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我的家乡.doc_第1页
调查报告我的家乡.doc_第2页
调查报告我的家乡.doc_第3页
调查报告我的家乡.doc_第4页
调查报告我的家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国红色资源的开发、传承状况以及对红色记忆的挖掘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二班 刘海军2011年7月10日至11日,我随赣南师范学院的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第一辑)编辑小组兴国组来到全国第一大将军县兴国。在那里,我们参观了兴国的红色文化,走访了兴国的老红军战士或其家属,亲身领略到了兴国红色资源的巨大魅力。同时,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书籍等方式挖掘出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 兴国的整体概况与时代特色兴国,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东倚宁都,东南邻于都,南连赣县,西邻万安,西北界泰和,北毗吉安市青原区、永丰县,连接吉泰盆地,距赣州市82公里、省会南昌346公里。全县辖2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304个行政村,全县国土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经过实地调查与文献考究,发现兴国具有以下特色苏区模范,红色故土。兴国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肖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兴国建县于三国,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著名人物古有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宋代理学诗文家李潜、李卿、李仆父子兄弟七进士,明代史学家吕复,钦天监灵台博士廖均卿,清雍正重臣礼部侍郎王思轼,近有美国决策科学会议主席、泛美大学教授李电白博士,美国加州州立科技综合大学终身教授范新亚以及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姚名达等。山川秀丽,风情独特。兴国境内“红、绿、古”等各色景点交相辉映,是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地方。红色方面,拥有一园(将军园)、一院(潋江书院)、五馆(将军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历史纪念馆、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七大革命旧址(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中共江西省委旧址、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江西军区旧址、长冈乡调查旧址、中央兵工厂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总医院暨红军军医学校旧址)。绿色方面,冰心洞、太平岩、宝石仙境、丹霞湖、均福山森林公园以及宋代文天祥书题“永镇江南”的大乌山等自然景观神工造化,风光秀丽,各领风骚。古色方面,兴国山歌闻名遐迩,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国是中国风水文化的发源地,梅窖三僚被海内外盛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被评为“全省十大特色景区”、“江西乡村游十大美景”和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周易风水文化节”。 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兴国县位属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距赣州黄金机场、井冈山机场均1小时路程,可通过京九、浙赣铁路与长江三角洲进行经济联系,紧邻广州黄浦港、深圳蛇口港、汕头港、厦门港等港口城市,路程均在550公里以内,且都有高速公路相连接。境内有319国道和泉南高速公路经过,距昆厦高速公路40公里。 二、 兴国红色旅游资源概况红色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一园一院六馆七大革命旧址”。 “一园”即将军园,位于兴国县将军大道南端,占地300亩,是县委、县政府为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弘扬苏区革命传统,缅怀将军们的丰功伟绩,充分利用好兴国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举措。将军园由将军广场、将军纪念馆、大型群雕、休闲广场、将军湖、将军岛等组成。将军广场正中安放由汉白玉石雕刻的5.2米高的毛泽东主席巨型雕像,园内按长征路线进行规划,安放陈毅元帅和兴国籍54位共和国将军的雕像,并利用12块奇石分别雕刻肖华上将所作的12首长征组歌;大型群雕由“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三面军旗及69位冲锋陷阵组成的战斗场面群雕环绕组成。