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父与子教学评价.doc_第1页
地震父与子教学评价.doc_第2页
地震父与子教学评价.doc_第3页
地震父与子教学评价.doc_第4页
地震父与子教学评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从课文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受到爱的教育。三、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直接导入新课1、展示关于地震后废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可怕性及严重性。2、导入: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地震,在这场地震中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感受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3、师:那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这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感知地震,从而切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2、教师巡视课堂。3、学习生字词。4、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大地震)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三十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5、师: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6、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师引导学生将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和结果串联起来说清楚)过渡:在这样一场大灾难中,其实人类就像蚂蚁一样渺小,生命总是在瞬间灰飞烟灭。可是,父亲和儿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的父与子)(设计意图:读文目标明确,读有所思。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三、探究父亲的了不起1、师:是啊,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那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这部分课文当中有很多有关这位父亲的描写,请你仔细的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画下来也可以作批注。2、学生默读课文1-12自然段。3、交流:你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预设答案: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1 2 3 下一页4、师:有许多好心人劝说了他,有消防队长劝说了他,还有警察。父亲的回答是这样的三句话,你们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5、指名说。(父亲的问话都是同个意思,后面两句话都是一样的。同样的意思,但是父亲的心情是不一样的。)6、说说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第一次问话是乞求语气,此时父亲的心情很低落,因为好心人的劝说让父亲觉得希望渺茫。第二次,消防队长的到来,给了父亲希望,但是消防队长的劝说,让父亲刚燃起的希望又浇灭了。第三次,警察的劝说及警察的不愿意帮忙令父亲很难过很绝望。)7、假设:此时的你是阿曼达的父亲,我想问你,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么多人的劝说,你为什么不离开?(父亲曾给儿子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心里有这么多的想法,为什么不和大家说呢?8、师:从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中,让我们读懂了他的感情,他的焦急,甚至有点崩溃,而这一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课文中哪些地方还让你读懂了父亲的了不起?9、交流。预设:“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a、这个句子让你感动吗?说说你的体会?b、师:父亲已经挖了36个小时,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而要罗列时间呢?请与同桌一起讨论。c、交流。(突出父亲挖掘所用时间长,历经艰辛。)d、根据自己的体会把这个句子罗列的时间读好。e、师: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苦苦的挖掘?(承诺、父爱)从父亲苦苦坚持的挖掘让我们又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36个小时过去了,父亲扒开满是玻璃碎片的泥土,搬走裸露水泥的石块,挪走倒塌的柱子,此时父亲挖的哪是废墟,分明就是充满血泪的情,满含神情的爱啊!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读文。10、师:此时我想起了汶川地震的画面,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幅幅充满父爱母爱的画面。(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解说)(设计意图: 在这环节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同时,通过联系上下文解决疑难,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对父亲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体会,不但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四、小练笔1、师:尽管父亲挖了36个小时,可是儿子阿曼达依然生死未卜,此时的父亲会对阿曼达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练习本,将父亲的话写下来。2、请学生将自己写的读给同学们听。(设计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积累,学以致用,练习表达。)五、课堂小结你们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如山的父爱,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阿曼达,看看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有个怎样了不起的儿子。附: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言父亲 动作 了不起(爱) 神态儿子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本中心校语文教研员点评:(林师华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给我总的印象是:不华而实、简单、扎实、有效。”这正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我对潘老师的这一堂课。一、精心设计,突出重点高年级的课文较长,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每个段落都要一一落实,进行解读。潘老师在第一课时主要:“父亲的抓住了“父亲的了不起”这个文眼折射出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通过抓住了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从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父爱的伟大。二、重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琅琅的读书声”。潘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潘老师通过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如潘老师让学生让学生感悟到这次地震之大,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1、三十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2、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并引导读出地震的大。又如教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时,潘老师先让学生初步体会父亲挖掘的艰辛,再让学生练习读、齐读,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体悟到一位坚持,一位勇敢的父亲。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伟大时,潘老师还特别抓住了“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三句话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父亲当时的心情(由低落到希望的渺茫,直到难过、绝望)。不过如果教师在此点明那只是父亲对别人的绝望,而自己却非常执着,这就更加体现出这位父亲的了不起与伟大的父爱。潘老师还特别注意到了课文中时间的罗列,通过交流、朗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所用时间之长,所历经的艰辛,从而让学生明白是一种伟大的父爱力量在支撑着父亲不停地挖着。教学中,潘老师注意到阅读教学中的关键“读懂”的问题。在学生初读后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并授予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让学生领悟文章写人时经常采用的基本表达方法。潘老师在教学中也注意通过引发,播放课件等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经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激活了学生的情思,诱使学生产生新的语言作品。茹潘老师在让学生品读句子“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之后,让学生想象父亲挖掘时可能会发生些什么?或者父亲会变成怎样?,从而充分让学生想象交流,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适时展示课件,注重情感升华在上课伊始,潘老师展示出地震后废墟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感官意识,了解到地震的可怕性及严重性,也为学生感悟到父亲的了不起奠定了情感基础。潘老师又在课的最后拓展了汶川大地震的相关图片,给予学生情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