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中感恩教育之浅见.doc_第1页
小语教学中感恩教育之浅见.doc_第2页
小语教学中感恩教育之浅见.doc_第3页
小语教学中感恩教育之浅见.doc_第4页
小语教学中感恩教育之浅见.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语教学中感恩教育之浅见我们的祖国素背礼仪之邦”的美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是我们老祖宗的道德准则之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家里的独生子女们就都成了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他们被幸福层层包裹着,成了不懂得亲情、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不愿付出的冷漠一代。所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一)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着人类,陶冶我们情操,开阔我们胸襟,哺育我们精神。大自然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和风细雨,都是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让学生知道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在平时的学习中节约用水、用电都是对地球妈妈最好的回报;特殊的葬礼使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鸟的天堂、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二)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还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再联系实际生活,谈父母在生活中、学习中是怎样关心、爱护他们的,感受父母的不易,长大后要好好孝顺他们。(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可感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万里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让孩子们从小立志,长大后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四)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雨中等课文感受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新风尚。从小珊迪、中彩那天等课文感受普通百姓的诚实守信,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课文感受来自陌生人的生命再造之恩。 总之,充分利用语文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是传承精神的根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内容摘要: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呢?通过语文等教材,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在语文课堂中,利用角色体验、情感体验、情境体验引导学生知恩、感恩;语文课外开展感恩活动服务于他人,让感恩的心延续。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感恩感恩教育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是个礼仪之邦, 古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佳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深入人心,警句“有才无德不是才,有德无才也不是才,有德有才才是真正的才”是中华传统的育人标准。但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生活的安逸,助长了学生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了感激他人,奏响了和谐社会从小学生抓起的生动乐章。一、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1、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近些年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美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当今社会,知恩图报已离我们已经太遥远。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很多人都已觉自然,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从来都没曾想过去回报。今天,我们的学生浪费粮食,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这许许多多不胜枚举的心理偏差,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2、传统的学校德育显得柔弱无力。学生生理的超前性和心理的滞后、学校德育的理想化与转型社会的恶俗化、主流价值观的长期单一性与学生个体多样性等许多极富时代特征的突出矛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寻求改革和突破便是一种必然,寻求一种道德的人本理解、以人的方式把握和理解,它可以真正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使人最终成为人。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可行性1、美国感恩教育的魅力。在许多美国人的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实际上,美国人的感恩心态在平时就表露得十分充分。不管你在什么场合,“谢谢你”、“非常感谢”总是不绝于耳。因为他们深知,说声“谢谢”不仅使世界上的另一些人感到快乐,而且也使自己心情舒畅。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2、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方式。感恩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总体理念是情感教育。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由此看来,感恩教育是教育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3、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而,语文教学时时处处无不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离开了学生生活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语文学习又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它需要着眼课文,更需要放眼课外。它所特有的交际功能,使它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注重课上课下人与人的情感交流。语文学习与生活、与人的情感、与人们生存的需要密切相关。新课程理念和感恩教育都强调教学的人文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并进行感恩教育是最好的方式。孩子年龄小,外界的影响很容易内化,所以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渗透“感恩”的思想,从小就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在师生活动交往中引导学生去反思父母、师长、他人的恩情,让孩子能从小有健康的心态,能善待他人的误解,从容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三、感恩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所谓工具性,是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也就是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所谓人文性就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恩情。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真挚的儿童散文、一个个感人的儿童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素材,更是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着感恩教育,为人的“终身精神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的情感基地。人教版教材的课文中有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但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一)父母的养育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还有三个儿子、妈妈的帐单、七颗钻石、可贵的沉默等课文都体现了孩子懂得感受父母的爱,回报父母对自己养育之恩。(三)师长的教诲之恩,如:一株紫丁香中的一群为辛勤的老师在窗下栽下一株香气扑鼻的紫丁香,使老师能消除疲劳的孩子;画杨桃中懂得感谢父亲和老师的教诲的学生,都体现了学生懂得感激回报师长的教诲之恩。(四)大自然的赐予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还有我不是最弱小的、浅水洼里的小鱼、燕子专列、路旁的橡树、清澈的湖水、父亲和鸟、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课文教育孩子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赐予之恩。(五)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一面五星红旗中的留学生让我们体会到尊重自己的祖国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敬重。(六)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她是我的朋友、窗前的气球等课文感受珍贵的朋友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呢?通过语文等教材,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在语文课堂中,利用角色体验、情感体验、情境体验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展感恩活动服务于他人,让感恩的心延续。(一)信息筛选知恩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二)情感体验感恩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3、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向往奥运,理解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能更加激发民族自豪感。(三)倾诉衷肠报恩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1、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教学西湖的“绿”,可以“我为西湖的绿做贡献”为话题,引导小练笔或进行说话训练,2、深入角色诉衷肠,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3、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四、小学语文课外感恩教育的延续对于学生缺失感恩现象,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俊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分析说,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长久的恩宠下,感恩的情感也随之变得麻木。因此要让学生明晓“在自己一生中得到的东西,都要学会感恩”,同时,感恩和爱的教育应该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顾俊还强调说,感恩教育切忌简单地强加给学生,最好的办法是使学生认识到感恩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让心灵获得满足的享受。孩子出生后,父母们总是习惯于默默地付出,习惯于这种“暗地里的爱”,不要求孩子给予任何的回报和感激,反而还一直骄傲地认为这是浓浓的亲情,这是中国父母的美德,其实这正是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或许会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最大遗憾。不让儿女知道自己挣钱的艰辛,儿女怎会懂得珍惜?怎会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激?就此现状,我及时开展了“感恩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的是让孩子能从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激,还让学生不但要亲身去尝试,而且还要把它记录到本上写感恩笔录,这样学生就能从小事做起,学着去做感恩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