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辨文言文实词.doc_第1页
巧辨文言文实词.doc_第2页
巧辨文言文实词.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的巧辨文言文实词巧辨文言文实词文言文是高考的一个重头戏,在高考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卷出现了两篇文言文,并且考察方式越来越多样。文言文实词是很多同学觉得没有办法把握的东西,似乎没有规律可循,毕竟虚词只有18个,某些用法和意义在大量练习或者考试中不断出现,但是实词却无迹可循,每次练习中几乎出现的都是不一样的实词。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实词是有一定重复率的,在具体语境中推断实词含义是有规律章法的。要针对性地做好题目,我们要首先了解的是什么样的文言文实词会被列入考察项,基本上这些实词有什么特点。一、文言文常见实词的特点:(1)大部分是单音字。如“走”,意为“跑”,要记住古代汉语中大部分是一个单音字对应现代汉语的一个词;双音字考得并不多,一般出现双音词的话,考察的偏向古今异义,一个古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常常对应现代汉语的两个词,如“妻子”对应现代汉语的“妻子和儿子”。(2)实词的一词多义性,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现代汉语往往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如“将”,就有“将军”、“率领”等意思。(3)实词的近义性,如现代汉语中表示“看”的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分得很细,“瞻”、“望”、“顾”意思各不相同。(4)实词的活用性,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考察点,实词常常在古代汉语的使用中由一个词性转变为另一个词性,如“衣”、“食”等,在现代汉语中为名词,在古代汉语中可以活用成动词。(5)实词的通假,在理解实词的含义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现象,如“内”是“纳”的通假字,“女”是“汝”的通假字,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很难揣摩正确的含义。理解了文言文实词的特点之后,我们就要告诉大家一些巧妙辨析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小技巧。二、常见实词的含义推断法:1、字形推断法汉字里面的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片文书、文件.【实例】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解析】“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义。2、语境推断法高考考查的实词90%以上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翻译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断。 【实例】在郡多有出息【解析】联系上文“资产巨富”和下文“常得郡县为征”、“为债数来”,就可推断这里的“出息”绝对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不是指发展前途和志气,而是指资产的租息收益。3、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实例】不以外夷见忽。【解析】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4、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实例】腥操并御,芳不得薄兮【解析】可以联想到“日薄西山”中的“薄”,意思为接近。5、对句判断法(语言结构推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实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6、语法分析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实例】范增数目项王【解析】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超级体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注,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頠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注:禊,古代风俗,于三月上巳在水边洗濯,祛除不祥。 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 望:名士。 B帝乃使导躬造循、荣 造:拜访。 C导为政务在清静 务:务必。 D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 要:通“邀”,约定。【参考答案】C【解析】A,语境推断法判断是正确的;B,登门造访,通过成语印证法和字形推断法得知正确;C,语法分析推断法,“务”从其在句子的位置(谓语)来看,应为动词,选项中理解为副词,自然不当。“务”在本句中意为“务求、力求”。D,通假字识记,语境推断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