e s s a t t h e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gr o wt h s t a g e u s i n g a f f y m e t fi x Ba r l e y 1 g e n e c h i p , J o u r - n a l o f G u an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 6 ( 5 ) : 3 6 4 1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i n E n g l i s h ) Gu t s c h e A , He n g - M o s s T ,S a r a t h G , Twi g g P , Xi a Y , Lu G , a n d M o r n h i n we g D , 2 0 0 8 , G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p r o fi l i n g o f t o l e r ant b arl e y i n r e s p o n s e t o D i u r a p h i s n o x i a( He m i p t e r a : A p h i d i d a e ) f e e d i n g , B u l l E n t o mo l R e s , 8 : 1 - 1 1 Ho n g L Y, a n d Hu a n g R Z 2 0 0 2 , Ge n e c h i p t e c h n o l o g y a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河上游建筑方案设计
- 实时自动化营销技术方案
- 知名咨询公司客服方案
- 咨询方案的构成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冲刺试题试卷
- 战略联盟协议的法律构架
- 麻醉药品处方权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高职单招预测复习必考题附答案详解
- 2025法院司法辅助人员能力提升B卷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4-2025学年计算机二级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GA/T 1678-2019法庭科学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规范
- 工程地质学:第7章 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 《数字媒体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Word版
- 预备队员考核表
- 庆阳地区地下水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 储能项目竣工报告
- 打印版唐能通
- 37°球面型管路连接件
- 择菜洗菜和切菜
- 主体沉降观测的大概内容主体沉降观测方案.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