整个园集瞻仰、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 “一院”即潋江书院,位于兴国县城横街小井头,为清代古建筑,1929年4月,毛主席在潋江书院举办“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19301934年书院成为兴国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书院由门厅、讲堂、拜厅、魁星阁、文昌宫组成,占地面积4903.08平方米,属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馆”即将军纪念馆、革命历史纪念馆、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将军纪念馆:位于将军园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屋顶是红军八角帽造型,展厅和大门由镰刀、斧头形状构成,突出兴国红军县的特色,它将利用图片、实物、文字等形式,再现将军们和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英勇事迹。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兴国县城红军大道右侧鸡心岭下,始建于1961年,为兴国县革命历史展览大楼,主要陈列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兴国的革命活动和苏区兴国人民为革命贡献的模范工作的历史资料。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兴国县长冈乡是苏区时苏维埃政府工作的模范乡,毛主席1933年11月率中央政府调查团到长冈乡调查后,整理出著名的长冈乡调查一文。1977年建成开放的“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位于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距县城约4公里,主要陈列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的历史资料和长冈乡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把长冈乡建成模范乡的经验。纪念馆占地7028平方米,有4个展厅,门厅是毛主席作长冈乡田间调查的大型雕塑,展厅还有大量苏区时期的照片和实物,供人们参观学习。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兴国县五福广场旁,内有纪念亭、英名碑、悼念广场、陈列馆、水莲池等建筑群。陈列馆始建于1950年,由门厅、灵堂和五个展厅组成,占地1442.2平方米,按时间顺序分专题重点陈列130余名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著名革命烈士史迹与珍贵文物,并建有著名的马前托孤、宁死不屈、洗衣队员、江善忠跳崖、过雪山等雕塑;1991年建成的“革命烈士英名碑”,呈五角回廊式,中间为英烈群雕,回廊镶满镌刻全县23179位烈士的英名石碑。1995年,该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6年2002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都先后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并向烈士敬献了花圈。 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建设矗立在将军园内。 “七大革命旧址”即为: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位于潋江镇横街;中共江西省委旧址,位于潋江镇牛坑塘;江西省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位于潋江镇背街陈家祠;江西军区旧址,位于潋江镇筲箕窝;长冈乡调查旧址,位于长冈乡长冈村;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兴莲乡官田村;中央红军总医院旧址,位于鼎龙乡茶岭村。三、 红色资源的挖掘通过此次学习调查,在兴国我挖掘出两个令人难以割舍的红色记忆,现将其摘录如下:胡灿与“也是居”房子烧了不要紧,自求人在值千金。共产主义要实现,阶级仇恨永在心。这是胡灿得知其房子被敌人烧毁后,安慰其妻子所作的诗篇。而这所房子有一个奇特的名字也是居。不仅名字奇特,它的由来更叫人称奇。当我们推开了尘封了数十载的“也是居”的大门后,一幅沉重而又叫人难以释怀的历史画卷映入眼帘,犹如被拖进的历史的长河,静静地完全淹没在漫长的历史记忆当中。“也是居”的布置简单而又古朴。细细数来,发现只有三间土瓦房,再无其它别致的装饰。而那墙上的砖石,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的洗涮下,流露出条条沟痕。那沟痕犹如老人们脸上的皱纹一般,静静地诉说它那不平凡的过去。每一个房间的布置也极其简单,无非是一桌一椅罢了,再无其它修饰。而这宅子的主人胡灿原本乃是是兴国县苏维埃政权的第一任县委书记。