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doc_第1页
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doc_第2页
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其所独有的悠远历史与深厚文化内涵已成为国人深以为傲。而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节日以其丰富而深邃的人文与科学内涵成为成为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并在历史中为国家经济文法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时至今日,伴随着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也逐渐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也不再如先辈那般强烈。曾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积淀逐渐流失,仪式感日渐淡化,节日正渐渐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大肆吸金的噱头。时代变了,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也在变。种种由祖先千百年来在文化活动中创造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各类传统节日一样,就在社会全心奋力求发展的过程中,被我们主动并毫不吝惜地抛掉。濒临灭绝,成为亟待保护的弱者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无疑,中国人应该逐步恢复自己的传统节日习惯,这其中的文化、经济等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传统节日习俗多种多样,如春节的祭灶、扫尘、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端午的祭祀、划龙舟、悬艾叶菖蒲,清明节的踏青、插柳等,人们通过这些行为表达愿望、敬畏自然、亲近血缘、怀念祖先、体现价值观,它们也是节日文化的重要支撑。然而,在现代文明背景下,节庆活动的简化导致仪式感淡漠,节日文化内涵大打折扣。作为民族继承者,弘扬传统文化、沿袭优良节日风俗,也成为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诸多传统节日中,以清明节为例,节日的内涵不只是如何过节,更重要的是如何过好节、为何过节的深层内涵。“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每年的4月5日,踏着春天的节奏便迎来了清明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同诸多传统节日一样,清明也有其独具一格的风俗习惯。插柳、戴柳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戴柳的习俗更为盛行。时至今日,家家插柳一俗也延续下来,俗意以驱鬼邪。青柳留春,也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人们用青青的柳枝来象征对青春的挽留,“留青”,也就留住了“红颜”,留住了生命。寒食禁火相传春秋时期,介子推曾割股为流亡的晋文公充饥,晋文公后来分封群臣,介子推背老母隐居于绵山。晋文公焚山逼介子推露面,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为纪念他,人们在那天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这天被称为“寒食节”,即为清明前一二日。清明赐火相传因寒食禁火,人们将从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到了清明节,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在唐代,“清明赐火”的习俗曾盛极一时。荡秋千、放风筝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清明时,古人不仅白天放风筝,夜晚也放。除此以外,还有结百草、斗鸡、蹴鞠等丰富有趣的习俗。而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而在扫墓祭拜的过程中,我们强化了与祖辈先辈的联系,记住他们就是记住了历史,就是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历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懂得感恩的民族。不同层面的祭祖行为,让人们在不同层面具有了彼此之间的联带感,也拥有了不同层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清明节将生死并置,必然促使生者对生命的思考,在这样一个日子里,相信任何一个置身于其中的正常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他会悄悄计算属于自己日子,“该怎样活着”必然成为他的追问。而这种思考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在以后的生活态度。已经有人指出:死亡将导致我们毁灭,但对死亡的察觉又能拯救我们。也因此,清明节让人看到了死者所能受到的来自生者的尊重。人的一生不仅包括有尊严地生,也包括有尊严地死和死后被有尊严地对待,在清明节的祭拜亡灵中,一个人知道了,正像他在纸钱鲜花中感受到祖先曾在这个家族家庭里真实存在过并受到尊重一样,将来有一天自己长眠,自己也会被子孙怀念、尊重和祭奠,自己不是无依无靠的,而是有所归属。由此出发,清明节在当今的死亡教育领域有可能会发挥十分独特的作用。现在许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如何进行死亡教育上还存在许多争执。将清明节作为死亡教育的重要时空,可以视为传统节日应对社会问题、在当代传承的新的生长点。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节日具有增强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加深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集体的文化记忆。如何拯救这些流传千年、意蕴丰富的文化记忆,让它们在新时代重现活力,是近年来包括专家学者、普通百姓在内的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今,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多个传统节日也被列入法定节假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