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学案《晏子使楚》《人琴俱亡》-梁婷婷-答案.doc_第1页
期中复习学案《晏子使楚》《人琴俱亡》-梁婷婷-答案.doc_第2页
期中复习学案《晏子使楚》《人琴俱亡》-梁婷婷-答案.doc_第3页
期中复习学案《晏子使楚》《人琴俱亡》-梁婷婷-答案.doc_第4页
期中复习学案《晏子使楚》《人琴俱亡》-梁婷婷-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德 践行 敏学 精思 期中复习学案(3)晏子使楚人琴俱亡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晏子使楚练习题1晏子使楚选自 ,这本书是后人搜集 大夫晏婴的言行 而成的。晏婴是 (时期)著名的政治家。2.给加点的字注音。酒酣( ) 曷为者( ) 则为枳( ) 善盗耶( )赐酒( ) 缚者 ( ) 诣王( ) 编辑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晏子将使楚 ( ) 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 ( ) 左右对曰 ( )为其来也 ( ) 何坐 ( )吏二缚一人诣王( ) 臣请缚一人 ( )齐人固善盗乎( ) 寡人反取病焉( )叶徒相似 ( ) 其实味不同 ( )得无楚之水土( ) 婴闻之 ( )缚者曷为者也( )圣人非所与熙也( )4.翻译下列句子。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试分析晏子使楚中的人物形象。 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注释:逮:到。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君 爱 老 而 恩 无 所 不 逮 治 国 之 本 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译文: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脸上也有长期受饿的颜色。齐景公就很为他的境遇感到可怜,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而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不达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也有了可以居住的屋子。1. 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2.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3.(1)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4.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二、人琴俱亡练习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子猷( ) 病笃( ) 索舆( ) 奔丧( ) 好琴 ( )掷琴( ) 恸绝( ) 亦卒( ) 不调( ) 了不悲( )2.请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子猷问左右(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 ( ) 子敬素好琴 ( )弦既不调 ( ) 人琴俱亡 ( )恸绝良久 ( ) 月余亦卒 ( )3.这篇课文选自_ _,作者是_(朝代)的 。它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的_ 。4.对这篇文章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子猷和王子敬都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王子猷对哥哥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哥哥的深厚情谊。B.子猷由于听不到一点子敬生病的情况,推测子敬已死,坐着车子去悼念他,一点都不悲伤。这是因为他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子敬在九泉下相见了。C.子猷开始是“了不悲”“都不哭”,后来见到“人琴俱亡”,就“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说明子猷的死,一是病重,二是过分悲伤所致。D.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悬念迭出,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5.翻译下列重点句。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棐(f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真草:楷书、草书。蕺(j)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老姥(m):老年妇女。王右军:指王羲之。重:看重,推崇。(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 姥初有愠色( )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译文: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这些字)后来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下人连着懊恼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卖它 。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耶。”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1)曾经 生气、发怒 (2).(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3).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7.阅读荀巨伯探友,完成题目。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解:值:适逢。郡:指城。相视:看望你。败义:毁坏道义。一:整个。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1)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 B.得无楚之水使民善盗耶 C.土人谓之“傍不肯”(2)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贼既至( )值胡贼攻郡( ) 汝何男子(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4)本文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5)本文与课文人琴俱亡在主题上有何异同之处? 译文: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