胡灿乃是兴国县潋江镇瑶岗脑人,生于1897年,即光绪丁酉三十三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画卷中极不平凡而又沉重的一年。这一年,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掠夺与入侵。在极度腐朽的满清政府的统治之下,国土一寸一寸的沦丧,四万万中国同胞生活在极度的水深火热之中。1897年乃中华民族的多事之秋,而就在这一年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一户贫寒苦楚的制伞工人家里头迎来了他们婚后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小孩就是胡灿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有人曾用四首诗词来概括胡灿的一生。其童年可谓是“潋江之滨瑶岗东,培源群兴小神童。五四运动试身手,祥云灿烂满天空。”而少年的经历则是“少年久客粤江东,辞官求知入黄埔。东征北伐逞英雄,南昌起义气如虹。”青年可谓是“革命潮流如江涌,建党建军建奇功。枪林弹雨创苏区,诬为阶囚气犹生。”而在其牺牲后,人们则会想起这首诗:将星璀璨满兴国,颗颗耀眼皆星如。长思英雄也是居,满目青山杜鹃红。这四首诗高度概括了胡灿不平凡的一生。而如今,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另一端,细细回味胡灿与“也是居”的点点滴滴。1924年,已经是税务稽查局长的胡灿毅然辞去官职,投奔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学员和第四期的政治教官。而当时,胡灿的堂叔胡谦乃是国民党军政部次长。胡谦借着权势每天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在当地惹来的阵阵反感,胡灿也对此极度不满。胡谦为拉拢胡灿派人将胡灿诱骗至他家。经过一段虚假的寒暄后,胡谦终于露出其庐山真面目。胡谦点起他那长长的烟斗,细细的品了一口烟,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胡灿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侄儿,现如今我已经老了,因此想找个地方安享晚年。听说侄儿在我们老家的胡家祠堂附近有一块好地,可否出让给我,我愿意用西街的饭店作为交换,那饭店绝对可以让你赚上一笔。”胡谦本想如此好的交换条件,胡灿不仅会答应,还会因此感激他一辈子。可胡灿却一口回绝道:“小侄不善于经商,不能接受叔的美意。”“既然他不想发财,那他一定是想谋个一官半职了”胡谦心里暗暗想道,嘴角吐露出一丝狡猾的笑容。“既然侄儿不爱经商,我给你介绍一条官路怎么样,保证你一路高升。”胡谦满脸堆笑地说道。胡灿立马站了起来,不屑得说:“不瞒叔说,小侄既不想发财,又不想做官,只想追求自己的道路。如果没有其他事的话,我先走了。”于是胡灿头也不回的走出了胡谦的宅子。胡谦没有其他办法,只好花钱从其它人手中买来了一块位于胡家祠附近的宅基地,并在那里大兴土木,聘请数百民工整日整夜劳作,不出数日就在那里盖起了极尽奢华、富丽堂皇的豪宅。同时,他还四处收刮珍奇异宝,以供玩耍之用。每天一大早,他都会带着一把太师椅,端着茶悠然自乐。为了能够享受天伦之乐,他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挖空了所有心思。同时,他还大言不惭地将其豪宅取名为“颐养轩”,希望能够颐养天年。而胡灿则对他堂叔的行为表示极度的藐视,依旧过着俭朴的日子,丝毫不为金钱与名利所动。1925年,为了讨伐陈炯明叛军,黄埔军校正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东征,胡灿为了能够为国家尽力毅然报了名。在东证的各场战役中,胡灿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冒着枪林弹雨,带领战友们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不幸的是,在惠州战役中胡灿英勇负伤。为了不给部队添加负担,他只好忍痛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战场,返回老家兴国。回到老家后,看着那胡家祠附近的“颐养轩”,心里甚是气愤,于是,胡灿将养伤的津贴拿了出来,在“颐养轩”对面盖了一栋用土砖堆砌起来的房子。房子盖好后,胡灿瞑目想了想,决定取名“也是居”,并叫妻子拿来笔墨,在牌匾上挥洒“也是居”三个大字。这栋房子十分简陋,与对面极尽奢华的“颐养轩”针锋相对。正是这简陋而又朴实的“也是居”,高度彰显了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生活作风。1927年4月,毛泽东出席兴国县革命委员会会议,亲自指导兴国县成立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期间,胡灿担任中共兴国县委书记,并率领兴国的游击队以及兴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军在山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鉴于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胡灿一方面建立并不断扩大革命武装,从军事上打击敌人;另一方面,胡灿还使用了“白皮红心”的战略,即派遣大批红军干部打入到敌人内部当中去掌握武装,以有效的拖制敌人。然而,敌人为了打击报复,扬言要活捉胡灿,并放火烧了胡灿的房子“也是居”。当他听到这个并不显露出惊讶的神色,并仰天笑道:“今日敌人烧了我们的房子,明天我们要将敌人一举歼灭。之后,胡灿率领游击队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收复了兴国,并将敌军彻底赶出兴国县城。战争胜利后,胡灿决定重修“也是居”。听到这一消息后,好多群众带着粮食自愿投入到房子修复的工作当中。胡灿见此一幕,非常的感动,他深情德地说;“谢谢乡亲们的好意,我胡灿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的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于是,“也是居”再一次挺立于兴国县城内,同时它也深深的驻扎在广大人民的记忆当中。转眼,八十年过去了。所谓的“颐养轩”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到如今剩下的只是废墟而已,而“也是居”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越发显得坚挺。它不仅仅是一栋简陋的房子,更是一种高洁精神的象征。纵使历史的年轮在滚过八十年,它还是会活在那里,同时也活在人们的记忆与敬仰当中。人们永远忘不了那位为人民无私奉献的胡灿。一位马前托孤的母亲每一位母亲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辈子陪伴在自己左右,每一位母亲都希望自己能够亲眼见证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并时刻快乐着、幸福着。然而,在兴国这片浸满红色的土地上,却存在着这样一位不平凡但又同样伟大的母亲。这位母亲的伟大不是体现在将自己的孩子一点一滴的抚养成人,而是为了革命事业毅然降自己未满月的孩子托付给他人。而这位不平凡的母亲叫做李美群。当你来到兴国县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你就会看到一尊马前托孤的塑像。这尊塑所散发出来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她的这种精神既包含母爱所拥有的全部内涵,同时又超越了一般的母爱。这种爱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大爱”。而现在,要为大家呈现的就是李美群马前托孤的感人故事。李美群出生于兴国县城南郊李屋塘头村,由于受到封建残余思想的迫害,自幼就被卖给竹坝村的一户农家做童养媳,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随着苏维埃政权在赣南闽西等地的建立,李美群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学习使她懂得只有坚持斗争才会有美好的生活。于是,她强烈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仅如此,她还大力鼓动自己的丈夫参加红军队伍。离别之际,她握住丈夫的手深情的说:“敌人这几年总是抢占我们的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在战场上你一定要使劲的杀敌,为乡亲们报仇。”丈夫带着她的嘱托参加了红军,然而在反围剿战争中不幸牺牲。听到丈夫阵亡的消息,她并没有绝望与气馁,相反,他将这种痛苦和仇恨迅速转化成革命的激情和力量。她咬紧牙关,坐在一把破旧的凳子上,双手紧握着,眼角不住得流淌着泪水。然而没过多久,她就推开了房门,抹干流躺于眼角的泪水,抑制内心深处的阵阵伤痛,决心再一次融入到革命事业当中。1933年,她与并肩作战的一位同志结成了革命夫妻。结婚没过多久,她不顾自己的身孕,再次动员丈夫参加前线的战争。不幸的是,她的这个丈夫也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坚强不屈的她再一次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走了出来,带着身孕和内心深处的悲伤继续着她的革命事业。1934年,李美群在家乡顺利产下了一位女孩。试想,一个女人独自抚养孩子的生活该是何等的艰辛。然而,她却从不将苦挂在嘴边,而是依然帮助红军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争取革命的胜利。1934年春,竹坝村来了一个崭新的面孔。他用那瘦削的手牵着一匹战马,脸庞极其瘦小,手臂却显得十分的强壮。全身内在的凸显出一股不屈不饶的志气。他的每一步都显得轻盈而又稳重。他的脚上裹着一双破旧不堪的草鞋,两个脚趾头露了出来。待他来到村头后,他亲切的向农夫询问李美群的住所。顺着村民所指的路径,他顺利找到了李美群的房子。在门外的他听到了孩子的哭声,他在门口迟疑了一下,但还是伸出手轻轻的门扉上敲了几下。也许是孩子哭声太大,淹没了敲门声,于是他又在门上重重的敲了几下。过了一会,门开了,李美群双手抱着孩子走了出来。当她看见如此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心里流露出莫名的温暖和激动。她赶紧招呼道:“同志,快请进。”进屋后,她把孩子绑在背上,并给客人倒了一碗白开水。客人端起水,喝了几口并面对着李美群说道:“你是李美群同志吧,我是少共江西省委派来的通讯员,组织现在要求你尽早归队。”李美群听到这句话后,双眼露出激动的神色,脸上的笑容顿时如鲜花般绽放开来。“好的,等我把孩子安顿好后马上归队”李美群激动的说。就在此时,不知为何,她背上的孩子突然大声的哭了起来。李美群现在唯一的亲戚就是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